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动脉夹层分离的介入开窗治疗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 ,69岁 ,因突发腰背部撕裂样疼痛 1周余急诊入院 ,有 2 0余年高血压史。体检 :神志清 ,BP 160 / 90mmHg ,心肺正常 ,腹软 ,脐上有轻压痛 ,腹主动脉、双侧颈动脉、上肢动脉搏动正常 ,股动脉搏动弱。核磁共振动脉造影 (MRA)和心脏B超确诊为主动脉夹层分离 (DeBakeyⅠ型 ) ,经保守治疗无效 ,行介入治疗。手术过程 :局麻下左、右股动脉穿刺主动脉造影示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及右肾动脉开口于真腔 ,平L3处可见有夹层撕裂 ,真腔受压 ,右髂总动脉通畅 ,左髂总动脉明显变细。取右侧腋动脉穿刺插管进入假腔 ,造影示左肾动脉…  相似文献   

2.
病人 男 ,6 9岁。突发腰背痛 1周余 ;有二十余年高血压史。查体 :血压 16 0 / 90mmHg(1mmHg =0 133kPa) ,腹软 ,脐上有轻压痛 ,股动脉搏动弱。磁共振动脉造影 (MRA)和心脏超声确诊为主动脉夹层 (DeBakeyI型 ) ,保守治疗 2 0余天 ,症状无好转 ,遂于 1998年 8月行介入治疗。手术过程 :局麻下左、右股动脉穿刺主动脉造影示 ,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及右肾动脉开口于真腔 ,平第 3腰椎 (L3)处可见有夹层撕裂 ,真腔受压 ,右髂总动脉通畅 ,左髂总动脉明显变细。取右侧腋动脉进入假腔 ,造影示左肾动脉显影 ,平L3 处假腔血流…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 66岁, 因突发气短6 h收治于呼吸内科。查体:双肺及心脏听诊未见明显异常, 腹平软, 右下腹部可触及搏动性肿块, 双侧股动脉搏动可触及, 右下肢中度水肿。既往高血压病史20余年, 冠心病史2年余。心脏彩超:肺动脉高压;心电图和相关心肌酶提示:冠心病, 急性冠脉综合征;下肢静脉超声:右股静脉流速减低;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BNP):496 pg/ml。诊断:(1)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力衰竭;(2)高血压病。血管外科会诊后完善腹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 CTA)示:多发透壁溃疡及动脉瘤形成, 右侧髂总动脉近端透壁溃疡合并动脉瘤形成考虑与右侧髂总静脉形成动静脉瘘, 左侧髂总动脉及左侧偏内动脉起始部动脉瘤。补充诊断:腹主及双髂动脉瘤, 右髂动脉-右髂静脉动静脉瘘。患者心肺等内科情况纠正改善后转往血管外科行手术治疗。患者取平卧位, 经双侧股动脉入路, 超滑导丝配合标记导管置入腹主动脉上段造影:腹主动脉下段及右侧髂动脉瘤样显影及髂静脉、下腔静脉显影(图1)。选择美敦力腹主动脉主体支架系统25-13-120 m...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66岁,左下腹痛1个月,加重伴左侧腹部搏动性肿块12 h于2005年3月17日入院.Ⅱ型糖尿病史10年.BP 90/70 mm Hg,左中下腹巨大搏动性肿块.CT证实左侧髂内动脉瘤(hypogastric artery aneurysm,HAA)破裂;Hb53g/L.手术经过:全身麻醉,右股动脉入路,腹主动脉造影后导管选入瘤腔造影,髂内动脉主要分支未显影(图1);  相似文献   

5.
Lan Y  Fu WG  Wang YQ  Guo DQ  Jiang JH  Chen B  Xu X  Yang J  Shi ZY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23):1612-1614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孤立性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06年5月腔内修复孤立性髂动脉瘤14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右髂总动脉瘤8例,左髂总动脉瘤5例,左髂内动脉瘤破裂1例。髂动脉瘤腔内修复的标准是瘤体直径〉3.0cm。结果14例均取得技术成功。8例右髂总动脉瘤,钢圈栓塞右髂内动脉后选用分叉支架型人工血管行腔内修复术。其中1例右髂总动脉瘤累及腹主动脉下端,选用AUl支架型人工血管腔内修复加股.股动脉旁路术。5例左髂总动脉瘤栓塞同侧髂内动脉后选用直型支架型人工血管。1例左髂内动脉瘤破裂急诊行钢圈栓塞后选用直型支架覆盖左髂内动脉开口。术后即刻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消失,远近端支架型人工血管与宿主动脉结合处均未见明显渗漏。1例术后出现急性左心功能不全和肺水肿,经抢救痊愈,其余13例无手术并发症。术后CTA随访10.2个月(3~19个月),瘤体无增大,支架无移位,无内漏,旁路人工血管通畅。结论腔内修复术治疗孤立性髂动脉瘤具有可行、安全、微创等特点,近期疗效较好,远期效果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6.
徐明  郭伟  刘小平  尹太  贾鑫  张宏鹏  杜昕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16):1279-1279
患者 男,64岁,主因突发右下腹、腰部剧烈疼痛13 h于2007年10月23日人院.入院时血压80/45 mm Hg(1 mm Hg=0.133 kPa),腹部膨隆,右下腹压痛明显.腹部CT血管造影(CTA)检查:腹主动脉瘤(AAA)累及双髂内动脉,腹膜后血肿,动静脉瘘(图1).诊断:破裂性A从.急诊动脉造影:右侧髂总动脉大量造影剂漏出,并进入左侧髂总静脉,并迅速回流入下腔静脉.鉴于病变特点,拟行AAA腔内修复术和右髂内动脉腔内重建术.  相似文献   

7.
腔内修复术治疗孤立性髂动脉瘤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腔内修复术治疗孤立性髂动脉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06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腔内修复孤立性髂动脉瘤7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右髂总动脉瘤4例,左髂总动脉瘤2例,左髂内动脉瘤破裂1例。结果7例均取得技术成功。3例右髂总动脉瘤累及右髂内动脉,选用分叉支架型人工血管行腔内修复术。1例右髂总动脉瘤累及腹主动脉下端,选用AUI(Aortouniiliac)支架型人工血管腔内修复加股动脉旁路术。2例左髂总动脉瘤选用直型支架型人工血管。1例左髂内动脉瘤破裂急诊行钢圈栓塞后选用直型支架覆盖左髂内动脉开口。术后即刻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造影显示动脉瘤消失,远近端支架型人工血管与宿主动脉结合处均未见明显渗漏。1例术后出现急性左心功能不全和肺水肿,经抢救痊愈,其余6例无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1~19个月(平均10.6±6.42个月),瘤体无增大,支架无移位,无内漏,旁路人工血管通畅。结论腔内修复术治疗孤立性髂动脉瘤具有可行、安全、微创等特点,近期疗效较好,远期效果尚须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8.
Yang BZ  Wu QH  Han YM  Chen Z  Huo X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4):926-928
目的总结腹膜后途径行主髂动脉重建的经验体会。方法28例患者在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下接受了腹膜后途径主、髂动脉重建术,其中右侧8例,左侧20例。术式包括腹主动脉瘤切除加人工血管置换;腹主动脉内膜剥脱加补片成形;降主-腹主动脉人工血管转流;腹膜后肿物切除加髂总-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髂动脉瘤切除加腹主-髂外动脉人工血管转流;腹主-右髂总动脉异物取出;髂总动脉内膜剥脱;腹主-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髂总动脉.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髂总.股.胭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毕腹膜后腔放置胶管引流24例。结果28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围手术期无死亡,术毕重建血管动脉搏动良好。术中出血150—400ml(平均240m1);术中2例患者输血;术后腹膜后腔引流量为50—170ml(平均85m1);术后平均28h拔除胃管。术后除心功能不全、应激性溃疡及腹膜后血肿各1例外,其余患者均未出现明显心、脑、肾、呼吸及消化系统并发症。22例患者随访3个月至2.5年。1例患者术后2年死于急性心梗,1例髂-股-腘动脉转流的患者术后10个月股-腘动脉段转流血管闭塞,1例患者术后近1.5年时虽患肢情况良好,但突发脑出血,其余患者均正常生活。结论腹膜后途径在充分显露主髂动脉的基础上,保证了腹膜腔的完整性,大大降低对胃肠道以及呼吸系统的影响,减少了术后肠麻痹以及呼吸系统并发症,避免了术后肠黏连、机械性肠梗阻的发生,是一种较为简便安全的主髂动脉手术途径。  相似文献   

9.
正患者男,56岁,因"发现可疑左侧髂外动脉夹层5个月"入院;既往患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无外伤史。查体:左侧股动脉搏动强度较对侧稍弱,余未见明显异常。下肢动脉CTA:左侧髂外动脉起始段见9 mm×4 mm结节状突起,管腔内见充盈缺损,考虑左侧髂外动脉夹层并假腔内附壁血栓形成(图1A),腹主动脉未见其他异常。左侧髂总动脉造影:左侧髂外动脉起始段见囊袋状突起,由血管腔内突向腔外,长约10 mm(图1B)。临床诊断:左侧髂外动脉起始段夹层形成。行  相似文献   

10.
X线平片在诊断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钙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X线平片检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动脉钙化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方法 54例MHD患者行腹部-股骨上1/3多层螺旋CT(MSCT)平扫及侧位腹平片、骨盆片X线检测。以腰椎(L)2~3间隙为界将腹主动脉分为上段、下段。MSCT结果据钙化严重程度分为0~5级。两位放射科医师分别盲法阅片诊断。以MSCT结果为金标准,X线平片结果作为诊断性指标,评价X线平片诊断腹主动脉和髂、股动脉钙化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结果 MSCT结果显示,腹主动脉钙化发生率为86.1%,髂、股动脉钙化发生率为74.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695,P = 0.017);腹主动脉2级以上钙化的发生率为60.2%,髂、股动脉为42.6%,腹主动脉钙化的严重程度显著高于髂、股动脉(χ2 = 8.922,P = 0.003)。X线平片结果表明,腹主动脉钙化发生率为51.9%,髂、股动脉钙化发生率为18.5%。X线平片诊断腹主动脉和髂、股动脉钙化的特异性均为100%,敏感性随MSCT动脉钙化程度的加重而增高。据MSCT钙化评分的不同,其诊断腹主动脉和髂、股动脉钙化的敏感性分别如下:≥1级:60.2%和24.8%;≥2级:76.9%和43.5%;≥3级:100%和74.4%。 结论 X线平片诊断中、重度动脉钙化敏感性高,诊断腹主动脉钙化的敏感度高于髂、股动脉,可用于MHD患者中、重度动脉钙化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