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婴儿黑色素神经外胚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婴儿黑色素神经外胚瘤罕见,我科19年间共收治6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4例,女2例,年龄35d~6个月。发病部位:上颌前部4例,颞眶部2例。主要临床特点:生后不久即发现肿瘤,上颌前部牙龈隆起,表面粘膜光滑,无破溃,部分肿瘤区牙龈粘膜呈淡蓝色或淡...  相似文献   

2.
婴儿黑色素神经外胚瘤2例袁莲香(广西柳州市肿瘤医院病理科柳州市545005)关键词黑色素;神经外胚瘤;颞部;附睾婴儿黑色素神经外胚瘤临床较少见,我院1991年至1995年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患儿男,4个月,生后2个月时其母偶然发现患儿...  相似文献   

3.
黑色素神经外胚瘤是一种少见的婴儿颌骨肿瘤,而发生在成年人腮腺区者更为罕见,本文报告1例。患者,男,49岁。主因左耳前肿物4个月,近20天生长加快就诊。检查:左耳前可扪及4cm×3.5cm×cm的肿物,表面不光滑、质硬,与周围粘连且固定,左耳下淋巴结肿大约1cm,光滑活动。临床印象:腮腺癌。术中见,肿物位于腮腺深叶,无明显包膜,与周  相似文献   

4.
黑色素神经外胚瘤三例曹虹然,沈淑萍,刘牧(包头市肿瘤研究所,包头医学院)黑色素性神经外胚瘤,临床罕见,多发生在1岁以内的婴儿,以上颌骨多见,其次下颌骨、眼眶,前囱、纵膈、睾丸、子宫。肿物生长较快,切除后多不复发,现报道如下。例1:男,3月,左眼眶外上...  相似文献   

5.
原始神经外胚叶瘤fprimitive neuraectodermal tumors PNET),临床上较为罕见,临床医师对其认识不足,诊断困难,需病理、免疫组化方能确诊。恶性程度极高,治疗方法不成熟,预后不良。现将我院收治的2例病人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7岁,以“右腰部疼痛2天”入院,全身PET-CT:左下腹部小肠壁稍增厚,局部放射性异常浓聚,肝左叶外侧段、右侧肾上腺、左肺上叶高代谢占位,B超引导下行“右肾上腺穿刺术”,术后病理:小圆型细胞恶性肿瘤,免疫组织化学:CD99(+++)、EMA(+)、inhibin-(++)、SY(++)、Vimentin(++),CgA、HMB45、PLAP、  相似文献   

7.
原始神经外胚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s,PNETs)又称蓝色瘤(Blue tumors),是一组未分化的小细胞恶性肿瘤,1993年版修订的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组织学分类中将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单独提出来,列入神经上皮源性胚胎性肿瘤内。我院收治1例罕见老年性多发性的原始神经外胚瘤病人,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夏天  程蓉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9S):50-50,67,F0003
目的探讨黑色素性神经鞘瘤的病理形态学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应用光镜、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等方法对1例黑色素性神经鞘瘤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组织学形态主要由多边形上皮样和梭形细胞混合而成。组织化学Fontana阳性。免疫组化S-100、HMB-45、Vim阳性,Ⅳ型胶原和Laminin可显示肿瘤周围基膜物质。结论黑色素性神经鞘瘤少见,病理诊断应结合其病史、形态学特征、免疫组化等综合起来分析。  相似文献   

9.
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瘤简称pPNET,是起源于周围神经,由原始神经外胚层细胞组成的肿瘤,pPNET的分类和命名是复杂而有争议的,代表着一系列从分化程度低(尤文肉瘤)到分化程度高(神经上皮瘤)的疾病,pPNET和骨外尤文肉瘤(E—EWS)之间在形态上并无明显的界限,近年多数学者在实际工作中常采用E—EWS/PNET家族这一联合名称。现将301医院近年收治的6例PNET病人的资料分析如下,并复习相关文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黑色素性神经鞘瘤的病理形态学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应用光镜、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等方法对1例黑色素性神经鞘瘤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组织学形态主要由多边形上皮样和梭形细胞混合而成。组织化学Fontana阳性。免疫组化S-100、HMB-45、Vim阳性,Ⅳ型胶原和Laminin可显示肿瘤周围基膜物质。结论黑色素性神经鞘瘤少见,病理诊断应结合其病史、形态学特征、免疫组化等综合起来分析。  相似文献   

11.
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Li Z  Tang P  Zhang Z  Xu Z  Xu W  Xin D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6):1124-1126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分析1968-2001年收治的46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2例,抽出物均为血液;血池扫描检查12例,10例(83%)诊断为颈动脉体瘤;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5例,均诊断为颈动脉体瘤;B超检查15例,14例(93%)诊断为颈动脉体瘤;CT检查7例,5例(71%)诊断为颈动脉体瘤:MRI检查4例,均诊断为颈动脉体瘤,其中MRA2例。46例均行手术治疗,5例接受放射治疗,随诊其中肿瘤无复发。结论:B超足以诊断颈动脉体瘤,MRI/MRA能够为拟订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帮助。手术是治疗颈动脉体瘤首选的治疗措施。术中耐心细致的解剖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脊髓内黑色素性室管膜瘤的疾病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例椎管内黑色素性室管膜瘤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核磁MRI影像表现为T1高信号,T2低信号,增强稍见强化。对比放疗前后4个月的磁共振影像,该肿瘤大小无明显变化。组织学检查见肿瘤细胞内含黑色素颗粒,经氧化、脱色后行HE染色见不典型的血管周围假菊形团和室管膜菊形团结构。肿瘤大部切除后患者神经功能障碍加重。随访5个月,神经功能障碍渐恢复,复查MRI肿瘤无增大。结论黑色素性室管膜瘤因瘤内含有丰富的黑色素而在影像显示T1高信号,T2低信号。组织学检查结合肿瘤与室管膜的密切关系可确定诊断。手术是最佳治疗方案,但切除程度应予个体化,不建议术前放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3年5月至2010年9月间收治的经手术或内镜病理证实的42例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原发性小肠肿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肿瘤类型:胃肠间质瘤25例,恶性肿瘤13例,良性肿瘤4例。诊断主要依靠CT、内镜、消化道造影等。术前确诊18例,确诊率为42.9%,40例行手术治疗。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率低,对出现消化道症状者,胃镜及结肠镜检查阴性时应警惕小肠肿瘤,联合CT、内镜等检查可以提高诊断率,手术是治疗小肠肿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阴道直肠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直肠阴道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例直肠阴道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患者术前分别用米菲司酮、达非林预处理,治疗方式均采用手术治疗,切除病灶经病理证实为直肠阴道隔子宫内膜异位.结论手术是治疗直肠阴道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张楠 《中原医刊》2009,(8):40-41
目的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对2001年9月至2008年9月我院收治的23例胰腺囊性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胰腺囊性肿瘤多无特征性临床表现。B超和CT诊断正确率分别为48%(11/23)和61%(14/23)。本组23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肿瘤切除术13例(其中4例因术后病理为恶性,3例再次行胰腺节段切除术,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1例术前拟诊为囊腺瘤,术中发现粘连浸润明显,快速冰冻提示恶性而术中加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远端胰腺并脾脏切除术5例,胰腺节段切除术2例。术后病理示15例囊腺瘤,8例囊腺癌。胰瘘是主要的并发症。本组23例获随访,3例因其他疾病死亡,其余均健在,术后无复发。结论B超和CT是胰腺囊性肿瘤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本病均需手术治疗,通过正确诊断和积极手术治疗可达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外科治疗。方法对我院近2年来手术治疗的95例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95例中神经源性肿瘤27例,占28.4%;其次为胸腺肿瘤或囊肿24例,占25.3%和畸胎样瘤20例,占21.1%。均在全麻下施行手术,其中开胸手术43例,胸腔镜下手术46例,经颈部手术6例;手术方式包括完整切除、大部切除和开胸探查等。结论在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中,神经源性肿瘤的发病率居首位,其次为胸腺瘤和畸胎样瘤;胸部X线和CT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充分的围手术期处理,认真选择手术切口,在手术操作中防治重要组织器官损伤是保证手术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诊断以及运用外科手段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期间收治的32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诊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行根治性手术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0个月,12例行非根治性手术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0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19.
直肠类癌的诊断与治疗(附4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中  曹云  肖乾虎 《四川医学》2002,23(1):19-20
目的:探讨直肠类癌的诊断及治疗手段。方法:本文分析了45例直肠类癌的诊断要点,手术原则及手术方法。结果:45例病人中,39例得到随访,随访率86.6%,5年生存率43.8%。结论:直肠类癌症状无特殊性,诊断不易。>40岁有直肠肛管症状者应想到本病的可能,并作常规肛指检查。有怀疑者应行病理组织检查,必要时切片作免疫组化染色以提高诊断率,手术应结合病变大小,浸润深度,个体化治疗。对于有肝转移应力急同时切除原发灶和转移灶,其他类型的治疗(如化疗)可能会对延长病人的生存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眩晕是患者就诊最常见的病症之一。完整的病史与体格检查可鉴别眩晕的多种病因。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可提供足够的信息诊断80%以上的眩晕患者,实验室检查有助于对未明确诊断的眩晕患者进行诊断。甲状腺功能及肝功能检查可排除代谢性病因,心电图与持续心电图检测可用于存在心脏症状的患者。眩晕的药物治疗比较复杂且效果不是特别满意,其他治疗措施包括手术与物理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