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新的微卫星多态标记(D14S1435)的FISH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将从人染色体14q24.3显微切割制备的DNA文库中分离得到的一个新的微卫星多态标记(D14S1435,CA重复序列,人群中存在11种等位形式,PIC值为0.85)进行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FISH)返回定位。方法以此多态标记筛选人Lambda/DASH基因组文库,得到的阳性重组噬菌体DNA,通过BamHⅠ完全酶切,低熔点胶电泳回收插入片段,再经Sau3AⅠ酶切,接头捕获PCR(linker-catchPCR)法标记探针进行FISH。结果将这一新的STR精确地定位于人染色体14q24.3,证实了从染色体显微切割探针池分离染色体区带特异性遗传标记的可靠性。结论经染色体显微切割、PCR及微克隆方法所得到的遗传标记,通过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证实其确实来自所切割区域,增加了这一区域可用于连锁分析的遗传标记,为定位在14q24.3区带内若干遗传病的基因诊断和基因克隆,提供一个新的有价值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2.
为了寻找在食管癌中发生缺失的染色体位点,根据以往细胞遗传学的工作基础,选取24个分别位于1、2、3、5、7、9、11、17号染色体的食管癌染色体畸变"热点"及已知基因的位点,以微卫星序列-PCR法检测这些位点处的杂合性丢失和微卫星序列不稳定。对36对来自北京和山西阳泉的散发食管癌标本和相应正常组织的检测结果显示:在对应于9p22-23、3p14.2、2p22、3p24-26、11q13.1、3p23、3p21.3、7q35、3q21-22等染色体位点处存在较高频率(>20%)的杂合性丢失。同时,发现了染色体位点特异的微卫星DNA不稳定。杂合性丢失和微卫星DNA序列不稳定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3.
食管癌组织染色体位点特异性的杂合性丢失和微卫星DNA序…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为了寻找在食管癌中发生缺失的染色体位点,根据以往细胞遗传学的工作基础,选取24个分别位于1、2、3、5、7、9、11、17号染色体的食管癌染色体畸变“热点”及已知基因的位点,以微卫星序列-PCR法检测这些位点处的杂合性丢失和微卫星序列不稳定。对36对来自北京和山西阳泉的散发食管癌标本和相应正常组织的检测结果显示:在对应于9p22-23、3p14.2、2p22、3p24-26、11q13.1、3p2  相似文献   

4.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从人肺巨细胞癌PLA-801母系细胞系统克隆化高转移细胞株D中特异性扩增P2 cDNA(Human ribosomal phosphoprotein P2 gene cDNA),并将扩增产物克隆入pGEM-3Z载体,获得了重组质粒pMP2,对其中两个克隆pMP2-1、pMP2-2的P2 cDNA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pMP2-1的P2cDNA序列与文献报道基本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人胰腺癌组织3、5、7、9和18号染色体部分位点的杂合性丢失的状况。方法选择来自3、5、7、9和18号染色体不同位置的9对多态性引物,对45例胰腺癌存档石蜡标本经显微镜下剥离后,以PCR-SSLP-银染法检测胰腺癌中这些位点的杂合性丢失。结果胰腺癌组织在18q21.1、3p14.2、3p21.1和9q22-31等处存在较高频率的杂合性丢失。结论胰腺癌的发生和发展可能涉及这些部位基因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21号染色体特异性柯斯质粒DNA克隆区域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检测21号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的精确性,应用digoxigenin-11-dUTP通过缺口平移法标记D13Z1/D21Z1和6个柯斯质粒(Cosmid)DNA克隆,将标记后的D13Z1/D21Z1和6个柯斯质粒DNA克隆双探针与正常二倍体细胞系染色体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结合Q显带方法将6个柯斯质粒DNA克隆定位于21q22;用柯斯质粒DNA克隆探针与两个已知的平衡易位细胞系GM9542和8327L的染色体进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并分析杂交信号在两个平衡易位细胞系染色体上的分布,结果表明柯斯质粒DNA克隆精确定位于21q22.2,6个柯斯质粒DNA克隆定位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引物R222和R333,对来自我国新疆克拉玛依地区的12份皮肤利什曼病(CL)患者的皮肤病变组织标本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12例CL患者病变组织均出现预期的397bp的阳性扩增区带。同时用地高辛标记的L.tropicaSSUrDNA扩增产物探针进行斑点杂交及Southern印迹杂交。斑点杂交结果显示:L.tropicaSSUrDNA扩增产物探针只与12例CL患者的CL-PCR-AP出现阳性杂交信号,与L.turanica、L.infantum无阳性杂交信号,上述探针与12例CL患者的CL-PCR-APSouthern印迹杂交均出现阳性杂交区带。以上结果证实L.tropica与我国新疆克拉玛依地区皮肤利氏曼病病原体SSUrDNAPCR扩增产物存在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8.
21号染色体特异性柯斯质粒DNA克隆克域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提高检测21号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的精确性,应用digoxigenin-11-dUTP通过缺口平移法标记D13Z1/D21Z1和6个柯斯质粒DNA克隆,将标记后的D13Z1/D21Z1的6个柯斯质粒DNA克隆双探针与正常二倍体细胞系染色体进行荧光原位杂交,结合Q显方法将6个柯斯质粒DNA克隆定位于21q22。  相似文献   

9.
骨肉瘤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骨肉瘤的分子遗传专学研究表明,骨肉瘤更趋向是一种遗传病。其分子病理的基础主要是肿瘤抑制基因的失活与原癌.基因的激活。已发现与骨肉瘤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的基因包括RB、P53肿瘤抑制基因及c-myc、c-fos、c-sis,c-raf-1、SAS、gli和MDM2原癌基因。RB基因第一次突变多来自父方。P53基因突变集中在第一内含子。染色体3q、13q、17p和18q的频发性等位基因缺失提示,除位于13q的RB基因及位于17p的P53基因外,至少还有两个与骨肉瘤发生有关的抗肿瘤抑制基因分别位于3q和18q。具有P53基因的等位缺失和/或MDM2基因扩增的骨肉瘤更易发生肺转移,是判断骨肉瘤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人类染色体显微切割技术及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染色体显微切割技术可从特定区域切以所需的染色体片段,结合PCR、分子克隆 、DNA测序和FISH等方法,用于染色体特定区、带的DNA文库构建、特异性探针的制备、疾病遗传学特征的分析和有关基因的鉴定、分离、克 隆和定位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