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陆春雷 《安徽医学》2008,29(5):587-58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QT间期离散度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4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测量其早期心电图QT间期并计算QT间期离散度,对入选患者预后随访2周,并比较QT间期离散度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死亡组QTd和QTcd均显著高于生存组(P〈0.01)。结论QTd、QTcd对AMI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AMI早期QT间期离散度、JT间期离散度与严重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测定 46例AMI患者心梗发生后第 3d的QT间期离散度 (QTd)和JT间期离度 (JTd)。并与30例正常人的对照组比较。结果 :AMI组QTd、JTd、QTcd较对照组显著增大 (P <0 0 1 )。住院期间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组 (1 8例 )的QTd、JTd、QTcd较无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组 (2 8例 )明显增大 (P <0 0 1 ) ,且发生室颤的 9例患者QTd、JTd、QTcd比无室颤的明显增大 (P <0 0 1 )。结论 :早期测定AMI患者QTd、JTd、QTcd对患者近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时QT间期离散度(QTD)的变化规律及其与临床的关系,对93例AMI病人进行了入院时及第4周的QTD测定,并与8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发现:(1)AMI患者入院时及第4周的QTD均大于对照组(P<0.001)。(2)单部位MI患者入院时的QTD无明显差异,但第4周时多部位MI患者的QTD明显大于单部位MI患者(P<0.005)。(3)AMI合并心衰、室速或室颤者QTD均明显大于无合并症者(P<0.05或P<0.01)。结论:AMI患者QTD明显延长,提示心肌复极存在明显不均匀性和心电不稳定性,对预测心脏病发作和猝死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早期QT离散度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分析46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的QT离散度。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QT离散度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延长(P<0.00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事件组的QT离散度大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非心脏事件组(P<0.05)。结论QT离散度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发生心脏事件的一项无创伤而有价值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心肌梗死急性期死亡率高 ,主要原因是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为了解心肌梗死各种心律失常与QT间期离散度(QTd)变化的临床意义 ,现将我院的 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AMI)的心电图作如下分析。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 1995~ 1998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70例 ,男 40例 ,女 30例 ,年龄 35~ 70岁 ,平均年龄 (45 0± 9 5 )岁。其中前壁AMI 10例 ,下壁AMI 18例 ,前间壁AMI 17例 ,广泛前壁AMI 2 0例 ,下壁合并正后壁AMI 5例。按其合并心律失常的程度分为Ⅰ组为合并严重心律失常组 (频发室性早搏、多源多…  相似文献   

6.
王婷婷 《大家健康》2016,(12):63-64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出现相应变化的研究。方法:选择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60例健康体检者,将研究对象分为病例组60例,对照组60例,均进行12导联常规心电图检查,分别统计QT间期离散度。结果:急性心梗患者的QT间期离散度(57.90±29.80);与正常人组的QT间期离散度(38.9±24.1)比较差异显著。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较正常人明显增加。QTd作为一项无创性预测心肌梗死的预后指标,具有简单快捷有效的特点,对临床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治疗效果与QT间期离散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2001,22(4):267-269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时QT间期离散度(QTD)的变化规律及其与临床的关系,对93例AMI病人进行了入院时及第4周的QTD测定,并与8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发现:(1)AMI患者入院及第4周的QTD均大于对照组。(20单部位MI患者入院时的QTD无明显差异,但第周时多部位MI患者的QTD明显大于单部位MI患者。(3)AMI合并心衰、室速或室颤者QTD均明显大于无合并症者。结论:AMI患者QTD  相似文献   

9.
在心电图各导联间QT间期存在差异 ,其差异程度用QT离散度 (QTdispersion ,QTd)表示 ,QTd反映了心室肌复极的不同步性和不稳定性的程度〔1、2〕。本文通过对因急性心肌梗死而猝死的 7例病人 ,与 2 4例非心律失常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以及 2 3例健康者心电图QTd的比较 ,对急性心肌梗死QTd与猝死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1993年~ 1998年间临床和心电图资料完整的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病人 31例 ,其中男 2 7例 ,女 4例 ;年龄 35~ 76岁 ,平均 6 1.5岁。梗死部位 :前壁 2 8例 ,下壁 3例。 31例均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间期离散度对急性心肌梗塞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计算方法:每导联均测QT间期3~5个.取均值.则QT间期离散度(QTd)=QTmax-QTmin,用心率校正后的QT间期(QTc)的离散度(QTcd)=QTcmax-QTcmin.结果急性心肌梗塞组与对照组QTc、QTd.QTcd值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梗塞组有无恶性心律失常及猝死者QTc、QTd、QTed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当QTC≥440ms,QTd、QTCd≥60ms时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的诊断正确指数QTcd与QTC、QTd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但QTd与QTC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QT离散度能更好反映心室复极过程,尤其是用心率校正后的QT离散度,对判断急性心肌梗塞近期预后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
摘要为了选择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和治疗的监测指标,观察了AMI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变化及静脉溶栓治疗对QTD影响。选择发病12h内AMI患者36例与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30例,分别测量QTD,对AMI患者应用尿激酶(UK)静脉溶栓,比较冠脉再通组与未通组及再通组溶栓前后QTD变化。结果:AMI组溶栓前与UAP组QTD比较,P<0.001。静脉溶栓再通组与未通组QTD比较,P<0.01,再通组溶栓前后QTD比较,P<0.01。结论:①QTD增加可作为AMI早期诊断参考指标之一;②溶栓后QTD下降可作为溶栓成功的间接指征之一;③QTD下降说明心室肌复极化不均一性改善,其可能是溶栓疗法降低AMI死亡率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治疗效果与QT间期离散度(QTd)的关系.[方法]22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溶栓成功组(63例);溶栓失败组(52例);非溶栓组(111例).所有研究对象分别在人院当时(平均7.1h±1.6h),发病后第2天、第1周末及第2周末记录标准12导联心电图.QT间期的测量从QRS波起点至T波终点,同一导联测量3个心动周期,取其平均值.不同导联最大QT值减去最小QT值为QTd值.[结果]3组QTd入院当时无差异(P>0.05),但起病后第2日、第1周末及第2周末溶栓成功组QTd[分别为(48±17)ms,(43±15)ms,(36±14)ms]较溶栓失败组[分别为(65±18)ms,(55±16)ms,(47±15)ms]和非溶栓组[分别为(67±16)ms,(54±14)ms,(49±13)ms]小,P<0.01;后2组比较,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成功的早期溶栓治疗能使QTd值减小,提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再通能提高心肌电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测定了122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发病36小时内的的QTd和QTcd,分别为61.3±17.6mS和68.2±18.3mS比正常对照组的32.8±14.2mS和36.4±15.4mS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4.
本文总结了3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QT间期离散度并与常人对比,结果显示,AMI患者QTd明显高于常人,二者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5.
16.
梁春鸣 《微创医学》2005,24(4):490-491
目的探讨QT离散度(QTd)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45例AMI每例受试者分别测量溶栓前12导联同步心电图中各导联QT间期,各个导联连续测量3个QT间期,取其平均值.最长QT间期与最短QT间期之差即为QTd.结果死亡组9例溶栓前QTd为(88.4±16.8)ms;存活组36例,溶栓前QTd为(56.1±14.1)ms,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AMI患者QTd的时间与室颤关系密切,QTd越长,室颤发生率越高,且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7.
梁春鸣 《海南医学》2005,16(10):71-71,28
目的 探讨QT离散度(QTd)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每例受试者分别测量溶栓前12导联同步心电图中各导联QT间期,各个导联连续测量3个QT间期。取其平均值。其中最长QT间期与最短QT间期之差即为QTd。结果 死亡组溶栓前QTd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结论 AMI患者QTd的增加与室颤关系密切,QTd越大,室颤发生宰越高。易引起恶性心律失常,是近期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梁春鸣 《医学文选》2005,24(4):490-491
目的探讨QT离散度(QTd)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45例AMI每例受试者分别测量溶栓前12导联同步心电图中各导联QT间期,各个导联连续测量3个QT间期,取其平均值。最长QT间期与最短QT间期之差即为QTd。结果死亡组9例溶栓前QTd为(88·4±16·8)ms;存活组36例,溶栓前QTd为(56·1±14·1)ms,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AMI患者QTd的时间与室颤关系密切,QTd越长,室颤发生率越高,且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9.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离散度(QTd)和心率校正的QT离散度(QTcd)与室性心律失常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测定了58例AMI患者的QTd及QTcd,其中存活组48例,住院死亡组10例。AMI组QTd及QTcd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AMI死亡组QTd及QTcd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死亡组以室颤为主。AMI患者QTd、QTcd的延长对室性心律失常及预后的预测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QT间期和QT间期离散度刘仁光,袁荣玺(附属第一医院)1QT间期和测量分析中的有关问题1.1QT间期(QTinterval)是指心电图中从QRS波群起点至T波止点的时间,包括心室的除极和复极过程。在心室除极正常时,QT间期已成为反应心室复极时间的常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