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2010年青海师范大学参加体质健康测试的6102名学生的健康水平为对象.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所规定的测试方法进行测试,发现高年级男生营养状况要好于低年级男生,女生四个年龄身高体重差距不明显;四个年龄学生爆发力项目成绩变化不大,耐力项目一二年级学生明显高于三四年级学生成绩;三四年级学生肌肉耐力下降明显,高原大学生学生总体体质健康水平处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不同民族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比较,为高校改善少数民族学生体质提供理论依据.以西北地区回族、藏族、维吾尔族大学生为实验对象,采用测量、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同一教育环境下三个民族学生体质健康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维吾尔族学生身体形态显著好于藏族和回族学生;藏族学生的身体机能明显高于回族与维吾尔族学生.从整体来看,回族学生身体素质状况好于藏族与维吾尔族学生.建议学校针对不同民族学生的体质制定合理有效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3.
对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生4年体质健康水平进行跟踪研究,探讨其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及身体素质指标的发展趋势。结果显示:身体形态较为理想,心肺功能良好,总体呈上升趋势;身体素质呈现下降趋势,且下降趋势明显。从大学生自身及学校体育两方面剖析大学生体质健康变化的多层面因素,提出相关建议,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和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新疆维、哈、蒙、汉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民族一年级大学生身高体重的五个等级为变量,分别与各体质健康测试项目等级所占的百分率之间的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男生的速度灵敏类项目表现优异,蒙古族男女生的柔韧类项目表现优异,汉族女生的耐力类项目表现超过汉族男生,而他们的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总分合格率只有60.6%,说明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不够全面,在不同民族男女大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总体滑坡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四川民族地区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了解民族地区大学生体质状况,寻找民族地区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体质健康问题,掌握学生体质变化的客观规律。《标准》测试工作具有重要科研价值,本文旨在为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体育卫生保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制定增进民族地区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进一步提高其体质健康水平,推动民族高校《标准》实施向系统化、科学化迈进。  相似文献   

6.
崔秀云 《甘肃科技》2009,25(15):177-179
为了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较差的现状,本研究对影响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调查结果显示,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有:有关领导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重视程度不够;大学生自身锻炼意识太差;体育课教学仍以专项技术授课内容为主,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有关部门要提高重视程度,加强对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管理,加大体育教学的改革力度。  相似文献   

7.
针对普通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呈下滑趋势这一事实,尤其学生的耐力、体力素质下滑趋势较为明显,如何利用体育课提高普通高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为此,查找原因,探讨利用高校体育课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以漳州师范学院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试行方案)》测试数据为依据,比较分析师院学生2004-2008年连续四次测试结果之间的差异,揭示当前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发展规律和趋势,并提出相应对策,为漳州师范学院学生体质状况的改善和今后的体育教学与课程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测试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绵阳师范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并对不同专业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不同专业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有一定差异.建议:公共体育课教师应了解学生体质健康的特征,针对不同专业学生体质健康的弱势采取干预措施,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和指导,确保学生在有限的体育锻炼时间中提高其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首都师范大学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运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和统计分析法,对首都师范大学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了测试调查,对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进行比较分析,以求对我校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分析与建议,为学校进一步贯彻“健康第一”教育思想,实施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制定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湖北大学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调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献资料法、测试法、数理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分析湖北大学2003~2004学年学生体质健康的状况,研究存在的主要原因,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为学校进一步贯彻健康第一教育思想,实施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制定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奠定基础.研究结果表明,湖北大学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达到国家教育部规定的水平,但高年级学生体质明显下降,学生患肝部和肺部等传染性疾病较多,建议湖北大学继续加大低年级体育课的改革;增加高年级的体育选修课的年限;加强身体疾病的预防教育.  相似文献   

12.
以合肥市经开区莲花小学、方兴小学、习友小学、锦绣小学、芙蓉小学5所学校三年级共1 592人为研究对象,通过运动处方、自觉训练和监督指导的运动干预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为期1年的跟踪实验研究,探讨运动干预对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引起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变差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缺乏运动,运动干预对改善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广东民办学院的代表学院广东培正学院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抽取7827名学生的体质状况作为样本进行监测和评价,为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广东培正学院学生身体呈"豆芽菜"型发展,体重较轻和营养不良比例较大;广东培正学院学生的下肢力量不乐观,远远低于2000年广东省和全国大学生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4.
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统计数据为依据,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围绕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健康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以求找出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为大学体育教学和课程改革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邢振超 《科技信息》2012,(2):321-321,325
1.研究目的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学生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身体基本素质反而出现下降。当代大学生的健康问题不仅是个人问题,而且是社会问题。为此,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实施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覆盖每所高校、每个学生的一项全面而复杂的基础性工作,是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的一项具体、有效措施,也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对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通过调查发现,维吾尔族女生和汉族女生在身高方面,汉族女生的身高高于维吾尔族女生;肺活量方面,汉族女生肺活量均值是2628,均值差异427,有显著差异;耐力方面,维吾尔族女生的耐力低于汉族女生,有显著差异;在速度灵巧类方面也有显著差异,汉族女生优于维吾尔族女生。耐力、速度灵巧、柔韧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且汉族女生都优于维吾尔族女生。  相似文献   

17.
2002年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下面简称《标准》)通知精神及有关规定,以督促并指导全国各高校积极开展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通过相应的测试项目对大学生的身高体重、肺活量、耐力、速度灵巧以及柔韧等各方面的身体素质进行全面测试.通过体测工作的督促,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的确有大的改观,但与此同时,一些普遍的和个别的问题也暴露出来,现在的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情况并不乐观,即使参加体育锻炼,锻炼的方法与目的并不十分明确,更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进行锻炼.首先我们应该对学生进行锻炼方面的知识培训工作,使大学生认识到锻炼的重要性,找对方法与项目,并且有计划地进行体育锻炼,最终达到自己锻炼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思维等方法探讨了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与干预工作,研究表明:我校采取了多种措施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树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扎实推进公共体育课程改革,加强早操与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积极创设体育社团和体育俱乐部,形成以运动促进、营养卫生干预、保障与监测相互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通过以上途径的干预,高校体育工作不仅提升了大学生的健康文化素养,也激发起学生自主锻炼的积极性,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丰富多彩,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将会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9.
根据我国国民体质检测结果以及各高校对在校大学生体质的测试,发现大学生部分体质呈现下降趋势,并且体能素质中的速度素质、力量素质以及耐力素质已连续多年下降。针对体质下降原因进行研究,进一步提出开展休闲体育对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采用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对大理学院2008年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的东南亚、南亚留学生和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东南亚、南亚留学生和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身高、体重、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上存在差异。东南亚、南亚留学生在身高和体重上都要高于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而后者的呼吸机能水平、心血管功能和机体耐力均明显好于前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