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脊柱结核的数字X线平片( DR)、CT及MRI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脊柱结核的影像认识水平。方法16例脊柱结核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或临床治疗随访证实,均先后行DR、CT和MRI检查。结果16例中,8例DR显示骨质病变及椎间隙狭窄或消失, CT则更清晰显示了椎体骨质病变,破坏程度及范围均较平片明显,12例CT均显示了不同程度的椎旁软组织密度影。16例MRI检查均显示了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改变,其中9例椎间隙狭窄或者消失;3例平片及CT骨质破坏不明显, MRI示骨质明显信号异常。结论 DR为脊柱结核的基本检查方法,CT较好的显示了结核的破坏范围及细微钙化,MRI显示结核的侵犯范围、软组织异常及椎间盘异常有明显的优势,三者相结合优势互补,有助于脊柱结核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使用X线、CT、3.0TMRI诊断早期糖尿病足的方法,分析其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并发足部症状患者35例,对患者分别行X线、CT、3.0TMRI检查,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5例患者X线检查结果示27例患者患足有骨质疏松,其中包含10例患足有骨端骨质破坏并周围软组织不同程度肿胀及8例软组织内检钙化影,8例阴性患者;CT检查结果显示29例患者患足有不同程度骨质疏松,其中包含17例骨质破坏并周围软组织不同程度肿胀及15例可见血管壁不规则钙化,6例阴性患者;MRI检查结果显示35例患者患足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信号异常,软组织肿胀、溃疡,关节积液。结论 MRI检查对于早期糖尿病足的诊断明确于CT及X线平片检查,但检查费用高于CT及X线平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DR与CT在诊断糖尿病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该次纳入2016年1月—2019年7月收治的28例糖尿病足患者展开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DR平片、CT检查,对比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 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96.43%)明显高于DR平片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R平片检查可检出血管壁钙化情况,CT检查可以显示血管钙化情况及血管的狭窄率,CT对血管病变检出率高于DR;CT检查的骨质疏松、软组织病变检出率均优于DR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检查在诊断糖尿病足中的准确率更高,相较于DR检查更具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X线影像学检查对糖尿病足的诊断价值。方法该院在2008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的58例糖尿病足患者,共78条病足。采用日本岛津UD15030,500MA型X线机,检查取常规方法,依次拍摄患者足部正、斜位,X线片由2名专业医师进行审阅诊断。从软组织、骨质及关节等几方面病变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78条患足中有51条患足为软组织肿胀,有23条患足软组织区簇状或小线条状钙化,软组织积气3例;78条患足均有骨质疏松,有30条患足出现骨质破坏,发生病理性骨折6例;关节脱位23条。结论对糖尿病足患者实施X线检查可取得一定的检查结果,但为提高糖尿病足的检出率,保障患者的及时治疗,对X线检查显示未见明显异常的糖尿病足患者应实施CT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62例糖尿病足X线及CT的影像学表现,了解糖尿病早期骨质及血管改变,提示临床及早干预治疗情况。方法从2013年4月—2014年1月,选取该院的62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X线平片以及双能X线骨密度仪器对患有糖尿病足的62例患者进行检查与同时进行双下肢超声、螺旋CT检查的36例病患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足患者大血管和小血管的病变程度以及足背、足底等远端末梢小血管壁的钙化均可通过单纯CT平扫显示,并且能够比多普勒更准确直观地显示足背、足底末梢血管的钙化。结论糖尿病临床Ⅰ期即可出现骨质及血管改变,X线平片检查是糖尿病足诊断主要检查手段,CT扫描可清晰显示下肢及足部血管壁钙化程度及早期骨质改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60例,其中37例患者行CT检查,53例患者行MRI检查,30例患者行CT联合MRI检查,分析CT与MRI的诊断价值。结果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病灶部位多在中颅窝内鞍旁,MRI呈类圆形、哑铃形较均匀的稍长T1信号、明显长T2信号,扫描增强呈明显均匀强化;脑内型患者的病灶分布于脑内任何部位,并以单发病灶为主,未见严重占位效应,未见水肿或可见轻度水肿,MRI检查T2WI呈"桑葚状"混杂高信号,周围伴絮状低信号环,扫描增强可见少量轻度强化。有32例患者经CT检查后为稍高、混杂密度影,扫描增强未见强化。结论脑外与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行CT与MRI检查时均有特定特征,但CT像不及MRI像,尤其是MRI的T2WI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获得临床明确诊断的糖尿病足患者69例,经X线平片、双能X线骨密度仪器、螺旋CT检查进行检查,并对检查结果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统计发现,糖尿病组患者大血管、小血管的病变程度,足背、足底等远端末梢小血管壁的钙化经单纯CT平扫进行清晰的显示,效果优于X线检查。结论 CT检查能够对患者下肢远端的小血管病变情况进行更加清晰的显示,效果优于X线检查,在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中,将X线与CT检查相结合,这对于提高糖尿病足的检出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观察核磁共振成像(MRI)与CT用于隐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外伤所致隐性骨折的患者1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随机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93例。全部病例外伤后于12 h内行X线平片检查,在X线平片检查后36 h内试验组给予MRI检查,对照组给予CT检查,观察两组有无异常骨折征象并对比两种方法的优缺点。结果试验组检查准确率76.3%高于对照组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伤后行X线平片检查未见骨折,若患者受伤部位仍持续红肿疼痛、难以承受重力时,应行MRI检测;MRI检测隐性骨折优于CT检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场强磁共振成像( MRI)显示隐性骨折的敏感序列。方法选择隐性骨折患者150例,外伤后24 h内行X线检查未见明确骨折,X线检查后6 h~7 d行MRI检查。观察各扫描序列SE T1WI、FSE T2WI及STIR中骨挫伤、隐性骨折线的信号表现,并将信号强度分级。结果骨挫伤信号改变以STIR序列显示最佳,STIR与T1WI、T2WI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均<0.01)。四肢关节与脊柱骨折线信号表现不同,四肢关节骨折线以T1WI序列显示最佳,脊柱骨折线以STIR序列显示最佳,T1WI与STIR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STIR应作为隐性骨折首选成像序列,便于先发现病变,对发现骨挫伤者应重点结合T1 WI序列观察有无隐性骨折线,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糖尿病足患者的X线及CT影像表现及检出率差异,以求达到更早、更细致、更全面估计糖尿病足严重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家庭和谐。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54例68足已行X线、CT检查及骨密度测定的糖尿病足患者,对下肢及足部的软组织异常改变、骨质破坏、关节异常改变及病理性骨折、骨质疏松、血管钙化5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其检测差异。结果 CT对糖尿病足患者中发生异常改变的各种组织结构检查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结论 CT可以更早、更细致、更全面估计糖尿病足的严重程度,指导临床采取合理治疗及护理措施,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糖尿病足患者应用数字X线摄影术(digital radiography, DR)、CT和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联勤保障部队第910医院接诊的87例糖尿病足患者和87例单纯糖尿病患者,均提供DR、CT和MRI诊断,分析3种诊断方式在糖尿病足中的诊断效果。结果 MRI诊断糖尿病足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高于DR、CT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综合诊断有85例骨质疏松、25例骨端骨质破坏、72例软组织肿胀、85例血管壁钙化、13例神经性骨关节病,MRI诊断对于骨质疏松、骨端骨质破坏、软组织肿胀、血管壁钙化的诊断符合率高于DR、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足患者应用DR诊断、CT诊断和MRI诊断均可以得到理想诊断效果,但其中MRI的诊断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RI、CT和X线片三种影像学方法对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30例30个病变经临床病理确诊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响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X线平片、CT扫描及MRI影响学结果表现情况.结果:30个病变股骨头中X线平片仅显示了其中的l4个,检出率为46.7%,CI、扫描显示了其中12个,检出率为63.3%,MRI对所有病例均能够作出诊断,检出率为100% X线平片与CT扫描的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MRI的检出率远高于X线平片与CT扫描,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MRI诊断早期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敏感性明显优于X线平片和CT扫描,对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高危人群和已有髋关节症状的患者应直接行MRI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糖尿病足患者X线与CT影像表现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4年9月—2016年3月该院确诊的97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给予糖尿病足患者下肢X线平片及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查,同时还进行螺旋CT扫描,根据检查方法不同,将两种影像资料分为X线组和CT组,比较两组影像表现差异,并对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结果 CT影像对糖尿病足患者足部骨质疏松、骨质破坏、骨关节变形脱位、病理性骨折、软组织病变及血管壁钙化等方面较X线影像阳性显示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线平片检查及CT扫描均为临床中诊断糖尿病足的重要辅助检查手段,虽然两者均能够对患者的骨质改变、关节蜕变、软组织病变和血管病变有所显示,但CT影像更加清晰,阳性显示率较高;同时CT影像对足部小血管病变情况及早期骨质改变显示更为准确,对提高临床糖尿病足诊断准确率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糖尿病足X线及CT的影像学表现,为糖尿病足的早期治疗提供参考意见。方法对2011年8月—2013年8月在该院接受糖尿病足治疗的78例患者采用X线DF平片和双能X线骨密度仪进行检查,经过患者及家属同意后,对其中的52例患者同时采用双下肢超声以及螺旋CT进行检查,将检查出的各级影像学表现进行对比。结果 CT影像学对骨质疏松、骨质破坏、血管改变和软组织改变等的显示率明显高于X线影像学,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采用X线检查所得到的影像学表现有:骨质疏松、骨质破坏、血管壁不规则钙化、脱位及病理性骨折、骨关节变形、软组织肿胀,采用CT检查可以更清楚的了解患者下肢远端的小血管发生病变的情况,因此,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特点,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治疗诊断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糖尿病足X线及CT的影像学表现,为糖尿病足的早期治疗提供参考意见。方法对2011年8月—2013年8月在该院接受糖尿病足治疗的78例患者采用X线DF平片和双能X线骨密度仪进行检查,经过患者及家属同意后,对其中的52例患者同时采用双下肢超声以及螺旋CT进行检查,将检查出的各级影像学表现进行对比。结果 CT影像学对骨质疏松、骨质破坏、血管改变和软组织改变等的显示率明显高于X线影像学,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采用X线检查所得到的影像学表现有:骨质疏松、骨质破坏、血管壁不规则钙化、脱位及病理性骨折、骨关节变形、软组织肿胀,采用CT检查可以更清楚的了解患者下肢远端的小血管发生病变的情况,因此,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特点,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治疗诊断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多发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新鲜与陈旧骨折椎体的诊断与鉴别要点。方法分析36例(196个骨折椎体)多发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骨密度以及X线片和核磁共振成像(MRI)特点。结果本组患者骨质疏松症较严重,骨密度平均为-3.26,病史平均为13.7个月,多无外伤或仅轻微外伤史,疼痛特点为持续性、进行性加重或突然加重,X线特点为多椎体高度降低、骨皮质变薄、骨小梁稀疏、显示模糊。新鲜骨折椎体139个(包括急性骨折椎体82个、亚急性骨折椎体40个和隐性骨折椎体17个),临床表现为突然加重或进行性加重的疼痛,10个(7.2%)椎体棘突压痛、叩击痛定位准确,X线片可见骨折线;MRI上T1WI、T2WI、抑脂像(即STIR)表现为异常信号。陈旧骨折椎体57个(包括49个已愈合椎体和8个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椎体),已愈合椎体不再出现临床症状,X线片显示压缩程度较严重,前缘及两侧多有骨质增生或椎体终板硬化。延迟愈合或不愈合骨折椎体引起的疼痛与体位变化有关,腰背部疼痛弥散,X线可见椎体内出现低密度透亮裂隙,MRI上T1WI为极低信号,T2WI上为明显高信号透亮带,周围有低信号带包绕。结论有外伤史,伤后疼痛,棘突叩压痛且与影像检查发现的骨折相符时,应高度考虑新鲜骨折;X线片、MRI检查有清晰骨折线可确认新鲜骨折;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或X线检查发现椎体形态改变时应行MRI检查,鉴别新鲜或陈旧骨折;对于陈旧骨折,需确认骨折是否愈合。  相似文献   

17.
温如泉 《糖尿病新世界》2023,(4):188-190+194
目的 探讨DR与CT对老年糖尿病足患者早期骨质与血管改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东营市中医院收治的50例临床与实验室检查确诊的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以X线DR平片与骨密度仪器进行检测,并进行螺旋CT检测。观察比较不同检测方式对糖尿病足及骨质改变、血管改变的诊断情况。结果 CT检查的检出率为100.00%,DR检查的检出率为9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R检查大动脉和小动脉的血管钙化与狭窄符合率分别为55.81%、45.46%,低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式的骨端骨质破坏符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对骨质疏松、软组织肿胀、病理性骨折的符合率高于DR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DR与CT对糖尿病足进行诊断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在血管及骨质改变检出中CT的优势更为显著,参考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螺旋CT、DR及X线平片检查在诊断早期矽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96例早期矽肺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螺旋CT、DR检查及X线平片检查,对比不同诊断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 CT检查对矽肺的检出率显著高于DR检查(P0.05);CT检查对矽肺病理特征的检出率显著高于DR检查(P0.05);CT检查肺部圆形小阴影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检查(P0.05),肺部无阴影检出率显著低于X线检查(P0.05);CT检查对影像指标的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检查(P0.05)。结论螺旋CT检查在矽肺的早期诊断中具有更高的检出率及准确率,对矽肺患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糖尿病足患者接受X线以及CT影像学检查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28例,其均接受X线检查以及CT检查,对其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CT对糖尿病足的检出率(96.43%)明显高于X线的检出率(75.00%)(P0.05);糖尿病足患者经CT检查的软组织病变检出率、骨质疏松检出率、血管病变检出率均明显高于X线的检出率(P0.05)。结论糖尿病足患者接受X线与CT检查均可取得较高的价值,其中CT与X线相比,能够更加清晰对患者的下肢远端小血管病变情况进行显示,临床可根据患者X线和CT检查的结果来分析其疾病的发展情况,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白血病患者中枢神经系统临床并发症应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住院的已经确诊的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的临床并发症,12例均行MRI检查患者,其中急性粒细胞白血病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4例。结果颅内病变9例:(1)颅内肿块3例,MRI显示鞍区T1WI稍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2)脑出血3例,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T2WI高信号或等高信号伴环状低信号环。(3)脑膜病变1例,MRI示脑膜广泛增厚伴明显强化。(4)梗阻性脑积水2例,MRI表现为中脑导水管以上脑室扩大,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椎管内病变有3例,其中椎管旁肿块1例,椎管内肿块1例,表现为T56椎管后方梭形T1WI等高信号,T2WI等低信号灶,增强未见明显强。检查异常1例,为白血病直接的侵犯神经系统,MRI检查为条状T2WI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像高信号影。结论 MRI检查可以辅助老年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临床并发症的诊断,对于提早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