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众所周知,不同的烹饪工艺对蔬菜的营养成分均有一定的影响,为了最大程度减少蔬菜营养成分流失,本文研究炒、炖、焯三种烹饪工艺对蔬菜营养成分的影响程度,为人们日常饮食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饮食科学》2015,(2):51
焯菜是最常用到的烹调方法之一。它不仅可使蔬菜的口感更爽脆,去掉其中的草酸和涩味,还能使其安全性更高。焯菜方法虽说简单,但是也有一些注意事项。首先,水量要足。焯烫蔬菜的水量以没过全部蔬菜为最低限度。加水量不足,会延长焯烫时间,影响蔬菜的质地和口感。此外,一次加入的菜要适量,如果要焯的菜有很多,建议分几次进行,以免菜量太大降低水温。  相似文献   

3.
营养学研究发现,食物真正的营养价值,不但取决于食物本身的营养成分,更取决于食物原料在加工过程中营养成分的保存率,因此,烹饪加工的方法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食品的质量。为了给身体提供最丰富的营养,在日常烹调时下面的11个健康建议你可要记仔细了!1.沸水焯料对于某些含有草酸较多的蔬菜  相似文献   

4.
刘丽 《烹调知识》2018,(7):22-22
众所周知,蔬菜是我们每日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而且要多吃的一类食物。有人说,生吃蔬菜好,营养成分没有被破坏,营养价值高。也有人说,蔬菜熟吃好,熟吃更容易消化吸收。这个问题真是让人纠结。蔬菜,到底是生吃好还是熟吃好呢?事实上,蔬菜生吃熟吃各有利弊。一、生吃蔬菜确有好处生吃蔬菜的好处主要体现在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维生素(如维生素C)和某些活性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可以激发人体免疫力,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5.
金花菜是一种豆科类植物,因其营养价值高并且具备一定的药用功效,目前已经成为人们餐桌上食用的重要蔬菜之一,金花菜的烹饪方法有很多种,例如蒸制、煎炸、漂烫等,不同的烹饪方法对于金花菜食用品质与营养成分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就蒸制、煎炸、焯制这三种烹饪方法,对不同烹饪方法下,金花菜食用品质与营养成分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韩香云 《烹调知识》2014,(12):65-65
在某些烹调中,调味料的作用不仅是"调味"这么简单,它们还能起到保护营养,甚至促进营养吸收的作用。盐帮忙留住维生素C等水溶性维生素。蔬菜焯烫过程中,其中的水溶性营养成分,如维生素C、B族维生素等会流失到锅里。  相似文献   

7.
蔬菜吃得多,不一定代表蔬菜中的营养物质摄入的就多。因为很多人对蔬菜的科学烹饪方法不了解,使蔬菜中的很多营养成分在烹调中不知不觉地白白流失。在烹饪过程要使蔬菜营养价值得到最佳发挥,就特别需要注意一些细节。可以说,细节决定了菜品的最终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8.
凉拌菜     
炝:在北方炝的方法与拌的方法有很多类似之处.炝是将刀工处理好的生料,再经水焯或油滑,趁热或晾凉加入花椒油等调味品,稍炝片刻,使其原料入味的一种方法.它的特点是香、嫩、麻、鲜、脆,清淡利口解腻.但与拌也有区别:“炝菜”在用料范围和“拌菜”用料范围是不一样的. 拌菜,用生、熟料都可以,而炝菜,则是用生料  相似文献   

9.
制作加工方法我国传统的生食类蔬菜,主要有两种加工方法,一种是生食蔬菜蘸酱。最熟悉的莫过于大葱、黄瓜、心里美萝卜等,这些都是生食蘸酱菜的经典之作。另一种是传统的生拌菜,与国外色拉菜不同的是,我国的生拌菜不用色拉酱,而是用食醋、酱油、香  相似文献   

10.
以菠菜、黄瓜、豇豆、胡萝卜4种有代表性的蔬菜为实验材料,研究了炒、炖、微波、蒸、焯、炸6种不同烹调方法对亚硝酸盐、硝酸盐及VC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烹调方法对4种蔬菜的亚硝酸盐含量影响显著,炒、炖、微波、蒸、焯制蔬菜亚硝酸盐下降率分别为44%~63%,58 %~72%,46 %~78%,31%~53%,65 %~87%;而炸制却使菠菜和豇豆有所增加,其增长率分别为9.7%,23.1%.蔬菜中硝酸盐含量经烹调加工后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焯、微波、炖制下降率明显,炸、炒、蒸制作用不明显.其中焯制硝酸盐的下降率最高,炸制下降率最低.大部分蔬菜中VC含量经烹调加工后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特别是炸制VC损失率最高,为35 %~79%,微波对蔬菜维生素损失率最低,为4 %~18%,唯有焯制,使得叶菜菠菜VC反而增加4%.炒、炖、蒸制蔬菜VC损失率分别为11%~52%,10 %~55%,12%~44%.综合蔬菜食用安全性和营养素保留率,可尽可能多的考虑微波、焯、炒制烹调蔬菜,少用炸、炖、蒸制法.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市面上很多烘焙果蔬脆片类食品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很多人以为这类产品就是浓缩的果蔬,它们和普通水果、蔬菜之间的区别仅仅是水分的多少,而营养成分上的差别并不大。但实际上,生活中大部分果蔬脆片食品不但营养成分比普通果蔬差很多,而且还含有一些不健康的成分。  相似文献   

12.
为获得高食用品质的油焯豇豆,给蔬菜浸泡油焯工艺条件的选择提供参考,研究了豇豆浸泡油焯的最佳工艺条件及油焯前后部分理化指标的变化。在以乙酸锌浓度、浸泡温度、浸泡时间为单因素的基础上,通过L9(34)正交实验,确定豇豆浸泡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酸锌浓度0.5%,浸泡温度35℃,浸泡时间15min;豇豆浸泡后油焯温度为190℃,油焯时间为75s。在上述条件下制备的油焯豇豆,VC损失了7.48%,叶绿素损失了31.31%,皂苷减少了13.63%;油焯豇豆色泽翠绿、硬度适中,感官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家庭烹调方法对紫薯、西兰花和青辣椒中的花色苷、硫苷、辣椒素和V C的影响。方法:三种蔬菜经过微波、蒸制、焯制和油炒等烹调后,以pH示差法测定花色苷,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硫苷和辣椒素,以2,6-二氯靛酚滴定法测定V C。结果:保存V C效果:蒸制>微波蒸制,焯制>油炒>微波煮制;保存花色苷效果:蒸制>微波蒸制,且蒸制使花色苷增加;保存总硫苷效果:油炒>焯制>微波煮制;保存辣椒素效果:微波煮制>焯制>油炒。结论:若控制烹调时间不过长,蒸制是最适宜保存蔬菜植物化学物及维生素的烹调方法。  相似文献   

14.
卡亚抗营养因子研究及不同加工处理对氰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东翠  周才琼 《食品科学》2010,31(3):110-113
借助系统预实验初步判断引种资源卡亚可能含有的抗营养因子,并通过定量分析确定卡亚中主要抗营养成分及氰苷在不同加工处理时的变化。结果表明:卡亚鲜叶含生氰糖苷、生物碱和甾体皂甙,可能含有鞣质,氰苷是主要抗营养因子;蒸汽加热、鼓风干燥处理、微波处理及沸水焯烫均可降低氰苷含量,残留率分别为31.31%、40.69%、 3.74% 和2.17%。实验表明卡亚含有氰苷,微波处理和沸水焯烫可迅速降低氰苷含量,低于5mg/kg,达到安全食用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不同烹调方法对野生蔬菜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油炒、漂烫和微波三种烹调方法对野生蔬菜蒲公英、荠菜一些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油炒使蒲公英、荠菜的总酸性物质含量增加,氨基态氮、维生素C、可溶性糖含量降低;漂烫均导致蒲公英、荠菜的氨基态氮、总酸性物质、雏生素C、可溶性糖含量降低;微波使蒲公英、荠菜的总酸性物质、可溶性糖含量增加,维生素C、氨基态氮含量降低。综合这些分析结果,从保存营养成分的角度考虑,野生蔬菜在食用方法上还是以微波方法最好。  相似文献   

16.
很多人可能觉得,航空航天事业离自己很远。其实,航天科技距离我们非常之近,其中,与我们生活最为密切的,莫过于经过太空育种的太空蔬菜了。经过太空辐射、失重等环境的影响之后,蔬菜种子的基因会发生一些突变,经过筛选,有一些突变的太空蔬菜会变得更为富有营养,对人体健康益处更多。太空番茄、太空黑土豆就是经过改良之后、营养成分大为增加的  相似文献   

17.
苦菜     
苦菜鲜嫩、翠绿,往往是一丛一丛地生长,属菊 科、多年生,叶子互生,有缺裂。如果把茎叶弄折了, 就会流出白汁来。苦菜在春夏之际开花,黄色,很鲜 艳,状如菊花。 吃苦菜之风,由来已久。把苦菜采来,在水中泡 1—2小时,洗净,放入盘中,一棵棵带着晶莹的水 珠,煞是好看。苦菜,可以蘸酱吃,也可以切碎了拌 着吃,也可以拌豆腐。如果采的多了,可用开水焯 过,投入凉水中泡一会儿,然后把水挤干净,切细, 辅以蒜泥、香醋、味精、芝麻酱拌食。这种吃法很高 明,能抑其苦味,扬其清香。还可以把生苦菜切细拌  相似文献   

18.
剩饭菜做早餐 很多人早上为了多睡一会,会将头一天的晚饭当成早餐.徐静分析说:偶尔吃点剩饭当早餐无妨,但常年吃剩饭解决早餐,早餐的营养质量有欠缺. 建议:如果吃剩饭菜作为早餐,可加一杯牛奶或半个鸡蛋,焯拌一些新鲜蔬菜.  相似文献   

19.
很多餐馆里都有一道叫“大丰收”的菜,是将胡萝卜、生菜、西红柿、黄瓜等不同蔬菜搭配在一起蘸酱生吃。蔬菜生吃确实有利于营养成分的保存,但“大丰收”这道菜里一有了黄瓜,其营养价值可就要大打折扣了。单从黄瓜本身来说,它是好吃又有营养的蔬菜。口感上,黄瓜肉质脆嫩、汁多味甘、芳香可口;  相似文献   

20.
<正>本文通过试验研究烹饪对蔬菜中功能成分的影响发现,随着烹饪时间延长,蔬菜中的维生素含量会随之降低,非维生素营养成分则会有所提高。从营养评价结果来看,叶菜类蔬菜烹饪后营养要高一些,且炒制能够更好的保留蔬菜中的营养。蔬菜为人们获取膳食纤维的重要食物,但如何烹饪却关系蔬菜的营养价值。因此,还应切实了解不同烹饪方式对蔬菜功能成分的影响,从而实现对蔬菜营养价值的科学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