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细胞癌伴发血管浸润 ,特别是门静脉癌栓 ,并不少见 ,但有关胆管癌栓的报道不多。 Mallory(194 7年 )报道肝细胞癌侵犯胆囊而致出血和梗阻性黄疸的病例 ,L in(1975年 )在 32 2例肝细胞癌中发现 4例侵犯胆管 ,并称之为黄疸型肝细胞癌 ,以后 Kojiro(1982年 )报道 2例 ,Tantawi(1996年 )报道 5例 ,此后有关肝细胞癌侵犯阻管的报道极少。作者在 1994年曾报道 9例肝细胞癌侵犯胆管的治疗结果 ,并再对 17例的临床和病理作进一步分析。在 1985~ 1997年日本 Kyoto大学胃肠外科曾收6 71例肝细胞癌 ,17例伴有胆管癌栓 (2 .5% )。(一 )临床病理学 …  相似文献   

2.
胆管癌是一罕见病 ,占全部恶性肿瘤中不到 2 % ,其中肝右左管汇合处最易累及 ,也称肝门胆管癌 ,约占全部胆管癌的 4 0 %~ 6 0 %。为了分析其分期、切除率和结局 ,收集 Sloan Kettering癌肿中心自 1991年以来收治的 2 2 5例肝门胆管癌病史进行统计 ,计男 12 4例 ,女 10 1例 ,中位值年龄为 6 8岁 (35~ 87岁 ) ,1995~2 0 0 0年共收治 173例 (77% )。(一 )初步评估结果  6 5例肿瘤不能切除或不适合手术 (2 9% ) ,因转移 2 6例或局部进展期病灶 (侵犯血管 14例、侵犯胆管 8例、侵犯两者 4例 ) 2 6例。(二 )手术步骤  16 0例被认为可行切除 …  相似文献   

3.
巨大肝细胞肝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1 2月 ,本科共手术切除直径 >1 0 cm的原发性巨大肝细胞癌 (以下简称巨大肝癌 ) 34例 ,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本组 34例 ,男 2 9例 ,女 5例 ,年龄 30~ 65岁 ,平均 47.6± 8.9岁。肿瘤肉眼观 :巨块型有假包膜者2 5例 ,结节融合型无假包膜者或包膜不完整者为 9例 ;单发肿瘤直径或多发肿瘤直径之和为 1 0 .0~1 7.5 cm,平均 1 2 .5± 2 .4cm;肿瘤位于右肝 1 7例 ,中肝叶 ( 、 及 段 ) 8例 ,左肝 7例 ,左三叶和右三叶各 1例 :其中合并有门静脉主干和 /或一级分支癌栓者 8例 ,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探讨分析肝癌切除病人门静脉癌栓的分布状况。方法对本组917例肝癌手术其门静脉癌栓的诊断,门静脉癌栓与原发肿瘤部位及肝癌病理的关系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本组资料中合并大体癌栓者139例(15.2%),仅病理镜下发现癌栓者540例(58.9%),无癌栓病人238例(25.9%)。合并大体癌栓139例中经术前各种影像学检查发现癌栓者92例(66.2%),至术中发现者32例(23.0%),至术后病理方发现者15例(10.8%)。肝癌位于左半肝者,大体癌栓的合并率为15.9%,位于右半肝者为13.8%,全肝多发肿瘤者为17.5%。各部位肿瘤合并大体癌栓侵犯同侧门静脉分支者占83.5%,大体癌栓同时侵犯左、右门静脉分支者占12.9%,侵犯病肝对侧门静脉分支者占3.6%。发生于右半肝的肝癌其大体癌栓侵犯门静脉主干者为26.7%,发生于左半肝者为8.6%,左、右半肝多发性肿瘤者为33.3%。肿瘤直径>5cm者大体PVTT合并率显著增高(P=0.003);包膜不完整者大体PVTT的合并率显著升高(P=0.000);组织分化低于III级的肝癌,其大体PVTT的合并率显著增高(P=0.009)。结论PVTT在肝癌中合并率高,肿瘤原发位置与大体PVTT侵犯的部位有显著相关性,右半肝和多发于全肝的肿瘤比左半肝肿瘤更易侵犯门静脉主干形成癌栓;大体PVTT的发生与肿瘤大小、包膜完整与否、组织分化程度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肝细胞癌癌栓致梗阻性黄疸1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肝细胞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 19%~4 0 %的病例因黄疸就诊且多属晚期〔1〕。多数情况下 ,黄疸是由肿瘤肝内广泛转移、侵犯肝门或由终末期肝功能衰竭引起 ,因此常为死亡先兆。然而 ,极少数情况下 ,肝细胞癌癌栓侵犯导致胆道也可引起梗阻性黄疸〔1~ 4〕。我们回顾性地分析了 18例上述病人的资料 ,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我院于 1981年 9月至 1996年 9月共收治肝癌90 0例 ,发现原发性肝细胞癌癌栓致阻塞性黄疸 18例 (2 .0 % ) ,均经手术和病理学证实。其中男 14例 ,女 4例 ,年龄 2 4~ 6 8岁 ,平均 50 .5岁。所有病例均行B超及CT检查…  相似文献   

6.
Song Y  He ZS  Li NC  Li M  Zhou LQ  Na YQ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0):678-680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肾癌伴静脉癌栓患者的预后。方法自1994年8月至2004年7月共33例患者行肾癌根治术及静脉癌栓取出术,其中男性26例、女性7例,中位年龄60岁(20~82岁)。肾静脉癌栓15例,下腔静脉癌栓Ⅰ级(肝下水平)9例、Ⅱ级(肝后水平)5例、Ⅲ级(肝上水平)1例、Ⅳ级(右心房水平)3例。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29例患者得到随访,14例死亡,平均生存(16·4±2·9)个月(1~42个月),15例存活,平均随访(17·3±4·6)个月(3~67个月)。1例患者术后第2天死亡,3例失访。5年生存率为16%。肾静脉癌栓患者平均生存(49·9±9·8)个月,明显高于Ⅰ级下腔静脉癌栓患者的(16·7±1·9)个月(P<0·05)。结论肾癌根治性切除加癌栓取出术是治疗肾癌伴静脉癌栓的有效方法,肾静脉癌栓患者的预后好于腔静脉癌栓患者。  相似文献   

7.
肝细胞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肝癌的外科治疗在其综合治疗中占重要地位。关于肝细胞癌血管的侵犯 ,尤其是侵犯门静脉形成血管栓子已有较多报道。文献记载肝细胞癌患者约34%~ 4 0 %有门静脉癌栓 (pvtt) [1、2 ] 。胆管癌栓的出现率低 ,约 1.6 %~3% [3、4] ,报道文献很少。但因胆管癌栓而出现黄疸、被认为病程较晚的肝细胞癌患者 ,若经积极处理 ,仍可获得较好的预后。现对肝细胞癌并胆管癌栓病例综述如下。一、肝细胞癌并胆管癌栓的诊断根据胆管癌栓所在部位 ,患者的临床表现不一。有的病例会出现梗阻性黄疸的表现 ,而有的患者则无…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肝癌TACE前后血清前白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原发性肝癌插管化疗栓塞 (TACE)治疗前后血清前白蛋白 (PA )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5 0例接受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的中晚期肝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 PA的变化并与常规肝功能比较。结果 本组 TACE后肝功能不全 2 6例 (1 7.33% ) ,死于肝功能衰竭 3例 (2 .0 % )。 PA在 TACE后第 1 d即有明显下降 ,术后 1周左右降至最低 (8.6± 3.5mg/dl) ,以后逐渐升高 ,于术后 4周左右恢复至 TACE前水平。 TACE 3次者术前及术后 1周 PA水平分别为 1 3.2± 3.0 mg/dl,6 .9± 3.3m g/dl,与 TACE 1次或 2次比较差异显著 ;常规栓塞术后 1周 PA水平 (6 .7± 2 .4 mg/dl)较肝段栓塞低 (1 0 .7±3.4 m g/dl) (P>0 .0 1 ) ;碘油用量低于 1 5 m l者术后 1周 PA水平 (9.1± 3.7m g/dl)与碘油用量超过 1 5 m l者 (7.0± 2 .3mg/dl)比较差异显著 (P<0 .0 1 ) ;有门静脉癌栓者术前及术后 1周 PA分别为 1 2 .4± 2 .1 m g/dl,5 .8± 1 .9m g/dl,无癌栓者术前及术后 1周 PA分别为 1 6 .7± 3.3mg/dl,9.2± 3.5 mg/dl,两两比较差异显著 (P<0 .0 1 )。结论  TACE对肝功能的损害随着治疗次数和碘油用量的增加而加重 ,有门静脉癌栓者肝功能的损害更加明显 ,肝段栓塞可以减轻肝功能的损害。血清 PA可以敏感地反映 TACE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肝癌的手术切除治疗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目的 总结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病例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 5年我院 30 1例肝癌病人手术切除治疗情况。结果  4 0 %有乙肝病史 ,6 2 %伴有肝炎。肝功能A级 4 6 % ,B级38% ,C级 16 %。肿瘤位于左肝占 31% ,右肝 6 5 % ,左右肝 4 %。小肝癌 2 3% ,大肝癌 76 %。 6 1%合并肝硬化 ,8%合并门静脉癌栓 ,3%合并胆管癌栓。左外叶切除 8 6 % ,左半肝切除 8% ,右半肝切除12 6 % ,肝段切除 71 8%。 31%采用Pringle术 ,阻断时间为 15± 4min ,最长 30min。 10 %采用半肝血流阻断术 ,阻断时间为 2 5± 12min ,最长 6 0min。 1 3%采用全肝血流阻断术 (改良Heaney法 ) ,阻断时间为 14± 4min ,最长者为 2 0min。术中出血量为 10 5 6± 1195ml,输血量为 6 6 5± 5 91ml,手术时间为 194± 84min。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 19 9% ,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 7 3% ,手术死亡率为2 7% ,住院时间为 2 5± 12d。术后 1,3,5年存活率分别为 74 % ,5 6 % ,4 2 %。结论 肝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但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较低。术中控制出血及肝切除量 ,减少手术时间是降低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胆系恶性肿瘤VEGF,bFGF的表达与微血管计数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胆囊癌和胆管癌组织中微血管 (microvessel,MV)计数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以ABC免疫组化法对 40例胆囊癌和 42例胆管癌组织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分别检测MV、VEGF和bFGF。结果  40例胆囊癌MV定量为 (6 6± 2 7)个 /HP ,VEGF、bFGF阳性率分别5 0 % (2 0 / 40 )和 5 3% (2 1/ 40 ) ;42例胆管癌MV定量为 (75± 19)个 /HP ,VEGF、bFGF阳性率分别为 5 5 %(2 3/ 42 )和 5 7% (2 4/ 42 )。高分化和未转移胆囊癌MV定量及VEGF、bFGF阳性率明显低于低分化腺癌〔(5 0± 2 4)vs.(89± 2 6 ) ,P <0 0 1;39%vs.6 7% ,P >0 0 5 ;39%vs.76 % ,P <0 0 5〕和转移癌〔(4 8± 9)vs.(86± 30 ) ,P <0 0 1;32 %vs .72 % ,P <0 0 5 ;36 %vs.72 % ,P <0 0 5〕 ;高分化和未转移胆管癌MV定量及VEGF、bFGF阳性率明显低于未分化癌〔(6 6± 15 )vs .(86± 2 3) ,P <0 0 5 ;41%vs.86 % ,P <0 0 5 ;35 %vs .76 % ,P <0 0 5〕和转移癌〔(6 3± 17)vs.(90± 15 ) ,P <0 0 1;40 %vs.76 % ,P <0 0 5 ,44 %vs .76 % ,P <0 0 5〕。VEGF( )、或bFGF( )或VEGF( )bFGF( )的胆囊癌和胆管癌MV定量明显  相似文献   

11.
广泛肝切除时要考虑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以及残留肝组织的储备功能.为此,作者从瑞典Bern大学内脏和移植外科所施行的214例肝切除手术中挑选可供分析的73例肝癌切除手术,比较了广泛和非广泛切除方法的结果.女性37例,男性36例;年龄55±15岁(6~73岁).切除报征为结直肠癌的转移性肝癌29例、原发性肝细胞癌17例、胆管癌10例、混合型肝细胞胆管癌2例、其他转移性癌11例和良性病变4例.33例行广泛肝切除术,计右侧广泛切除(Ⅳ~Ⅷ段,有时加Ⅰ段)26例,左侧广泛切除(Ⅱ~Ⅴ段、Ⅷ段,有时加Ⅰ段)7例.40例行非广泛肝切除,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肝癌伴胆管癌栓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探讨伴胆管癌栓的原发性肝癌 (HCC)外科治疗方式的选择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4~ 2 0 0 1年 15例HCC伴胆管癌栓的外科治疗情况。 结果 肝癌切除加胆管癌栓清除术 7例 ,肝癌切除加肝外胆管切除术 4例 ,单纯胆总管切开取栓术 3例 ,背驮式肝移植 1例。术后 1年生存率为 73 3%,3年生存率为 40 %,其中有 2例生存已超过 5年。门静脉侵犯者的生存率显著低于未侵犯者 (P <0 0 5 )。 结论 原发性肝癌伴胆管癌栓行外科治疗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复发后选择适当病例再次手术 ,仍可取得较好疗效。肝移植作为一种崭新的手术方式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3.
人肝胆管癌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其受体在肝胆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1)实验组:56例肝胆管癌,男女比例为1.48∶1,平均年龄(50.9±10.7)岁。其中肝门部胆管癌25例,肝内胆管癌31例;管状腺癌36例,乳头状癌13例,粘液腺癌7例;高分化39例,中低分化17例;肝门区淋巴结转移30例。(2)对照组:50例肝胆管结石症,15例正常肝内胆管(外伤性肝破裂、肝血管瘤)。所有标本均取自福建协和医院外科1989~1998年间手术切除肝组织,常规固定,石蜡包埋,4μm厚连续切片备染。2.方法:免疫组化SP…  相似文献   

14.
伴发门静脉主干、下腔静脉或肝外胆管癌栓的肝细胞癌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预后不佳。作者收集日本Kurume大学医学院外科于 1980~ 1998年施行手术切除或微波凝固疗法的 80 8例肝细胞癌病例 ,其中 19例伴有门静脉、下腔静脉或肝外胆管癌栓 ,计男 17例 ,女 2例 ,平均年龄 5 7.7岁 (41~ 74岁 ) ,7例 HBS抗原阳性 ,7例丙肝抗体阳性。属 Child- Pugh A级 13例、B级 6例。均行癌栓切除和各型肝切除术 ,计肝叶切除13例、肝段切除和肝部分切除各 3例。对于残余肿瘤或复发肿瘤行化疗栓塞介入疗法 ,计肝动脉灌注化疗(顺铂、5氟尿嘧啶、阿霉素、丝裂…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肝癌的手术治疗:附408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的手术治疗效果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 8年外科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 40 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0 8例占同期原发性肝癌住院之 43 .9% ,大肝癌占 81.9% ,伴门静脉癌栓者占 8.5 % ,伴胆管癌栓者 4.8%。 40 8例中行左外叶切除 118例 ,左半肝切除 97例 ,右半肝切除 112例 ,右肝肿瘤所在区段切除 73例 ,左、右叶肿瘤同时切除 8例。同时行门静脉癌栓 (左、右支或主支 )取栓术 3 5例 ,同时行肝内外胆管癌栓取栓术 2 0例 ;加行全植入或药泵置入 (DDS) 48例 (3 5例有门静脉癌栓者均经门静脉置入 )。术后发生并发症共 3 0 2例次。包括膈下脓肿、肺部感染 ,上消化道出血 ,胸腔积液、腹水、伤口裂开等。手术死亡率 2 .7% ,残癌率为18.4% ,术后复发或转移率为 73 .0 %。 1,3 ,5年生存率分别为 73 .9% ,5 1.3 % ,3 5 .5 %。结论 原发性肝癌接受手术治疗者的病期均较晚 ,术后复发和 /或转移是影响远期疗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肝门周围胆管癌是一种少见肿瘤,预后不良.因其邻近肝动脉、门静脉及常有肝受累,很难切除干净;有人主张放疗.以往回顾性分析提示肝门周围胆管癌辅助放疗可改善生存期,但报告中的病人多属小肿瘤,可以切除,一般情况较好,而不作放疗者情况较差,不可切除或有转移.作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决定肝门周围胆管癌手术切除加放疗对生存期、生活质量及晚期毒性的效果.自1988至1993年,选择肝门周围癌拟手术者,无转移,Karnofsky计分>60,以往无恶性病、未行放疗者,门脉主干通畅,共50例.分为切除组31例,姑息手术组19例;放疗23例,不加放疗27例.切除组肿瘤较小(1.9±2.8cm),姑息术组(2.4±2.1cm),切除组比姑息术组较不易侵犯肝动脉(3%比42%).不易侵犯门脉(6%比53%).放疗与不放疗两组病人多种参数(年龄、性别、种族、合并病、症状体征等)均相近.50例都在术前经皮穿肝置入内支撑管引流胆道数天至30天不等.术式包括肿瘤完全切除、肝切除、Roux-Y式胆管空肠吻合术、  相似文献   

17.
肝癌合并胆管癌栓致梗阻性黄疸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性肝癌 (HCC)主要是肝细胞癌 ,发生黄疸的机会少见。HCC合并胆管癌栓所致的梗阻性黄疸在临床上虽不常见 ,也非罕见 ,文献报道HCC合并胆管癌栓的发病率不一 ,约 1%~ 4 %。一般认为小肝癌 (≤ 5cm)较少发生胆管癌栓 ,当癌体增大时 ,其发生胆管癌栓的机会也随之增大。我科 1996~2 0 0 1年 5年期间共收治了 5 16例HCC患者 ,经手术证实 9例 (1.9% )癌栓阻塞胆总管致梗阻性黄疸 ,1例癌栓阻塞右肝管 ,1例癌栓阻塞左肝管。以往认为侵入胆管的HCC是晚期肝癌的一种特殊表现类型 ,当患者出现黄疸时已属晚期 ,多持消极态度和内科…  相似文献   

18.
梗阻性黄疸患者硬膜外阻滞后血管低反应性的原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梗阻性黄疸患者硬膜外阻滞下实施手术 ,血压下降显著 ,且对常用升压药反应较差。为探讨其原因 ,我们在麻醉前后的不同时期分别抽血测定一氧化氮 (NO)和内皮素(ET)的含量 ,以探究两者与血管低反应性的关系。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2 0例择期手术的梗阻性黄疸患者 (黄疸组 ) ,男 12例 ,女 8例 ,年龄 42~ 6 6岁 ,其中胆总管结石 9例 ,胆管癌 2例 ,胰头癌 9例 ,黄疸持续时间 (17 4 6± 8 5 7)d。血清总胆红素 (15 3 14± 87 35 ) μmol/L ,结合胆红素(78 2 7± 32 5 8) μmol/L ,谷丙转氨酶 (ALT ) (12 6 0 4±87 96 )IU ,球蛋白 (2 9 0 …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肝癌 (PHC)合并肝硬变者达 80 %以上 ,外科处理后并发症高达 2 0 %~ 5 0 %。因此 ,如何选择最佳处理方案 ,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 ,延长生命 ,提高生活质量是肝外科的关键问题之一。我科 1995年 1月至 2 0 0 0年 8月经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合并严重肝硬变者 2 7例 ,其中男 2 0例 ,女 7例 ,中位年龄5 1岁 ( 2 0~ 70岁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轻度 5例 ,中度 15例 ,重度 7例。有上消化道出血史 6例 ,合并胆管内癌栓 2例 ,合并门静脉癌栓 2例。肿瘤位于左肝外叶 2例 ,左肝内叶 4例 ,右肝前叶 6例 ,右肝后叶 7例 ,右半肝 5例 ,左半肝 3例…  相似文献   

20.
胆管癌皮肤转移六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胆管癌皮肤转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2009年6例胆管癌发生皮肤转移的临床资料.病理观察有皮肤转移的6例与同期收治的无皮肤转移的60例胆管癌患者原发灶周围神经血管侵犯情况.每3个月定期对6例皮肤转移胆管癌患者进行随访.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 1例混合型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癌,皮肤转移结节病理检查为胆管细胞癌;3例为肝门部胆管癌皮肤转移;2例为肝外胆管癌皮肤转移.病理学检查:6例原发灶和皮肤转移灶均为胆管中低分化癌,原发灶有周围神经和血管侵犯.60例无皮肤转移胆管癌中17例存在原发灶周围神经和血管侵犯.胆管癌皮肤转移与胆管癌原发灶周围神经血管侵犯有相关性(χ2=12.7288,P<0.001).6例中2例为单发转移,行皮肤肿瘤切除,分别存活8个月和10个月;4例为多发皮肤转移,其中2例接受化疗后存活3个月和6个月,2例放弃治疗存活3个月和4个月.结论 分化程度低且有周围神经血管侵犯的胆管癌容易发生皮肤转移;单发皮肤转移仍有手术机会,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多发皮肤转移预后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