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针联合西医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灯盏花素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1天分别评价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生活自理能力及血浆半胱氨酸(Hcy)变化情况,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NIHSS评分、Brathel指数、Hcy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94.3%,对照组68.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呕吐1例。对照组:呕吐4例,腹泻2例,皮疹3例。观察组不良反应率2.9%,低于对照组25.7%(χ2=14.53,P=0.00)。结论:灯盏花素针联合西医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且安全。  相似文献   

2.
骆晓兰  鲍洪雅 《新中医》2016,48(6):22-24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针联合西医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灯盏花素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1天分别评价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生活自理能力及血浆半胱氨酸(Hcy)变化情况,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NIHSS评分、Brathel指数、Hcy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94.3%,对照组68.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呕吐1例。对照组:呕吐4例,腹泻2例,皮疹3例。观察组不良反应率2.9%,低于对照组25.7%(χ2=14.53,P=0.00)。结论:灯盏花素针联合西医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且安全。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13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和对照组(66例),在两组患者均给予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灯盏花素;治疗组给予灯盏花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观察两组患者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并随时记录用药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升高,且治疗组的改善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为77.3%(P<0.05).治疗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灯盏花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血液流变学指标,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急性脑梗死的诊疗常规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灯盏花素注射液静脉滴注进行治疗。治疗4周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应用灯盏花素注射液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吴乐程  鲍德国 《新中医》2016,48(4):20-22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西医组49例采用前列地尔注射液、依达拉奉注射液、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中西医结合组49例在西医组用药基础上加丹红注射液。于治疗前、疗程结束后1天分别评价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变化情况;统计2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总有效率中西医结合组91.8%,高于西医组的总有效率(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Barthel指数与Hcy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与Hcy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中西医结合组各指标改善程度均较西医组显著(P0.05)。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丹红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对溶栓时间窗外急性脑梗死区域组织灌注的影响。方法将1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3例。对照组患者应用阿替普酶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灯盏花素联合阿替普酶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急性脑梗死区域组织灌注情况、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梗死中心区域及周边CTPI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患者CBV及CBF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MTT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变化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患者降幅更加显著(P均0.05)。结论应用灯盏花素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区域及周边区域组织灌注,治疗效果确切,预后佳,临床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灯盏花素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36例采用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治疗组36例采用灯盏花素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灯盏花素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液与清脑灵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FDS评分)以及日常生活活动(Barthe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降血压、降血糖、抗感染、降低颅内压等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清脑灵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治疗28 d后,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FD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Barthel指数)的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1.58%,高于对照组的60.53%(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7、14和28 d的NF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与清脑灵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满意,可以有效地改善脑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对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结果:对照组有效率76.67%,试验组有效率93.33%,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灯盏花素对急性脑梗死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与对照组(20例)。治疗组予以依达拉奉联合灯盏花素治疗,对照组予以灯盏花素治疗。观察治疗2周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变化,并随时记录用药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梗死急性期,运用依达拉奉联合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能起到更好的恢复血流、改善侧支循环、减轻炎症反应、减少神经细胞坏死或凋亡、降低致残率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型半胱氨酸(Hcy)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OD、Hcy等指标改善情况、Fue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分)、神经功能(NIHSS评分)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MA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MA评分升高,NIHSS评分降低,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MA评分更高,NIHSS评分更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cy及SO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cy降低,SOD升高,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cy水平更低,SOD更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氧化应激指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灯盏花素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5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灯盏花素。评价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及疗效,监测用药前后脑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梗死后出血等发生情况无明显性差异。结论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中医药综合疗法组、灯盏花素针配合光量子液体治疗仪组和灯盏花素针组各36例,3组疗程均为14 d。结果中医药综合疗法组疗效明显优于灯盏花素针配合光量子液体治疗仪组和灯盏花素针组(P〈0.05)。结论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调神益智针联合灯盏生脉胶囊治疗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损伤及认知障碍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和治疗组(55例)。对照组口服灯盏生脉胶囊,每日3次,每次2粒。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针刺。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NIHSS与MoCA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4%和99.2%,两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下降、MoCA评分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NIHSS与MoCA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神益智针联合灯盏生脉胶囊能改善脑梗死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认知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8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中风复春汤1号+天智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认知功能(MMSE)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血清Hcy水平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NIHSS评分较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59%,低于观察组的9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疗效较好,可明显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徐骁  戴琴 《河南中医》2019,39(3):388-391
目的:观察补肾益脑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两组均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增加补肾益脑法方药。14 d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两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效率为68.33%,治疗组有效率为90.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补肾益脑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症状和体征,降低其致残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安宫牛黄丸、注射用灯盏花素、纳络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组60例用安宫牛黄丸、纳络酮注射液、注射用灯盏花素治疗,对照组54例用注射用灯盏花素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病灶吸收程度、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变化指标等。结果:总有效率、愈显率治疗组分别为88.3%、51.7%,对照组分别为70.4%、25.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病灶累计吸收好转(≥30%)观察组34例、对照组21例,累计明显吸收(≥50%)观察组21例、对照组1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全血高切、全血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及血脂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西药合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灯盏花素联合前列地尔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2.13%)显著高于对照组(77.53%),两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观察组患者的血浆黏稠度、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压积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极显著(P均0.01)。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灯盏花素和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有利于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汤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N-末端脑钠素原(NT-pro BNT)、血清炎性因子、神经功能及和肽素(Copeptin)水平的影响。方法:11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57)与对照组(n=57)。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活血化瘀汤治疗。2组总疗程为14 d。对比分析2组NT-pro BNT、Copeptin、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2组血清NT-pro BNT、copeptin水平治疗后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血清NT-pro BNT、copeptin水平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2组血清IL-6、hs-CRP、TNF-α治疗后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血清IL-6、hs-CRP、TNF-α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2组NIHSS评分治疗后低于治疗前(P0.05),而ADL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NIHSS评分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而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9.47%)高于对照组(68.42%)(P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见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活血化瘀汤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NT-pro BNT、Copeptin、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0.
依达拉奉联合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江民  高珊 《陕西中医》2012,33(2):159-16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采用依达拉奉联合灯盏花素治疗,对照组单用灯盏花素治疗,两组常规治疗相同,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4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