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吴绍新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8):2747-2748
目的:探讨E一钙黏素(E—cadhefin,E—cad)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2例大肠癌中E—cad、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52例大肠癌组织中E—cad、PC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3%(22/52)、71.2%(37/52),PCNA的阳性率与淋巴转移呈正相关(P〈0.05),而E—cad的表达则与淋巴转移呈负相关,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CNA在大肠癌中的过度表达及E—cad的下调表达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协同起作用,并可作为判断大肠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后肝癌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广凋亡细胞比值与肝细胞肝癌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及免疫组化双染色技术,对60例肝细胞肝癌石蜡包埋组织进行检测。结果不同分化程度癌组织中细胞凋亡和PCNA的阳性率不同。分化程度高,细胞凋亡阳性率高、PCNA阳性率偏低;分化程度低,细胞凋亡阳性率偏低、PCNA阳性率高。随分化程度的降低,PCNA广凋亡细胞的比值显著增加,两者有相关性。结论PCNA/凋亡细胞的比值可作为评估肝细胞肝癌分化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4.
胡庆军  周力  车筑平 《贵州医药》2001,25(2):113-115
目的 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消化道肿瘤 ,尤其是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 ,对胃癌、食管癌、大肠癌和良性对照组织标本中PCNA的含量进行半定量检测 ,观察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结果  (1)在良性对照中 ,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 (PCNALI)为 (2 7 80± 12 2 0 ) ,明显低于各种肿瘤组 ,P <0 0 1。 (2 )在胃癌组、食管癌组和大肠癌组中 ,PCNALI分别为 (5 2 73± 12 2 5 )、(5 1 5 4± 10 2 4)和 (5 7 19± 7 78) ,相互之间经统计学处理 ,P >0 0 5。 (3)PCNA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变部位和大体分型无关 ,同时也与胃癌的组织学类型及其分化程度无关 (P >0 0 5 )。 (4 )PCNA的表达与患者的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 ,P <0 0 5。结论PCNA的检测可作为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预测淋巴结转移的趋势、指导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的有益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素D1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及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存档甲状腺癌蜡块40例,另取5例瘤旁组织为对照组。将甲状腺癌及瘤旁组织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细胞内细胞周期素D1表达的变化,利用HPIAS-2000图像分析系统测定细胞周期素D1在以上各组中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和平均阳性面积率。结果:癌旁组织中无棕黄色颗粒,细胞周期素D1呈阴性表达;甲状腺癌组织内可见密集分布的棕黄色颗粒,细胞周期素D1表达呈强阳性。图像分析结果显示,癌旁组织和甲状腺癌组织中的平均光密度分别为0.0841±0.0045、0.2748±0.0256,癌旁组织和甲状腺癌组织中阳性面积率分别为0.1142±0.0113;0.3759±0.0153。癌旁组织和甲状腺癌组织中之间平均光密度及阳性面积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细胞周期素D1对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不同葡萄胎组织中的表达及对葡萄胎治疗及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5例葡萄胎患者宫腔水泡样胎块组织中PCNA的表达。结果在完全性葡萄胎PCNA阳性表达高于部分性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PCNA阳性表达高于完全性葡萄胎,且均为强阳性表达。结论 PCNA是一个能代表葡萄胎滋养细胞异常增生的客观指标,其检测方法简单,有望在有临床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7.
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试了微囊藻毒素、佛波酯及苯巴比妥钠对BALB/c3T3细胞周期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非遗传毒性致癌物均可不同程度地诱发S期细胞比例增高,并呈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佛波酯0.1μg/ml时S期细胞达57.9%,表明半数以上的细胞进入DNA合成期。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在受试物作用下随剂量增高阳性表达明显加强。提示诱导细胞异常增殖可能是此3种非遗传毒性致癌物致癌作用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周梅芳  王立平  林彬 《江苏医药》2012,38(21):2573-2575
目的 研究胃癌组织中细胞周期素D1( cyclin Dl)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细胞周期的关系.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术检测33例胃癌组织及其相应正常胃黏膜周期素D1表达和细胞周期分布.结果 胃癌组织周期素D1阳性率63.6%,高于正常胃黏膜的21.1%(P<0.01).周期素D1阳性组胃癌G1/G0期细胞比例为(42.2±1.5)%,显著低于周期素D1阴性组的(64.3±4.8)%(P<0.01);周期素D1阳性组胃癌S期细胞比例为(55.1±1.8)%,显著高于周期素D1阴性组的(34.5±4.9)%(P<0.01).结论 胃癌细胞高表达细胞周期素D1预示癌细胞具有高增殖活性.周期素D1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杨澜  王磊  王旭芬 《中国医药》2012,7(2):179-181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生成发展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乳腺癌标本中cyclin D1的表达,与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实验结果用SAS 6.12统计软件,使用“扩展的Mantel-Haenasel统计法”进行分析.结果 年龄≤50岁与>50岁cyclin D1阳性率分别为31例(81.6%)及27例(73.0%),原位癌、导管内癌伴部分浸润、浸润性癌患者cyclin D1的阳性率分别是66.7%,50.0%,81.0%.根据临床分期(TMN分期)0期、Ⅰ期、Ⅱ期、Ⅲ期患者的cyclin D1阳性率分别为4例(66.7%),11例(61.1%),25例(80.6%),18例(90.0%);有递增的趋势,且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细胞核染色cyclin D1阳性强度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yclin D1在乳腺癌中有高表达,且随乳腺癌的分期进展表达增高,有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P53(+)的乳腺癌标本cyclin D1阳性表达率高.结论 cyclin D1的表达与乳腺癌的形成发展及转移浸润有关,淋巴结转移多的乳腺癌cyclin D1表达高.cyclin D1与雌激素受体之间可能有独立作用,cyclin D1和P53可能相互作用共同参与了乳腺癌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膀胱移行细胞癌 (TCCB)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LSAB法检测 4 6例TCCB和 10例正常膀胱粘膜中PCNA进行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PCNA指数随着TCCB分级、分期上升而增高 (P <0 0 5 ) ,且复发性癌显著高于无复发者 (P <0 0 1)。结论 :PCNA表达与TCCB的病理分级、生长方式和复发有关 ,PCNA可作为判断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苦参素对实验性肝癌PCNA、cyclinD1、CDK4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 :研究苦参素对 2 乙酰氨基芴 (2 AAF)诱发大鼠实验性肝癌的防治作用 ,并探讨其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 :以 2 AAF喂饲SD大鼠制备肝癌模型。给予不同剂量的苦参素腹腔注射 ,观察肿瘤生成状况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蛋白的表达 ;RT PCR检测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 4 (CDK4 )mR NA的表达。结果 :苦参素各防治组大鼠肝表面癌结节数明显低于模型组 ,预防组肝表面结节数最少。苦参素各预防治疗组PCNA和cyclinD1、CDK4的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 (P <0 .0 1)。结论 :苦参素有预防或延缓 2 AAF诱发大鼠肝癌发生的作用 ,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cyclinD1、CDK4mRNA和PCNA蛋白的表达 ,从而诱导细胞周期阻滞 ,抑制肝癌细胞过度增殖。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in1)与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在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方法来检测Pin1、CyclinD1在肝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Pin1在癌旁正常组织中不表达或呈微弱的核表达,在肝癌组织呈阳性表达,CyclinD1在癌旁正常组织中不表达。在肝癌细胞的胞质和/或胞核内呈阳性或强阳性表达,Pin1、CyclinD1在肝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结论Pin1与CyclinD1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Pin1和CyclinD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化、分期等病理学参数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周期蛋白E在原发性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原发性胆囊癌中cyclinE蛋白的表达。结果 cyclinE蛋白在原发性胆囊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9.09%(26/44),明显高于良性病变(P〈0.05);cyclinE蛋白在肿瘤分级中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在Nevin分期中早期明显低于晚期(P〈0.05);有癌转移者明显高于未转移者(P〈0.05)。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细丝蛋白A(FLNA)和细胞周期素D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表达.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标本和30例非癌乳腺组织标本中FLNA和细胞周期素D1的表达,分析两者表达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6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FLNA和细胞周期素D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和48.5%.FLNA和细胞周期素D1在非癌乳腺组织中呈阴性或弱表达.FLNA和细胞周期素D1表达均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密切相关(P<0.01和P<0.05).FLNA和细胞周期素D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324,P<0.01).结论 FLNA可能通过上调细胞周期素D1表达而影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检测脑胶质瘤中细胞周期调节蛋白 D1(cyclin D1)、视网膜母细胞瘤 ( Rb )基因蛋白表达,探讨 其在脑胶质瘤发生、生长和转移过程中,以及由低恶性度肿瘤向高恶性度肿瘤转化中的作用,为临床诊治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 选用 54例Ⅰ~Ⅳ级星形细胞瘤手术后存档蜡块标本为实验标本,选用 6例正常脑组织为对照。应用流式细胞术( FCM 分别定量检测 cyclin D1、 基因蛋白表达量。结果 ① Cyclin D1蛋白在各级星形细胞瘤中表达均增强,且 ) Rb阳性率均为 100%,但 cyclin D1蛋白的表达量( 值) FI随肿瘤恶性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加。Cyclin D1蛋白表达量 FI值与病理组织学分级有明显相关性(P <0.01)② Rb 蛋白表达量( 值)在Ⅰ级和Ⅱ级星形细胞瘤中表达增强,但随肿瘤恶性度 ; FI的升高而降低,且与病理组织学分级无显著相关性。Ⅰ级和Ⅱ级 Rb 蛋白表达量与Ⅲ级和Ⅳ级相比,则有显著性差异 (P<0.01) 。结论 ① Cyclin D1蛋白在各级星形细胞瘤中均为阳性表达,且表达量随肿瘤恶性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说明cyclin D1可能通过加快细胞增殖周期和增强肿瘤细胞的侵袭性,参与了肿瘤的形成和恶性度的演化;② Rb 蛋白在高恶性度星形细胞瘤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缺失,说明 R b 表达缺失导致 cycl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载体介导的RNA干涉法建立周期蛋白E1表达稳定抑制细胞系的可行性。方法将源自pSSC-9质粒的neo基因亚克隆至干涉载体pSilencer 1.0-U6以构建稳定干涉载体pSineo,再将其与合成的靶向周期蛋白E1基因特定的RNA干涉模板片段连接,重组载体经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介导法转染肝癌细胞株BEL-7402;转染细胞经G418筛选,常规抽提G418抗性克隆细胞的基因组DNA并行PCR法鉴定外源导入载体的稳定整合情况。结果酶切及测序鉴定结果均表明,重组载体pSineo-cyc E1符合预期设计;PCR鉴定结果显示,稳定筛选出的6个克隆均整合有靶向周期蛋白E1基因的干涉载体。结论本研究建立了6个稳定整合有靶向细胞周期蛋白E1基因RNA干涉载体的肝癌细胞系,为肿瘤的癌基因靶向干涉治疗作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胃癌组织中 p16基因的表达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染色强度指数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 在 34例原发性胃癌组织中 ,p16基因阳性表达率4 7 0 6 % (16 / 34) ,PCNA染色指数平均为 5 9 2 8± 3 4 8,p16基因阳性率和PCNA染色指数在组织学分级Ⅰ级中明显低于组织学分级Ⅲ级 (均P <0 0 5 ) ;在无淋巴结转移者中明显低于有淋巴结转移者 (分别为P <0 0 5 ,P <0 0 1)。结论 胃癌组织中 p16基因的表达和PCNA染色指数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可以客观反映胃癌的组织分化状态、肿瘤进展及转移潜力  相似文献   

18.
张海燕  姚宏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0,10(6):638-640,I0001
目的探讨Twist和E-钙黏蛋白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以期在分子水平上更准确地判断胃癌患者的预后,寻找相应的基因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SP法)检测60例胃癌组织标本中Twist和E-钙黏蛋白的表达情况,10例胃正常黏膜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结果癌旁胃黏膜组织中Twist的阳性表达率为10%,胃癌组织中Twist的表达则明显增强(55.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晚期胃癌中Twist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早期胃癌。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中Twist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16/26)和39%(1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钙黏蛋白在癌旁胃黏膜组织中的正常表达率为90.0%,胃癌组织的正常表达率仅为28%(17/6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中、低分化胃癌中,E-c钙黏蛋白的膜表达降低率分别为60%(12/20)、72%(13/18)、和91%(2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低分化胃癌E-钙黏蛋白的膜表达降低率显著高于高、中分化胃癌。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中E-钙黏蛋白表达降低率分别为81%(21/26)和65%(2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结论Twist和E-钙黏蛋白基因蛋白的表达与一些临床病理特征具有相关性,Twist基因的表达上调与E-钙黏蛋白基因表达下调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进程中发挥协同作用,检测这4种基因蛋白对于评估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估计患者的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受体(VEGFR)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6例肝癌切除标本中VEGF、VEGFR的表达,分析VEGF、VEGFR与肝癌临床发病特征、术后生存时间、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本组76例1年后复发29例、2年后复发16例,累计1、2年平均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1.85%±5.57%、40.97%±5.63%;76例肝癌手术标本中VEGF阳性表达61例,阳性率80.3%,VEGFR阳性表达67例,阳性率88.2%,并且统计发现VEGF、VEGFR的阳性表达和肿瘤的大小、数目、有无包膜、术前是否肝内转移都是影响肝癌术后复发与生存率的关键因素,而VEGF及VEGFR的阳性表达与肿瘤体积大小、有无包膜、术前是否转移更是密切相关;VEGF、VEGFR的表达二者之间也相互关联。结论 VEGF、VEGFR过度表达与肝癌术后复发及生存时间密切相关,联合分析二者的表达对肝癌手术治疗的预后判断有更大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0.
王东林  施公胜  王艳芬  邵伟伟  黄华 《江苏医药》2007,33(7):683-685,758
目的 探讨生存素(survivin)、周期蛋白E(cyclin E)和端粒酶相关蛋白(hTP1)在星形细胞胶质瘤中的表达与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原位杂交法分别检测106例星形细胞胶质瘤组织中生存素、周期蛋白E和hTP1的表达, 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生存素定位于肿瘤细胞胞浆,周期蛋白E和hTP1主要定位于肿瘤细胞核.生存素、周期蛋白E 和hTP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7%(59/106)、61.3%(65/106)和84.9%(90/106).生存素、周期蛋白E表达和hTP1标记指数均与星形细胞胶质瘤病理分级密切相关(P< 0.05).生存素和周期蛋白E阳性共表达率均为50.9%(54/106),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P< 0.01).生存素、周期蛋白E表达与hTP1标记指数有相关性(P<0.01).结论 生存素、周期蛋白E和hTP1表达与星形细胞胶质瘤恶性程度有关,其表达异常可能在星形细胞胶质瘤的形成和恶变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