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主要研究酚醛树脂的浸渍含量对炭素机械密封材料的机械,物理性能的影响,同时对炭石墨材料浸渍酚醛树脂的浸渍机理及酚醛树脂固化机理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石墨材料经改性酚醛树脂浸渍固化后,机械强度显著提高,并具有普通酚醛树脂所不具备的耐碱性。改性酚醛树脂的最佳浸渍温度为40-60℃,最佳固化温度为160-180℃,最佳固化压力为0.6-1.5MPa。用此改性酚醛树脂作石墨材料浸渍剂,只需2次浸渍后即可达到不透性,较其他树脂减少1-2次浸固循环次数,而且不需要添加固化剂。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用酚醛树脂的醇溶液将陶瓷粉料调制成浆料,然后用有机泡沫浸渍工艺浸渍成形,渗硅烧结制得碳化硅多孔陶瓷。实验过程确定了稳定浆料所需添加剂的最佳用量,并分析了渗硅反应的机理。该方法制得的泡沫陶瓷气孔率高、电阻率低、机械强度高。  相似文献   

4.
姚立波  程鸿申 《炭素》1992,(4):27-32
通过对超细和细粒度组成的机械用碳材料的两次酚醛树脂浸渍,测定了它们浸渍前后的肖氏硬度、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等机械性能以及摩擦系数等动态性能,并以浸渍前后的体积密度、开孔气孔率和碳相分析结果说明之,可发现超细和细粒度组成的机械用碳材料的浸渍效果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酚醛树脂因浸渍石墨后黏度增大而失效的问题,以氯化锌作为催化剂,用糠醇对黏度过大的酚醛树脂进行改性。并分别以失效酚醛树脂、普通酚醛树脂和改性酚醛树脂作为浸渍剂,在0.7MPa、180℃的条件下对普通中密度石墨进行了4次浸渍固化操作,测试了浸渍剂的黏度变化并对浸渍固化后的石墨进行了微观结构、开孔气孔率、增重率、热重、抗压强度以及耐腐蚀性等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当酚醛树脂、糠醇和Zn Cl_2的质量比为100∶40∶2时,改性酚醛树脂的黏度适中,浸渍石墨的耐高温性能最好;并且使用改性酚醛树脂浸渍的石墨具有更好的填孔效率,只需要2次浸渍就能达到最好的浸渍效果,与失效酚醛树脂浸渍的石墨相比增重率提高了2%,抗压强度和耐碱性也有一定提升。  相似文献   

6.
本发明公开了1种玻璃纤维浸渍酚醛树脂。该玻璃纤维浸渍酚醛树脂由A酚醛树脂、B酚醛树脂、六次甲基四胺、增韧剂、乙醇等原料制得。B酚醛树脂中还含有硅烷偶联剂作为增强剂。本发明的玻璃纤维浸渍酚醛树脂  相似文献   

7.
考察了烯丙基酚醛树脂与传统酚醛树脂(溴化对-特辛基酚醛树脂、辛基酚醛树脂)对溴化丁基橡胶(BIIR)硫化特性、物理机械性能及耐老化性能的影响,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和无转子硫化仪研究了3种酚醛树脂硫化BIIR的反应动力学,探讨了硫化机理。结果表明,烯丙基酚醛树脂的加入能提高BIIR混炼胶的硫化速率,缩短正硫化时间,降低硫化反应活化能,提高硫化反应活性;烯丙基酚醛树脂硫化BIIR的物理机械性能优于辛基酚醛树脂硫化BIIR,与溴化对-特辛基酚醛树脂硫化BIIR相当,且耐老化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8.
树脂液相浸渍法制备3D针刺碳/碳预制体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3D针刺碳毡为增强体,热塑性酚醛树脂为先驱体,采用真空压力浸渍法多次浸渍一次碳化和一次浸渍一次碳化两种工艺制备碳/碳多孔预制体,以用于制备碳/碳化硅复合材料,研究真空度、增强体尺寸、浸渍液浓度、浸渍温度及压力等因素对浸渍效果的影响。结合试样碳化前后SEM显微结构变化,探讨了树脂液相浸渍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树脂液相浸渍用真空度以稍高于浸渍液在浸渍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为宜。树脂溶液浓度、浸渍温度和压力分别为80%、40~50℃和0.6MPa时浸渍效果最好。增强体尺寸越大,浸渍效果越差。  相似文献   

9.
采用常压烧结方法在1 700℃保温2 h制备出AlN/20%(体积分数)h-BN复相陶瓷,对烧结后的样品分别采用A10铝溶胶和硅溶胶/酚醛树脂进行浸渍处理,随后在1 450℃氮气气氛下热处理2 h。对比研究了浸渍及热处理前后复相陶瓷的致密度、抗弯强度、Vickers硬度、微观结构和物相组成,并分析了复相陶瓷的强化机理。结果表明:A10铝溶胶浸渍处理后样品的抗弯强度和Vickers硬度略有提高;经过硅溶胶/酚醛树脂处理的样品抗弯强度和Vickers硬度大幅提高,抗弯强度和Vickers硬度分别从81.5MPa和1.99 GPa提高到130.1 MPa和3.58GPa;硅溶胶/酚醛树脂处理后的样品在孔隙界面处生成的碳化硅及氮氧化铝是样品抗弯强度和Vickers硬度显著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碳石墨制品广泛地用于冶金、机械等行业。碳石墨制品中的粘结剂直接影响着制品质量和生产过程。目前,碳素工业中所使用的粘结剂大都是沥青。然而,树脂用作粘结剂和浸渍剂不仅简化了生产工艺,而且大大改善了产品性能。因此,作为碳石墨制品粘结剂和浸渍剂的酚醛树脂、环氧树脂有着  相似文献   

11.
黄新友  陈志刚 《陶瓷学报》2001,22(3):161-164
采用正交设计方法研究了组成对陶瓷电容器酚醛树脂包封料(简称包封料)性能的影响,得到了影响包封料性能的主次因素,各因素水平影响其性能的趋势。同时得到了干燥时间最短的配方和耐溶剂性时间最长的配方。得到了综合性能最佳的包封料,它具有干燥时间为6小时(室温),耐溶剂性时间为56小时(36—38℃丙酮中)。探讨了各组分对包封料性能影响机理,为研制陶瓷电容器酚醛树脂包封料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摩擦材料中树脂基体的选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概述了摩擦材料对树脂基体的性能要求,讨论了硼改性酚醛树脂,三聚氰胺-腰果壳油改性酚醛树脂和开环聚合酚醛树脂的改性方法,并对它们的热性能进行了比较分析,测试了以这三种改性酚醛树脂为基体的摩擦材料的摩擦性能,结果表明,三聚氰胺-腰果壳油改性酚醛树脂为适宜的摩擦材料用基本树脂。  相似文献   

13.
赵延军  胡以强  刘卫民 《广东化工》2010,37(12):208-209,211
以酚醛树脂为原料,泡沫陶瓷为载体,经过浸渍、固化、炭化后,采用一种复合的活化方法-KOH浸渍加水蒸气括化的复合活化法,制备表薤积较大的酚醛树脂基活性炭。并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制备工艺中了活化温度、滔化时间下对所制得得酚醛基活性炭烧失率、碘吸附值、比表面积及其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活化温度850℃,活化时间80min条件下,可制得比表面积1197m^2/g,中空容0.369cm^3/g,孔径2.57nm的酚醛树脂基活性炭。  相似文献   

14.
木材溶剂液化技术及其在制备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木质材料经过热化学液化,可进一步制备酚醛树脂、聚氨酯等高分子材料.本文介绍了木材液化技术制备高分子材料的发展状况,包括液化方法、木材主成分的液化机理以及液化生成物的应用,指出在木材液化反应机理、液化产物的利用和最佳液化工艺的开发等方面尚有待进一步研究,并提出充分利用木材的生物降解性,开发木材液化物与其他材料复合的新型高分子材料具有广泛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木质材料经过热化学液化,可进一步制备酚醛树脂、聚氨酯等高分子材料。本文介绍了木材液化技术制备高分子材料的发展状况,包括液化方法、木材主成分的液化机理以及液化生成物的应用,指出在木材液化反应机理、液化产物的利用和最佳液化工艺的开发等方面尚有待进一步研究,并提出充分利用木材的生物降解性,开发木材液化物与其他材料复合的新型高分子材料具有广泛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PYSM悬浮酚醛树脂——新一代摩阻材料基体树脂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介绍了采用悬浮法合成腰果壳油和三聚氰胺改性酚醛树脂的方法。研究了该树脂作为摩阻材料基体树脂的耐热性能和抗摩擦性能 ,该树脂性能优于通用型 2 12 3酚醛树脂 ,而工艺性又优于传统的本体合成法 ,呈现良好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7.
摩擦系数、磨损率和冲击强度是聚合物基摩擦材料的重要性能指标。本文试验研究基体含量对摩擦系数、磨损率的影响和增强体含量对冲击强度的影响,从理论方面分析增强体对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进行聚合物基摩擦材料的配方设计时,要根据所选用酚醛树脂和增强纤维的种类合理控制用量,可达到较好的摩擦磨损性能和冲击韧性。  相似文献   

18.
酚醛树脂高性能化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5,自引:1,他引:44  
介绍了酚醛树脂增韧、耐热改性研究及改性后的高性能酚醛树脂作为摩擦材料的应用。增韧改性方法包括 :橡胶改性 ,腰果壳油改性 ,热塑性树脂改性 ,桐油改性 ,新型固化剂改性 ,马来酰亚胺改性及腰果壳油 /双马来酰亚胺复合改性 ;而耐热改性方法包括 :胺类改性 ,硼酸改性 ,芳烃改性 ,钼改性 ,聚酰亚胺改性 ,磷改性 ,苯并嗪化合物改性及氰酸酯化改性  相似文献   

19.
酚醛树脂基摩擦材料高温摩擦性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别从有机、无机、纳米及复合改性方面介绍了酚醛树脂(PF)基摩擦材料高温摩擦性能的研究进展。在这些改性方法中,由于改性剂与PF分子之间能形成化学键、氢键或范德华力,或直接将PF中易高温分解的酚羟基反应而生成耐热性较强的化学键,加上改性剂的补强作用,使得PF基摩擦材料的高温摩擦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0.
Marta Sevilla 《Carbon》2006,44(3):468-474
Graphitic porous carbons with a wide variety of textural properties were obtained by using a silica xerogel as template and a phenolic resin as carbon precursor. The synthetic procedure used to prepare them was as follows: (a) infiltration of the porosity of silica by a solution containing phenolic resin, (b) carbonization of the silica-resin composite, (c) removal of the silica skeleton, (d) impregnation of the templated porous carbon with a metallic salt and (e) catalytic graphitization of the impregnated carbon by heat treatment at 900 °C. The graphitization of the carbons thus prepared varies as a function of the carbonization temperature used and the type of metal employed as catalyst (Fe, Ni or Mn). The porous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materials change greatly with the temperatures used during the carbonization step. These graphitized carbons exhibit high electrical conductivities up to two orders larger than those obtained for the non-graphitized samp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