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2 毫秒
1.
陆竹梅 《海南医学》2006,17(5):35-37
目的探讨激素替代疗法(HRT)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的临床症状及血脂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67例患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分为两组,正常血脂组36例,高血脂组31例,应用倍美力0.625mg/d和安宫黄体酮4mg/d,观察应用HRT前后患者临床症状、性激素、血脂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高血脂组雌二醇(E2)水平低于正常血脂组(P<0.01);应用HRT后,两组均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两组均出现E2上升,促卵泡生成激素(FSH)和黄体生成激素(LH)下降(P<0.01);甘油三脂(TG)变化不显著(P>0.05),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P<0.05或P<0.01);高血脂组TC、LDL-C下降及HDL-C上升变化尤为明显.结论HRT能有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能预防及改善绝经后妇女的血脂紊乱,发挥保护心血管作用.  相似文献   

2.
雌-孕激素用于围绝经期妇女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雌 -孕激素用于围绝经期妇女的治疗情况。方法 :随机对 93例有明显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妇女进行观察。激素组 :35例接受连续性 0 .6 2 5mg结合型雌激素加周期性安宫黄体酮 5mg(后 14d) ,每日 1片的序贯联合治疗 ,连用半年。对症组 :5 8例不愿意接受激素治疗者予谷维素、安定、止血药对症治疗。结果 :围绝经期妇女接受HRT的焦虑中抱待其自然的心理占 6 7.2 % ,恐癌症占 6 2 .1% ,对撤药性出血的顾虑占4 3.1%。激素组对阴道不规则出血、精神、神经症状的改善是显著的 (P <0 .0 1)。激素组对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改变也是显效的 (P <0 .0 5 )。结论 :忍、等待及恐癌的焦虑是影响围绝经期妇女接受激素替代治疗的主因。雌 -孕激素序贯联合治疗对围绝经期妇女不规则阴道出血及精神、神经症状的改善是可取的。同时对胆固醇、血脂的代谢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雌激素替代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一步探讨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雌激素替代治疗(HRT)的临床应用价值.针对临床中国绝经期不同症状实施相应的HRT治疗,严格掌握HRT适应症和禁忌症.规范化、个体化、系统化治疗,定期评估使用剂量和方案,可保证所有使用HRT的妇女冒最小的风险得到最大的利益.围绝经期的HRT是针对围绝经期问题的临床医疗措施,是妇产科常用的一种医疗手段,应用要适时、及时,但也不能滥用,并与其他健康措施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性激素替代治疗的影响。方法设2003年7月~2005年12月在我院更年期专家门诊就医的围绝经期妇女638例为干预组;2001年1月~2003年6月524例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一般常规健康教育宣教。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由专人进行心理干预。结果两组接受HT人数比较、HT≥12疗程及阴道出血发生情况比较均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心理干预有利于提高围绝经妇女性激素治疗依从性,接受HT连续用药方案,从而改善妇女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绝经前和绝经后患者应用激素替代治疗(HRT)和植物雌激素(PE)治疗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以期提高围绝经期患者生活质量. 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绝经前患者102例,绝经后患者76例. 其中HRT组106例、PE组72例. 观察患者在用药前、用药3 mo后的围绝经期症状及血脂变化,并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副作用. 结果:两组患者的围绝经期症状均有明显减轻,但PE的作用明显次于HRT (P<0.05);HRT组中患者血脂中低密度脂蛋白较用药前明显下降(P<0.05),高密度脂蛋白较用药前明显升高(P<0.05);而PE组中患者血脂波谱无明显改变;治疗过程中所引起的副作用HRT组明显高于PE组(P<0.05). 结论:HRT和PE均能明显减轻患者的围绝经期症状,HRT能改善血脂波谱状态,而PE能减少患者因服药带来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彬 《医学新知杂志》2006,16(5):306-307
目的探讨谷维素结合心理干预疗法与雌激素替代疗法(HRT)之间疗效差别。方法围绝经期综合征90例随机分为A、B、C组,每组30例:A组,谷维素(阿魏酸酯混合物) 维生素B1;B组,A组药物 心理干预;C组,利维爱(7-甲异炔诺酮)。观察3个组治疗6个月后症状改善及SCL-90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有效率:A组3%,B组67%,C组73%。SCL-90评分3个组治疗前无差异性;治疗后,B、C组明显优于A组(P<0.05),但B、C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心理干预联合谷维素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好,与雌激素替代疗法疗效无明显差异,且前者无副作用,无致癌风险,费用低,故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邯郸市社区围绝经期妇女代谢综合征(MS)的发生情况。方法:以邯郸市丛台区社区1109例40岁-60岁的妇女为调查对象,包括问卷调查、人体测量和生化检测。结果:1109例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为40.49%(449/1109),其中40-50岁的妇女为高发人群(P0.01)。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MS的发病率为18.93%(85/449),明显高于非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P0.01)。结论:关注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更要重视心理与社会支持,应通过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帮助围绝经期妇女顺利度过这一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激素替代疗法(HRT)配合中药逍遥散对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症的疗效。方法:选择围绝经期有更年期综合征妇女12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40例。A组采用倍美力+安宫黄体酮(连续序贯方案),B组单纯服用中药逍遥散治疗,C组采用HRT方案联合中药逍遥散治疗。各组连续治疗3个周期以上,比较三组的Kupperman评分。结果:三组的Kupperman总评分在用药3个月后都有下降,但以C组下降最为显著(P<0.01)。结论:HRT配伍中药逍遥散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对缓解更年期综合征症状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安更方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60例45~55岁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的健康妇女冲服安更方,9 g/次(相当于生药82 g),3次/d,连续1~3个月。用药前和用药后按kupperm an评分法观察围绝经期症状和血压,测定血清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水平,以评价安更方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有效性;治疗前、后分别检查肝、肾功能,以评价安更方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治疗的安全性。结果用药1~3个月,kupperm an评分下降59.68%,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治疗前、后激素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期间,肝、肾功能无显著变化。结论安更方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围绝经期综合征35例综合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药物加其他方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7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药物加其他方法联合组(35例)、单纯药物治疗组(35例),联合组应用药物治疗加健康教育、饮食和运动指导、心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为85.7%,药物组总有效率为60.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物加其他方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比单纯药物治疗效果要好.  相似文献   

11.
为评估激素治疗对绝经后妇女脊柱和髋骨矿物质密度(BMD)的作用,作者进行一项为期3年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总共875名45到64岁的健康妇女,分别给以1.安慰剂;2.共轭的马雌激素(CEE)0.625mg/日,3.CEE 0.625mg/日加甲羟孕酮(MPA)10mg/日,12天/月;4.CEE0.625mg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和分析围绝经期综合征采用调更汤治疗的最佳时机。方法将2014年6月~2015年6月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1组、治疗2组(n=20)。治疗1组患者采用调更汤治疗,患者按时服用药物。治疗2组患者采用调更汤治疗,患者不按时服用药物。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3组同时在14、28、42d进行复查并评价。结果治疗1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和治疗2组,并且3组中28d时药物改善情况最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治疗有效率为90.0%显著优于对照组35O%和治疗2组70.0%(P〈0.05)。结论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采用调更汤进行治疗,患者需要按时进行服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在28d时的治疗效果最佳,此为治疗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综合干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本院妇科门诊和住院部收治的围绝经期妇女38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一般问卷调查、应用改良Kupermann评分量表及Zung抑郁评分量表评分标准进行评估,筛选出围绝经期综合征伴发抑郁症状的妇女96例(24.87%),随机分为A、B、C三组治疗,每组32例。A组给予谷维素20 mg+维生素B6 20 mg,3次/d;B组给予替勃龙2.5 mg,1次/d;C组在B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健康治疗,重度抑郁症状者给予黛力新2片/d,早、中各1片,观察并比较三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围绝经期综合征及抑郁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A、B、C三组改良Kupermann减分率分别为22.88%、65.35%及73.65%,Zung减分率分别为20.56%、65.44%及78.3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抗抑郁治疗有效率分别为34.4%、87.5%及93.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改善围绝经期症状总有效率分别为68.75%、90.62%及96.8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绝经期伴抑郁症状的妇女给予替勃龙加心理治疗及抗郁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三种方法治疗围绝经期女性情绪障碍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治疗女性围绝经期情绪障碍的合适方案【方法】将经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Zung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Zung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筛选后具有抑郁和/或焦虑的围绝经期女性62例随机进入组1(帕罗西汀+心理治疗20例)组2(帕罗西汀 + 心理 + HRT(Hormone Replacement Treatment)治疗21例)和组3(HRT + 心理治疗21例)治疗4周,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进行一次更年期症状主诉量表(Greene- Climacteric Scale),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的评定,并在观察期结束时进行一次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评定?【结果】三种治疗方法均能改善Greene-HAMA量表的评分,但相互之间无统计学差异;HRT + 心理治疗不能有效改善HAMD评分;帕罗西汀+心理治疗以及帕罗西汀 + 心理 + HRT治疗对于HAMD评分的改善要优于HRT + 心理治疗(P = 0.018);三种治疗方法所造成的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 = 0.08)【结论】考虑到应用HRT潜在的,远期的严重危险性,应用帕罗西汀联合心理治疗是目前临床上值得推荐的处理围绝经期情绪障碍的合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建立以集体宣教、一对一咨询等综合保健措施为基础,激素替代疗法(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为中心的规范化绝经期健康管理模式。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妇科门诊2013年3月-2014年2月收治的40~59岁绝经期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建立电子健康档案,进行集体宣教、健康指导、心理辅导等综合健康干预措施;一对一咨询建立个体化治疗方案进一步分为三个亚组:激素替代疗法组(HRT组)、黑升麻提取物治疗组(莉芙敏组)、中药治疗组(泰坤胶囊组),干预后12个月随诊,对健康管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本研究共103例患者完成了干预研究,完成率93.64%;患者年龄40~59岁,平均(49.40±4.08)岁。其中HRT组54例、莉芙敏组26例、泰坤胶囊组23例;三组患者年龄、体重、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分布、平均月收入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除血糖值在三组之间存在差异(泰坤胶囊组高于HRT组,P=0.003)外,三组患者的总胆固醇、血压、Kupperman评分和骨密度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HRT组的总胆固醇测量值低于泰坤胶囊组(P=0.001);HRT组的Kupperman评分分别低于莉芙敏组(P0.001)和泰坤胶囊组(P0.001);HRT组的骨密度值分别高于莉芙敏组(P=0.042)和泰坤胶囊组(P=0.004)。HRT组患者干预后的总胆固醇测定值(P=0.047)、Kupperman评分(P0.001)均明显低于干预前;莉芙敏组患者干预后Kupperman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泰坤胶囊组患者干预后Kupperman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以HRT治疗为中心的绝经期管理模式,可以有效缓解绝经期症状,改善患者健康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背景:结合雌激素(conjugated equine estrogen,CEE)是激素替代疗法常用药物之一,在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中应用由于安全性问题而受到限制。对于有激素替代疗法禁忌证和慎用证的患者,中药治疗成为另一选择。目的:比较中成药坤泰胶囊和CEE对绝经早期妇女认知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并评估其安全性。设计、场所、对象和干预措施: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妇女儿童医院绝经早期门诊患者57例,将其随机分为坤泰组28例和激素组29例,治疗并观察1年。坤泰组给予坤泰胶囊(每粒0.5 g),2 g/次,3次/d;激素组给予CEE 0.6 mg/d与0.3 mg/d交替使用(平均0.45 mg/d),有子宫者,加用醋酸甲羟孕酮,2 mg/d。主要结局指标:自给药日起每3个月评价一次认知功能及心理状态,记录不良反应,以意向性分析(intentionto treat,ITT)法和符合方案集(per-protoeol set,PPS)法分别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各时点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的认知功能、Kupperman指数及绝经后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量表的心理状态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激素组与坤泰组治疗后上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MSE评分呈逐步上升趋势,Kupperman指数与QOL心理症状评分呈逐步下降趋势。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除阴道出血发生率激素组(39.3%)高于坤泰组(11.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50,P=0.029),其余不良反应比较,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坤泰胶囊与CEE在维持绝经早期妇女的正常认知功能和改善心理症状方面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应用中药调理结合心理干预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8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64例,A组实施中药调理及心理干预治疗,B组实施单纯性激素治疗。结果治疗后,A组血E2水平明显升高,血FSH、LH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B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SCL-90评分,A组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B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药调理结合心理干预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效果优于单纯性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耳穴贴压加心理干预对激素替代(HRT)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MPS)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确诊的MPS患者64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每组32例.观察组为耳穴贴压加心理干预配合激素替代治疗(口服补佳乐),对照组为单纯口服补佳乐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的绝经症状变化(Kuppernann评分)及汉密顿抑郁评分(HAMD评分)变化,并检测干预前后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水平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Kuppernann评分及HAMD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Kuppernann评分及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FSH、LH、E23、P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穴贴压加心理干预配合激素替代治疗可有效改善围绝经期患者临床症状及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19.
围绝经期综合征39例综合治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洪波  于金平 《吉林医学》2010,31(7):922-923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身心治疗的诊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08年5月,我院采用系统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激素替代治疗,中医中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39例患者的治疗过程。结果:治愈率69.23%,好转率20.51%,无效5.13%,复发5.13%。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采用药物治疗的同时,要给予充分的理解、精神上的帮助和心理上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正>绝经综合征(menopause syndrome)又称更年期综合征、围绝经期综合征,是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而出现月经紊乱、烘热汗出、心烦易怒、失眠健忘、关节疼痛等一系列精神和躯体症状。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结构的改变,近年来有发病年龄提早、发病率上升的趋势[1]。在绝经综合征的治疗上,西医主要以性激素治疗(HT)为主,辅以非激素治疗、对症治疗[2]。激素替代疗法(HRT)可能出现雌孕激素相应的副作用,并有诸多慎用情况及禁忌症[1,3]。中医治疗绝经综合征方法多样,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可有效改善绝经期综合征相关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本文通过查阅近年相关文献,对绝经综合征的中医各种疗法进行总结归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