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竹纤维和涤纶纤维的特性,采用分散/活性染料二浴法染色工艺,探讨了分散染料、BES型活性染料和现代活性染料的染色性和分散/活泼二浴法工艺的同色性。经筛选的分散/活性染料二浴法工艺船达到较好的同色性效果,色牢度较好。  相似文献   

2.
《印染》2016,(11)
研究了菲诺X-WT型高水洗牢度分散染料的扩散性、高温分散稳定性、染料上染曲线、提深性、移染性等应用性能;探讨了染色温度、p H值对染料上色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X-WT型高水洗牢度分散染料具有较佳的扩散性、高温分散稳定性和提深性。分散黄棕X-WT、分散红玉X-WT、分散藏青X-WT三只染料上染曲线接近,染色配伍性较好,适宜的染色温度为130℃,染色p H值为4.0~5.0。染色后的普通涤纶、超细涤氨及涤棉混纺织物,均具有较好的耐水洗色牢度。  相似文献   

3.
蚕丝/涤纶微纤维交织物活性/分散染料一浴法染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对蚕丝沾色低和(或)碱可洗性好的分散染料及Lanasol、Levafix E-A和M型活性染料,可实现蚕丝/涤纶微纤维交织物分散/活性染料一浴二步法染色,织物的染色牢度好、强力高。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高艳度蓝色系常用的分散彩蓝QS-B、分散蓝354的结构、扩散性、上染速率曲线、移染性及高温分散性,分析了其染色易出现色花且难以修色的原因,并探讨助剂对其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F-213HA可以提升两只染料的染色性能,改善布面均匀性,尤其对分散彩蓝QS-B的提升较为明显;而移染能力较差的分散蓝354则需TF-213HA与TF-251配合使用来提高染色一次成功率;TF-251回修面料具有移染高、拉色性小、染料重复利用率高等特点,补加少量的染料即可达到原有的染色深度。  相似文献   

5.
银丕松 《印染》2004,30(2):14-15
针对含有氨纶的涤纶/VILOFT圆筒针织内衣布料的特性,给出合理的染整加工工艺,如酶精练、分散/活性二浴染色、还原清洗以及拉毛整理等。避免氨纶织物弹性的损伤,以获得较高的色牢度和良好的抗起球性,达到保暖内衣的服用要求。  相似文献   

6.
选用工厂生产常用的C.I.分散红73、C.I.分散黄211和C.I.分散蓝183这3种纯分散染料进行微胶囊化并实施无助剂染色。通过改变微胶囊化时的芯壁比,控制分散染料缓释速率,并考察相应微胶囊化分散染料的高温高压染色上染曲线、初染率、匀染性及提升力等染色性能。最终找出微胶囊化芯壁比的变化与染色性能之间的关系,筛选出适于无助剂拼染的微胶囊化分散染料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液体硫化染料在T/C织物二浴法染色中的应用情况和注意事项;并对T/C织物分散/士林、分散/液体硫化染料二浴法的染色进行对比;阐明了T/C织物分散/液体硫化二浴法染色具有成本低、操作方便、色光稳定等优点,在深暗色谱中有其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章杰 《江苏印染》1990,12(1):36-40
在混纺织物染色中,采用分散/交链组合染料、分散/直接组合染料、分散/活性组合染料一浴法染色,代替传统的两浴法染色,作了详细地分析比较,在现在及今后混纺织物比重不断加情况下,无论节能、总经济效果以及推动印染工艺改革,均有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自建的高压染色釜上,利用新合成的六只分散黄染料(分散黄1、2、3、4、5和6)对涤纶进行SFD实验.考察操作温度、压力和染色时间对染色深度K/S值的影响,从而定出适宜的工艺条件,且对适宜工艺条件下的被染试样进行牢度测试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操作压力、温度和染色时间对染色深度K/S值的影响显著;适宜的工艺操作条件:分散黄1~4为压力25MPa、温度120℃、染色时间100min,分散黄5为压力25MPa、温度110℃、染色时间100min.分散黄6为压力23MPa、温度110℃、染色时间100min,且较容易实现;不同染料具有不同的最大(平衡)染色深度K/S值.染料结构对牢度结果几乎没有影响;在适宜的工艺条件下可获得较好的牢度效果。通过研究.可充分显示SFD工艺的可行性和优越性,且这些新合成的分散黄染料可成功应用于SFD。  相似文献   

10.
超声波/光Fenton法联合处理分散玉红染料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鹏  文晨  孙柳  戴晓红 《印染助剂》2006,23(8):19-21
考察了超声波/光Fenton法联合处理分散玉红染料废水的降解情况.结果表明,超声波对光Fenton试剂处理分散玉红染料废水具有强化作用,在超声条件下,当分散玉红染料质量浓度为100mg/L、pH值为3、Fe^2+质量浓度为10mg/L、H2O2质量浓度为400mg/L时,反应120in,COD去除率达到90%.  相似文献   

11.
涤纶织物碱性染色可以缩短工艺过程,节能节水,是染色节能减排的重要发展方向.但碱性染色对染料的结构稳定性要求较高.用2-氨基-6-硝基苯并噻唑作为重氮组分,N-取代苯胺作为偶合组分,设计合成了5个含有不同N-取代基的分散染料.分散染料采用高温高压染色工艺对涤纶织物进行染色,研究不同NaOH质量浓度(1~5 g/L)条件下...  相似文献   

12.
助剂对分散染料染氨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钱红飞  宋心远 《印染助剂》2001,18(2):25-27,33
分散染料对氨纶有亲和力,在不同助剂中,其染色性不同,研究了各种助剂对分散染料染氨纶的上染率、匀染性、染色牢度等的影响,其中自配助剂SQ有令人满意的匀染性和染色牢度,是分散染料染氨纶较好的染色助剂。  相似文献   

13.
漏秀文  赵雪  展义臻 《印染》2021,(1):15-19,23
讨论了分散染料分子结构对涤氨织物上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偶氮、蒽醌和羧酸酯结构分散染料相比,噻吩、吡啶酮、苯并二呋喃酮和苯并噻吩酮结构具有较高的始染温度和较低的移染度。将分子平面性好的杂环结构引入染料中,能大大提高染料与染料间π-π堆积作用能。pH值对噻吩、吡啶酮、苯并二呋喃酮和羧酸酯结构分散染料影响较大。苯并二呋喃酮和苯并噻吩酮结构分散染料对氨纶纤维的上染量低,羧酸酯和吡啶酮结构分散染料染色后进行碱性清洗能明显降低染料在氨纶纤维上的得色。  相似文献   

14.
分散染料碱性浴染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轷桂芬  董振礼 《印染》1994,20(5):16-18
分散染料碱性浴染色是近年来为适应聚酯超细纤维染色而提出的染色新方法,它具有很多在弱酸性条件下染色不可以拟的优点。本文对部分国产分散染料在碱性条件下染色的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筛选出一部分适合于碱性浴染色的分散染料。  相似文献   

15.
陈芳云  余逸男  杜鹃  陈水林 《印染》2006,32(20):12-14
分别对高、中、低三种温度类型分散染料,采用原位聚合法进行双层造壁微胶囊化;并将制得的微胶囊化分散染料对仿麂皮织物进行高温高压无助剂染色。与传统的分散染料高温高压染色进行对比,微胶囊分散染料染色的废水吸光度是传统分散染料的1/50,摩擦牢度、变色牢度和沾色牢度两者相当,其耐日晒牢度稍有提高。  相似文献   

16.
在研究分散染料在羊毛/莱卡织物上的颜色特性及染色性能的基础上,成功地将分散染料应用于羊毛/莱卡混纺弹性织物的一浴法染色。结果表明,该技术具有工艺简单、匀染性好和染色牢度高的特点,较好地解决了羊毛/莱卡织物中包芯纱的露白现象。  相似文献   

17.
卜广玖  王震  陆前进  殷允杰  汪娇 《印染》2020,(4):27-30,34
研究了菲诺CLT型液体分散染料的粒径、扩散性、高低温分散性和储存稳定性等基本性能;分析了液体分散染料的染色上染率、移染性和提升性等应用性能;对比了常规粉状染料和液体分散染料的浸染染色残液。结果表明,CLT型液体分散染料颗粒细致均匀,扩散性、高低温分散性能和存储稳定性优异。三只液体分散染料上染曲线、移染性和提升性相近,染料组合配伍性好。  相似文献   

18.
刘越  莫林祥  陈丰 《纺织学报》2019,40(12):63-67
针对涤纶纺织品染色用黑色分散染料拼混各组分配伍性能差,染料提升力低等问题,对筛选的1组中温型拼色分散染料组分的配伍性能及其染色性能进行实验,并对染色样品进行剥色处理以及色牢度测试。结果表明:采用中温型单偶氮类分散染料分散紫SE-E、分散橙SE-G以及分散蓝SE-F进行黑色分散染料拼混,三者拼混比例为0.50∶1.85∶0.65时,可获得比商品液黑分散染料更低的明度值和优良的提升力,实现涤纶纺织品深黑色染色效果;染色样品上各染料组分浓度比值与拼混比例基本吻合,表明拼混黑色分散染料组分间具有良好的配伍性能和染色性能。  相似文献   

19.
沈淦清  陈服明 《印染》1995,21(11):5-9
本文分析了改性涤纶(EDDP)纤维的微结构及其变化规律,并对其在常压沸煮条件下,用分散染料染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改性后的涤纶纤比常规纤维有更多的无定形区,平均孔容大,故绝大部分E型分散染料常温沸染上染率一般在90%,提升力好,能用于染中,浅色品种;部分S-E型分散染料能用于染深浓色,其性能大体能满足产品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PTT分散染料微胶囊染色工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散染料微胶囊对PTT织物进行染色,将pH值、染色温度、保温时间作为影响因素安排相关染色工艺试验条件。通过考察相应染色样品K/S值和色牢度,得出最佳染色工艺条件,为最终实现PTT的分散染料微胶囊清洁染色工艺作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