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导了肝癌高发区自然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通过对1,682人血清学调查表明HBV总感染率达39.27%,其中HBsAg、抗-HBc及抗-HBs阳性率分别为10.63%、20.63%及15.05%,上述结果均明显地高于非肝癌高发区。 抗-HBc滴度不同可能表示机体处于不同感染状态。当抗-HBc滴度较高时(≥1:64),HBsAg检出率高而抗-HBs检出率低;抗-HBc滴度较低时(≤1:32),HBsAg与抗-HBs检出串则与上述情况相反。  相似文献   

2.
广州市机关人员乙肝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古萍 《中国热带医学》2004,4(2):263-264
目的 进一步了解广州市机关人员中HBV感染情况,为预防乙肝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对2003年1~10月广东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的4977名机关人员的血清HBV五项标记物HBsAg、HBeAg、抗-HBs、抗-HBe、抗-HBc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次受检人数4977人,HBsAg阳性率为9.52%,HBV感染率23.85%。男性HBsAg阳性率10.25%、HBV感染率25.12%;女性HBsAg阳性率8.48%、HBV感染率22.04%,男女之间差异有显性,男性高于女性。各年龄组之间HBsAg阳性率及HBV感染率差异有显性,以20~30岁、30~40岁、40~50岁3个年龄组为高,均高于50岁以上年龄组。结论 广州市机关体检人员HBsAg阳性率和HBV感染率仍然较高,故仍应重视加强乙肝防治工作,提高人们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温岭市878名高一学生HBV感染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HBV在学生中感染状况,掌握乙肝在学生中的发生与流行规律,为乙肝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某中学高一年级878名新生采取静脉血液,采用ELISA进行HBV五项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抗-HBs阳性率最高,占76.76%;其次抗-HBc阳性率为15.95%;HBsAg阳性率为8.66%;抗-HBe阳性率为8.57%;HBeAg阳性率2.73%;并且发现中学生中HBV感染除抗-HBs阳性外,以“HBsAg、HBeAg、抗-HBc”阳性和“HBsAg、抗-HBc、抗-HBe”阳性两种感染模式为常见,二合计为6.49%。结论:由于乙肝疫苗的接种和国家、学校重视学生管理等原因,目前中学生HBV感染率已有所下降,在HBV感染中男生感染率显高于女生,并且以“大三阳”和“小三阳”感染模式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延安市洛川县人群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血清学感染状况。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59岁人群321人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标本,用ELASA方法检测HBV血清学指标。结果调查人群HBsAg、抗-HBs、抗-HBc阳性率和HBV感染率分别为2.80%、51.71%、20.87%和29.91%,HepB接种率为46.11%,抗-HBc阳性率、HBV感染率和HepB接种率各年龄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抗-HBs阳性率男性44.51%低于女性60.14%,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2006年延安市洛川县人群HBsAg阳性率、HBV感染率比1992年分别下降67.17%和45.38%,表明接种乙肝疫苗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输血后肝炎发生率的高低与供血者献血前的严格筛选、检测方法的灵敏度有关。用ELISA法对本地区389名供血者HBV血清五项标志物及ALT感染结果表明,HBV感染率达71.89%,单项阳性率:HBsAg6.17%、抗-HBs29.05%、抗-HBc35.22%、HBeAg6.43%、抗HBe51.16%;ALT异常占1.43%。各供血龄组之间HBV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我地区每年经输血感染HBV为500~2800人。建议每次献血前都用敏感可靠的方法检测HBV五项血清学标志及ALT,并对现有合格献血员接种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使用酶联吸附试验(ELISA)对1074名油田职工HBV感染的血清学标志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HBsAg、抗-HBs、抗-HBc阳性率和HBV总感染率分别为9.8%、26.2%、14.1%和41.0%。从人群分布来看,HBV感染率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年龄、职业差异。各工作单位之间HBV的感染率也显著不同。结果提示,野外工作环境可能是造成油田职工HBV感染率升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应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掌握成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为制定成人乙肝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在绍兴市某城区随机抽取18~50岁的职工1309名,抽取静脉血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抗-HBs)、核心抗体(抗-HBc)检测.结果 检测人群1236名,检测率94.42%,HBsAg阳性率7.61%,男女各为9.92%、4.53%,不同性别、年龄人群的HBsAg阳性率有显著差异(χ2=12.49,P<0.01).抗-HBs阳性率为48.38%,男女阳性率分别为46.60%、50.75%;抗-HBc阳性率53.12%%,不同年龄、性别的抗-HBs、抗-HBc水平经统计学处理基本一致.人群HBV3项指标感染率72.01%,不同年龄组间的感染率有显著差异(χ2=8.05,P<0.05).结论 我市人群HBV感染率处于较高水平,提示成人是乙肝防治的重点人群,应尽快制定成人乙肝疫苗免疫方案,以建立有效的全人群防御乙肝的免疫屏障,达到加速控制乙肝进程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湖北省钟祥县官庄湖农场一般人群进行3年后复查,比较各种类型乙型肝炎感染携带者对家庭易感接触者的传染性大小。结果:3年后HBV续发感染率为40.45%,HBsAg,抗-HBs、抗-HBc、HBeAg及抗-HBe分别为1.37%、2.73%、29.55%、5.28%和14.91%。家中上次有HBV感染或抗-HBc感染对易感接触者续发抗-HBc感染的传染性增加,有HBsAg感染的易感接触者续发HBeAg感染危险度增高,而上次有抗-HBc感染的家庭的易感接触者HBeAg续发感染减少。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HBV感染后不同背景抗-HBs,抗-HBc的意义,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检测HBV感染者血清中HBVDNA。抗-HBs( )病例的HBVDNA检出率显著性低于抗-HBs(一)病例的检出率,支持抗-HBs对机体的保护作用;17.7%单项抗-HBs( )的既往感染者有HBVDNA的存在,说明抗-HBs对HBV的清除受其它因素的影响;单项抗-HBc,抗-HBc/抗-HBs,抗-HBc/HBsAg,HBeAg阳性的病例有不同的HBVDNA检出率,说明不同血清学背景的抗-HBc有不同的HBV复制情况,不同类型的肝炎HBVDNA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肝癌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原发性肝癌(PHC)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关系,作者对三组不同人群血清用ELISA法检测HBV感染标志的五项指标,结果PHC组HBsAg、抗-HBe、抗-HBc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肝病组及健康对照组,三组间经统计学处理其显著性差异分别为P<0.01,P>0.05,P<0.01。而PHC组的抗-HBs阳性率明显低于其它肝病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三组不同人群的HBeAg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PHC组的HBsAg阳性者中HBeAg阳性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PHC组和其它肝病组HBV感染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以上结果说明HBV感染是PHC和肝硬化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静宁县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现状、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采取进一步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本辖区7个乡镇的15岁以下的1260人作为调查对象,检测HBsAg、抗-HBs、抗-HBc等HBV感染标志物,以问卷和查验预防接种证或卡片的方式对乙肝疫苗接种率进行调查。结果:15岁以下人群HBsAg、抗-HBs和抗-HBc阳性率分别为0.95%、78.97%、5.16%,HBV感染率为6.98%。HBsAg、抗-HBc阳性率和HBV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P〈0.05)。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90.95%,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降低(χ2趋势=60.569,P=0.000)。结论:15岁以下人群HBV感染率已处于较低水平,乙肝保护性抗体水平随年龄的减小而升高;乙肝疫苗接种是乙肝病毒感染的保护因素,年龄是乙肝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HBV DNA对测定对HBs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隐匿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3例HBs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HBV感染患者用酶联免疫检测法检测HBVM(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同时采用PCR技术对血清HBV DNA进行定量分析。对照组为同期经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结果83例HBs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BV DNA阳性率为28.9%,单独抗-HBs阳性的慢性肝炎组HBV DNA阳性率为27.3%,抗-HBe,抗-HBc并存者HBV DNA阳性率为24%,抗-HBs、抗-HBe及抗-HBc三者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阳性率为35%。单一的抗-HBc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组HBV DNA阳性率为25%,HBeAg、抗-HBc阳性者HBV DNA阳性率为66.7%。结论HBsAg阴性HBV感染仍是我国原因不明肝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无应答的原因之一,临床应重视这种低水平的HBV复制,以免造成宫内输血及肝移植后HBV感染。  相似文献   

13.
万春阁 《医学动物防制》2012,(10):1127-1129
目的了解安康市汉阴县人群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和乙肝病毒感染率,评价1992年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和2002年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及GAVI项目实施的效果。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全县抽取1~59岁人群306人,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血清HBsAg、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结果安康市汉阴县1~59岁人群HBsAg阳性率为4.9%,抗-HBs阳性率为57.2%,抗-HBc阳性率为32.7%,HBV感染率为50.7%。免疫组HBV感染率显著低于未免疫组和免疫史不详组,抗-HBs阳性率显著高于未免疫组和免疫史不详组。HBV感染率15~59岁组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5~14岁组高于1~4岁组。结论接种乙肝疫苗可有效降低乙肝感染率,应采取综合措施防控乙肝发病。  相似文献   

14.
两种方法对乙型肝炎HBc-IgG阳性结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BV标志物单项抗HBc-IgG(抗-HBc)阳性结果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微粒子酶免疫分析(MEIA)检测1 956例,ELISA检测432例住院患者的HBV标志物总抗-HBc阳性率和单项抗-HBc阳性率进行回顾性统计;对MEIA检测的96例单项抗-HBc阳性和134例HBV标志物全阴性住院患者的抗-HBs水平进行分析;对ELISA筛选的68例流行病学意义的单项抗-HBc阳性血清标本采用含10%小牛血清PBS进行稀释后,分别采用ELISA和MEIA检测抗-HBc并进行比较。结果ELISA检测抗-HBc流行病学意义和临床意义的总抗-HBc阳性率及单项抗-HBc阳性率分别为72.1%、16.3%和62.6%、7.6%。MEIA检测抗-HBc的总抗-HBc阳性率及单项抗-HBc阳性率分别为78.1%1、3.2%;MEIA检测HBV标志物单项抗-HBc阳性组和HBV标志物全阴性组的抗-HBs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9,P〈0.001),ELISA筛选的68例单项抗-HBc阳性标本不同倍数稀释后ELISA和MEIA检测抗-HBc结果提示,未稀释或低倍稀释存在较高的非特异性反应,高倍稀释则存在较高的漏检率。结论不同方法单项抗-HBc阳性率存在一定的差异,单项抗-HBc阳性可作为乙肝病毒感染的依据,但存在一定比例的非特异性反应和假阴性,日常工作中ELISA检测抗-HBc以5-10倍稀释为宜。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受检者乙肝两对半检测,并对其中HBsAg阴性模式进行HBV-DNA检测,判定其HBV感染状况,评价乙肝两对半检测防止输血传播HBV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200例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进行模式分析,随机抽取各种HBsAg阴性模式进行HBV-DNA检测。结果9种HBsAg阴性模式中,HBV血清标志物全阴模式、抗-HBs阳性模式及抗-HBe阳性模式,HBV-DNA检测结果阴性。抗-HBs和抗-HBe阳性模式120例,检出HBV-DNA阳性2例,阳性率1.7%;抗-HBs和抗-HBc阳性模式120例,检出HBV-DNA阳性4例,阳性率3、3%;抗-HBs、抗-HBe和抗-HBc阳性模式120例,检出HBV-DNA阳性1例,阳性率0.8%;HBeAg和抗-HBc阳性模式31例,检出HBV-DNA阳性25例,阳性率80.6%;抗HBc阳性模式130例。检出HBV-DNA阳性11例,阳性卒8、5%;抗-HBe和抗-HBc阳性模式120例,检出HBV-DNA阳性7例,阳性率5.8%。结论运用乙肝两对半检测,通过模式综合分析,可以更全面判断HBV感染,充分保证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6.
接种乙肝疫苗的10只树鼩,9只血清出现抗-HBs。注射含HBV的人血清后,其中只有1只血清出现短暂的HBsAg,保护率为88.88%;其血清抗-HBc始终阴性。未接种乙肝疫苗的10只对照树鼩注射HBV人血清后,5只血清HBsAg阳性;8只抗-HBc阳性。接种疫苗组HBV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前所有树鼩血清HBsAg、抗-HBs及抗-HBc均阴性。实验结果表明:1)乙肝疫苗能阻断树鼩感染HBV,进一步确证树鼩能感染HBV,是用于研究HBV的有用的动物模型;2)树鼩可能代替黑猩猩进行乙肝疫苗安全性和免疫保护效果鉴定之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本院就诊儿童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和免疫现状。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9年1月1日到2009年12月31日门诊、住院及体检的重庆籍儿童(均为因非乙型肝炎就诊者)共21 473例,在我院临床检验中心行HBV血清学标志物检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BsAg和/或HBeAg阳性患儿301/21 473人(1.4%),其中HBsAg和HBeAg均阳性者228/21 473人(1.1%),HBsAg阳性而HBeAg阴性者73/21 473人(0.3%);抗-HBc和/或抗-HBe阳性者1 501/21 473(7.0%);仅抗-HBs阳性者10 990/21 473人(51.2%);HBV血清学标志物均阴性8 681/21 473人(40.4%)。结论:2009年21 473名就诊儿童中,HBV感染率为1.4%,低于我国2005年我国普通人群的阳性率;抗-HBs阳性率为51.2%,高于我国2005年我国普通人群的阳性率;新生儿期HBsAg和/或HBeAg阳性率、特别是抗-HBc阳性率均较高,新生儿需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广西宾阳县自然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状况,为乙肝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宾阳县刘村常住人口958人随机开展问卷调查,采集静脉血进行乙肝血清学实验室检测。结果HBsAg阳性率6.68%,抗-HBs阳性率55.43%,HBeAg阳性率1.15%,抗-HBe阳性率12.11%,抗-HBc阳性率46.56%;男女性别之间HBsAg与抗-HBs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sAg、抗-HBs、抗-HBe、HBeAg阳性率及ALT异常率标志物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升高,后又逐渐下降;乙肝标志物五项全阴占29.33%。结论宾阳县刘村自然人群免疫不成功与未免疫人群之和占29%,乙肝感染状况仍然很高。接种乙肝疫苗是控制人群HBV感染的有效措施,加强传染源管理,做好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高危人群扩大免疫,才能有效控制乙肝流行。  相似文献   

19.
张惠云 《中国热带医学》2005,5(7):1572-1573
目的了解河源市健康人群乙型肝炎感染率及免疫水平,为实施对健康人群乙肝疫苗免疫计划提供依据。方法对2055名前来河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接种门诊要求接种乙肝疫苗的健康人群,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进行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检测。结果HBsAg总阳性率为13.04%,抗-HBs总阳性率为46.8l%,HBV全阴率为36.45%。结论人群中乙肝感染率高,应及时对易感人群接种乙肝疫苗,减少乙肝发病率。  相似文献   

20.
于1992年对宁夏银川市郊区农民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按年龄不同分层随机抽取1172人同时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c和抗-HBe五项血清学标志物,结果表明,HBsAg阳性率为7.34%,接近于乙肝高发区下限(8~20%);15~岁、30~岁,40~岁年龄组HBsAg阳性率分别为14.29%、9.74%、12.50%,处于乙肝高发区范围。各项标志物阳性率男女间、回汉族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HBsAg、HBeAg、抗-HBc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降(x_(10)~2分别为13.66、11.35、8.79,P>0.05),其升降类型相似,高峰年龄组均在18~岁,40~岁年龄组均有不同程度升高。抗-HBs和抗-HBe阳性率有随年龄增长而明显上升趋势(x_(10)~2分别为37.06和56.40,P<0.05;Cox-Stuart升降趋势检验:k=0,n:5,P<0.05);抗~HBs明显升高在20~岁年龄组,较HBV其它血清学标志物推迟一个年龄段。HBV感染率为26.02%,其男女间及回汉族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虽未发现随年龄增高趋势(Cox-Stuart检验:k=1,n:5,P>0.05),但年龄组间差异显著(x_(10)~2=72.89,P<0.05),0~岁年龄组HBV感染率最低(2.86%),提示0岁年龄应是乙肝疫苗接种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