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切除食管癌两种消化道重建方式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对比 …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后胃经食管床和经胸作弓上吻合者术后发生胃食管反流的差别。方法;对25例病人在术后1-3个月进行了残留食管内的24小时PH监测。结果:(1)两种消化道重建方式病人的PH总得分,24小时的总反流次数,〉5分钟的反流次数,最长反流时间和pH〈4的总时间均超出正常范围。(2)将食管床组和胸内组相比较,24小时总反流次数差异无显著性,而其余4项指标食管床明显低于胸内组。  相似文献   

2.
切除食管癌两种消化道重建方式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后胃经食管床和经胸作弓上吻合者术后发生胃食管反流的差别。方法:对25例病人在术后1~3个月间进行了残留食管内的24小时pH监测。结果:(1)两种消化道重建方式病人的pH总得分、24小时的总反流次数、>5分钟的反流次数、最长反流时间和pH<4的总时间均超出正常范围。(2)将食管床组和胸内组相比较,24小时总反流次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其余4项指标食管床组明显低于胸内组(P<005)。结论:(1)两种消化道重建方式术后均在存胃食管反流。(2)胃经食管床吻合术后的反流量和反流持续时间明显低于胃经胸弓上吻合术。(3)胃经食管床吻合病人可以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反流性食管炎临床主要表现为反酸、烧心、上腹部胀满不适、胸痛等,严重者可影响进食,生活质量明显下降。患者的BMI、体脂水平、儿茶酚胺摄入量、尼古丁吸入量、睡眠时间、饮食情况、年龄水平等均是造成胃食管返流的相关影响因素。目前主要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疗法涉及调整患者饮食习惯、减少三餐进食量、口服质子泵抑制剂和胃黏膜保护剂等,部分患者在长期治疗无效情况下多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缓解病痛。  相似文献   

4.
正反流性食管炎是指由于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黏膜的炎症、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等病变[1]。食管癌根治术大多需实施食管胃吻合术,由于胃移位及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的食管下段括约肌高压带屏障功能已不复存在,术后胃食管反流炎发病率较高[2-3]。2012-10—2015-01间,我们应用埃索美拉唑治疗50例食管癌根治术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贲门癌近端胃切除空肠间置术预防反流性食管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贲门癌行近端胃切除后传统的消化道重建方法是食管胃吻合术,但术后很多病人发生胃食管反流和反流性食管炎,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为探讨空肠间置术对预防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1995年10月至2003年10月,我们对部分贲门癌病人行近端胃切除后采用空肠间置的消化道重建术,并与同期施行的食管胃吻合术者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手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应用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并发症包括食管炎、消化性食管狭窄、食管溃疡及Barrett化生。因酸(碱)反流导致的食管黏膜破损称为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RE可导致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如烧心感、反酸、胸骨后灼痛等,严重时可出现吞咽痛及出血、Barrett食管的改变,甚至导致食管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治疗贲门癌术后反流性食管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贲门癌切除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应用单纯西药和中西医结合方法,分别治疗贲门癌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的患者各45例。并根据临床表现、X线食管钡剂造影检查、纤维胃镜检查对疗效进行判断。结果 中西医结合组症状有效率、食管钡剂造影检查好转率、纤维胃镜检查好转率分别为93.3%、60.6%、72.5%,单纯西药治疗组为75.6%、25.8%、48.7%,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取半卧位睡眠、服用奥美拉吐、西沙必利能较为有效地控制胃食管反流,结合中医治疗更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9.
反流性食管炎的内镜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是指胃内容物(包括十二指肠液)反流入食管,其内酸物质导致的食管黏膜破损而引起的慢性炎症,可导致食管溃疡、狭窄甚至癌变。RE在西方国家较常见,约25%的成年人有烧心症状,其发生率约15%。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发生变化,脂肪类食物增多,RE的发生率逐渐增高。李兆申等调查显示,1990~1999年RE占内镜检查总数的2.02%,而2000~2004年上升至5.11%。[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李琳丽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4):429-430
总结36例高龄老年人反流性食管炎的护理,对治疗方法、体位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口腔护理、运动调养、服药指导、并发症的观察及治疗依从性进行详细介绍。36例高龄患者均完成了预定治疗,均治疗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反流性食管炎11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管贲门癌术后有部分病人出现反流性食管炎,我们于1997年10月- 2003年10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113例,效果甚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最近20年来通过大量研究,揭示胆汁和十二指肠内容物可反流至胃,造成胃粘膜的损害。其发病机制主要为:①胆汁在酸性介质中,特别在缺血条件下,对胃粘膜有损害作用;②胆汁加胰液和含有溶血卵磷脂的十二指肠分泌液混合后,对胃粘膜的破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一种酸性大鼠反流性食管炎(RE)模型.方法 80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A、B组和对照C、D组,每组20只.实验组行幽门结扎加前胃结扎术,对照组行胃造口修补术.A、C组术后7 d处死大鼠,B、D组术后14 d处死.模型建立时及取标本前测定食管下段黏膜pH值(pHLEM).术后观察大鼠存活及食管病理改变.结果 4只术中死亡,A、B、C和D组存活率分别为68.4%(13/19)、47.4%(9/19)、83.3%(15/18)和95.0%(19/20),B、D组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模型建立前后pHLEM分别为(5.19±0.33)和(3.51±0.87)(P<0.01).实验组(A+B组)RE发生率为81.8%,对照组未发生RE.A、B组RE发生率、食管炎大体评分和镜下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幽门结扎加前胃结扎法可成功建立大鼠酸性RE模型.  相似文献   

14.
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我院1999年5月-2003年3月经胃镜检查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288例,分析其发病率及年龄分布、伴发疾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并与同期其他疾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相对照.结果: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率为4%,男女比例为3.6:1,发病年龄以中年为主,平均年龄为47岁.反流性食管炎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25.0%,明显低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和萎缩性胃炎(P<0.01),主要伴发疾病为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和食管裂孔疝.内镜下反流性食管炎以轻度(Ⅰ型)居多,65.6%.结论:我们的研究提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以轻型为主,防治重点入群应为中、老年男性;幽门螺杆菌在反流性食管炎有较低的感染率;反流性食管炎主要伴发疾病为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和食管裂孔疝.  相似文献   

15.
<正>病例资料患者,男,60岁,因贲门癌术后伴反流、纳差1年余入院。患者1年余前因贲门癌于宿迁市人民医院行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食管残胃(后壁)吻合术,术后病理学报告示:近端胃腺癌Ⅱ~Ⅲ级,ⅠA期(T1b N0M0),侵及黏膜下层,淋巴结未见癌转移(0/16)。术后患者出现反酸症状并逐渐加重,伴纳差,抑酸药物的效果差,术后5个月随访时体质量减轻了15 kg,后反复多次住院行静脉营养支  相似文献   

16.
空肠间置术预防贲门癌术后反流性食管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贲门癌近端胃切除空肠间置术后预防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 方法 贲门癌近端胃切除空肠间置术患者 ,于术后作胃镜和消化道 X线钡餐造影 ,4 8例患者于术后 7天和 2~ 3个月行连续 2 4小时 p H值监测 ,以评价食管反流的情况。 结果  6例术后出现反流性食管炎 ,发生率 9.68%。 结论 采用空肠间置术行消化道重建对预防贲门癌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近端胃切除是治疗胃食管结合部和胃底区域良恶性肿瘤的一种手术方式,能够保留更多的胃功能并使病人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由于胃上部切除后破坏了胃食管结合部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所导致的反流性食管炎是该术式降低病人术后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近端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种类多样,选择合适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对预防反流性食管炎具有重要价值。一旦术后发生反流性食管炎,可采用手术、介入以及药物等多种方式进行治疗,尽量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胃癌切除后三种重建方式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胃癌不同切除和重建方式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随访我科4年间所行胃癌切除手术的患者,选择其中生存2年以上的61例(近端胃大部切除食管胃吻合13例、全胃切除空肠P型重建l8例、空肠双Braun重建30例)作为观察对象。通过对患者14项随访内容的反馈,对其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同时对l2例不同重建方式的患者,进行贮袋^99mTc核素排空功能检测。结果手术后6个月,各指标3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12个月,双Braun重建比P型重建和食管胃吻合在进食时间(P〈0.05)、进食次数(P〈0.05)、体重(P〈0.01)方面有明显的优势;手术后24个月,双Braun重建在体重改善方面优于P型重建和食管胃吻合(P〈0.01)。食物在双Bmum重建的贮袋中存留的时间比其他2种重建方式延长(分别为P=0.001;P=0.002)。结论 全胃切除双Braun重建手术术后患者近期生活质量优于P型重建和食管胃吻合术;双Braun重建的贮袋具有良好的食物存储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胃底贲门癌患者根治性胃切除术后不同消化道重建术式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方法前瞻性人组2010年2月至2011年8月间河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拟行根治性胃切除的123例胃底贲门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41例,在根治性胃切除术后分别行空肠间置吻合术、食管残胃后壁吻合术及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月行胃排空试验和食管下段pH值测定以评估患者食管反流情况.追踪肝肾功能及血常规变化情况:于术前和术后12月评估患者肝肾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3组患者手术前、后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指标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空肠间置吻合组、食管残胃后壁吻合组和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组分别有1例(2.4%)、10例(24.4%)和7例(17.1%)患者出现反流性食管炎症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分别有1例(2.4%)、7例(17.1%)和8例(19.5%)患者于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时发现钡剂反流入食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食管下段pH值分别为6.9±0.2、6.8±0.1和6.9±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6)。术后1年,3组患者在整体健康状况、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疲劳、恶心呕吐、疼痛症状、便秘及腹泻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术前(均P〈0.05);空肠间置吻合组患者在整体健康状况、情绪功能、恶心呕吐、便秘及腹泻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其他两组(均P〈0.05)。结论近端胃癌患者根治性胃切除术后采用空肠间置吻合术、食管残胃后壁吻合术及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均能够满足消化道重建的需要,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中空肠间置吻合重建术在减少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效果更为显著,是比较理想的近端胃癌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术式。  相似文献   

20.
残胃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发生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明确,一般认为残胃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胃术后胃肠反流被认为是最重要因素。本文就胃肠反流与残胃癌发生的相关性及作用机制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