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背景黄芪具有保护缺血再灌注细胞损伤的作用,黄芪预处理是否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有保护作用?目的探讨黄芪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的影响.设计以Wistar实验大鼠为实验对象的随机分组对照.单位承德医学院基础医学部及附属医院老年病科.材料实验于2004-02/12在承德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免疫组化实验室完成.选用雄性Wistar大鼠30只,将动物随机分为黄芪预处理组(黄芪组)、缺血再灌注组、假手术对照组(对照组),每组10只.方法黄芪组术前给予腹腔内注射黄芪注射液,缺血再灌注组、对照组术前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注射.1周后制备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后即取缺血再灌注边缘区的心肌,对照组取相对应部位心肌.应用脱氧尿嘧啶缺口末端标记法测定心肌凋亡细胞指数的改变,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心肌细胞bcl-2(抑凋亡基因)及box(促凋亡基因)基因的改变.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凋亡细胞数.②bcl-2和bax基因表达情况.结果①心肌凋亡细胞数黄芪组低于缺血再灌注组[(14.06±9.97)%,(19.34±12.30)%,t=1.863,P<0.05].②bcL-2基因表达黄芪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无明显差异[(9.14±4.46)%,(8.99±4.54)%,P>0.05].③bax基因表达黄芪组低于缺血再灌注组[(12.65±7.23)%,(18.12±7.92)%,t=2.096,P<0.05].结论黄芪预处理可使促凋亡基因bax的表达明显下凋,从而使心肌细胞凋亡减少,保护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  相似文献   

2.
电针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家兔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电针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家兔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60 min,成功制作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家兔24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1及2组各8只.另仅开胸未结扎冠状动脉的8只为假手术组作为正常对照.电针1、2组术后30 min分别采用电针针刺内关穴与列缺穴60 min,仅1次,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观察4组家兔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心肌凋亡细胞数量,模型组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电针1组与电针2组、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P<0.01),但仍高于假手术组(P<0.01).结论:细胞凋亡参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电针内关穴可以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凋亡的数量,从而达到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中细胞凋亡及特异性内质网应激损伤相关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 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和半胱氨酸蛋白酶12(cysterine protease-12,caspase-12)表达水平的影响和意义。方法 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后处理组,每组8只。采用改良Pferfer MA推管法制备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下穿线、套管,不结扎,旷置220min;缺血再灌注组结扎左冠状动脉40min后完全开放,再灌注180min;缺血后处理组结扎左冠状动脉40min后,再灌注缺血开始前连续实施3个循环的30s/30s的缺血再灌注后处理,随后完全开放左冠状动脉再灌注180min。采用Evans blue与TTC双染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和缺血区面积百分比,采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caspase-12、GRP78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假手术组心肌缺血区面积百分比(0)和梗死区面积百分比(0)明显低于缺血后处理组[(46.46±2.13)%、(41.02±2.93)%]和缺血再灌注组[(53.31±3.87)%、(52.19±3.44)%](P0.01),心肌细胞凋亡指数[(6.70±2.25)%]、心肌组织caspase-12蛋白(0.11±0.01)和GRP78蛋白(0.13±0.03)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缺血后处理组[(20.54±3.05)%、0.35±0.06、1.17±0.14]和缺血再灌注组[(26.92±1.91)%、0.41±0.06、1.04±0.16](P0.01);缺血后处理组心肌缺血区面积百分比、梗死区面积百分比、心肌凋亡指数、心肌组织caspase-12蛋白表达水平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心肌组织GRP78蛋白表达水平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可减轻心肌细胞凋亡,而内质网应激激活参与了大鼠MIRI过程,推测缺血后处理在大鼠MIRI过程中可能通过调节内质网应激途径抑制细胞凋亡,改善MIRI。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粉防己碱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心肌细胞凋亡的干预,初步探讨其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于2005-03/2006-04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内科及心血管病研究所完成。①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粉防己碱组,各16只。粉防己碱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理学系提供,纯度>98%。②造模前20min,粉防己碱组腹腔注射粉防己碱3mg/kg(约1.2mL),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假手术组均腹腔注入生理盐水1.2mL。③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粉防己碱组大鼠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当结扎点远端心前壁变紫、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为冠状动脉结扎成功,松扎后抬高的ST段回落1/2以上为再灌注成功的标志。实施30min缺血,再灌注24h。假手术组不造模,在肺动脉圆锥与左心耳间穿线,不结扎,30min关胸,24h后处死。④再灌注结束后检测血清中乳酸脱氢酶活性、心肌组织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心肌梗死范围,并应用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及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各组凋亡细胞及凋亡指数。结果:48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粉防己碱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保护作用:①生化指标测定值:心肌细胞受损后,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组比较,粉防己碱组乳酸脱氢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均显著降低(t=4.337~10.810,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增高(t=4.352,P<0.01)。②梗死范围:粉防己碱组可明显减少心肌梗死范围,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3.28±4.38)%,(43.76±6.30)%,t=7.552,P<0.01]。粉防己碱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①琼脂糖凝胶电泳:假手术组心肌细胞DNA电泳呈一条大分子DNA片段,为正常DNA带型;缺血/再灌注损伤组DNA电泳呈“梯形结构”,可见形似云梯状的DNA片段,为凋亡的典型表现;粉防己碱组的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DNA梯形条带明显减弱。②原位末端标记:假手术组偶见凋亡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可见大量胞核呈深浅不一棕褐色的凋亡心肌细胞;粉防己碱组凋亡心肌细胞较缺血/再灌注损伤组明显减少,但较假手术组有所增加。③凋亡指数: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粉防己碱组凋亡指数均显著增高[(0.65±0.39)%,(19.36±5.28)%,(8.62±2.45)%,t=9.096~10.006,P<0.01];但粉防己碱组凋亡指数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损伤组(t=5.224,P<0.01)。结论:粉防己碱预处理可明显减轻心肌再灌注损伤、抑制细胞凋亡及抗氧自由基,为保护濒死心肌提供了机会窗口。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蛇床子素后处理对大鼠心肌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对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后,松开结扎线再灌注120 min制备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以下3组:对照(Sham)组、缺血/再灌注(I/R)组、I/R+蛇床子素后处理(Ost)组。采用TUNEL法原位标记缺血区凋亡心肌细胞并计算凋亡指数,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中Caspase-3、Bcl-2及Bax三种蛋白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I/R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心肌组织Caspase-3蛋白、Bcl-2蛋白和Bax蛋白含量明显增高(均P<0.05);与I/R组相比,Ost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P<0.05)、心肌组织Caspase-3蛋白(P<0.01)及Bax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而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结论蛇床子素后处理能抑制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同时上调心肌组织中Bcl-2蛋白的表达及下调心肌组织中Bax蛋白的表达,提示上调Bcl-2蛋白及下调Bax蛋白、进而上调Bcl-2/Bax比值可能是其发挥抗心肌细胞凋亡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与研究微 RNA-29b ( miR-29b) 对缺血损伤心肌细胞模型自噬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将已经建立缺氧 / 复氧模型的心肌细胞系 (H9C2) 随机分为三组:空白组、对照组与实验组 , 以 life2000 TM 为载体体外转染磷酸盐缓冲液 (PBS),miRNA 对照质粒(miR-NC)与 miR-29b,检测细胞自噬、增殖水平与氧化自由基等表达变化情况。结果 细胞转染后 24h 与 36h,三组 miR-29b mRNA 表达水平,细胞增殖指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284~81.871,均 P < 0.05),其中实验组与空白组及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空白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细胞转染后 24h 与 36h,三组 HIF-1α,LC-3 蛋白相对表达量及 SOD 活力,MDA 含量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9.133~15.693, 均 P < 0.05),其中实验组与空白组及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空白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 miR-29b 能通过正向调节 HIF-1α 和 LC-3 的相对表达量来提高SOD 活性,降低 MDA 含量,从而促进细胞自噬,发挥对缺血损伤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背景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近来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但人参及其提取物对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尚未阐明.目的观察人参皂甙Re对急性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及Bcl-2,Bax,Bad和Fas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人参皂甙Re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对象和干预本实验在湖北省武汉市同济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实验共用Wistar大鼠15只,雌雄不分.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人参皂甙Re治疗组,每组各5只.建立Wistar鼠缺血再灌注心脏模型.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心肌凋亡细胞,并进行细胞计数;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检测Bcl-2mRNA和基因表达产物的蛋白质,通过图像分析系统测量阳性染色区域的平均吸光度值进行量化分析,以观察人参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基因表达.主要观察指标人参皂甙Re治疗与否对急性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及Bcl-2,Bax,Bad和Fas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①假手术组未发现心肌凋亡细胞.缺血再灌注组心肌凋亡细胞数为(134±46)个/视野,人参皂甙Re治疗组为(91±19)个/视野,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63,P<0.01).②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缺血再灌注组及人参皂甙Re治疗组Bcl-2,Bax,Bad和Fas基因蛋白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t=2.79,P<0.05),人参皂甙Re治疗组bcl-2的表达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2.67,P>0.05),而Bax,Bad,Fas的表达明显下降(t=2.81,P<0.05),人参皂甙Re治疗组Bcl-2/Bad,Bcl-2/Bad,Bcl-2/Fas比值均较假手术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增大(t=2.84,P<0.05).结论人参皂甙Re治疗可以抑制急性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了促凋亡基因bax,bad,fas的表达,从而使Bcl-2/Bax,Bcl-2/Bad,Bcl-2/Fas比值增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肌细胞过表达核因子相关因子2 (Nrf2)基因后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细胞凋亡的作用和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三组(n=10),A组为对照组,B组为缺血再灌注组,C组为Nrf2组.A组和B组经冠脉转染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腺病毒载体(Ad-EGFP),C组转染携带Nrf2基因的腺病毒载体(Ad-Nrf2)至心肌组织.稳定3d后,各组行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或对照实验).电镜下观察各组心肌的结构改变,Western Blotting检测Bcl-2和Bax蛋白,TUNEL染色法观察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缺血再灌注后,电镜下B组心肌细胞结构损伤最严重,并有广泛的空泡样变性;C组结构损伤较B组明显减轻;Bcl-2/Bax的结果:与A组比较,B、C组均明显降低(P<0.05);与B组比较,C组明显升高(P<0.05);B、C两组的心肌细胞凋亡数目与A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B组又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过表达Nrf2基因能通过抗细胞凋亡来保护缺血再灌注心肌.  相似文献   

9.
背景心肌细胞凋亡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直接相关,Bcl-2表达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临床和实验证实人参和氯沙坦均能改善心肌缺血,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但两者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损伤有何异同?目的探讨人参和氯沙坦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内Bcl-2 mRNA和蛋白质表达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系.材料实验于2002-11/2003-04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实验室完成.采用健康成年Wistar大鼠40只,体质量200~250 g,雌雄不限,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人参治疗组和氯沙坦治疗组,每组10只.方法缺血再灌注组,人参治疗组和氯沙坦治疗组均造模,假手术对照组不造模.氯沙坦治疗组术前2 h,术后立即和术后24h分别给予氯沙坦20 mg/kg(1 mL),灌胃各1次;人参治疗组术前2 h,术后立即和术后24 h分别给予红参煎剂(1 g/mL,1 mL/次)灌胃各1次.假手术对照组和缺血再灌注组分别于相同时间给予相同容积的生理盐水灌胃.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分别检测人参和氯沙坦治疗后的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内Bcl-2 mRNA和蛋白质含量,并与对照组比较.主要观察指标人参和氯沙坦治疗后的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内Bcl-2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实验大鼠40只均进人结果分析.①氯沙坦组与对照组心肌细胞内Bcl-2 mRNA,蛋白含量无明显差别(P>0.05).②人参治疗组Bcl-2mRNA含量和Bcl-2蛋白表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或0.01).结论人参治疗组Bcl-2 mRNA及Bcl-2蛋白表达均较氯沙坦治疗组高,提示人参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与氯沙坦不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在体大鼠心肌缺血不同时间后再灌注120 min的心肌酶学与超微结构变化,评价缺血时间对再灌注损伤形成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15 min、30 min、60 min,以及分别再灌注120 min,造成心肌缺血和缺血/再灌注。自腹主动脉取血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单纯缺血15 min及缺血15 min再灌注120 min心肌损伤不明显,两组血清心肌酶无显著性变化。单纯缺血30 min心肌损伤明显,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心肌损伤更为严重,心肌酶漏出均增多,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单纯缺血60 min与缺血60 min再灌注120 min心肌损伤最重,心肌酶漏出均增多,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缺血时间过短或过长,恢复血供后都不会形成再灌注损伤,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可形成典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1.
微小RNA对心肌细胞C反应蛋白功能水平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小RNA(microRNA,miRNA)基因调节机制对冠心病标志性分子C反应蛋白(CRP)的调节。方法以大鼠心肌细胞H9c2(2-1)为实验对象,在培养中进行miR312的增强和抑制处理:加入Pre-miR-132作为miR-132增强剂,Pre-miR miRNA前体分子阴性对照1号作为增强处理的对照;加入Anti-miR-132作为miRNA-132抑制剂,Anti-miR miRNA抑制剂阴性对照1号作为抑制处理的对照。用iFect转染后培养48 h,收集细胞进行CRP的蛋白免疫印迹杂交。结果大鼠心肌细胞株H9c2(2-1)在增强剂Pre-miR-132处理48 h后,CRP蛋白水平明显下降(t-检验,P=0.013 21);与此同时,抑制剂Anti-miR-132处理48 h后,CRP蛋白水平出现了明显上升(t-检验,P=0.012 40)。结论微小RNA miR-132对大鼠心肌细胞CRP功能水平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二者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 LA)患者血清中微核糖核酸(miRNA)在肺腺癌患者及正常人群组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在肺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60 例肺腺癌及40 例正常人群血清,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 time PCR,qRT PCR)检测各组血清miR-498, miR-339-5p 和 miR-210-3p 的表达情况。统计分析各组miRNA 的表达差异以及单个miRNA 在肺腺癌诊断中的价值,进一步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三者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 相比正常人群,肺腺癌患者血清中miR-210-3p 表达增加(6.41±1.85 vs 4.52±1.45),miR-498(2.09±0.88vs 3.01±0.69)和miR-339-5p(0.8±0.53 vs 1.24±0.58)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2, 1.34, 2.75,均P < 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析结果显示,miR-498 ,miR-339-5p 和miR-210-3p 的AUC 分别为 0.788(95%CI0.695 ~ 0.864),0.715(95%CI 0.616 ~ 0.801)和0.799(95%CI 0.707 ~ 0.872 );三者联合检测在肺腺癌诊断中AUC 值为0.902(95%CI 0.826 ~ 0.952),三者联合检测优于单个miRNA 的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09 ~ 18.65,均P < 0.05)。结论 miR-498, miR-339-5p 和miR-210-3p 在肺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情况改变,对肺腺癌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背景:脑缺血再灌注早期,由于脾脏中有大量炎症因子浸润引发氧化应激损伤,导致脑缺血再灌注后脾细胞出现大量凋亡。目的:观察外源性过氧化氢对金属硫蛋白Ⅰ/Ⅱ敲除小鼠脾细胞活力的影响及N-乙酰-L-半胱氨酸对过氧化氢诱导的脾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制备金属硫蛋白敲除小鼠脾细胞悬液,分别用不同浓度(0.1,0.2,0.5,1,2mmol/L)过氧化氢处理2h后,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根据MTT结果选择不同浓度过氧化氢(0.5,1mmol/L)诱导脾细胞凋亡,实验分为6组:对照组、N-乙酰-L-半胱氨酸组、0.5mmol/L过氧化氢组、1mmol/L过氧化氢组、N-乙酰-L-半胱氨酸+O.5mmoI/L过氧化氢组、N-乙酰-L-半胱氨酸+1mmol/L过氧化氢组,2h后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酶标仪法检测乳酸脱氢酶活力及紫外分光光度仪检测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的开放情况。结果与结论:随过氧化氢浓度增加脾细胞活力呈明显下降趋势(P〈0.01),且0.2,0.5,1,2mmol/L过氧化氢组脾细胞活力下降幅度最大。与对照组相比,N-乙酰-L-半胱氨酸组脾细胞活力明显提高(P〈O.01),且乳酸脱氢酶活力降低(P〈0.01),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减少(P〈0.01);分别于0.5,1mmol/L过氧化氢组相比,N-乙酰-L-半胱氨酸+O.5mmol/L过氧化氢组、N-乙酰-L-半胱氨酸+1mmol/L过氧化氢组脾细胞活力也明显提高(P〈0.01),乳酸脱氢酶活力降低(P〈0.01),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减少(P〈0.01)。结果表明,金属硫蛋白Ⅰ/Ⅱ敲除小鼠随着过氧化氢浓度的升高,脾细胞活力逐渐下降,呈浓度依赖性,尤其对0.2,0.5,1,2mmol/L过氧化氢刺激最为敏感。N-乙酰-L-半胱氨酸使乳酸脱氢酶释放和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的开放减少,脾细胞活力增强,以此减轻过氧化氢诱导的金属硫蛋白Ⅰ/Ⅱ敲除鼠脾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72只SPF级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及缺血再灌注-乌司他丁组,每组24只。各组根据再灌注时间点不同分为0 h、2 h、4 h、8 h,各时间点6只大鼠。建立下肢缺血/再灌注模型: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再灌注-乌司他丁组。同时,经股静脉采血备检;取骨骼肌组织分别固定,备电镜、光镜检验。分别测定各组动物骨骼肌在发生再灌注时间点0 h、2 h、4 h、8 h时血浆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的含量。同时检测各组不同时点大鼠后肢腓肠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的含量。光镜下观察骨骼肌细胞结构形态。结果缺血再灌注组血浆LDH、CK的含量4 h达高峰,之后开始下降,缺血再灌注组和乌司他丁组LDH、CK在各时间点的水平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乌司他丁组各不同时点血浆LDH、CK的含量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缺血再灌注组腓肠肌组织表现为SOD活性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以4 h为最低;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以4 h为最高;缺血再灌注组各组动物血浆SOD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乌司他丁组各时间点腓肠肌中MDA含量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SOD含量高于缺血再灌注组。结论①乌司他丁可以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②乌司他丁能有效抑制大鼠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时骨骼肌细胞破坏而引起的LDH和CK的释放,因此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骨骼肌的损伤有保护作用;③在缺血再灌注损伤时,乌司他丁组的SOD活性要高于单纯缺血再灌注组,而反映氧自由基对骨骼肌损害的MDA的含量却较单纯缺血再灌注低,提示乌司他丁在清除氧自由基及减轻后肢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有或无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抑制剂存在的条件下,高糖刺激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内质网应激蛋白GRP78及凋亡蛋白caspase-12表达的变化,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探讨糖尿病肾病中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培养,使用高糖(30mmol/L)DMEM培养基刺激NRK52E细胞24 h,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X的产生量,Western-blot检测细胞内内质网应激蛋白GRP78及凋亡蛋白Caspase12的表达;并且使用NADPH氧化酶抑制剂DPI(10μM)预处理细胞,并观察其对细胞内ROX产生及GRP78和Caspase12蛋白的表达影响。结果高糖刺激24 h可明显增加细胞内ROS的产生,为正常对照组的2.5倍(P<0.05)。NADPH氧化酶抑制剂DPI(10μΜ)预处理后,高糖诱导的细胞内ROS产生明显受到抑制,较高糖刺激刺激组降低了43.69%(P<0.05)。高糖刺激NRK52E细胞24 h后可,细胞内内质网应激蛋白GRP78蛋白表达显著上调,为正常对照组的5倍(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糖刺激组NRK52E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12的表达也显著增加(P<0.05)。NADPH氧化酶抑制剂DPI(10μΜ)预处理后并高糖刺激NRK52E细胞24 h,与高糖刺激组相比,DPI处理组NRK52E细胞内质网应激蛋白GRP78表达显著下调(P<0.05),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12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论高糖刺激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后,细胞内发生氧化应激与内质网应激反应,并且氧化应激可能作为上游信号诱导细胞内内质网应激反应的发生,并最终导致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窒息新生儿血清miR-21,miR-210和miR-424的表达水平,为microRNA在新生儿窒息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运用RT-PCR方法检测62例窒息新生儿血清microRNA的表达水平.根据出生时Apgar评分,分为轻度窒息组45例,重度窒息组17例和30例健康孕妇脐血,以U6snRNA为内参,检测miR-21,miR-210和miR-424在血清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3种microRNA在所有组中均可检测到,与对照组比较,miR 21和miR 210在窒息患儿血清中表达水平上调4.57±0.41和4.18±0.32倍(t=3.02,2.72,P<0.05),且重度窒息组高于轻度窒息组(t=2.23,2.25,P<0.05).miR 424表达水平无差异(1.34±0.19,t=0.29,P>0.05).结论 miR 21和miR-210在窒息患儿血清中表达上调,与病情严重性正相关,检测其在血清中的表达量对新生儿窒息的早期诊断与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钙拮抗剂(Calcium antagonists)硝苯吡啶(Nifedipine)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 30只体重在260-300g的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模型组、Nifedipine组(1μmmol/L)。大鼠麻醉后取出心脏,悬挂于Langendorff灌流装置上行主动脉逆行灌流,制备大鼠离体心脏缺血30min、再灌注120min模型;对照组行150min正常灌流。测定心肌梗死面积,检测SOD(Superoxidedismutas超氧化物歧化酶)及MDA(mal-onaldehyde丙二醛)的含量,免疫组化方法行PKCδ(The protein kinase C蛋白激酶C)的测定,用RT-PCR法测定NCX(Na+/Ca2+exchanger钠钙交换体)及SERCA2α(Sareoplasmie reticulum calcium adenodine triphosphatase肌浆网钙泵)的表达。结果硝苯吡啶组心肌梗死面积较模型组明显缩小(P<0.01);冠脉灌流液中SOD活性明显升高(P<0.01);MDA含量显著下降(P<0.01);药物组的PKC含量水平较模型组增多(P<0.05),药物组NCX mRNA的表达水平较模型组降低,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钙拮抗剂Nifedipine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万秦  包敏  李怡 《华西医学》2011,(8):1146-1149
目的 通过建立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模拟人类冠心病,研究聚合血红蛋白(PolyHb)在心肌缺血再灌注中的保护作用,探究PolyHb在冠心病领域中的保护和治疗作用.方法 将45只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实验组(15只)、对照组(15只)、假手术组(15只),建立大鼠心肌缺血模型.实验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mi R-30c在前列腺癌中的功能调控作用,获得其调控前列腺癌侵袭及转移的可靠证据,进而揭示其在前列腺癌中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从mi RNA芯片检测结果中获得前列腺癌相关的差异表达的mi R-30c分子,进一步通过mi R-30c过表达质粒转染前列腺癌细胞,运用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变化,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转移变化。结果 LNCa P/DU145转染质粒后,mi R-30c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LNCa P:倍数=3.87,P<0.001;Du145:倍数=4.32,P<0.001)。Transwell侵袭实验表明,mi R-30c转染组的LNCa P/DU145细胞侵袭的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LNCa P:67 vs.120个/视野,P<0.001;DU145:130 vs.220个/视野,P<0.001)。划痕实验结果发现mi R-30c转染后,LNCa P/DU145细胞实验组转移的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LNCa P:241 vs.520个/视野,P<0.001;DU145:490 vs.660个/视野,P<0.001)。结论 mi R-30c可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侵袭及转移,这说明mi R-30c在前列腺中确实起着抑癌的作用,其可能通过KRAS-MAPK信号通路抑制前列腺癌的侵袭及转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硫化氢预处理延迟相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健康成年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硫化氢组(H组)。S组仅开胸并分离左冠状动脉前降支;IR组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阻断30rain,再灌注120min;H组予以静脉注射硫氢化钠(NaHS)0.05mg/kg,给药后24h同IR组处理。各组分别于缺血前10min(T1)、缺血30min(T2)、再灌注60min(T3)、120min(T4)四个时点记录血流动力学变化。再灌注结束后测心梗面积。【结果】与IR组比,H组血流动力学改善,心肌梗死面积减少(P〈0.05)。【结论】硫化氢预处理延迟相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