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6 毫秒
1.
目的 分析淋巴结微转移对胃癌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30例胃癌患者共850枚淋巴结采用CK-20 mRNA RT-PCR扩增检测转移.结果 14例(46.7%)患者共77枚(12.5%)淋巴结检出微转移,其中7例TNM分期提高:IB期→Ⅱ期、IB期→ⅢA期、Ⅱ期→ⅢA期、ⅢA期→ⅢB期、ⅢA期→Ⅳ期各1例ⅢB→Ⅳ2例.HE染色法的重新分期率为23.3%(7/30).淋巴结微转移与Lauren分型、浸润深度有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淋巴结微转移阳性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8.00+7.48)月,明显短于淋巴结微转移阴性者的(22.86+3.17)月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淋巴结微转移检测有助于更准确地进行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微转移阳性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
为了评价摇篮体位技术结肠灌注CT扫描在结肠癌术前分期的价值,将130例结肠癌患者根据病变部位采取不同的摇篮体位,检查前低张肠道自肛门注入800~1 200mL的温水,增强CT扫描。右半结肠肿瘤取右侧卧位,左半结肠取左侧卧位。根据肿瘤的浸润程度和淋巴结情况进行CT分期,并与术后病理分期对照。术前CT分期T1低估3例,T2分别高估1例和低估4例,T3高估3例和低估3例,T4高估1例。T1分期准确率76.9%(10/13),T2准确率85.7%(30/35),T3准确率90.6%(58/64),T4准确率94.4%(17/18)。切除送检910个淋巴结中,CT检出581个,敏感性63.8%。送检淋巴结中确诊转移390个,CT诊断转移341例,特异性为87.4%。初步研究结果提示,摇篮体位技术结肠灌注CT扫描能够对结肠癌进行术前准确分期,为临床决策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对肾癌的术前诊断与分期的价值.方法收集65例肾癌的CT征像,将其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进行比较.结果CT与手术病理符合率:Ⅰ期87.5%,Ⅱ期85%,Ⅲ a期50%,Ⅲ b期83.3%,Ⅲc期87.5%,Ⅳa期75%,Ⅳb期100%.淋巴结转移83%,静脉受侵75%.结论CT为肾癌的术前诊断与分期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征象,同时讨论了CT对肾癌术前分期的失误原因及依据.  相似文献   

4.
CT在鼻咽癌临床分期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80例未经治疗的鼻咽癌CT扫描所见,分析CT扫描对鼻咽癌临床分期的影响。CT扫描由于能显示肿瘤向鼻咽腔外蔓延的情况及显示较常规X线颅底照片更多的颅底骨质破坏,使临床分期更为准确。在80例中常规临床分期与结合CT分期相符者38例(47.5%);1例常规X线诊断颅底骨质破坏,CT扫描显示正常;其余41例(51.25%),由于CT显示病变范围较广,或有颅底骨质破坏而致分期升级。其中由Ⅰ期升至Ⅱ期者1例,Ⅰ期升至Ⅲ期者1例;Ⅱ期升至Ⅲ期者18例,Ⅱ期升至Ⅳ期者7例;Ⅲ期升至Ⅳ期者14例。升级原因主要为颈动脉鞘区受侵及CT发现颅底骨质破坏。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骨髓活检对基于疗前PET-CT分期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ENKTCL)的诊断及预后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3—2021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初诊ENKTCL的186例完成骨髓活检及骨髓穿刺的患者资料, 分为骨髓穿刺+骨髓活检组(186例)、PET-CT分期+骨髓活检组(139例), 比较组间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 对数据进行分析绘图并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全组患者中骨髓活检阳性45例(24.2%), 其中骨髓穿刺阳性30例。141例骨髓活检阴性的患者中骨髓穿刺也均为阴性。139例患者同时完成疗前PET-CT分期与骨髓活检, 30例PET-CT诊断骨髓阳性患者中22例经骨髓活检确诊, 109例PET-CT骨髓阴性患者中虽有5例骨髓活检阳性, 但均因同时有其他远处部位转移而被诊为Ⅳ期。PET-CT对于骨髓受侵的诊断灵敏度为81.5%, 特异度为92.9%, 阳性预测值为73.3%, 阴性预测值为95.4%。其中PET-CT诊断的早期(Ⅰ-Ⅱ期)患者, 骨髓活检均为阴性(阴性预测值为100%)。在Ⅳ期患者(5...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Survivin表达与NPC临床分期、放疗敏感性、复发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128例NPC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情况。结果 Survivin在鼻咽癌组织中表达率为70.3%,survivin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相关,Ⅰ~Ⅱ期其阳性率(38.1%)明显高于Ⅲ~Ⅳ期(81.8%),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表达强度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Ⅲ期与Ⅳ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患者生存率均相关(P<0.05);survivin表达与患者放疗敏感性相关(P<0.01)。结论 Survivin在鼻咽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其异常表达与鼻咽癌临床分期、远处转移、放疗敏感性及预后有关,可能作为NPC诊断、疗效评估及预后判断的新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骨髓活检对基于疗前PET-CT分期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ENKTCL)的诊断及预后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3—2021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初诊ENKTCL的186例完成骨髓活检及骨髓穿刺的患者资料,分为骨髓穿刺+骨髓活检组(186例)、PET-CT分期+骨髓活检组(139例),比较组间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对数据进行分析绘图并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全组患者中骨髓活检阳性45例(24.2%),其中骨髓穿刺阳性30例。141例骨髓活检阴性的患者中骨髓穿刺也均为阴性。139例患者同时完成疗前PET-CT分期与骨髓活检,30例PET-CT诊断骨髓阳性患者中22例经骨髓活检确诊,109例PET-CT骨髓阴性患者中虽有5例骨髓活检阳性,但均因同时有其他远处部位转移而被诊为Ⅳ期。PET-CT对于骨髓受侵的诊断灵敏度为81.5%,特异度为92.9%,阳性预测值为73.3%,阴性预测值为95.4%。其中PET-CT诊断的早期(Ⅰ-Ⅱ期)患者,骨髓活检均为阴性(阴性预测值为100%)。在Ⅳ期患者(55例)中,骨髓活检或PET-CT提示骨髓阳性的患者(35例)与其他器官受累的Ⅳ期患者(20例)对比,1年总生存率分别为28.7%和42.0%(P=0.13),1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23.2%和23.3%(P=0.94)。结论基于PET-CT分期的早期ENKTCL常规骨髓活检不改变原有分期;晚期患者中骨髓阳性患者生存率有更差的趋势,骨髓活检仍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癌115例临床病理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对我院1997年~1999年间初治为手术治疗的11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平均发病年龄56.7岁,在获访的90例中,手术病理分期Ⅰ期5年生存率97.6%,Ⅱ期的5年生存率90.9%,Ⅲ期61.9%,Ⅳ期0。Ⅰ、Ⅱ期与Ⅲ、Ⅳ期的5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理分级Ⅰ级的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为3.1%,(1/32),Ⅱ级为5.6%(3/54)Ⅲ级为33.3%(6/20),Ⅰ,Ⅱ级与Ⅲ级淋巴结转移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能客观判断预后,组织学分级与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与增强CT在宫颈癌分期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宫颈癌患者85例,围术期均进行病理学检验以及DWI和CT检查.比较DWI和CT用于宫颈癌诊断分期结果与病理学分期结果的一致性,比较2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显示肿瘤征象结果的不同.结果 DWI检出Ⅰb期、Ⅱa期、Ⅱb期以及Ⅲa期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P<0.05),但是2种检查方法对Ⅲb期、Ⅳ期的检出率差异不显著(P>0.05);DWI用于显示宫颈癌阴道浸润、子宫体浸润以及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T.结论 DWI诊断分期的准确性以及判断肿瘤旁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敏感性、特异性高于增强CT,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局部晚期(T3、T4期)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LNM)规律,为喉癌放疗颈部靶区勾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2000-2017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初治局部晚期喉癌患者,所有患者至少行双颈Ⅱ-Ⅳ区淋巴结清扫,计算颈部各区LNM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LNM相关因素。结果 共272例患者纳入研究,全组患者LNM率为57.1%(156/272)。根据原发病变部位分3个组:A组(72例),原发灶局限于一侧;B组(86例),原发灶主体偏于一侧但侵犯过中线;C组(114例),原发灶为巨大或中央型病变。各组不同颈部分区LNM率:A组同侧颈部Ⅱ区36.3%、Ⅲ区26.4%、Ⅳ区6.9%,对侧分别为13.9%、8.3%、1.4%;B组:同侧颈部Ⅱ区41.9%、Ⅲ区29.1%、Ⅳ区11.6%,对侧分别为18.6%、14.0%、1.2%;C组:左侧Ⅱ区24.6%、Ⅲ区 23.7%、Ⅳ区2.6%,右侧分别为21.9%、26.3%、6.1%。局限单侧(A组)与中线受侵(B、C组)双侧LNM率相近(15.3%、25.0%,P=0.093)。同侧Ⅲ区是否转移和临床淋巴结分期与对侧颈是否LNM相关(OR=2.929,95%CI为1.041~8.245,P=0.042)和OR=0.082,95%CI为0.018~0.373,P=0.001)。同侧Ⅱ区、Ⅲ区转移是同侧Ⅳ区转移的危险因素(P=0.043、0.009)。结论 双侧颈部Ⅱ、Ⅲ区是高危LNM区,Ⅳ、Ⅴ区转移较少见;同侧Ⅱ、Ⅲ区转移是同侧Ⅳ区及对侧颈LNM的相关因素,cN0期患者少见对侧颈LNM。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宫颈癌临床分期(FIGO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的差异性,探讨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手术治疗的181例早期宫颈癌(FIGO分期ⅠA~ⅡB)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FIGO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的差异,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ⅠA、ⅠB、ⅡA、ⅡB各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的符合率分别为57.9%、73.6%、52.1%和39.5%,临床分期总的符合率为59.1% (107/181)。ⅠA、ⅠB、ⅡA、ⅡB各期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0.5%、13.1%、27.1%和50.0%。单因素分析显示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FIGO分期、肿瘤直径、新辅助化疗、肌层浸润深度、脉管内瘤栓及宫旁组织浸润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SCCA、FIGO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及脉管内瘤栓是影响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新辅助化疗可减少淋巴结的转移(P<0.05)。结论 随着FIGO分期的升高,两种分期的符合率呈下降趋势,淋巴结转移率升高。结合临床病理因素,分析影响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相关高危因素,可为制定其合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头颈部结内型及结外型淋巴瘤的计算机体层摄影(CT)与磁共振成像(MRI)影像特点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分析46例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头颈部淋巴瘤患者临床病理及CT、MRI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评价头颈部淋巴瘤的影像特点及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46例中38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8例为霍奇金淋巴瘤(HL)。结外型21例(45.65 %),包括原发鼻腔10例、咽环(Waldeyer环)7例、喉部2例、甲状腺及腮腺各1例,其中13例伴发颈部淋巴结转移;结内型25例(54.35 %),主要累及颈部Ⅱ~Ⅳ区淋巴结。Ann Arbor分期:Ⅰ期14例,Ⅱ期19例,Ⅲ期0例,Ⅳ期13例。根据病变形态分为4型:多发结节型25例,肿块型11例,弥漫肿胀型8例,溃疡坏死型2例。结论 头颈部淋巴瘤的CT、MRI影像表现有一定特点,影像检查对淋巴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观察侵犯范围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套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和免疫表型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分期、淋巴结及结外病变、骨髓活检、血清乳酸脱氢酶和免疫表型等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中位年龄62岁(44~74岁),≥60岁者15例(65.2 %)。男女比例为4.8∶1。Ann Arbor临床分期Ⅲ期12例,Ⅳ期9例。首发症状为浅表淋巴结肿大20例(87.0 %),以颈部最多;伴有腹腔内淋巴结肿大13例(56.5 %)。病程早期发热者9例(39.1 %),15例行骨髓穿刺患者中骨髓有肿瘤细胞浸润10例(66.6 %)。血清乳酸脱氢酶增高11例(47.8 %)。免疫表型CD5阳性14例(60.9 %),CD20阳性21例(91.3 %)。CyclinD1过度表达19例(82.6 %)。结论 套细胞淋巴瘤主要发生在男性老年人群,初诊时多为晚期,多有骨髓浸润。首发症状为浅表淋巴结肿大,结外病变明显。免疫表型检测显示套细胞淋巴瘤有成熟B细胞(CD+20)抗原,同时兼有T细胞(CD+5)的抗原。免疫组织化学呈现CyclinD1过度表达可为诊断套细胞淋巴瘤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RECK在肺癌组织和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肺癌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临床及病理资料完整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50例,及20例非癌肺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RECK的表达情况。结果:RECK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20%)明显低于其在非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90%),两者相比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01);在肺癌组织中,RECK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否吸烟及吸烟量、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与是否有淋巴结转移(P=0.001)及TNM分期有关(P=0.034)。与有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晚期(Ⅲ、Ⅳ期)的患者相比,无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早期(Ⅰ、Ⅱ期)的患者RECK的表达水平明显高。结论:RECK在肺癌组织中低表达,与肺癌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Survivin、Bcl-2及mn23-H1的表达及其与鼻咽癌(NPC)病理类型、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分析32例NPCSurvivin、Bcl-2及nm23-H1的表达。结果:32例NPC组织中Sur-vivin、Bcl-2及nm23-HI的表达率分别为:68.7%(22/32)、71.9%(23/32)、56.3%(18/32);晚期(Ⅲ、Ⅳ期)患者Survivin、Bcl-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18/20)、90%(18/20)明显高于早期(I、Ⅱ期)患者的表达率33.3%(4/12)、41.6%(5/12),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未分化癌患者Survivin、Bcl-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10/10)、100%(10/10)明显高于低分化鳞癌患者表达率54.5%(12/22)、59.1%(13/22),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有颈部淋巴转移的患者Survivin、Bcl-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2%(18/26)、76.9%(20/26)高于无颈部淋巴转移患者表达率66.6%(4/6)、50%(3/6),但均未见显著性(P〉0.05);晚期(Ⅲ、Ⅳ期)患者nm23-H的阳性表达率40%(8/20)低于早期(I、Ⅱ期)患者的表达水平100%(12/12),差异有显著性(P〈0.05),未分化癌患者的阳性表达率(7/10,70%)高于低分化鳞癌患者的表达率54.5%(13/22),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无颈部淋巴转移患者nm23-HI的阳性表达率100%(6/6)高于有颈部淋巴转移患者表达水平46.1%(12/26),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鼻咽癌中存在着Survivin、Bel-2及nm23-H1的高表达;Survivin、Bel-2与鼻咽癌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具有相关性,而与颈部淋巴转移无相关性,mn23—H1与鼻咽癌的临床分期、颈部淋巴转移具有相关性,但与病理类型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治疗前CT评估盆腹腔淋巴结转移状况,探讨其对根治性放化疗子宫颈癌患者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09年11月期间在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行根治性放化疗的209例ⅠB~ⅣA期子宫颈癌患者治疗前的CT资料,分别以部位、数目、大小三种方法评估盆腹腔淋巴结转移状况。利用Kaplan.Meier法分析淋巴结转移状况及其他临床病理因素对患者总生存的影响,并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ⅠB、Ⅱ、Ⅲ、ⅣA期患者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6.7%(1/6)、48.2%(68/141)、57.4%(31/54)、87.5%(7/8)。单因素分析显示国际妇产科协会(FIGO)分期晚、治疗前贫血、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数目≥3个、转移淋巴结最大径〉12.0em为预后不良因素(P〈0.05);Cox回归模型显示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数目、病理类型及治疗方式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在同步放化疗模式下,以治疗前CT评估淋巴结转移状况仍然可以很好的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术前磁共振成像(MR)诊断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09年分期标准Ⅰ和Ⅱ期子宫内膜癌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8-10-2010-07-10首次在浙江省肿瘤医院就诊,并行标准分期手术的83例Ⅰ和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和盆腔磁共振检查影像学结果。依据2009年FIGO分期标准,对子宫内膜癌磁共振图像进行分析,以对应的病理分期为金标准,进行Kappa检验,评价术前磁共振成像对Ⅰ和Ⅱ期子宫内膜癌诊断价值。结果根据2009年FIGO分期标准,术前核磁共振诊断结果显示,Ⅰ期81例(其中ⅠA期72例,ⅠB期9例),Ⅱ期2例。病理分期结果显示,Ⅰ期78例(其中ⅠA期69例,ⅠB期9例),Ⅱ期5例。MR正确评价〈1/2肌层浸润65例,正确评价≥1/2肌层浸润5例,正确评价宫颈间质受累2例。总的诊断一致率为94.0%(78/83),灵敏度为98.7%(77/78),特异度为20.0%(1/5),阳性预测值为95.1%(77/81),阴性预测值为50.0%(1/2)。结论术前磁共振检查诊断2009年FIGO分期标准Ⅰ和Ⅱ期子宫内膜癌的准确度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别采用原位杂交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早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中高危型HPVDNA和CK19的表达,探讨早期宫颈癌微小转移的检测率及检测方法。方法:选取28例早期宫颈癌患者常规病理光镜检查证实转移和未转移淋巴结共104个,分别采用原位杂交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高危型HPVDNA和CK19的表达。结果:所有常规病理检查阴性的80个淋巴结中高危型HPVDNA的阳性检出率为45%(36/80);CK19的检出率为25%(20/80)。常规病理光镜检查证实淋巴未转移患者的57个淋巴结中23个高危型HPVDNA阳性(43.5%),来自15名患者中的9人(60%);14个淋巴结CK19阳性(24.6%),来自15名患者中的7名(46.6%)。患者的微转移检出率分别为60%和46.6%。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高危型HPVDNA的检出率高于CK19(P〈0.001)。结论:原位杂交法检测高危型HPVDNA,免疫组化法测CK19均可检测出早期宫颈癌淋巴微转移.玛班涤交法是分子水平的检测,在宫颈癌淋巴微转移的检测中可能更敏感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可行性。方法对57例行^99Tc联合亚甲蓝示踪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乳腺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其中31例ⅡB、Ⅲ期患者先行2~3个疗程新辅助化疗后再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另26例Ⅰ、Ⅱ期患者直接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结果新辅助化疗组和非新辅助化疗组平均腋窝淋巴结数、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数、SLN检出率、SLN假阴性率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新辅助化疗纽化疗前临床分期在N2以上者,SLN检出率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后前哨淋巴结活检能准确预测腋窝淋巴结的状况。化疗前的N分期是SLNB检出率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FDG-PET)对淋巴瘤患者分期及预后评估的作用。 方法 对初诊的41例淋巴瘤患者,化疗前和化疗4个疗程后行FDG-PET,中位随访30个月,比较化疗前FDG-PET分期和化疗4个疗程后FDG-PET结果对预后的影响。 结果 41例患者治疗前结内、外病灶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分别为9.7±6.9和8.4±6.8。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和惰性NHL比较,结内、外病灶的SUVmax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侵袭性NHL分别为10.3±7.5和9.1±6.5,惰性NHL分别为4.7±2.1和2.4±0.6,均P<0.05)。NHL和霍奇金淋巴瘤(HL)、B细胞和T细胞NHL、活化B与生发中心来源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前FDG-PET的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 22例(54 %)患者FDG-PET检出结外器官病变;6例(15 %)因FDG-PET发现CT等其他检查未显示的淋巴结或结外病变而提高临床分期。治疗前经FDG-PET分期为Ⅰ、Ⅱ期的患者15例(37 %),Ⅲ、Ⅳ期的患者26例(63 %)。随访期间,FDG-PET分期Ⅰ、Ⅱ期的患者中1例(7 %)因疾病进展死亡,Ⅲ、Ⅳ期的患者中6例(23 %)因疾病进展死亡。41例患者化疗4个疗程后行FDG-PET检查,FDG-PET阴性的患者17例(41 %)中,随访期间1例(6 %)因疾病复发死亡,FDG-PET阳性的患者24例(59 %)中,随访期间6例(25 %)因疾病进展死亡。 结论 化疗前FDG-PET检查有助于对淋巴瘤患者进行准确的临床分期,化疗4个疗程后FDG-PET检查有助于评估淋巴瘤患者的预后,指导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