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特征及耐药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有效的实验室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3年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检出1 038株鲍曼不动杆菌,痰液标本占81.5%;主要分布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该菌对多粘菌素B的耐药率最低,为0.6%,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6.4%、35.5%和35.9%。对亚胺培南敏感的菌株对多粘菌素B、美洛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和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分别为0.5%、2.1%、3.2%和9.9%,对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的敏感度低于30%,对其他药物的敏感度大于70%。对亚胺培南耐药的菌株,对多粘菌素B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分别为0.8%和65.5%,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均在86%以上;耐药株主要分布于ICU和神经外科。结论碳青霉烯类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是治疗鲍曼不动杆菌的首选药物,对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治疗应联合用药,加强ICU和神经外科的消毒隔离措施和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头孢哌酮、头孢他啶、亚胺培南、替加环素、黏菌素单药及其与舒巴坦联合用药对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选取2011-2012年抗菌药物耐药趋势监测研究(SMART)监测美罗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23株、美罗培南敏感鲍曼不动杆菌21株,采取棋盘稀释法进行联合药敏试验,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判定联合效应。结果所有组合体外均未出现拮抗作用,头孢哌酮、替加环素与舒巴坦联合应用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效应以协同作用为主,FIC指数≤0.5的菌株分别达56.8%及50.0%;亚胺培南、黏菌素与舒巴坦联合应用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效应主要表现为协同和部分协同作用,FIC指数1的菌株分别占61.4%和52.3%;头孢他啶和舒巴坦联合应用则主要表现为无关作用,FIC≥4的菌株占63.6%。结论 5种联合用药组合中,头孢哌酮与舒巴坦联合用药的体外协同作用效果最好,尤其对碳青霉烯敏感的鲍曼不动杆菌,可增强其体外抗菌活性;亚胺培南、替加环素与舒巴坦联合用药可增加对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临床对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院内感染,可考虑联合应用亚胺培南/舒巴坦、替加环素/舒巴坦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分布及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356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数据用WHONET 5.0及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临床分离率逐年升高,多重耐药菌株占77.2%.主要分布于ICU.药敏试验结果 显示该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敏感率最高,分别为76.7%和74.2%,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67.1%,对其他所测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均小于30%.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菌株除头孢哌酮-舒巴坦外,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超过80%.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严重,集中分布于ICU.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是敏感性最高的药物,头孢哌酮-舒巴坦次之,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高,宜根据药敏试验结果 选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总结2008-05-2009-12分离的130例鲍曼不动杆菌的标本来源、科室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鲍曼不动杆菌体外药敏试验最敏感药物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其次为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及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目前仍是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较为有效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477株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按常规送检的患者的各类标本进行培养、分离、鉴定。对分离出的477株鲍曼不动杆菌的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77株鲍曼不动杆菌(非重复菌株)的标本分布以呼吸道分泌物为主。重症监护(ICU)病房216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28.9%、32.7%、25.5%、61.9%,对3类或以上抗菌药物多重耐药菌45株。非ICU病房261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17.9%、19.0%、11.3%、35.0%,多重耐药菌6株。结论自ICU病房分离的菌株对大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比非ICU分离株高,多重耐药菌株多。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和耐药状况,为医院各科室预防院内感染和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K-B法检测药敏,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细菌,利用WHONET 5.6对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浙江萧山医院住院和门诊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和非ICU来源菌株耐药率进行比较. 结果 共分离鲍曼不动杆菌776株,以痰/呼吸道为主655株,占84.4%; 科室分布以ICU分离最多,219株占28.2%.2008年与2013年相比,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庆大霉素等多种药物耐药率下降,但氨苄西林、头孢呋辛、氨曲南和头孢西丁耐药率始终保持较高(89.4%),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16.1%),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24.8%和27.7%;ICU病房与其他来源菌株在多种药物间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广泛分布于临床科室各类标本中,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非发酵菌,临床各科室尤其ICU应引起高度重视.头孢哌酮/舒巴坦可作为临床经验治疗的首选用药,严格规范医院感染和管理抗菌治疗,减少耐药菌株播散和防止耐药率的上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从尿路感染患者分离的非发酵菌的菌种、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尿液采用经典型浸片Uricult培养,K-B法做药敏试验,利用Whonet 5.6软件对浙江萧山医院2008-2012年尿培养中分离的非发酵菌株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分离非发酵菌146株,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56株(38.4%)、鲍曼不动杆菌36株(24.7%)、洛非不动杆菌16株(11.0%);菌株主要来自泌尿外科(32.9%)和内科(24.7%)患者;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为100%,对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耐药率分别为19.6%和18.4%;鲍曼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为97.2%,对头孢噻肟耐药率为69.0%,对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耐药率分别为13.9%和20.0%;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含酶抑制剂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 结论 引起尿路感染的非发酵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头孢哌酮/舒巴坦适合作为治疗尿路感染的经验用药,定期监测和分析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有助于提高临床经验治愈率及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8.
2004-2005年中国CHINET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监测2004-2005年中国不同地区7所教学医院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方法收集从患者分离的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1787株,在各监测点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菌株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等13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数据采用WHONET5.3软件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敏感率最高,分别为65.1%和56.8%。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和氨苄西林-舒巴坦,敏感率分别为43.5%和39.2%。其他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均在2.2%~34%。2种碳青霉烯类药物和2种含舒巴坦制剂的敏感性具有明显的一致性。特定药物在不同地区的敏感率有较大差异。对亚胺培南不敏感的菌株除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分别为52.1%和76.8%外,对其他药物耐药率均在80%以上。而对亚胺培南敏感的菌株,除对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分别仅为11%、12.5%和29.1%,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40%以上。结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是对鲍曼不动杆菌抗菌活性最高的药物,但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CRAB)已达43.1%,并在部分地区造成医院内流行。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鲍曼不动杆菌抗菌活性仅次于碳青霉烯类,且中介率较高,尤其对CRAB是敏感率最高的药物。  相似文献   

9.
祝婉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6):2152-2153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性,为临床经验性选择抗菌药物及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从临床分离所得鲍曼不动杆菌519株,均采用VITEK-32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分离的519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集中在重症监护病房和呼吸内科、神经外科等科室;该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最低为18.0%,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分别为52.3%和28.4%;其他药物则有较高的耐药率。结论临床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同时应对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监测,减少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传播和暴发流行;对于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治疗,可经验性的选择头孢哌酮/舒巴坦。  相似文献   

10.
从ICU继发感染者不同标本中分离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从ICU重症患者不同标本类型中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差异,为有效预防和控制ICU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住院ICU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的568株鲍曼不动杆菌临床资料。结果从ICU感染患者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源为痰液(60.0%);药敏试验表明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普遍多重耐药,对替加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最敏感,耐药率小于40.0%;从痰液和无菌体液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普遍高于血液和尿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多重耐药,在ICU中不同标本类型的耐药性存在差异,临床必须加强耐药性监测,治疗该菌感染时首选替加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该院2014年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耐药趋势,从而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2014年该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MicroScan WalkAway‐40SI的NC31板对分离出的细菌进行鉴定,并以M IC法及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按CLSI 2010年版标准对药敏结果进行判断。结果全年共分离鉴定鲍曼不动杆菌299株,检出率在痰液中最高(89.63%);临床分布以重症监护病房(IC U )最多(55.18%),其次是神经外科(17.39%);药敏结果显示其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52.17%和56.86%,对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的耐药率均高于60%,对含酶抑制剂敏感度较高,其中耐药率最低的是头孢哌酮/舒巴坦(5.02%)。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及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严重;各病区应加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监测,防止耐药菌的播散流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在本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分布特征和耐药性。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从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呼吸道标本中分离病原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检出病原菌1 206株,其中鲍曼不动杆菌273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源于重症监护室、呼吸内科、神经外科和神经内科患者,未检出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菌株,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8.3%和19.0%,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均大于50%,不同科室分离的菌株具有不同耐药性。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是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菌,耐药性较强;及早发现病原菌,并结合药敏试验结果正确选用抗菌药物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不动杆菌对15种抗生素的耐药特征,为该类感染的药物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7年11 月~2009年11月临床标本中分离到的不动杆菌,用VITEK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鉴定及药敏实验.结果 608株不动杆菌中鲍曼不动杆菌538株,洛菲不动杆菌70株,药敏结果 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最为敏感,耐药率27.1%;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为27.9%.而洛菲不动杆菌对所有药物的耐药率均较低,多数在30%以下.结论 不动杆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最高,部分菌株呈多重耐药,临床抗感染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 选用合适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南京第一医院鲍曼不动杆蒯的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时南京第一医院2006年10月至2009年5月检出的635株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药敏结果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分离到革兰阴性非发酵菌2472株,其中鲍曼不动杆菌635株,占25.69%,是非发酵菌中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位于第2位的感染菌,标本主要来源于痰液(85.04%),病房集中于ICU(51.34%)。该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性较高,而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严重,并出现多重耐药的菌株。结论南京第一医院鲍曼不动杆菌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应定期监测其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本医院住院患者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2010年本院住院患者各类标本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近4年来,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占临床分离革兰阴性杆菌的构成比逐年增加(P〈0.01),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显著提高,但亚胺培南、多粘菌素对鲍曼氏不动杆菌仍有较好的抗菌作用(耐受率〈30%).[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是临床病原菌的重要组成之一,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呈逐年上升趋势,多重耐药菌比例明显增加.应重视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and resistance profile of the pathogens isolated from bloodstream infections for better management of bloodstream infections. Methods The pathogenic bacteria were isolated from outpatients and inpatients with bloodstream infection during the period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in 2014 and subjected to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The susceptibility data were review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A total of 637 strains of pathogenic bacteria were isolated from blood culture, including gram positive cocci (55.4%, 353/637), gram negative bacilli (44.1%, 281/637), and fungus (0.5%, 3/637). The most common pathogen was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us (34.9%), followed by Escherichia coli (14.4%), Klebsiella pneumoniae (9.9%), Enterococcus (9.9%), Staphylococcus aureus (8.3%) and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7.4%). The staphylococcal strains isolated from blood were highly resistant to penicillin, erythromycin, clindamycin, but showed low resistance to rifampin. No staphylococcal strain was found resistant to vancomycin, linezolid, or teicoplanin. Enterococcus faecium isolates showed significantly higher resistance rate than Enterococcus faecalis. The prevalence of methicillin-resistant S. aureus was 47.1% in the staphylococcal strains isolated from blood. And 59.0% of the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us isolates from blood were resistant to methicillin. E. coli and K. pneumoniae isolates were highly resistant to the first and second generation cephalosporins, but showed relatively low resistance to amikacin. 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s were produced in 50.0% of the E. coli isolates and 36.5% of the K. pneumoniae isolates. Of the A. baumannii strains isolated from bloodstream infections, 51.1% were resistant to imipenem, and 29.7% resistant to minocycline. A few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strains were isolated from bloodstream infections, which were highly resistant to piperacillin. Conclusions More than half of the pathogens isolated from bloodstream infection in this hospital are gram positive bacteria. The resistance profile of these pathogens are helpful for doctors to select appropriate antimicrobial therapies in this hospital. © by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Chinese Journal of Infection and Chemotherapy.  相似文献   

17.
2010年中国CHINET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2010年中国不同地区14所教学医院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方法收集14所教学医院临床分离的非重复不动杆菌属共5 523株,其中鲍曼不动杆菌4 949株,按照统一方案,在各监测点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试验结果按照CLSI 2010年版标准判读,采用WHONET 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诺环素耐药率最低,分别为33.6%和35.4%。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62.1%和63.6%,对其他监测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达56.2%以上。不同医院分离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不同,其中以ICU分离菌耐药率最高,急诊次之,内科最低。门诊与住院患者分离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48.3%/50.8%和62.3%/63.8%,且住院患者分离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门诊患者(米诺环素除外)。全国14所教学医院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多重耐药(MDR)及泛耐药(PDR)鲍曼不动杆菌分别达55.0%(2 720/4 949)和21.4%(1 058/4 949)。2010年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与往年相比,呈上升趋势,尤以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升高显著。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各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仍呈上升趋势。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诺环素对鲍曼不动杆菌仍具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不同医院、不同科室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监测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7—2009年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痰液标本所分离的病原菌,进行菌种和耐药情况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3年来,共分离出病原菌48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89株,占18.4%,革兰阴性菌331株,68.5%,真菌63株,占13.1%。排名前几住的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达31.6%,胞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均达100%;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分离率较高,占65.3%,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菌株。结论加强ICU感染管理以及病原菌耐药情况的监测,合理使用抗菌素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