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腐蹄病是由坏死梭杆菌和节瘤拟杆菌协同感染引起的各种哺乳动物和禽类的创伤性传染病。牛、羊、鹿等反刍动物常见且发病率较高,以侵害反刍动物趾间皮肤及深层软组织为主。该病的特征为动物蹄部组织化脓、坏死、腐败以及角质层破坏。目前,在我国牛、羊饲养场中,腐蹄病的发生率可达到50%,是牛、羊,尤其是奶牛养殖业中危害性最大的传染病性疾病之一。患腐蹄病的奶牛,通常表现为食欲减退,泌乳量下降,繁殖能力降低,严重者被迫淘汰,从而严重地影响到奶牛的生产性能和产奶质量,给奶牛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我国牛、羊,尤其是奶牛腐蹄病的防治工作显得十分重要,一般为慢性经过,多位散发,有时表现为地方流行性。坏死梭杆菌主要以白细胞毒素、内毒素、溶血素、血凝素和各种蛋白酶起致病作用。节瘤拟杆菌主要通过细菌纤毛和蛋白酶起致病作用,其他杂菌在致病中起辅助作用,所以腐蹄病的主要判定依据是检测到病料中是否有节瘤拟杆菌和坏死梭杆菌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羊场环境中绵羊腐蹄病病原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近年来国内外最新研究资料为基础,采用PCR方法对采集于绵羊腐蹄病发病地区水样和土样环境中坏死杆菌和节瘤拟杆菌的存在情况进行检测。结果显示:34份样品中有1份水样为坏死杆菌阳性,其余为阴性,节瘤拟杆菌检测全为阴性。将扩增所得基因KY130428通过BLAST序列比对,发现该基因片段与FJ230831序列同源性为99%,表明样品中存在坏死杆菌。从羊圈周围动物饮水中检测到坏死杆菌的存在,国内尚未见相关报道,本研究旨在摸清羊场环境中腐蹄病病原的分布情况,为该病的防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腐蹄病是由坏死梭杆菌和节瘤拟杆菌协同感染引起的各种哺乳动物和禽类的创伤性传染病。牛、羊、鹿等反刍动物常见且发病率较高,以侵害反刍动物趾间皮肤及深层软组织为主。该病的特征为动物蹄部组织化脓、坏死、腐败以及角质层破坏。目前,在我国牛、羊饲养场中,腐蹄病的发生率可达到50%,是牛、羊,尤其是奶牛养殖业中危害性最大的传染病性疾病之一。患腐蹄病的奶牛,通常表现为食欲减退,泌乳量下降,繁殖能力降低,严重者被迫淘汰,从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从病因、症状、预防和治疗4个方面阐述了藏羊传染性腐蹄病的防治,腐蹄病多发于春、秋季节,是由坏死杆菌入侵到羊蹄缝内,进而造成羊蹄质变软,最终出现溃烂流脓,全面加强对藏羊传染性腐蹄病的预防和治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腐蹄病是羊养殖中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主要是由于坏死梭杆菌和节瘤拟杆菌混合感染所导致,养殖生产中可以通过羊只之间的接触进行传播。患病羊只主要会出现运动能力受阻,采食量下降,生产性能降低等情况,严重制约了羊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诱发羊养殖中出现腐蹄病的因素包括很多方面,例如羊养殖中饲粮营养供给不足,饲养环境卫生条件恶劣等均容易导致羊只蹄部出现组织病变,引起腐蹄病的出现。本文将对羊养殖中腐蹄病出现的主要原因,疾病的临床症状以及诊断和治疗措施进行介绍,旨在为腐蹄病的科学防治以及羊养殖产业的科学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正牛腐蹄病一般发生于反刍动物,牛和绵羊最易感。该病主要由节瘤拟杆菌引发,具体表现为牛蹄部皮肤出现显著炎症,伤口出现腐坏化脓症状,牛蹄出现红色的粘稠分泌物,伴有恶臭味,严重的呈现全身性败血症状。1病原特点牛腐蹄病的病原有很多例如坏死梭杆菌、结节状类杆菌、球菌、以及产黑色素类杆菌和酵母菌等。引发牛腐蹄病的病原主要是坏死梭杆菌和节瘤拟杆菌。病原菌通过分泌含有毒素的物质,或高活性的蛋白酶,  相似文献   

7.
羊腐蹄病是由于受到节瘤拟杆菌和坏死梭杆菌的感染后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病羊蹄部的蹄冠、蹄匣以及蹄间隙出现溃烂、病羊行走困难和跛行等。本文介绍了羊腐蹄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可对患蹄部进行药浴,对发病较急的病羊,需要防止发生败血症,并及时使用青霉素和链霉素等抗菌素进行全身治疗,根据病情情况还可以配合使用强心或解毒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羊腐蹄病是由于感染坏死杆菌、节瘤拟杆菌等引起的一种接触传染性疾病,也是一种比较严重的肢蹄病,羊、牛、鹿等反当动物都可感染。该病的发生通常受到比较明显的天气影响,往往在阴雨季节易发。病羊症状严重时,会导致其卧地不起,形成褥疮,甚至损害腿部肌肉和神经,最终由于肌肉缺血性坏死而只能够采取淘汰处理,给养羊业的发展造成严重危害,严重损害养殖户的经济效益。现概述羊腐蹄病的防控措施,供广大养羊户参考。  相似文献   

9.
羊腐蹄病属于传染性疾病,其病原主要是节瘤拟杆菌,养殖户如果不引起足够的重视,极易导致全群感染带来巨大损失。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该病,不仅毒副作用较低,而且能够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1发病原因羊腐蹄病病原主要是坏死杆菌,当病菌进入到羊蹄缝隙中后,就会导致发病。环境因素以及饲养管理因素是导致羊发病的重要因素。如果圈舍环境脏乱差、存在大量的污秽物、泥泞,羊群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当中,尤其是在羊蹄部受伤之后,极易导致坏死杆菌的入侵,进而导致发病。与此同时,如果长期在有水地带放牧的话,会导致羊群的蹄部组织出现软化,导致坏死杆菌趁虚而入。  相似文献   

10.
<正>蹄病是奶牛饲养过程中常见的3大疾病之一,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当,会降低奶牛生产性能,增加奶牛淘汰率,给奶牛养殖户带来损失,严重危害着奶牛业的发展。1病因分析1.1病原微生物侵袭奶牛腐蹄病的主要病原体是坏死杆菌和节瘤拟杆菌。坏死梭杆菌能分泌透明质酸酶,节瘤拟杆菌能分泌水解蛋白酶,生成酶  相似文献   

11.
随着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养殖数量、规模不断增加,养殖模式也在向着舍饲方向转变,但因养殖密度较大,很容易引发各种病害。羊养殖中经常出现羊腐蹄病,该病为一种接触性传染性疾病,通常因养殖感染坏死杆菌与节瘤拟杆菌导致,患病羊只易卧底不起,其生产性能、机体健康水平大幅降低,极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羊养殖产业的发展。对此,围绕羊腐蹄病的发病症状进行分析,对其诊断方法、治疗方案进行探讨,同时提出有效的预防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奶·牛·腐·蹄·病·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腐蹄病是由严格厌氧性节瘤拟杆菌(Dichelobacter nodosus)、坏死杆菌等引起牛、羊、鹿等反刍动物的一种危害严重的疾病,具有一定传染性,是肢蹄病中较严重的疾病,本病重者可使奶牛卧地不起,产生褥疮,至使腿部肌肉和神经受损,肌肉缺血性坏死而被淘汰,严重危害了奶牛业的发展,给奶牛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3.
腐蹄病是反刍动物绵羊、山羊、鹿和奶牛等常见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节瘤拟杆菌是致病作用的主要病菌之一,它是通过IV型纤毛和细胞外蛋白酶而产生作用。但从腐蹄病发病症状看,节瘤拟杆菌所致疾病的严重程度不是相同的,据此节瘤拟杆菌被分为毒性、弱毒性和良性菌,这种分类通过对该菌基因组毒性关联蛋白Vap(Virulence-associated protein)区域和毒性相关位点vrl(Virulence Related Locus)区域的研究,发现其致病特点与基因的顺序有很大联系。  相似文献   

14.
<正> 蹄皮炎和腐蹄病致使奶牛和肉牛跛行,在湿热或潮湿环境,管理不良等情形下,更为严重。坏死梭杆菌(Fusobacteriumnecrophorum)是公认的腐蹄病传统主致病菌,最新研究表明节瘤拟杆菌(Bac-teroides nodosus)和产黑拟杆菌(B.me-laninogenicus)也是致病菌。这些病菌能在土壤和粪便中存活数天,是腐蹄病的高度接触传染源。牛栏地表粗糙、坚硬,排水不畅等不良环境,或营养不良造成蹄壳破  相似文献   

15.
用 PCR从腐蹄病 C型节瘤拟杆菌扩增出具有免疫保护性抗原 0 .85 kb纤毛蛋白基因 (pili基因 ) ,并构建了该基因的表达载体。转化宿主细胞 PAK/2 pfs,在营养肉汤中进行 pili基因的表达。培养 18~ 2 4h后 ,收集培养液上清 ,加入 0 .1mol/L Mg Cl2 ,离心提取重组纤毛蛋白。用羊抗兔 C型节瘤拟杆菌抗血清与提取的纤毛蛋白进行对流免疫电泳试验 ,结果表达的重组纤毛蛋白有特异性 ;用 SDS- PAGE和 Western- blot证明表达的蛋白是 C型节瘤拟杆菌纤毛蛋白。  相似文献   

16.
山羊腐蹄病是由于羊圈舍潮湿泥泞和长期在潮湿低洼地带放牧,羊蹄部被树枝或铁钉刺伤后,感染坏死杆菌或节瘤拟杆菌所致。该病在我地多发生在5月后的雨季,发病率最高可达60%以上。山羊患病后,轻者影响行走,跟不上羊群,采食量下降,身体消瘦;重者造成全身感染,破坏正常的生理功能,导致死亡。现将该病的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奶牛腐蹄病是一种兽医临床的常见病,主要是因为奶牛蹄部感染坏死厌氧丝状杆菌而持续炎症。一般在多雨时节发生,这种腐蹄病虽然有非常低的死亡率,但由于生病奶牛的蹄部已经变形、持续跛行等造成运动困难,对机体的使用年限产生的严重影响,而且生产性能降低,严重影响了养殖农户的收入。1原因解析(1)造成奶牛腐蹄病的病原菌主要由于坏死梭杆菌、节瘤拟杆菌,还有一些粪弯杆菌、脆弱类杆菌、酵母菌、梭菌、产  相似文献   

18.
正腐蹄病是由节瘤拟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其特征是局部组织发炎、坏死。该病常侵害蹄部,故称"腐蹄病"。羊患病后生长不良、掉膘,羊毛质量受损,严重时由于病羊体况下降,抵抗力降低,继发感染其他疾病造成死亡,给养羊业造成较严重的经济损失。近年来,随着我县草地生态养羊产业化扶贫项目的持续实施,有效促进了我县养羊产业的长足发展,养羊大户、规模养殖场日益增多。由于受养殖习惯、地理环境、饲养管理水平等条件的限制,羊腐蹄  相似文献   

19.
<正>坏死杆菌病是各种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共患的传染病。我国目前以马、牛、羊和猪发病较多,危害较大。1病的发生和传播病原体为坏死梭杆菌。也有资料证实,牛、羊、鹿等反刍动物腐蹄病的病原体主要为节瘤拟杆菌。该两种细菌都严格厌氧,易在有坏死组织或感染需氧菌的创伤内繁殖。坏死梭杆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如健康动物的粪便,被污染的土壤以及畜栏内的垫草上,均可发现。病畜则通过病灶分泌物和坏死组织污染周围环境。病畜和带菌动物是本病的传染源。  相似文献   

20.
奶牛腐蹄病又称坏死性蹄皮炎,多由坏死厌气丝杆菌、节瘤拟杆菌引起,是牛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坏死性传染病,以蹄真皮或角质层腐败、蹄间皮肤及其深层组织腐败化脓为主要特征。脓性棒状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