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卓涛  胡小韦  岑君  黄万昌 《重庆医学》2013,42(16):1866-1868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引导水灌肠在小儿肠套叠复位治疗中的运用价值。方法将131例肠套叠患儿随机分为高频超声引导生理盐水灌肠复位组(高频超声组)42例,X线透视钡剂灌肠复位组(X线钡剂组)46例,X线透视空气灌肠复位组(X线空气组)43例。比较3种灌肠复位方法诊断符合率、复位成功率、平均耗时、开腹手术率等。结果诊断符合率高频超声组与X线钡剂组及X线空气组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成功率超声组高于X线钡剂组及X线空气组(P<0.05);平均耗时高频超声组短于X线钡剂组及X线空气组(P<0.05)。结论高频超声引导下用生理盐水灌肠法复位小儿肠套叠复位成功率高,耗时少,中转开腹手术率低,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及评估X线腹部平片,透视下空气灌肠诊断小儿肠套叠及气压灌肠复位的可靠性及有效性。提高对肠套叠临床X线表现的认识。方法:搜集近5a经空气灌肠或手术证实120例肠套叠患儿的X线腹部平片,透视下空气灌肠点片及复位影像作对照分析。结果:合理应用气压灌肠使102例成功复位,成功率为85%。结论:普通X线检查对确诊肠套叠有一定的局限性,空气灌肠为肠套叠进一步确诊提供了更准确的方法。而且透视下空气灌肠能使大部分肠套叠复位成功,具有较快速、安全、价廉、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及评估X线透视下空气灌肠诊断婴幼儿肠套叠及气压灌肠复位的可靠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102例经腹部彩超检查确诊婴幼幼儿肠套叠后于X线下行空气灌肠复位术.结果 空气灌肠后所有病例均可见肠管内软组织肿块或杯口状充盈缺损,合理应用气压灌肠使101例成功复位,成功率约99%.结论 X线下空气灌肠能使大部分肠套叠复位成功,具有较快速、安全、价廉、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陈金萍 《吉林医学》2010,(26):4467-4467
目的:探讨透视下空气灌肠对婴幼儿急性肠套叠诊断及复位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对60例临床诊断为小儿肠套叠患儿在X线下行空气灌肠诊断与复位。结果:透视下观察,只有少部分病例见到有诊断意义的X线征像,而行空气灌肠后所有病例均可见肠腔内软组织肿块或杯口状充盈缺损。55例成功复位,5例复位失败,复位成功率达91.7%。结论:X线下空气灌肠简单清洁、安全有效,复位过程清晰、直观,是诊治婴幼儿肠套叠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小儿肠套叠X线透视下空气灌肠诊断及复位的临床应用体会,提高小儿肠套叠诊断治愈率。方法回顾分析2004-2008年本院X线透视下空气灌肠诊断、复位及手术治愈小儿肠套叠71例。结果71例在空气灌肠中均可见肠管内软组织肿块影,并应用空气灌肠仪使65例成功复位(成功率91.5%),6例手术。结论空气灌肠是小儿肠套叠最重要的X线诊断方法,也是最佳无创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及评估X线透视下空气灌肠诊断婴幼儿肠套叠及气压灌肠复位的可靠性及有效性。方法对102例经腹部彩超检查确诊婴幼幼儿肠套叠后于X线下行空气灌肠复位术。结果空气灌肠后所有病例均可见肠管内软组织肿块或杯口状充盈缺损,合理应用气压灌肠使101例成功复位,成功率约99%。结论X线下空气灌肠能使大部分肠套叠复位成功,具有较快速、安全、价廉、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对小儿回-结型肠套叠的诊断与X线透视下空气灌肠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2月经超声诊断的回-结型肠套叠142例。结果:经X线空气灌肠成功复位119例、误诊2例,21例病人复位失败,选择外科手术。结论:超声诊断小儿回-结型肠套叠有较高的准确率。 X线透视下空气灌肠,是首选的复位方法。  相似文献   

8.
朱宝恒  莫军扬  覃键  曹一鸣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2):139-139,141
目的总结小儿肠套叠X线透视下空气灌肠诊断及复位的临床应用体会,提高小儿肠套叠诊断治愈率。方法回顾分析2005-2008年本院X线透视下空气灌肠诊断、复位及手术治愈小儿肠套叠45例。结果本组中40例复位成功,占88.9%,且无并发症发生。其中压力从7~12kPa缓慢上升中复位38例(90.0%),在压力达到12kPa后仍未复位而采用间歇性注气及辅助手法按摩增加复位2例(5%),5例肠套叠整复失败,均改用手术治疗。结论空气灌肠是小儿肠套叠最重要的X线诊断方法,也是最佳无创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影响空气灌肠整复成功的因素,提高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98例具有典型肠套叠患儿经X线透视下行空气灌肠,分析复位情况.结果:98例肠套叠患儿,回结型84例,回回结型10例,回回型1例,结结型3例;灌肠整复成功68例(69 4%).结论:X线透视下行空气灌肠时对确诊小儿肠套叠的部位及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监测下小儿肠套叠水压复位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二维及彩超的肠套叠显像诊断,并经超声监测下肛肠灌水复位67例。结果:66例复位成功,1例患儿因套叠时间过长复位未成功,改为手术,成功率98.5%。结论:超声监测下小儿肠套叠水压复位是目前小儿肠套叠治疗的首选方法。优于以往X线片下空气或钡剂灌肠复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灌肠复位小儿肠套叠38例,探讨X线腹平片对小儿肠套叠诊断的价值,空气灌肠对小儿肠套叠诊断和复位,B超对肠套叠检查,钡灌肠对小儿肠套叠诊治.比较各种检查方法在小儿肠套叠诊断和治疗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共收集笔者所在科室灌肠复位小儿肠套叠38例,男30例,女8例.年龄3个月至3岁,均为原发性肠套叠,灌肠复位后,复位率为90%.通过对多种肠套叠影像诊断作比较.结果 对小儿肠套叠诊断部分病例腹平片才有X线征象,B超检查是肠套叠非常有效的辅助检查,钡灌肠时可见到钡剂前进受阻呈充盈缺损,在适当压力下,套入部退向回盲部,但由于钡灌肠对复杂型套叠诊断率低还有穿孔的危险,现在已少用,而在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所有病例,均可见肠管内的套入部呈软组织块影.结论 是X线腹平片对小儿肠套叠诊断有局限性,钡灌肠对肠套叠有穿孔的危险,尽量少用,B超检查是肠套叠最方便且无创伤的辅助检查,有关文献认同诊断符合率达到85%左右,而空气灌肠为小儿肠套叠的确诊提供准确的诊断方法,而确诊后能行复位治疗的,即可在透视中空气灌肠,复位率为90%.而快速、安全、成功并发症少等优点,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放射科医生有必要熟悉和掌握小儿肠套叠的各种诊断,以及复位方法.  相似文献   

12.
小儿急性肠套叠在我国多数医院仍采用X线诊断。在X线透视下空气或钡灌肠复位及手术治疗。且把套叠48小时以上的病例视为空气或钡灌肠的禁忌证。我院于2002年9月~2006年10月间,对小儿急性肠套叠120例采用彩超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乔海燕  汪玲珑  庄颖彬 《中外医疗》2008,27(33):122-122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的彩色多普勒影像学特点及辅助临床选择复位方式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小儿肠套叠的病史、临床表现及超声图像特征并经X线监视下空气灌肠复位或手术复位等证实.结果:其中X线空气灌肠复位68例,经手术确诊9例,误诊1例.结论:超声检查对小儿肠套叠诊断较有特征性,应作为首选的诊断方法,并且对临床选择肠套叠复位方式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儿童肠套叠X线透视下空气灌肠复位诊治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肠套叠患儿155例,均在X线透视下完成空气灌肠复位诊治方案,分析其诊治效果。结果:155例复位成功137例(88.39%)、复位失败18例(11.61%);155例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患儿家属满意率为87.10%(135/155);治疗后家属对小儿肠道保健知识掌握评分(93.14±5.65)分显著高于治疗前的(85.55±5.15)分(P<0.05)。结论:在X线透视下对肠套叠患儿开展空气灌肠复位可获得良好的诊治效果,值得进一步在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诊疗过程中一些容易忽视的操作细节及其可能导致的后果,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随机抽取1998年9月-2009年7月我院120例小儿肠套叠病例,做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采用X线透视下钡剂灌肠造影。结果11例患儿造影术中未能复位,采取手术治疗,5例患儿复位后再次复套(其中4例钡灌肠后再次复位,1例采取手术复位、固定),32例患儿术后有腹泻或伴发热症状,28例球囊插管的囊壁染有少许鲜血,44例患儿造影术中球囊导管脱出,复位失败,再次做钡灌肠造影复位。结论钡灌肠造影可清晰显示肠套叠部位,并于造影术中行治疗复位,可使患儿免受外科手术打击,如果不注意一些诊疗细节,可致一些不必要的并发症发生,增加患儿痛苦。  相似文献   

16.
实时超声水压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对小儿肠套叠复位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X射线透视下空气灌肠复位和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两种不同方法治疗小儿肠套叠,并进行疗效比较分析.结果 X射线组33例复位成功,11例失败(其中2例穿孔).超声组42例复位成功,未出现再次复套、水潴留、水中毒和肠破裂穿孔等并发症,4例复位失败.X射线组复位率75%,超声组复位率91%.结论 实时超声水压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成功率较高,几乎无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X线与超声监视下肠套叠复位成功率,选择更合适的方法进行肠套叠诊治.方法:回顾对比分析我院自2010年至今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肠套叠与X线监视下空气灌肠复位的肠套叠病例的诊治效果.39例经X线监视下空气灌肠复位,36例经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结果:所有病例均证实为肠套叠.36例空气灌肠复位成功,成功率为92.3%(36/39),34例水压灌肠复位成功,成功率为94.4%(34/36).其余5例套叠时间均超过48小时,复位失败后均经手术治疗,其中3例回结型,2例小肠型,均行手术松解.结论:本组病例中X线监视下空气灌肠复位和超声监视下空气灌肠复位的成功率均较高,两者之间的差异没有显著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婴幼儿肠套叠空气灌肠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将1995年1月~2002年3月空气灌肠复位成功与失败病例的临床病理类型及X线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X线荧屏下行空气灌肠整复婴幼儿肠套叠281例,成功255例,失败26例,其中死亡1例,25例经手术复位。病程、年龄、肠套叠类型、透视下见套入头呈大团块影、“弹簧”样表现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整复失败与临床病理类型及X线表现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了提高小儿肠套叠X射线透视下空气灌肠复位成功率,对近年来小儿肠套叠病例进行总结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2011 ~2012年300例小儿肠套叠病例,进行相关因素的统计学分析,从而找出小儿肠套叠X射线下空气灌肠复位的影响因素.结果 患儿的年龄、发病时间、血便量、病理类型、X射线下包块的形态、有无腹胀及患儿的全身状况等情况是影响小儿急性肠套叠复位的因素.小儿慢性肠套叠应直接手术治疗.结论 小儿急性肠套叠年龄越小、发病时间越长、血便量越大、腹胀越重,复位率越低;回回结型肠套叠、X射线下包块形态呈分叶状肠套叠不宜强行复位.小儿慢性肠套叠不宜X射线下空气灌肠复位,应直接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临床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空气灌肠整复婴幼儿急性肠套叠的治疗及护理。方法对32例小儿肠套叠患者在B超定位下X线作空气灌肠复位。结果31例空气灌肠婴儿成功复位,1例发生穿孔进行手术治疗,复位成功率为96.9%。结论B超定位下X线作空气灌肠安全无损伤,复位过程清晰、直观,加强空气灌肠整复护理是提高复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