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国家统计局、广东省各级预警信息发布中心提供的发布渠道覆盖率数据,以及广东省各市统计局提供的人口数据,采用最大值法,分析了广东省气象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结果 表明:截至2019年年底,广东省气象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已达100%,其中通过电视、广播渠道的气象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为100%,通过全网短信、互联网和公众端渠道的...  相似文献   

2.
选取北京2013~2015年6~9月共362个自动气象站的逐分钟降雨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北京夏季短时强降水的特征,并进行蓝色暴雨预警指标的选取。结果表明:1)蓝色暴雨预警降雨样本中的5 min、10 min最大降水量约为其它降雨样本的5倍,而蓝色暴雨预警降雨样本中在达到预警标准后有5 min、10 min的最大雨强也有显著降低;2)资料中有63.0%的蓝色暴雨预警降雨样本达到预警的时间不超过60 min,18:00(北京时间,下同)至01:00的蓝色预警降雨样本占全部蓝色预警降雨样本的60%;3)分钟雨强统计在暴雨蓝色预警中可有较好的提前指示作用,如当5 min降水量达到7.7 mm发出预警,则有关提前时效为16.7 min,HSS评分可达0.503。  相似文献   

3.
为有效应对暴雨灾害,保障城市安全,郑州市气象局建立了递进式预报预警响应联动工作机制,明确叫应标准、叫应对象和叫应规则,确定了预报预警信息的发布标准、主要内容、发送方式、接收对象和应急联动处置;建立了暴雨天气递进式预报预警服务流程,按照预防、准备、响应、复盘4个环节开展决策气象服务。在预防环节和准备环节,按照“131631”服务模式提供递进式气象服务产品,即(1)提前一周给出高影响天气和风险提示;(2)提前3d预测暴雨天气过程;(3)提前1 d预测精细到县区的暴雨落区;(4)提前6 h预测暴雨演变趋势;(5)提前3 h订正暴雨演变趋势和发布预警信号;(6)提前1 h给出精细到县区的定量降水预报。在响应环节建立健全气象内部响应和与外部门联动工作机制,保证气象服务工作规范有序,部门间的应急响应联动顺畅。在复盘总结环节制定暴雨天气过程的复盘标准,明确预报技术和决策服务复盘总结的重点内容。通过建立暴雨天气个例库和决策经验库,为决策气象服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北京暴雨与旱涝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北京近百年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汛期暴雨与汛期旱涝的关系。指出:汛期暴雨多少和强度对汛期降水丰歉具有决定性作用;在给出的3种暴雨指数中,相当暴雨日数与旱涝级别的相关性最好。文中还讨论了旱涝短期气候预测与暴雨过程的短期气候预测相结合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选取国内主要从事气象信息服务及有影响力的5家网站和8家手机客户端,对2018年、2019年气象预警信号传播质量的内容一致性、传播及时性和信息完整性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网站比手机客户端传播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内容一致性要好,两者在传播及时性上都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传播内容一致性比传播及时性整体情况更加符合气象部门...  相似文献   

6.
一次北京暴雨的环流成因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对2001年8月19日发生在北京的暴雨通过诊断分析解释了其环流成因,结果表明,这是一次典型的由中纬度斜压系统引起的大尺度暴雨过程,它的发生机制可以用准地转运动理论得到很好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北京一次暴雨过程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6月23日下午到夜间,受蒙古低涡东移南下天气过程及冷暖空气共同作用影响下,北京地区出现了强雷雨天气过程,局部地区降雨量达到大暴雨标准。此次大暴雨过程具有突发性、局地性、短时性和高雨强等特点。利用常规天气资料、fnl再分析6 h资料等,对此次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成因作了初步讨论。结果表明:东移南下的蒙古低涡及北京北部、贝加尔湖以东的外蒙古境内的阻塞高压为此次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北京地区处于低槽前部的不稳定区。由垂直速度场可以看出,北京地区处于垂直速度大值中心,同时位温随高度增加而减小的分布状况,表明暴雨发生时北京地区大气层结是极不稳定的,地面低压辐合带配合高空东移的横槽造成高低空辐散带叠加,产生了极强的上升运动,有利于大暴雨的发生发展。近地面东南风将渤海的水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北京地区,借助强的上升运动,在高空呈现很强的水汽通量辐合,为大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  相似文献   

8.
针对恩施州2008年7月3日至5日特大暴雨天气过程,以及该过程气象监测预警服务情况,分别就气象监测预警服务在地质灾害中的作用,对国土资源部门、相关政府部门、基层工作人员和社会公众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加以分析,以此提出了合理需求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滕文芳 《气象》1992,18(10):33-36
运用1990年华北暴雨试验期间的加密观测资料和1小时1次的数字红外云图,分析了北京地区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云团发生、发展等演变特征,揭示了区域性突发暴雨形成和发生的某些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0.
基于卫星资料对干旱地区暴雨云团的监测预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7月17日新疆西北部的边境县和布克赛尔出现大暴雨,突破了该站24h降水量历史记录,尤其是1 h降水量为52.1 mm,为我国干旱地区罕见。应用实时接收的静止气象卫星、EOS/MODIS卫星资料及时发现了该次强降水天气过程云系发生、发展及演变,并实施了有效的暴雨预警服务。综合对比分析该次降水天气过程中的静止气象卫星、EOS/MODIS资料,证明在干旱地区局地暴雨预警服务中,静止气象卫星云图的监测范围大,同时具有监测中小尺度云团及其演变发展的技术优势,是多普勒雷达的动态监测预警服务的有效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11.
基于贵州1961—2019年81个站点逐日20—20时、20—次日08时降水数据,分析贵州省59 a的夜间降水、夜间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和地域变化M-K趋势,总结近4a夜间暴雨预警信号发布现状。结果显示:①贵州省夜雨和夜间暴雨现象显著。夜雨率均值高达62%,5—9月夜间暴雨集中,约占全年的84%,6月为高发期。省西南部降水总量高,夜雨比例高,夜间暴雨比重高,是防灾减灾预警服务中的重点关注区域。②近59 a全省整体上夜间降水量减少,但夜间暴雨出现愈加频繁。未来需多关注遵义(道真、桐梓、湄潭)、黔东南和毕节中、西部地区逐渐增加的夜间降水,增强夜间暴雨监测及服务能力。③贵州省暴雨预警信号发布集中在21时—次日04时,22时发布量最大,致灾严重的大暴雨预警(红色级别)信号82%以上出现在夜间(20—次日08时),服务压力很大,完善预警发布机制有利于推进预警信号服务。因此,较之白天,需更加重视贵州山区的夜间暴雨监测、预警。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多普勒雷达产品和石家庄加密自动站雨量资料对 2004 年、2005 年汛期发生在河北省境内的三场暴雨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利用多普勒雷达产品时空分辨率高、产品丰富和速度场变化较降水变化超前的优点,配合加密自动站雨量的实时降水资料,努力做好暴雨的短时临近预警,及时修正和弥补前期预报的失误或不足是完全可行的.同时,探讨了几条多普勒雷达产品在暴雨临近预警应用中可参考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梅汛期区域性暴雨的多尺度分析及临近预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观测数据、NECP1°×1°逐6 h再分析资料、FY2E卫星黑体亮度温度TBB资料以及南京、常州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对2012年江苏出梅之前的最后一场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多尺度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索该类暴雨的临近预警线索,结果表明:(1)此次过程的雨带呈准纬向分布,属于典型的梅汛期静止锋降水。过程中主要有两次降水集中时段,两个阶段的降水性质存在差异,但都具备较高的降水效率。(2)中高纬大范围稳定的阻塞形势,为此次持续性暴雨过程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而在此过程中,两段降水集中期的形成与地面触发系统的出现和维持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3)此次过程中两段降水集中期内的物理量特征以及TBB的演变情况和其对应的降水特征存在异同。(4)雷达特征分析表明,此次过程具有较高的降水效率和较长的持续时间。实际业务工作中可以通过判断回波的质心高度和边界层风速有无跃增来估计降水效率的潜势。当推断较高的降水效率潜势将持续较长时间时,应及时发布暴雨警报。  相似文献   

14.
海丰县暴雨的气候特征和区域分布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海丰县暴雨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布不均,暴雨主要集中在汛期4—9月,空间分布上西南部和东南部最少,鲘门-梅陇-联安-县城(包括莲花山乡)-可塘直至北部三镇(公平、平东和黄羌)为暴雨主要落区。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境内地形特点,暴雨不仅发生频繁,且局地暴雨非常明显。结合统计分析结果,通过详细介绍目前精细化预报的实施与效果、预警信息发布渠道的建设,说明了开展海丰县暴雨分区预警是必要且可行,完成了将暴雨预警分区发布划分为西南部、东南部、中部以及北部4个区域的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15.
西太副高影响下北京区域性暴雨的个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北京地区大降水(≥25 mm/d)天气有72%出现在7~8月份,其中直接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影响的大降水占46%,它们主要产生在西风槽与副高相互作用的天气形势下。通过对该类暴雨的典型个例分析表明,由于受副高的影响,对流层低层副高南面的偏东气流将海上充沛的水汽输送到大陆,并折向北与偏北气流相遇,汇集在北京附近。同时,副高西北边缘与西风槽之间形成较强的能量锋区,该锋区南面的高温高湿气团蕴藏了较深厚的湿有效位能,在湿位涡的斜压项作用下转化为动能,倾斜垂直涡度发展激发了强烈的上升运动。在斜压扰动作用下,对流层中层差动涡度平流和副高西侧的暖平流破坏了北京及邻近区域的准地转平衡,动力强迫和热力强迫共同作用激发了次级环流,该处的上升运动得到加强。暴雨就是产生在强的能量锋附近低层气旋性涡度发展、高层辐散显著的地方。此外,副高西侧低层的暖湿气流北上,较强的差动假相当位温平流促使大气层结向对流不稳定发展,这对于暴雨局地的再增强是不可忽视的因素。由此,形成对该类暴雨天气预报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16.
2004年7月10日北京暴雨的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毛冬艳  乔林  陈涛  杨克明 《气象》2005,31(5):42-46
利用常规探测、地面加密观测、NCEP1°×1°的6小时资料和雷达资料对2004年7月10日北京罕见的局地暴雨进行了天气动力学和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暴雨是在比较有利的天气背景条件下产生的,造成强降水的3个雨团在时空尺度上具有中β尺度系统的特征,不断移入的对流回波是降水的直接制造者,中尺度辐合线和小低压为降水发生提供了有利的触发条件。  相似文献   

17.
北京短时局地暴雨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小尺度天气系统造成的短时局地暴雨的临近预报目前仍是预报中的难点,也是2008年奥运会提供精细化预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了解不同云系的结构及雷达回波的特征,还可以为人工增雨制定最佳作业方案,选择最佳作业时机。用每小时的地面自动站雨量资料结合北京市气象台的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查找出造成北京2004年夏季(6~8月)的短时局地暴雨天气的雷达回波单体。对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分析表明:在多普勒径向速度图上“辐合点”、“中气旋”的图像特征出现有利于局地暴雨发生,并提前于暴雨。对突发性局地暴雨的临近预报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73年7月2日北京特大暴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1973年7月1—2日,从西南经华中到华北出现了大范围暴雨,主要地区有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内蒙、东北三省以及湖北、四川等地。其中河北、河南、四川等地区出现了100mm以上的暴雨。北京出现了罕见特大暴雨,全过程降雨量超过200 mm,主要降水集中在7月2日的24小时以内。北京站24小时日降水量为169mm,主要集中于7月2日20时至7月3日02时的6小时以内,雨量达92.8mm。北京市区、郊区站点日降水量均在200  相似文献   

19.
该文概述了贵州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建设现状;并基于2016-2018年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贵州省区域内预警数据,分析了贵州省内以气象为主的多部门、多灾种预警信息发布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结果表明:①贵州省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建设正逐步趋于完善。②气象灾害在所有预警类型中最频发,非气象类预警发布量逐年增加,部门联动正在逐步加强;贵州东部预警多于西部,铜仁遵义最多。③预警信息发布季节性强:夏冬季预警"爆发";春季雷电、冰雹活跃,夏季雷电、暴雨频繁,立冬前后大雾是榜首,冬季道路结冰最多。④2018年暴雪、道路结冰、冰雹预警显著增加,暴雪、大风增长最突出,高温、寒潮明显减少,暴雨、霜冻变化不大。以上结果可为指导贵州省预警信息系统建设和灾害防御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和基础。  相似文献   

20.
甘肃陇南地震灾区2次暴雨过程的诊断对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6月30日和7月21日发生在陇南灾区的2次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对比分析.结果表明:"6.30"暴雨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是切变低涡,水汽条件和能量条件都相当好,但垂直上升运动不太剧烈,致使陇南灾区达到暴雨标准的站数相对较少;"7.21"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是高原低涡,能量条件不如"6.30"暴雨充分,但水汽及垂直运动条件较好,形成暴雨的3个条件基本满足,致使陇南灾区50%以上的站达到暴雨标准.而暴雨的成灾程度与暴雨中心落区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