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和研究规范化管理在医院药房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措施。方法通过选取该院2012年至今实施规范化管理的两年时间内,对比规范化管理实施前与实施后的药品报损率、药品账目符合率和病人投诉率,得出规范化管理在药房管理中的实施效果。结果通过对比发现,自药房实施规范化管理后,在药品报损率、病人投诉率上均比实施前效果更加显著,药品账目符合率明显提高,实施前与实施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房通过实施规范化管理,可以进一步提升医院药房管理水平,能够确保药房账目与药品质量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数字化管理对门诊西药房药品管理与发放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开展数字化管理前与开展数字化管理后的药房药品管理与发放情况,比较两组库存药品盘点时间、患者取药等候时间、药品报损率以及账实相符率。结果在实施数字化管理后,门诊西药房的取药等候时间、药品盘点时间均较实施数字化管理前明显缩短;而在实施后的帐实相符率和报损率则较实施前明显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98、5.11、8.16、3.88,P<0.05)。结论数字化管理应用于门诊西药房可以极大提高门诊西药房的工作效率,改善账实相符率、降低西药报损率以及缩减各类失误的发生率,缩短取药等候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各医院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实施数字化管理对门诊药房药品管理与发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的门诊药房管理与发放情况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管理模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使用常规管理措施),观察组(100例,实施数字化管理措施)。对两组的药物盘点时间、破损率、患者取药时长进行收集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门诊药房药品管理账实相符率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破损率及患者取药时长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门诊药房药品管理与发放实施数字化管理能有效改善账实相符率和破损率,提高了门诊药房的工作效率,减少了失误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医院药房的信息化管理措施对药品管理的影响效果.方法 辽阳市干部医疗保健管理中心自2018年3月起开始对全市各干部医疗保健定点医院门诊开药实施信息化管理,自该管理实施前后随机抽取100份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分组对比管理前后药品管理中药品盘点时间、取药等候时间、账实相符率药品报损率.结果 信息化管理实施后药品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本院门诊西药房药品管理与发放差错展开调查分析,讨论避免差错的措施,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5月-2013年5月本院门诊西药房药品管理与发放情况,观察组选取开展数字化管理后的药房药品管理与发放情况,对照组选取开展数字化管理前的药房药品管理与发放情况,对两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库存药品盘点时间、患者取药等候时间、药品报损率以及账实相符率。结果:门诊西药房发生药品发放差错共100例,其中观察组单人配发原因15例,疏忽原因8例,药品摆放原因7例;对照组单人配发原因36例,疏忽原因18例,药品摆放原因16例;观察组药品发放差错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药品管理与发放数据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数字化管理应用于门诊西药房,具有提高门诊西药房工作效率、改善账实相符率、降低西药报损率以及缩减各类失误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等优点,值得各医院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DCA持续质量改进在药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4月期间我院药房发放102451件药品为研究对象,其中,2014年3月-2015年3月的药房发放的51624件药品为对照组,实施传统的药房管理模式,2015年4月-2016年4月药房发放的50827件药品为观察组,实施PDCA持续质量改进药房管理模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药品有效使用、不合格报损、去向明确、复查出差错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药品有效使用率和药品去向明确率分别为99.2%和99.9%,对照组患者的为96.3%和92.9%,观察组患者明显要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体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药品不合格报损率和药品复查出差错分别为0.3%和0.7%,对照组患者的为1.3%和2.9%,观察组患者明显要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体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持续质量改进在药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促进医院药房管理的合理性、科学性,提高了用药质量,降低了医疗纠纷,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门诊西药房药品管理与发放.方法 我院西药房实施数字化管理后的药品管理和发放的情况作为观察组,同时回顾2009年实施数字化管理之前两年的药品管理和发放的情况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资料的患者的取药时间、库存药品的盘点时间、账实的相符率以及药品的报损率.结果 观察组资料中,患者的取药时间平均为(20.45±8.78)min,库存药品的盘点时间平均为(1.24±0.52)d,账实的相符率平均为(96.78±2.47)%,药品的报损率平均为(0.04±0.02)%;对照组资料中,患者的取药时间平均为(37.48±5.89)min.库存药品的盘点时间平均为(3.75±1.48)d,账实的相符率平均为(86.44±3.48)%,药品的报损率平均为(0.26±0.12)%.观察组资料的各项观察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门诊西药房实施数字化的药品管理与发放,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效果并减少工作失误的发生,值得在各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8.
张凤英 《药物与人》2014,(12):353-353
目的:探讨医院门诊西药房药品管理方法.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我院西药房实施数字化管理方法后的具体药品管理情况为观察组,而数据化管理前2年没有实施该方法的一季度药品管理情况为对照组.并就这两组的患者的取药时间、库存药品的盘点时间、账实的相符率以及药品的报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调查总结结果为,患者的取药时间平均为(21±8.9)min,库存药品的盘点时间平均为(1.2±0.6)d,账实的相符率平均为(97±2.5)%,药品的报损率平均为(0.04±0.02)%;对照组的调查总结结果为患者的取药时间平均为(37±5.9)min,库存药品的盘点时间平均为(3.6±1.6)d,账实的相符率平均为(86±3.5)%,药品的报损率平均为(0.26±0.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医院门诊西药房实施数字化管理方法的基础上,不但有效提高了医院员工的工作效率,还在-定程度上避免了工作失误现象的发生.由此可见,该技术非常值得我们在各医院实施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用药指导在门诊药房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针对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间在我院门诊取药患者220例展开调查,按照就诊顺序分成两组,前110例为对照组,后110例为研究组,前者按照常规取药流程自行取药,后者实施用药指导,比较两组用药依从性、药物不良反应、投诉率,并分析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药物依从性及患者满意度均较对照组高;而患者投诉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对门诊取药患者实施用药指导是十分必要的,其可使患者正确了解药物治疗基础知识,继而合理用药,提高药物安全性,此外还可有效避免医患纠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房规范化管理的方法和意义.方法:总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房实施规范化管理的经验.结果:通过实施规范化管理能规范药师在药物使用过程中的职责和权益.结论:建立适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房工作规范,对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整体水平,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使用的监督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6S管理对门诊药房调剂差错率、失效药品率及取药等候时间的影响。方法: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门诊药房日常管理中实施6S管理,分别对门诊药房调剂差错率、失效药品率及取药等候时间进行统计,并对比和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的各项情况。结果:实施6S管理后门诊药房调剂差错率0.06%、失效药品率0.04%均低于实施6S管理前门诊药房调剂差错率0.30%、失效药品率0.11%,而患者取药等候时间也显著短于6S管理前(P 0.05)。结论:6S管理在门诊药房中的运用,调剂差错率以及失效药品率均有了显著的下降,不仅提高了药房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也显著的缩短了患者的取药等候时间。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医院》2019,(6):791-793
目的介绍该院临床试验药物的规范化管理,为建设试验用药物的管理模式提供借鉴及参考依据。方法从建立临床试验中心化药房管理模式、专职化药物管理人员、建设硬件设施、建立药房管理制度、制定标准操作规程、加强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培训等方面,阐述该院临床试验药物规范化管理。结果临床试验药房运行更加标准化,临床试验用药物管理更加规范。结论对构建规范化、科学化的临床试验用药物中心化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社区中实施高血压规范化病管理对中风率的影响。方法选取社区中2007年1—6月自愿接受规范化管理的高血压病患者410例,常规自我管理患者405例,对规范化高血压病社区管理的患者进行建档、健康教育、危险因素干预、合理的个体化药物治疗、保护靶器官和定期监测评价,比较两组患者的中风率。结果随访至2010年7月,规范化社区管理组中风人数74人,中风率为18.04,自我管理组中风人数158人。中风率为39.01,规范化社区管理组的中风率明显低于自我管理组。结论规范化高血压病社区管理可以降低患者中风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会宁县2016年高血压患者规范化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会宁县会师镇社区2016年现患高血压患者3 227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规范化管理组1 512例(采取规范化的分级随访管理),非规范化管理组1 715例(采取一般随访管理)。管理1年后,对管理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规范化管理后,高血压患者的防治知识知晓率、治疗依从率和血压控制率比管理前和非规范化管理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两组管理前后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规范化管理组一年内新发心脑血管事件低于非规范化管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实施社区高血压患者规范化管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三率”水平,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是当前高血压防治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层医院病区药房药品有效期精细化管理的实践探讨。方法 通过6年实践,采取药品有效期精细化管理的三统一实践方式。结果 实践过程精细流畅,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过期药品报损率控制在较低范围。结论 药品有效期精细化管理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门诊药房急救药品强化管理干预应用效果。方法该院自2013年4月开始对门诊药房急救药品实施强化管理干预,比较实施前后1年药品过期率,药品完好率及药品清点总时间等。结果强化管理实施后药品过期率和药品完好率均显著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管理实施后药品清点总时间显著短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药房急救药品强化管理干预应用可有效提高药品管理水平,减少急救用药准备时间。  相似文献   

17.
廖万霞 《时尚育儿》2016,(11):52-53
目的:观察并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2月前,我院急诊科实施的是常规护理管理,选取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再选取2015年2月后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急诊科收治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风险事件发生率、投诉率.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风险事件和投诉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降低患者投诉率以及风险事件发生率,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药房管理规范化建设是医院等医疗机构急需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可以促进药房运转的顺利进行,为医院本身和大众提供更好地医疗服务.在医院的管理领导层面更应该充分认识到规范化管理的迫切性,加强制度建立,积极推进各项措施的实施,保质保量的把药房规范化管理与建设落到实处,灵活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先进设备的引进使用,提高药房运行管理效率.在不断完善药品质量管理规范和制度的基础上,确保顺利的进行药房规范化建设运营.本文结合医院药房的一些基本常识和制度进行简要分析,探讨其管理内容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维护技术进行规范化管理的效果。方法于2010年10月组建PICC置管维护小组,并对全院PICC置管维护实施规范化管理。将实施PICC置管维护规范化管理前一年的住院PICC置管患者86例为对照组,实施规范化管理后一年102例为观察组,评价两组患者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非计划性拔管率以及患者资料的完整率。结果观察组的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及资料完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及非计划拔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PICC置管维护技术实施规范化管理,能有效提高PICC置管技术水平,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患者置管及留置期间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规范化管理在药房管理服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药房不同时段的管理人员划分为2组,一组为对照组(2015年3月30日到2016年3月30日),一组为实验组(2016年4月1日到2017年4月1日).回顾性分析对照组在药房管理服务中理存在的问题,并于2016年4月1日开始规范化管理,对比2组药房管理人员的综合服务质量.结果:实验组药房管理人员综合服务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的分值,P值小于0.05.结论:在药房管理服务中实施规范化管理,能加强管理人员素养,药品质量能得到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