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篇》说:“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主方奔豚汤。笔者在临床中应用本方加减治疗奔豚气病,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例1:张××,女,27岁,81年10月就诊。患者一年来少言寡语,心情  相似文献   

2.
奔豚气治验     
奔豚气是患者自感有气从少腹上冲于胸咽的一种病症 ,《金匮要略》对本病有专题论述 ,然本病临床少见 ,且易误诊 ,笔者曾治疗 4例 ,全部治愈。现报道如下。1 病案举例患者 ,女 ,6 0岁 ,主因自觉气从胸腹起上冲咽喉半年而于 1999年 6月就诊。患者于半年前因暴怒致有气从胸腹部上冲咽喉 ,并不自主连续发出呻吟声。两胁胀满 ,苦闷欲死 ,无缓解之时 ,甚至夜间会被呻吟声惊醒 ,时有恶心呕吐。查患者痛苦面容 ,舌质红、苔薄黄 ,脉弦。诊断 :奔豚气。证属肝胃上逆型。治宜平肝降逆 ,理气和胃。予仲景奔豚汤合旋覆花代赭石汤加减 :李根白皮 15 g、葛…  相似文献   

3.
陈松  白迎堂  徐重明 《光明中医》2010,25(2):184-185
张仲景是治疗奔豚的鼻祖。张仲景的奔豚气病源自《内经》,在症状、病因与治疗上完善与发展了《难经》奔豚,张仲景针对奔豚气病制定了治疗与预防方剂,体现了他重视疾病的早防、早治,对我们现今疾病的治疗同样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奔豚气”始见于《金匮要略》,张仲景对奔豚气病的病因、病机均有具体论述,并提出了详细的辨证施治。人们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本病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笔者总结和整理了王耀光教授治疗4例奔豚气的有关临床资料,发现其疗效非常显著,现介绍如下。例1:张某,女,43岁,于2005年11月  相似文献   

5.
奔豚病证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奔豚一词最早见于《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微急为沉厥奔豚,足不收,不得前后."此处指奔豚发于足少阴肾经,表现为肾脉急,足活动迟缓不利.后《难经·五十六难》又出一奔豚,谓"肾之积名奔豚,发于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上或下无时,久不已,令人喘逆、骨痿、少气……何以言之?脾病传肾,肾当传心,心以夏适王,王不受邪,肾复欲还脾,脾不肯受,故留结为积."与《灵枢》所言之沉厥奔豚虽同属肾藏,病情却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6.
奔豚气病证治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卫平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8):1231-1232
奔豚气病是由于某些致病因素导致人体气机上逆的一种病理状态。张仲景和后世医家对奔豚气病机的论述可以概括为肝失疏泄和心肾不交而引起气机升降功能的失调。临床上,由于人们压力增大和过食肥甘厚腻,肝郁和湿热引起人体气机失常的奔豚气越来越多。治疗上当根据引起气机冲逆的病因,随证治之,以恢复气机的升降功能为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7.
浅议奔豚气证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奔豚气首见于《内经》,详述于张仲景之《伤寒杂病论》。仲景精辟地论述了“奔豚气”的病因病机,主要是从惊恐得之,或由于发汗伤阳,又加烧针,复感寒邪,或有水饮,重因误汗伤阳得之,还有肝郁化热等。  相似文献   

8.
奔豚气病机理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奔豚气病机理刍议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王辉(050082)《金匮要略》根据《内经》、《难经》的理论,对奔豚气的病因病机、症状、治疗等作了较完整的论述,但尚有以下问题需要再加讨论,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1奔豚气病的病因不拘于“惊恐”与“汗后伤阳”,情志刺激是...  相似文献   

9.
孙灵芝  曹晓岚 《河北中医》2009,31(12):1812-1813
奔豚气病主要症状有气从少腹上冲疼痛,上至心下或胸而冲咽喉,病发作时,痛苦不堪,发作后冲气渐消,疼痛解除。《五十六难》谓:“肾之积,名曰奔豚,发于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上或下无时。久不己,令人喘逆,骨痿少气。”《金匮要略》中描述:“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反复发作,失治误治者,可致病症复杂、缠绵难愈之重症奔豚气病。其中以病位较高,症状复杂,涉及脏腑广泛,虚实夹杂,病程较长者尤为难治。  相似文献   

10.
对"奔豚气病"证与治的临床心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奔豚气病”出自张仲景之《金匮要略》 ,精辟地论述了“奔豚气病”的病因病机 ,主要是从惊恐得之 ,或由于发汗伤阳 ,又加烧针 ,复感寒邪 ,或有水饮 ,重因误汗伤阳得之。其主证为气从少腹上冲心胸或至咽喉。其治法与方药则因病因不同而不同。如为肝郁气滞偏热者 ,奔豚汤以养血平肝 ,和胃降逆 ;如为外邪引起冲气上逆 ,偏于寒者 ,桂枝加桂汤 ,助阳驱阴以降逆 ;如因误汗损伤心阳 ,水饮所致者当用茯苓桂枝甘草汤 ,通阳利水 ,以防冲逆。昔在临床遇一患者 ,言及小腹有气“似小动物上窜至胸” ,并呃逆连连 ,时发时止 ,甚是难受。遂想起《金匮要略》…  相似文献   

11.
12.
奔豚气,《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云:“肾脉……微急为沉厥,奔豚”。其在现代医学上很难找到与之近似的疾病,常与肠道积气、蠕动亢进、痉挛状态及神经官能症、冠心病等的某些症状相类似。笔者临床上根据其症状,分三型辨治。肝肾气逆型:自觉有气从少腹上冲咽喉,发作欲死,惊悸不宁,或腹痛,或呕吐,烦躁不安,或乍寒乍热,气还则止。舌苔白或黄,脉弦数。选用奔豚汤方:甘李根白皮20g,葛根15g,半夏、生姜各12g,当归、川芎、白芍、甘草各6g。因甘李根白皮市售奇缺,可用桑白皮代替。心阳不振型:气从少腹上冲胸咽,发作时憋闷欲死,痛苦异常,时发时止,伴畏…  相似文献   

13.
奔豚气病的主要症状有:气从少腹上冲心下或胸而至咽喉,病发作时,疼痛难以忍受,发作后冲气渐消,疼痛解除.本病涉及肝、肾、脾、胃等诸多脏器及冲脉,临床极易误诊误治.笔者临床根据文献并结合个人体会辨证治疗本病,疗效明显,现举验案3则如下.  相似文献   

14.
观之临床,奔豚气殊不少见。究其病因病机,虽然多与情志变化有关,而病位有在肝、在心、在肾和属实、属热、属虚的不同,笔者辨证论治数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不揣浅陋,举例如下:1肝气郁结化热,气火冲逆之奔豚;首当疏肝解郁,清肝降逆顾某,女,31岁,教师。199...  相似文献   

15.
通过查阅《黄帝内经》《难经》《金匮要略》《脉经》《肘后备急方》《诸病源候论》和《备急千金翼方》等古代中医学典籍中奔豚病的相关记载发现,奔豚病名是以临床症状命名,其发病部位可在少腹、心胸、肚脐周围,可涉及肾、心、肺、肝、脾、胃等脏器。奔豚的病因可由寒邪、忧思、抑郁、惊恐等不良情志刺激造成,或由失治、误治,或因治疗后处理不当所致。其病机以肾阳不足,寒邪侵袭,循经而入,寒邪留于少腹日久不散,惊恐忧思抑郁使气机升降失常而成奔豚。其证候表现,在少腹或脐间、或心胸,有气拱动走窜不定,或伴有喘咳逆气,心悸不安,呕逆,腰膝酸软下肢痿弱屈伸无力,二便不通等。对于奔豚的治疗,古医籍中有针刺、内服方药及灸法,在治疗过程中常内外合治,并注意治疗禁忌。用药多以扶正祛邪,理气和中,调胃理脾,培补元气,温阳散寒,平降冲逆之气为主。此病病程长,易反复发作,令患者痛苦不堪,但不危机生命,可带疾延年。文章从源流进行梳理,以阐释其临床诊疗价值,为指导临床治疗胸腹腔疾病提供参考。有助于中医理论的传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和《素问·痹论》原文对照,发现《金匮》之奔豚气病与《内经》之心痹病除致病因素有所不同外,其病证、病机几乎如出一辙,从而认为《金匮》之奔豚气病即《内经》之心痹病。  相似文献   

17.
奔豚气病专篇论述见于张仲景《金匮要略》,篇中记述了奔豚气的发病基础、发病原因,并载有三方,被后人广泛应用于此病的治疗。通过研习经典,认为奔豚气病当属中医情志病范畴,发病基础离不开肝肾不足、肝胆气郁不舒和阳气不振,故治法除了平冲降逆,还应重视补益肝肾、疏肝理气和温补阳气在奔豚气病治疗中的作用。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8.
<正>患者邓某,女性,64岁。因"反复咳、痰30余年,气喘5年,再发加重伴胸闷、腹痛2天"而于2010年11月10日入住我院。患者30年前即出现慢性咳嗽、咯痰,因家庭条件原因延误治疗,咳嗽咯痰一直未痊愈,每逢季节交替及天气变化时易反复发作,后逐渐加重,5年前伴有气喘,每年需数次入院治疗。今年咳、痰、喘明显加重,已于南汇中心医院住院抢救治疗3次,最后一次于2010年9月17日入住南汇中心医院,诊断为"①慢性阻塞性肺  相似文献   

19.
奔豚气病诊治偶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奔豚气病诊治偶拾奔豚气病诊治偶拾...  相似文献   

20.
百合病始载于张仲景《金匮要略》一书,历代医家续有阐述,多认为邪热留滞,损伤心肺之阴而损及百脉是百合病的病机。笔者在临床中发现一病人因房劳过度而出现的症状与百合病极为相似介绍如下。1病案洪某,男,40岁,1974年5月21日诊。解小便完时阴茎、少腹部疼痛,片刻后缓解。小便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