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利用贵阳国家基准气候站1961~2014年逐分钟降水资料,选取并计算5、10、15、20、30、45、60、90、120、150、180 min共11个时段逐年最大降雨量样本,依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版)和《城市暴雨强度公式编制和设计暴雨雨型确定技术导则》(2014版)技术要求,对贵阳暴雨强度公式进行推求,得到以下结论:三种频率分布曲线拟合结果表明耿贝尔分布曲线优于皮尔逊Ⅲ型和指数分布;在形式上分别给出了贵阳市暴雨强度总公式、单一重现期暴雨强度公式和区间(任意重现期)暴雨强度公式;计算贵阳市暴雨强度区间公式和总公式重现期2~20 a暴雨强度平均绝对均方误差及平均相对均方误差,结果均满足《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3006,2014版)提出的精度要求,但区间公式精度明显优于总公式,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推荐使用贵阳市暴雨强度区间公式。  相似文献   

2.
暴雨强度公式推求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暴雨强度公式是城镇雨水排水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基本依据之一。目前 ,我国很多地区具有的降雨资料已超过 30年 ,已具备了更新当地的暴雨强度公式的条件。更新暴雨强度公式时 ,应根据降雨资料的年数采用不同的选样方法。为提高公式的精度 ,宜采用数理统计法推求暴雨强度公式 ,且在推求公式时 ,宜采用分组平均法调整各重现期的b值  相似文献   

3.
利用焦作市气象站1980年~2014年降水资料,在年最大值法选样的基础上,利用P-Ⅲ型分布、指数分布和耿贝尔分布对暴雨强度进行理论频率拟合分析,得到了降水强度-重现期-历时的关系曲线;采用最小二乘法求解参数,计算暴雨强度公式,并以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作为公式主要评价指标。结果表明:P-Ⅲ型分布曲线拟合理论频率得到的暴雨强度公式效果最好,新版公式暴雨强度较旧版公式偏小。通过分析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划定了新版暴雨强度公式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4.
基于《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年版)明确要求,现行苏州市中心城区暴雨强度公式编制过程中重现期采用的年多个样法不符合规范要求。对现行暴雨强度公式进行了明确的评估,分析对比了年多个样法与年最大值法两种不同重现期下暴雨强度公式的差别,得出如下结论:现行暴雨强度公式偏安全,能够完全满足现行最新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5.
以南京地铁两座区间洞口雨水泵站设计为例,分析了汇水面积、地面集流时间对雨水泵站设计流量的影响;指出线路坡度可直接影响雨水的地面集流时间,进而影响设计暴雨强度的计算,即在相同重现期、相同暴雨强度公式的情况下,设计暴雨强度的计算结果也可能不一样;雨水排水泵站的设计规模应根据实际情况计算确定,以确保暴雨工况下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6.
<正> 前言设计洪水是城市道桥、排水、防洪等工程的主要设计依据之一。对于短缺水文资料的小面积集雨区,由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水是一种重要的途径。有充分暴雨资料的城市,一般都编制出本城市的暴雨公式,即重现期~暴雨强度~暴雨历时关系的数学表达式,供  相似文献   

7.
做好城市排水的前提是要对城市暴雨的情况和规律有清楚的认识和研究,暴雨强度公式是城市雨水排水系统规划与设计的重要依据.通过一个具体算例,结合新乡市暴雨强度公式,提出两个独立排水流域雨水径流的分析方法,包括降雨历时选择与统计分析方法、降雨时空分布和时程分配以及设计降雨过程等内容,可供城市雨洪利用工程和市政排水工程规划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重庆市内两个地形和水系差异较大的地区,分别计算各自在3 a、5 a、10 a和20 a的暴雨重现期下的设计流量、雨水系统工程量和造价,得出设计暴雨重现期与工程投资增加量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重现期取值对平坦区域雨水系统投资的影响大于山地区域,并对不同地形和水文情况的地区雨水管道设计暴雨重现期的取值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成都市中心城区暴雨强度公式修订工作完成于2015年,因国家监测站成都站2004年改址,该站点缺少近十年的降雨记录,而位于中心城区的其它三个区域气象监测站均有自2005年以来的完整降雨资料.现以国家监测站成都站暴雨样本为基础,通过对成都市中心城区与周边区域的降雨特性相关性分析,叠加降水特性变化相似区域降雨统计的类比分析,优选出了成都市中心城区暴雨强度公式修编的暴雨样本.论证结果表明国家监测站成都站续接金牛区税务局气象站的暴雨样本能较好地代表成都市区的降水规律,为成都市中心城区暴雨强度公式修编的最优暴雨样本.该方法对类似情况的暴雨样本选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暴雨强度在透水沥青铺装层设计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通过分析暴雨强度的确定和透水沥青铺装层的渗透性,阐述了两者之间的联系。通过杭州市新旧暴雨强度公式预测降雨强度的对比分析,提出新暴雨强度公式作为杭州市透水沥青铺装层渗透性设计计算依据的合理性;并提出渗透性与混合料强度是透水沥青铺装层设计中两个必须满足的要素。  相似文献   

11.
济南市是全国重点防洪城市 ,小清河是济南城区唯一的排洪河道 ,在历年的防汛抗洪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但因长期未经治理 ,造成河道断面缩窄 ,淤积严重 ,防洪能力低 ,远不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 1 996年对小清河干流进行彻底综合治理 ,济南城区段治理是重中之重。治理后大大提高了小清河的行洪能力 ,设计防洪标准由 2 0年一遇提高到 50年一遇。本文概述了小清河济南城区段的防洪工程情况、流域气象、水文特性 ,进行了工程治理前后暴雨洪水分析 ,并通过治理后两年的运行资料 ,客观进行了防洪工程防灾、减灾计算 ,综述了小清河治理后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2.
在满足径流控制率等规划指标的条件下,建筑小区海绵改造时可以采用多种LID技术方案,对这些方案如何取舍,设计师往往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提出设计前先对小区进行现场观测,并对拟采用的SWMM模型参数进行率定,然后结合不同暴雨重现期的SWMM模拟结果。考虑规划地块水文特性改善、工程造价、环境效益等多因素,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LID组合方案综合效益进行评价,最终找出最佳LID工程组合方案。该方法可以为低影响开发技术的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以上海某城市道路为例,结合下垫面条件, 利用SWMM模型对拟建管网进行排水能力复核和排洪能力检验。通过GIS进行模型简化, 在SWMM中建立排水管网概化模型。在3 a一遇暴雨重现期条件下, 对研究区域排水系统进行模拟, 分析排水管网的承载能力, 复核该套管网是否达到设计标准; 同时,在防洪设计暴雨重现期下(10 a, 50 a, 100 a),模拟分析管网的排洪能力, 明确研究区域中易产生积水的地段。  相似文献   

14.
以四川省省道S103线马边县某滑坡治理工程为依托,采用极限平衡法(Janbu法)和数值分析法(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计算滑坡体各剖面在自然和暴雨工况条件下的稳定系数。研究结果表明:Janbu法的计算结果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稍有差别,但总体趋势一致,即在天然工况下与暴雨工况下滑坡整体欠稳定,且暴雨工况下的稳定系数较天然工况下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15.
淄博市现行的暴雨强度公式为20世纪80年代初编制,为了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23号)精神,在气候变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背景下,区域短历时强降水的强度和分布特征均发生了显著变化.2014年12月,由淄博市气象局、淄博市住建局审核,淄博市气象局编制的新一版主城区暴雨强度公式已开始应用.对比新旧公式和城市发展情况,结合城市低影响开发理念,探讨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西安铁路北客站是陕西最大的地标性建筑,也是亚洲当前最大的现代化大型客站。站场排雨设计重现期P=10 a,站前南、北广场重现期采用3 a,市政道路下穿铁路箱涵通道设计重现期采用5 a,其他一般地区设计重现期P=1 a,由此引出多个重现期雨水管渠系统的设计问题。在探讨、明晰多个重现期雨水管渠流量采用各重现期延续、低重现期乘压力系数的计算方法基础上,提出地势对排水安全的决定作用及克服区域低地势缺陷需要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顺层岩质边坡的稳定性常常影响到山区高速公路建设的顺利开展。通过对金沙江某拟建大桥的工程地质和岩体结构分析,采用基于地质强度指标(GSI)的等效Mohr-Coulomb强度参数法确定了桥基岩体力学参数,并用极限平衡法分析了四川侧岸坡拉裂-滑移破坏模式的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四川侧岸坡在天然工况和暴雨工况下是稳定的,但在暴雨+地震工况下处于欠稳定状态,需要采取支挡措施。  相似文献   

18.
顾杨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3):118-120,124,217
该文以国内第一座调蓄处理池——上海新西干线蕰藻浜调蓄处理池为研究对象,初步探讨了试运行期间调蓄处理池对暴雨放江的污染减排功效。研究显示:2012年蕰藻浜调蓄处理池经过试运行后,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具备正式运行条件;蕰藻浜调蓄处理池在2012年"海葵"台风期间发挥了良好的环境效益,单次运行的暴雨放江量削减率达到52.0%;单次运行对暴雨放江COD、SS、NH4+-N和TP的削减量可达3 891 kg、1 767 kg、303 kg和44.0 kg;建议采用重力与泵送相结合的进水与放空模式,以降低调蓄处理池的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