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蛋白尿作为慢性肾炎的常见临床表现之一,经久难愈,容易复发,而且尿蛋白量直接影响肾脏疾病的预后,是临床工作的难题。临床实践中发现,湿热是慢性肾炎蛋白尿反复和迁延不愈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产生与脾肾关系密切。在湿热辨证上,要活用四诊,重视舌象,治疗上可从三焦、脏腑论治,湿热分治,脾肾合治,还须顾护阳气,日久兼顾化瘀,经临床验证,疗效满意。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2.
血尿是肾脏病常见临床症状,近年来被认为是肾脏病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三焦作为六腑之一,能通调水道、通行诸气,与肾在形质及功能上密切相关。三焦气机不利,外邪侵袭、脏腑失调,内外合邪,肾络受损,本虚标实是血尿产生的重要病机。治疗的关键在于分上中下三焦论治,疏利三焦气机,调节脏腑功能,使邪去正安。笔者运用"三焦"分治理论探讨了肾性血尿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方药,并举医案两则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回顾络病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深入认识肾络结构与功能特点的基础上,将络病理论与肾性蛋白尿的诊治巧妙结合,认为肾络不和为肾性蛋白尿的总病机,分为肾络不荣、肾络不固、肾络不通三方面.治疗的关健在于"和",具体可从养肾络、固肾络、通肾络三方面论治肾性蛋白尿.  相似文献   

4.
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的发病特征及主要临床表现,通过分析目前报道的临床病例资料,提出从三焦论治新冠肺炎.新冠肺炎属中医"瘟疫"的范畴,病位主要在肺,可涉及脾、胃、肝、肾、三焦等脏腑.病机为三焦气化失常,寒湿痰毒瘀滋生,枢机不利,气机升降不相顺接,邪无所出而发病.因此,疏调三焦,畅达气机,...  相似文献   

5.
IgA肾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反复发作的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蛋白尿是IgA肾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中医将其归属为"肾风""尿血""水肿""尿浊"等范畴,并认为该病以脾肾亏虚为本,风湿毒为标,瘀血贯穿疾病始终.对IgA肾病从瘀论治的病理机制进行探讨,从益气活血、标本兼治,清热凉血、热去络宁,活血利水、斡旋三焦,...  相似文献   

6.
蛋白尿是慢性肾脏病中常见的临床表现,也是治疗上的难点。主要病机为肾虚不固,但三焦作为人体气化的通路,主通调水道,运行水谷精微,与蛋白的排泄关系密切。若三焦气化失司,精微输布失常,则下泄为蛋白尿。治疗上在固护肾气的同时,明确三焦脏腑病位,重视调畅三焦气机,使水谷精微循于常道,从而减少尿蛋白的流失。介绍上、中、下三焦论治的不同治法和治则,并举病案佐证。  相似文献   

7.
<正>肾性水肿属于中医学"水气病"范畴,临床上常见于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及继发性肾脏疾病。中医学认为水肿的发生主要源于肺失宣降,脾失转运,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笔者(第一作者)有幸在陈翠兰主任医师指导下对于从"肺"论治肾性水肿,深有体会,现阐述如下。1肺的功能失调是肾性水肿的重要病机1.1肺与肾的生理关系肺与肾关系密切,生理上相互为用,病理上相互影响。生理上,肺居上焦,为五脏六腑之首,  相似文献   

8.
IgA肾病无论从发病特点、病变脏腑还是临床表现都显示"少阳枢机不利"是其重要病机之一。少阳主枢,其气游行三焦,贯通全身上下,在下络属于肾。三焦总司气化的功能与肾阳气化、主司水液代谢不可分割。"枢机不利"则代谢失常,肾不藏精,精气下漏,发生蛋白尿血尿。又柴胡证病在三焦,波及阴阳、表里、上下、内外。故临床采用和解法治疗多获良效。然和解法疗效机制的现代机理如何?文章认为枢机不利导致IgAN与西医发病机制在病变脏腑上具有一致性,且"外周血B细胞与肠黏膜分泌异常糖基化IgA1生成增多,肝脏清除异常糖基化IgA1减少"是导致IgAN的关键。以上三者分别与肝、肠密切相关,又是少阳、三焦的功能范围。故而可以从以上角度进一步研究"枢机不利"导致IgAN及"和解法"治疗IgAN疗效机制。  相似文献   

9.
IgA肾病是临床中常见的慢性肾小球疾病,蛋白尿是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之一,且是导致肾脏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笔者通过回顾中医各家对IgA肾病病因、病机标本缓急的认识,结合临床的经验,认为外感邪毒扰肾是IgA肾病蛋白尿的本证。临床中辨明标本缓急,急性期迅速祛除外感邪气,缓则以透邪为主,兼以扶正治疗IgA肾病蛋白尿往往取得较好的疗效。故从标本缓急论治IgA肾病蛋白尿,明辨标本,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正蛋白尿是肾脏疾病的一种重要临床表现,同时也是加重肾脏疾病的因素之一。蛋白来源自于水谷精微,由脾胃化生,通过脾的健运,将水谷精微物质上输于肺,经由肺宣发输布于脏腑经络,营运周身,最后贮存于肾~([1])。其中某一脏腑的功能失调,如肺失通调、脾失布精、肾失封藏、膀胱气化不利都会造成精微不固、精气下泄而成蛋白尿~([2]),故临床多主张从肺脾肾论治肾性蛋白尿,但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单纯补益脾肾治疗肾性蛋白尿效果不尽如人意,而在补  相似文献   

11.
探讨郁证性耳鸣的病脉证治。认为对耳鸣的辨治不能僵执"肾开窍于耳"之教条,概从补肾论治。耳鸣可以是郁证的常见临床表现之一,抑郁、恚怒、忧思、焦虑、惊恐等情志变化皆可致生耳鸣。郁证性耳鸣一般具有郁证"直接的"临床表现证据(情志性疾病心理及精神神经系统方面的症状),更多具有郁证"间接的"临床表现证据(涉及多脏腑系统的"异彩纷呈"的全身症状),本质上是一种在耳鸣掩盖下的隐性郁证。现代医学病理生理学、心理学及中西医治疗学均佐证了郁证性耳鸣的客观存在。对屡治不愈的耳鸣可从郁证角度重新审视其脉证,从郁论治,或试探性地从郁论治,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蛋白尿是慢性肾脏病最为常见的一种临床表现,具有顽固反复的特性,皮持衡教授对此病的治疗颇有经验,本文介绍了皮持衡教授在临床上经脾肾论治蛋白尿疗效不显时,从湿瘀论治顽固性蛋白尿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名中医傅晓骏论治肾性蛋白尿思路方法,用药规律,以推广其临证学术思想及用药经验.方法 通过临证跟随傅晓骏教授中医经典查房,整理其病案医案,从文献认识、药理研究等多方面,阐述傅晓骏教授论治肾性蛋白尿.结果 傅晓骏教授治疗肾性蛋白尿,特别重视从瘀论治,临床注重辨证论治思维,并擅用虫类药物、风类药物以诊治顽固性蛋白尿...  相似文献   

14.
中医辨治肾性蛋白尿析义远方程惠学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沈阳110032)蛋白尿是慢性肾脏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属于中医学精气下泄范畴。病因病机除脾肾肺肝等脏腑功能失调外,常与气血阴阳的虚损、血瘀、湿热病邪有密切关系。临床中应审因论治,随证化裁,方能奏效...  相似文献   

15.
系统梳理中医药诊治IgA肾病的相关文献,对其现代中医病因病机理论进行总结。风邪扰肾是IgA肾病发病的首要因素,伏邪为患是IgA肾病缠绵难愈的主要原因,"咽→肺(胃)→肾"是外邪入侵的主要途径,"肾络"是病邪损伤的基本病位。IgA肾病的基本病机以气阴两虚为本、湿热瘀血为标,其中热伤血络是尿血的主要病机,湿邪是病情进展的关键环节,瘀血贯穿于IgA肾病始终,毒损肾络、三焦气滞是影响IgA肾病预后转归的重要因素,故在常规扶正祛邪基础上,"从风论治""从毒论治"、疏利三焦是重要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16.
代谢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病,是一组多种代谢危险因素的综合体,目前中医认为,它可见于"痰饮"、"肥胖"、"消渴"、"眩晕"等病证中,现将近几年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辨证治疗作一综述。本文主要从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三焦辨证三种辨证方法总结各医家对代谢综合征的论治。综合各医家观点,作者认为每一种辨证方法并不是相对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本病病位主要在肝、脾、肾三脏,病理基础是气滞、痰湿、瘀血、浊毒等,病性为虚实夹杂,主要以疏肝、健脾、益肾、理气、活血、祛湿、化痰、降浊、通利三焦等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17.
肾性水肿是肾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易反复发作,属于中医"水肿"病范畴。其病机关键为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肺脾肾分属上中下三焦。从三焦辨证的角度探析远方教授对于肾性水肿的治疗经验,为肾性水肿的中医辨证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从三焦气化谈急性肾炎证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安平 《河南中医》2000,20(5):6-6,22
急性肾炎 ,即急性肾小球肾炎 ,是内儿科常见病、多发病 ,以急性起病 ,具有血尿、水肿、蛋白尿、高血压为主要症状的一组疾病。中医认为属《内经》的“肾风”。《素问·评热病论》说“有病肾风者 ,面腑庞然壅”。《金匮》则名之为“风水” ,肿势重者为“皮水”。还有根据证情寒热 ,分“阳水”、“阴水”者。临床辨证多从肺、脾、肾、膀胱、三焦气化功能失常论治 ,分型繁多 ,用药庞杂 ,不一而足。笔者潜心从事肾病治疗研究 ,认为本病但从三焦气化失常指导临床辨证 ,即可收到简约灵便之功 ,现试述于下 ,请同道斧正。1 三焦气化学说  三焦 ,…  相似文献   

19.
口疮病是白血病化疗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曾英坚教授在临床上发现,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具有三焦气化失司,内生火热、寒湿等病理特点,故抓住从"三焦气化"与"寒热错杂"的病机来论治白血病化疗后并发口疮病,以通畅三焦、平调寒热为法,方选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疗,收效甚佳,并附验案1则以示其治.  相似文献   

20.
中医治疗IgA肾病可从三焦、咽肾、络病、少阳论治。从三焦论治多以清利湿热贯穿全程,上焦轻畅气机,中焦清理湿热,下焦收涩固肾凉血;从咽肾理论多以清热解毒利咽为主,必要时辅以补肾健脾巩固;从络病论治多考虑本病由病邪外侵或素体本虚受邪气影响致脉络受损而发病,治以扶正祛邪结合,重视活血化瘀;而和解少阳多考虑本病由三焦气机不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