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可以一次性实现Nd-Fe-B合金压坯的烧结和表面渗金属处理,即在完成制品烧结的同时,在其表面形成一定厚度的合金扩散层,从而改善和提高制品的表面性能。在该工艺条件下,渗金属速率比普通钢材提高10倍左右。  相似文献   

2.
固溶渗铜—两相合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桂兰 《中国钼业》1995,19(1):10-13
W-Mo混粉、成型、烧结、渗Cu工艺制取的W-Mo固溶渗Cu合金具有优越的综合性能,完全适应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主要部件小型化的需要。Mo的加入,(1)改变了固溶体骨架的颗粒尺寸,细化了组织、强化了W基体;(2)降低了烧结温度,在不降低其它综合性能的前提下,显著地提高了冲击韧性、降低了合金的比重。研究的以Mo部分取代W渗Cu合金适应于工作时间短的条件,为今后发展轻量级火箭材料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3.
对不同化学成分的铁基烧结零件材料进行了离子氮碳共渗处理,观察工艺参数和合金元素对共渗层相组成、渗层深度、硬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共渗温度、时间、气 氛等工艺参数以及在Fe-C烧结材料中添加Mo、Cu等合金元素,明显影响渗层深度和表面硬度。对铁基烧结零件材料进行了离子氮碳共渗处理,当保温时间为2-3h,C3H6O(丙酮)输入量为保护气氛总体积的7%(体积分数,下同)时:材料密度为6.7g/cm^3的Fe-C材料,在560-620℃,可获得530-770HV0.1的表面硬度,渗层深度为0.15-0.65mm,其中化合物层厚度为12-23μm;Fe-C-Cu材料,在560-580℃,可获得640-650HV0.1的表面硬度,渗层深度为0.23-0.38mm,其中化合物层厚度为8-12μm,FC-C-Cu-Mo材料,在560-580℃,要获得760-880HV0.1的表面硬度,渗层深度为0.17-0.25mm,其中化合物层厚度为8-17μm。  相似文献   

4.
添加羰基铁粉提高铁基合金烧结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Fe-Ni-Cu-Mo-C系合金中添加羰基铁粉,改善了粉料的压制性能和粉坯的烧结性能。以钢模成形、一次烧结工艺制造的合金,密度达7.52g/cm^3,相对密度95.2%,提高了制品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5.
五、渗铜的铁和钢本标准包括由铁和(或)铁合金粉与石墨(碳)粉的混合物制造的粉末冶金材料,在这种材料中,其空洞用铜基材料通过浸渗作用基本上被填充。材料性能浸渗就是用熔触的金属或熔点较低的合金通过毛细管作用填充粉末冶金坯中连通孔隙的过程。渗铜钢是通过把铁粉或铁基粉(含或不含石墨粉)压制成成品形状,并在烧结期间用铜基材料渗入坯连通孔隙制成的。这种制品是钢—铜结构,只有通过粉末冶金工艺才能得到。同烧结铁或碳钢粉末冶金零件相比,渗铜能够提高材料的拉伸强度、延伸率、硬度和冲击性能。  相似文献   

6.
Fe—P—C—Cu合金的成分、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铁基粉末合金中,采取铁磷合金化,是改善和提高铁基粉末冶金制品的强度和韧性的有效方法之一。在Fe-P-C三元系合金的基础上添加一定量的铜元素,不仅可以减少合金的烧结收缩,而且能够进一步提高合金的机械性能。
本文着重讨论了Fe-P-C-Cu合金的成分、组织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了不同的铜含量、碳含量和烧结温度对合金的组织、机械性能及烧结收缩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7.
采用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20钢、工业纯铁、18-8不锈钢3种材料表面进行表面合金化。结果表明:可以在3种材料表面获得成分类似于镍基合金Inconel625及与Inconel625不同的表面合金渗层。并对渗层成分控制、组织结构和耐蚀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安泰科技     
<正>难熔材料分公司主要产品钨制品钼及钼合金钨基高比重台金钨铜钼铜合金铼及铼合金特种陶瓷过滤材料分公司主要产品等静压烧结金属材料模压烧结金属材料丝网烧结金属材料纤维毡烧结金属材料膜烧结金属材料粉末与制品分公司主要产品金属磁粉芯及一体成型电感用软磁粉末多孔过滤材料用合金粉末金属注射成型用不锈钢及低合金钢粉末高速钢和高温合金金刚石单晶合成用触媒粉及工具用胎体粉新能源及3D打印用合金粉末汽车发动机粉末冶金零部件用粉  相似文献   

9.
铁基烧结合金表面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粉末冶金铁基烧结合金在工业中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但由于孔隙的存在,耐磨性、耐蚀性和抗疲劳性均有待改善。目前,旨在提高粉末冶金铁基烧结合金综合性能的方法很多,该文综合介绍了其中几种比较典型的粉末冶金铁基合金表面处理工艺,包括渗碳、离子氮化,气体碳氮共渗、水蒸气处理、电镀、镀锌、电沉积,激光处理等,阐述了各自的原理及其优缺点,探讨了表面处理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方向。最后结论为表面处理技术有利于提高铁基烧结合金的整体性能、拓宽其应用领域和降低其制备技术,而主要研究方向仍在于妥善解决由孔隙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对不同温度烧结的WC-TiC-Co两相合金的组织结构进行窗分析,地不同温度烧结的刀片进行了切割试验。结果表明:由饱和TiC-WC固溶体与Co粉制成的两相合金,在各种烧结温度下都分出现游离的WC相,且其相对量随着烧结温度的同而减少。  相似文献   

11.
硬质合金低压热等静压烧结工艺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低压热等静压烧结工艺技术能最大限度地消除合金内部残余孔隙、细化晶粒、克服常规热等静压给合金造成的粗晶、钴池和表面成分改变的缺陷,显著提高硬质合金物理-力学性能,并能有效校正合金碳含量。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激光烧结快速成形技术制备金属原型零件的渗铜烧结处理工艺。通过放电加工试验以及对原型零件表面组织结构的分析,讨论了原型零件的放电加工行为,结果表明,经渗铜烧结处理的原型零件可获得与常规电极相近的加工性质,并且表现出优于常规电极的特性。  相似文献   

13.
H13模具钢表面处理和热疲劳—热熔损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胡正前  张文华 《特殊钢》1997,18(5):24-26
对H13钢进行了硫氮碳(SNC)共渗加氧化处理,稀土(RE)-SNC共渗及稀土(RE)-SNC共渗加氧化处理等表面处理工艺试验,并对处理试样分别进行了热疲劳性能和在合金铝液中的热熔损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空气氧化条件下,添加稀土的SNC共渗加氧化复合处理试验的渗层热疲劳性能比未添加稀土(RE)的SNC共渗加氧化得事处理及随后未经氧化处理的RE-SNC共渗的试样高,在本试验条件下,加稀土进行处理的试  相似文献   

14.
在95wtW-3.5wt%Ni-1.5wt%Fe粉末混合料中加入纯钼粉,经成型烧结后,发现当钼的加入量超过1wt%时,能提高合金的强度,而合金的延伸率、截面收缩率及密度降低,合金的钨晶粒细化,钼溶解在基体相及钨相中,有固溶强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Y2O3对WC—8Ni硬质合金性能和烧结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添加Ni质量1.1%的Y2O3对WC-8Ni硬质合金的物理化学机械性能及其烧结温度的影响。发现稀土Y2O3的加入不仅提高了合金的性能,而且降低了烧结温度。利用扫描电镜等分析手段对三种烧结温度的硬质合金进行了显微分析比较,探讨了WC-8Ni合金性能与烧结温度的关系及Y2O3降低烧结温度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采用熔渗法制备低渗铜量W-Cu合金,研究烧结后骨架的粒度组成及致密化程度、渗铜量的控制,以及合金组织结构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双重晶粒结构"湿磨工艺、添加诱导金属和机械合金化可有效提高钨骨架烧结特性和致密度;采用真空烧结技术可以精确控制渗铜量;调整Cu的质量分数或W粉晶粒尺寸可以提高合金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7.
用机械活化与化学活化方法制备 W-Cu 合金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改进制备工艺和提高W-Cu合金的性能,对原材料粉末做了机械活化和化学活化处理,通过成形和烧结制备了W-Cu合金,考察了经机械活化和化学活化后粉末的变化,观察了烧结合金的组织、测试了合金的密度等性能。结果表明,机械活化可以使粉末颗粒变细,至亚微米乃至纳米级、比表面增大、缺陷增多,并使铜在钨中具有一定溶解度。化学活化可以在粉末颗粒表面形成微量合金元素的较均匀分布,并通过反应形成高活性层。二者都能使粉末的活性提高,对经活化处理的粉末施以烧结可以获得较高密度和性能的W-Cu合金。  相似文献   

18.
DyAl合金薄膜在NdFeB基体上真空热扩渗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直流(DC)磁控溅射的方法,在烧结NdFeB磁体表面制备了DyAl合金薄膜,镀膜样品经真空热扩渗(800℃×6h)和时效处理(900℃×2.5h+490℃×5h),研究了样品的微观结构组织与磁性,并对Dy、Al元素在基体中的真空热扩渗行为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随着DyAl合金薄膜厚度的增加,磁体的内禀矫顽力Hcj相应提高,内禀矫顽力Hcj提高176kA/m(2.2kOe)。通过对样品微观组织结构观察发现,Dy和Al元素沿晶界富Nd相优先扩散,大量集中分布在主相晶粒表层和富Nd相交界处,不仅改善了晶界表面浸润性,也改变了主相晶粒表层合金成分和微结构,这种晶粒表面与晶界相的改性导致烧结NdFeB磁体的内禀矫顽力Hcj提高。  相似文献   

19.
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SPS)制备生物医用Ti-29Nb-13Ta-4.6Zr合金,研究原料粒径与烧结温度对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烧结合金组织由β-Ti相基体及少量未熔化金属颗粒和残留α-Ti相组成,烧结温度的升高会减少未熔化金属颗粒和残留α-Ti相;在相同烧结温度下,Nb、Ta、Zr金属颗粒粒径的减小,会促使烧结合金中的β-Ti相组织更为均匀并使未熔化金属颗粒明显减少,从而降低合金的压缩弹性模量和提高合金的抗压强度与致密度;在Nb、Ta、Zr金属颗粒粒径为10.5μm和烧结温度为1 200℃时,合金获得了压缩弹性模量为46 GPa、抗压强度为1 550 MPa的最佳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0.
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洁净燃料发动机粉末冶金阀座熔渗烧结工艺参数,分析了熔渗烧结工艺参数对阀座密度和上下面硬度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渗铜量的增加,阀座材料密度迅速增加,上下表面硬度差距缩小。熔渗烧结温度对阀座材料密度影响不大。当熔渗烧结温度从1130℃升高到1165℃,材料硬度逐渐提高;当温度达到1200℃后,Co–Cr–Mo硬质颗粒中合金元素向基体中发生明显扩散,导致阀座硬度下降。熔渗烧结时间对材料密度影响不大,缩短时间有利于缩小上下面硬度差距。当渗铜质量分数达到20%,渗铜温度1165℃,渗铜时间40 min,阀座力学性能最佳。熔渗烧结后密度为8.15 g·cm~(-3),上下表面硬度分别为HRC 30.4和HRC 30.1,基体材料与Fe–Mo、Co–Cr–Mo硬质颗粒均有一定的冶金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