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质地土壤玉米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鉴选不同质地土壤秸秆还田适宜的秸秆腐熟剂,于2017—2018年在西辽河平原灌区中壤土和砂壤土秸秆还田配施人元腐熟剂和中农绿康腐熟剂,以秸秆还田不施腐熟剂为对照,共设置6个处理,测定玉米秸秆腐解率、玉米产量、玉米根系特性和土壤化学性状,研究不同秸秆腐熟剂对玉米产量及土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质地土壤2种腐熟剂秸秆腐解率间无显著差异;中壤土2年各处理玉米产量及根系特性、土壤化学性状均表现为人元腐熟剂中农绿康腐熟剂秸秆还田不施腐熟剂,且中农绿康腐熟剂和人元腐熟剂显著高于秸秆还田不施腐熟剂,而2种腐熟剂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砂壤土2年各处理玉米产量及根系特性、土壤化学性状均表现为中农绿康腐熟剂人元腐熟剂秸秆还田不施腐熟剂,且中农绿康腐熟剂显著高于人元腐熟剂和秸秆还田不施腐熟剂。2年不同质地土壤中配施腐熟剂在根系特性、土壤化学性状方面表现为砂壤土配施中农绿康腐熟剂效果优于人元腐熟剂,而中壤土配施2种腐熟剂效果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现今东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得到显著增加,其总种植面积是改革开放初期的6倍。随着水稻种植面积的增加,秸秆还田在黑龙江省农垦已经成为一项常规的农业栽培措施。为研究寒区水稻秸秆全量还田与秸秆腐熟剂相结合施用对水稻土生产力的影响,在黑龙江省八五〇农场开展了7年的大田定位试验。在施用秸秆腐熟剂的基础上进行水稻秸秆粉碎全量还田处理,以不还田处理作对照,测定秸秆还田处理对土壤容重、有机质、有效磷、缓效钾、速效钾、pH、阳离子交换量(CEC)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后水稻平均产量显著高于对照460kg·hm^-2。还田处理7年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及pH没有变化;土壤容重显著降低,由1.32g·cm^-3降低到1.25g·cm^-3,降低了0.07g·cm^-3。与实施初期相比,还田处理的有效磷、缓效钾、速效钾含量和CEC值分别增加了11.2%、14.3%、42.3%和7.0%;与对照相比,有效磷、缓效钾、速效钾含量和CEC值分别显著增加了10.4%、14.1%、45.0%和6.3%。东北地区水稻长期全量秸秆还田可以提高水稻产量,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且秸秆还田年限越长,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越明显。  相似文献   

3.
勉有明  李荣  侯贤清  李培富  王西娜 《核农学报》2020,34(10):2343-2351
为探究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对宁夏扬黄灌区土壤改良和玉米增产的效应,在秸秆还田条件下施用3种不同腐熟剂[生物秸秆速腐剂(SR+BS)、EM菌秸秆腐熟剂(SR+RJ)、有机废物发酵菌曲(SR+OW)],以秸秆还田不施腐熟剂处理为对照(CK),研究其对秸秆生物失重率、砂性土壤理化性状和滴灌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腐熟剂均能有效促进玉米秸秆腐解,其中SR+RJ的秸秆腐解程度最佳,翻埋130 d后其秸秆生物失重率为49.9%,SR+OW和SR+BS次之,3种处理分别较CK显著提高7.1、5.7、5.2个百分点。SR+RJ对改善0~40 cm土层土壤容重效果最佳,较CK显著降低4.2%,同时显著提高了耕层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及生育中后期土壤贮水量,SR+OW和SR+BS次之。施用秸秆腐熟剂能明显促进玉米生育中后期植株生长,其中SR+RJ最佳。SR+RJ和SR+OW对玉米增产增收效果最明显,分别较CK显著增产26.9%、23.4%,显著增收28.8%、23.4%。可见,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可有效促进玉米秸秆腐解,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促进玉米生长发育,显著提高作物产量与经济效益,以EM菌秸秆腐熟剂效果最佳。本研究为宁夏扬黄灌区还田后促进秸秆腐熟和砂性土壤培肥及玉米高产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稻草还田施用不同品种腐熟剂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秸秆腐熟剂对稻草的腐熟效果,筛选出适宜铜梁县气候条件和耕作制度的秸秆腐熟剂,进行了稻草还田施用3种秸秆腐熟剂的试验探索。结果初步表明:(1)施用秸秆腐熟剂处理的稻草腐熟速度快、养分转化快,促使和加速了绿萍的生长;不同秸秆腐熟剂处理的稻草腐熟速度无明显差异。(2)秸秆腐熟剂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施用金葵子牌秸秆腐熟剂比施用京圃园牌秸秆腐熟剂高6g/kg;施用金葵子牌秸秆腐熟剂比施用太阳雨牌秸秆腐熟剂高7.4g/kg。(3)参试的3种秸秆腐熟剂对水稻的增产效果没有明显差异,比不施腐熟剂处理增产2.5%~3.1%。  相似文献   

5.
为了评价秸秆腐熟剂对稻草的腐熟效果,筛选出适宜铜梁县气候条件和耕作制度的秸秆腐熟剂,进行了稻草还田施用3种秸秆腐熟剂的试验探索.结果初步表明:(1)施用秸秆腐熟剂处理的稻草腐熟速度快、养分转化快,促使和加速了绿萍的生长;不同秸秆腐熟剂处理的稻草腐熟速度无明显差异. (2)秸秆腐熟剂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施用金葵子牌秸秆腐熟剂比施用京圃园牌秸秆腐熟剂高6 g/kg;施用金葵子牌秸秆腐熟剂比施用太阳雨牌秸秆腐熟剂高7.4 g/kg. (3)参试的3种秸秆腐熟剂对水稻的增产效果没有明显差异,比不施腐熟剂处理增产2.5%~3.1%.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对水稻产量及钾素利用率的影响,提高秸秆还田利用效率。通过田间试验,对比分析了4个处理[配方施肥无钾肥对照(N-P_2O_5-K_2O=270-90-0 kg·hm~(-2))+秸秆不还田+不施用腐熟剂(T1)、配方施肥(N-P_2O_5-K_2O=270-90-135 kg·hm~(-2))+秸秆不还田+不施用腐熟剂(T2)、配方施肥(N-P_2O_5-K_2O=270-90-135 kg·hm~(-2))+秸秆还田+不施用腐熟剂(T3)和配方施肥(N-P_2O_5-K_2O=270-90-135 kg·hm~(-2))+秸秆还田+腐熟剂(T4)]的水稻钾素吸收累积量、水稻产量及钾素利用效率。结果表明:(1)与配方施肥相比,秸秆还田处理使水稻抽穗期钾素总累积量和净吸收量分别提高了15.3%和13.9%(P0.05);水稻成熟期钾素含量提高了5.5%,钾素总累积量和净吸收量分别提高了21.5%和50%;(2)在相同的施钾水平下,秸秆还田与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处理对水稻均有显著的增产效果,产量增量分别为649.7和1 110.5kg·hm~(-2),增幅分别为6.4%和10.4%;(3)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处理的钾肥贡献率、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和吸收利用率较配方施肥分别比对照提高了9.2%、45.5%、10.4%和39.0%(P0.05)。可见,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可增加水稻钾素吸收量,提高钾肥利用效率,实现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7.
三种秸秆腐熟剂的应用效果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3种秸秆腐熟剂对水稻秸秆还田进行应用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秸秆还田能一定程度地减轻病草害;(2)施用腐熟剂对减轻病草害的作用不明显;(3)施用腐熟剂能明显缩短腐熟时间,其中腐熟剂②和腐熟剂③的作用最明显;(4)秸秆还田相比未实施秸秆还田能增产9.32%~20.27%;(5)不同腐熟剂间增产效果不同,施用腐熟剂①增产效果相对较好,相比不施用腐熟剂秸秆还田增产10.03%。  相似文献   

8.
水稻秸秆还田腐熟剂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新建  谢贤敏 《南方农业》2013,(7):91-92,96
研究3种秸秆腐熟剂在水稻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秸秆还田能一定程度减轻病草害的危害,腐熟剂对减轻病草害的作用不明显;使用腐熟剂能明显缩短腐熟时间,有益于水稻的插秧和前期的生长发育;秸秆还田能有效提高有效穗数,秸秆还田后产量比未秸秆还田产量增加9.55%~18.72%;对于施用尿素的秸秆还田再施用腐熟剂增产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通过开展秸秆腐熟剂品种筛选试验,认为济泞三环化工有限公司生产三一牌有机物料腐熟剂对水稻的秸秆的腐熟速度,水稻产量以及土壤的理化性状的影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对低产黄泥田的改良作用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目的】低产黄泥田是一种发育程度低的水稻土,土壤贫瘠,作物产量低。本文研究探讨了小麦、 水稻、 油菜秸秆还田及配施秸秆腐熟剂后秸秆还田对低产黄泥田的土壤改良效果。【方法】在荆门市双季稻区设置了单施化肥(对照),化肥配施小麦、 水稻、 油菜秸秆,化肥配施小麦、 水稻、 油菜秸秆同时添加秸秆腐熟剂等七个处理的田间试验。取样分析了这些处理对双季稻产量、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团聚体组成、 土壤腐殖质组成及结合形态的影响。【结果】1)在早、 晚稻上秸秆还田配施秸秆腐熟剂增加了稻谷的产量,比单施化肥最多增产1423.2 kg/hm2,增幅为23.5%; 添加秸秆腐熟剂也能够增加稻谷的产量,比单独秸秆还田最多增产653.8 kg/hm2,增幅为9.6%。与对照比较,油菜秸秆+腐熟剂处理晚稻显著增产。2)土壤有机质、 全氮、 碱解氮、 有效磷、 速效钾含量、 阳离子交换量秸杆+腐熟剂处理高于对应的秸秆还田处理,而土壤容重则下降。3)与对照比较,秸秆处理5 mm土壤风干团聚体含量增加3.78%~8.62%,0.25 mm土壤风干团聚体含量也都增加,0.25 mm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下降。秸秆还田有利于>0.25 mm水稳定性大团聚体总量的增加,减少了土壤团聚体破坏率。4)与对照比较,秸秆处理的土壤水溶性物质、 土壤胡敏酸、 富里酸、 可提取腐殖物质总量、 胡敏素含量增加。添加腐熟剂后,胡敏酸与富里酸比值低于相对应的秸秆还田处理; 土壤松结合态腐殖质、 稳结合态腐殖质、 紧结合态腐殖质含量及结合态腐殖质总含量都有所增加。结合态腐殖质中松结合态腐殖质含量最高,所有的处理都在60%以上。【结论】秸秆还田配施秸秆腐熟剂不仅能够增加早稻和晚稻的稻谷产量,还提高了土壤有机质、 全氮、 碱解氮、 有效磷、 速效钾含量及阳离子交换量,降低了土壤容重。秸秆还田主要提高了>0.25 mm风干团聚体、 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减少了土壤团聚体破坏率。秸秆还田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松结合态腐殖质含量和结合态腐殖质总含量。秸秆还田配施秸秆腐熟剂可以提高作物产量、 提高土壤肥力、 改善土壤结构、 增加土壤腐殖质含量与活性,能够改良低产黄泥田。化肥+油菜秸秆+秸杆腐熟剂处理是一种良好的低产黄泥田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减少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提高秸秆还田的利用效率,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连续秸秆还田与不同耕作方式对稻麦轮作田土壤理化性状变化及水稻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处理中,连续两年深耕+秸秆还田处理(DSⅡ)和一年免耕一年深耕+秸秆还田处理(NDS)对土壤容重的降低最有效;一年免耕一年浅翻耕+秸秆还田处理(NLS)最能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一年免耕一年翻耕和旋耕(NRS、NLS、NDS)以及连续两年旋耕处理(RSⅡ)增加土壤全土层全氮含量效果最明显;秸秆还田处理全土层速效磷含量增加较明显,但是不同耕作方式对全土层速效磷含量影响不显著。秸秆还田使水稻穗粒数、千粒重以及产量均减少,秸秆还田处理的穗粒数比无秸秆还田处理减少12.14%,千粒重平均低5.68%,产量低约7.68%。  相似文献   

12.
秸秆还田条件下腐熟剂对不同质地土壤真菌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因地制宜鉴选适宜的秸秆腐熟剂,在西辽河平原灌区选择秸秆还田的砂壤土和中壤土连作玉米地,分别配施中农绿康腐熟剂、人元腐熟剂和农富康腐熟剂(简称中农、人元、农富康),以秸秆还田不施腐熟剂为对照,在玉米吐丝期取0~15 cm、15~30 cm、30~45 cm土层样品,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不同质地土壤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情况下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多样性。结果表明,砂壤土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处理特有OTU(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数均比对照多,中壤土则相反。所有处理土壤中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相对丰度较高;优势属均为被孢霉属(Mortierella)和低温酵母(Guehomyces)。不同腐熟剂对土壤质地产生不同影响,中壤土秸秆还田配施中农和农富康对土壤真菌组成及丰度无显著影响,而配施人元显著改变中壤土真菌组成及丰度;砂壤土秸秆还田配施中农和人元显著增加土壤真菌组成及丰度。LEfSe分析可知,砂壤土秸秆还田配施中农、中壤土秸秆还田配施人元和农富康3个处理土壤真菌多样性存在差异,对真菌多样性差异发挥显著性作用的门为担子菌门、子囊菌门,纲为伞菌纲(Agaricomycetes),目为腔菌目(Pleosporales)和伞菌目(Agaricales),种为Mortierella fimbricystis。这种响应差异也体现在同一腐熟剂对中壤土和砂壤土不同土层真菌的影响;随土层的下移,砂壤土和中壤土对照中被孢霉属相对丰度先增加后下降,低温酵母相对丰度下降;施用腐熟剂后(中壤土农富康除外),深层土壤低温酵母相对丰度比表层土壤高。砂壤土秸秆还田配施中农后0~15 cm土层中上述2个优势菌属相对丰度显著提高;而中壤土秸秆还田配施人元增加0~15 cm土层低温酵母相对丰度和15~30 cm、30~45 cm土层被孢霉属相对丰度。由此可见,秸秆还田条件下腐熟剂与土壤质地间响应不同,所以秸秆腐熟剂配施应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13.
秸秆还田和腐熟有机肥对水稻土培肥效果对比分析   总被引:43,自引:9,他引:34  
为探讨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该文以18年的定位试验为基础,通过对直接施用秸秆、有机肥以及化肥、有机肥配施等6个处理小区的土壤进行采样,分析了秸秆还田同有机肥培肥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养分状况与作物产量等方面的影响,着重探讨了秸秆直接还田同传统的施用腐熟有机肥对土壤的培肥效果差异.结果表明直接施用作物秸秆同施用腐熟有机肥对土壤的培肥效果基本相同,均对土壤理化性质有很大的改善,同时可提高作物的产量,因此秸秆直接还田基本可以代替施用腐熟有机肥培肥土壤.  相似文献   

14.
研究水稻秸秆还田深度对稻田土壤磷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探索黄棕壤性水稻土最适秸秆还田深度,可为提高秸秆利用率和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室内培养试验,设置水稻秸秆还田0 cm(S0)、10 cm(S10)、20 cm(S20)、30 cm(S30)土层,以及添加腐熟剂(F)和不添加腐熟剂两种条件。结果表明:还田至10 cm土层并添加腐熟剂的处理(S10+F)各取样期的腐解率最高,秸秆释放磷的速率也最高;秸秆还田后提高了磷生物有效性,其中主要提高各土层中稳性无机磷和活性无机磷的含量,秸秆还田12周后,10 cm土层秸秆还田提升磷生物有效性的幅度最大,S10、S10+F处理的中稳性无机磷含量比10 cm土层无秸秆对照分别提高了44.04、50.48 mg/kg,30 cm还田提升的幅度最小。因此在该地区秸秆还田10 cm深并配施腐熟剂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油菜秸秆资源丰富,采用传统还田方法,油菜秸秆分解腐熟速度很慢。为探索油菜秸秆直接还田方法,开展了秸秆腐熟剂比较试验。试验表明:施用有机废物发酵菌曲、腐秆剂,秸秆可提早腐熟,与无油菜秸秆还田相比,减少了稻田杂草生长,降低了水稻发病率,增产效果显著;与油菜秸秆还田不施用腐熟剂相比,施用两种秸秆腐熟剂虽也有一定的增产效果,但差异未达显著标准。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本研究室于常温下筛选研制的秸秆腐熟剂在土壤中的施用效果,通过盆钵模拟培养试验,设置腐熟剂的不同施用方式(单独施用腐熟剂、配施葡萄糖、配施尿素、配施尿素与葡萄糖),研究小麦秸秆还田施用秸秆腐熟剂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养分含量变化,为该秸秆腐熟剂的产品化及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秸秆腐熟剂以不同施用方式进入土壤后,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组成与活性相应发生显著变化,AWCD、Shannon多样性指数(H)、物种丰富度(S)均增大,早期土壤中细菌和真菌数量增加,腐熟剂与尿素的配合施用使土壤的基础呼吸和微生物代谢熵显著下降(P〈0.05);腐熟剂施用加快了小麦秸秆的腐解速度,腐熟剂施用90d后,土壤中全磷、速效磷及速效钾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腐熟剂与尿素的配合施用增幅显著(P〈0.05)。在秸秆还田时,施用腐熟剂有助于土壤微生物群落活性与多样性的提高,同时也有利于改善土壤养分状况,腐熟剂与尿素配合施用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稻草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及其养分含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酶活性及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及养分含量,与对照相比,秸秆还田的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7.00%,土壤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3.57%、3.49%、4.11%和3.39%;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与对照相比,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分别提高了37.4%和21.8%;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土壤酶活性,与对照相比,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的活性分别提高了67.4%、12.4%和7.43%;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水稻产量,与对照相比,秸秆还田的处理和秸秆还田并配施腐熟剂的处理水稻实际产量分别增加了4.85%和5.96%。  相似文献   

18.
《土壤通报》2019,(6):1352-1360
为因地制宜鉴选适宜的秸秆腐熟剂,在西辽河平原灌区选择秸秆还田的中壤土和砂壤土连作玉米地,分别配施中农绿康腐熟剂、人元腐熟剂和农富康腐熟剂,以秸秆还田不施腐熟剂为对照,在玉米吐丝期取0~15 cm、15~30 cm、30~45 cm土层样品,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不同质地土壤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下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结果表明,中壤土和砂壤土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后均增加了0~45 cm土层细菌特有OTU数。其中,中壤土、砂壤土配施农富康腐熟剂以及中壤土配施人元腐熟剂和砂壤土配施中农绿康腐熟剂效果更为明显。土壤优势菌种均由α-变形菌(Alphaproteobacteria)转变为δ-变形菌(Deltaproteobacteria)纲,均增加β-变形菌纲相对丰度。中壤土配施农富康腐熟剂使0~15 cm土层芽单胞菌(Gemmatimonadetes)、Subgroup_6和亚硝化单胞菌(Nitrosomonadaceae)相对丰度减少,但增加了鞘氨醇单胞菌丰度;而在砂壤土0~15 cm中增加了Nitrosomonadaceae相对丰度。中壤土施用中农绿康和农富康腐熟剂土壤细菌多样性差异显著;中壤土和砂壤土配施中农绿康腐熟剂细菌多样性差异显著;砂壤土配施中农绿康和人元腐熟剂土壤细菌多样性差异显著;砂壤土配施中农绿康腐熟剂显著改变土壤细菌多样性。对各组土壤细菌多样性差异发挥显著性作用细菌有Alphaproteobacteria,Subgroup_6,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蓝细菌(Cyanobacteria),c-chloroplast,Gemmatimonadetes,酸杆菌(Acidobacteria)和Blastocatellia。中壤土秸秆还田表层和深层土壤细菌群落功能基因在代谢途径上存在差异;表层土壤常规营养物质代谢活性与微量物质代谢活性均要强于深层。中壤土配施三种腐熟剂的表层土壤功能基因丰度不同;砂壤土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改变15~30 cm土层细菌功能,显著提高代谢途径基因数量,尤以中农绿康腐熟剂较为明显。不同质地土壤细菌多样性对玉米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存在较大的差异,秸秆腐熟剂配施应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19.
不同耕作与施肥方式下白土水稻产量及养分吸收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定位试验,研究白土上不同耕作措施及有机肥施用对水稻产量、 养分吸收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试验设置2个翻耕深度(10 cm和20 cm)与4种施肥模式(单施化肥、 化肥+畜禽粪、 化肥+秸秆、 化肥+绿肥)。结果表明,单施化肥时,翻耕20 cm处理两年的平均产量较翻耕10 cm处理减产7.6%; 而在翻耕20 cm的基础上,秸秆还田或施用畜禽粪、 绿肥则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较单施化肥分别增产14.8%、 16.1% 和14.6%。水稻养分吸收量也表现出相同规律,在翻耕20 cm后补充有机肥能显著增加植株对氮、 磷、 钾的吸收。同时,翻耕 20 cm结合秸秆还田或施用畜禽粪、 绿肥处理的土壤有机质、 全氮、 碱解氮、 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高于单施化肥处理。在白土稻田上,翻耕20 cm后增施有机肥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促进养分吸收,改善白土耕层土壤理化性状,是适合白土区大力推广的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20.
在重庆市万州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乡镇进行了稻草马铃薯秸秆腐熟试验。结果表明:(1)在使用腐熟剂的情况下,稻草被腐解的时间比不用腐熟剂的要快15~20 d,使用尿素对腐解时间无明显影响;(2)秸秆还田使用尿素和腐熟剂,作物产量显著提高,与没有秸秆还田的相比产量增加25.0%;与秸秆还田不添加腐熟剂和尿素的相比,产量增加20.2%;(3)使用腐熟剂加尿素,对于加速稻草的降解速度,提高土壤有机质,促进马铃薯的生长发育,提高马铃薯产量等方面都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