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卵子透明带透亮致密患者行常规体外受精(IVF)或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后受精、胚胎发育情况及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体外受精过程中卵子出现透明带透亮致密的43个周期,其中IvF周期27例,ICSI周期16例,比较受精率与正常受精比例、胚胎质量、临床妊娠结局。结果:27例IVF周期均未受精,行早期补救ICSI,其中23例完全不受精。补救后IVF总体受精率达64.83%,正常受精率59.32%;16例ICSI周期均受精,受精率和正常受精率分别为85.11%和79.01%,均显著高于IVF组(P〈0.05)。IVF组和ICSI组卵裂率分别为97.96%、95.65%,优质胚胎率分别为52.67%、43.7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VF组妊娠率为37.04%,种植率为33.33%;ICSI组妊娠率为31.25%,种植率为25.00%,组间临床结局相近,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透明带透亮致密患者的自然受精能力下降,需要采用ICSI方式授精。常规IVF受精失败后采用早期补救ICSI或直接行ICSI能明显改善透明带透亮致密患者的受精结局,但不能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half-ICSI与备早补救ICSI 2种授精方式在体外受精周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可疑受精失败的不孕患者,随机分为half-ICSI组(A组,half-ICSI授精,138个周期)和行备早补救ICSI组(B组,行备早补救ICSI授精,112个周期)。分析受精率、胚胎质量、种植率和妊娠率。结果:A组与B组的正常受精率分别为65.37%和70.78%,多精受精率分别为1.59%和3.08%,优质胚胎率分别为66.76%和73.75%,胚胎种植率分别为26.64%和35.59%,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妊娠率分别为46.09%和57.84%,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在IVF受精成功周期中,A组的优质胚胎率、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均明显低于B组(P<0.05);而在IVF受精失败周期中,ICSI的优质胚胎率、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A、B组间均无差异(P>0.05),但A组的受精率显著低于B组(P<0.01)。结论:备早补救ICSI授精方式优于half-ICSI授精方式,但有增加多精受精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胚胎冷冻复苏后,卵裂球存活状态对胚胎发育的影响以及体外授精(IVF)和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2种授精方式对冷冻胚胎复苏后体外发育能力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42例患者,150个复苏周期,共769个冷冻胚胎复苏后培养至囊胚期进行移植的结果。结果:共复苏胚胎769个,存活胚胎702个,复苏率91.3%。220个胚胎(31%)到达囊胚阶段。在卵裂球全部存活胚胎中,囊胚形成率35%,部分存活胚胎中囊胚形成率24%,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1)。在卵裂球全部存活胚胎中,来源于IVF的胚胎囊胚形成率为40%,来源于ICSI的为26%,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1);部分卵裂球存活胚胎中来源于IVF的胚胎囊胚形成率为26%,来源于ICSI的为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全部220个囊胚中,IVF组的优质囊胚率为38.6%,ICSI组的优质囊胚率为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妊娠率IVF组和ICSI组分别为61.05%与61.11%;胚胎种植率分别为37.50%与36.67%,活产率分别为81.03%与78.7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胚胎冷冻复苏后卵裂球的损伤削弱了囊胚形成能力,影响卵裂期胚胎进一步发育,这与ICSI和冷冻胚胎复苏后发育潜能的降低有关,但其对临床结果和妊娠结局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后移植前胚胎在不同氧浓度培养条件下的发育情况。方法:将接受IVF或ICSI的患者随机分组成常氧组(体积分数20%的氧浓度,包括IVF卵裂期胚胎患者150例,IVF囊胚期胚胎患者51例,ICSI卵裂期胚胎患者81例,ICSI囊胚期胚胎患者39例)和低氧组(体积分数5%的氧浓度,包括IVF卵裂期胚胎患者108例,IVF囊胚期胚胎患者56例,ICSI卵裂期胚胎患者79例,ICSI囊胚期胚胎患者45例),观察各组胚胎在受精后第3日的卵裂胚和第5日的囊胚发育情况以及临床妊娠结局。结果:在患者年龄、不孕年限、基础FSH值、Gn用量、获卵数和MⅡ卵率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的基础上,1与常氧组相比,低氧组的胚胎IVF或ICSI后的受精率、卵裂率以及第3日形成的优质胚胎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妊娠率和着床率组间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2低氧组胚胎IVF或ICSI后形成的Ⅴ级囊胚多于常氧组(P0.05),总囊胚形成率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临床妊娠率和着床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常氧培养条件相比,低氧培养条件并不能显著促进IVF/ICSI后卵裂期胚胎的发育,但能够促进囊胚的形成,特别是囊胚的孵出,因此低氧培养可以作为囊胚培养的首选条件,但不是卵裂期胚胎培养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行half-ICSI治疗中IVF受精率的差异对half-ICSI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配偶精液分析处于临界状态,无法排除受精失败可能的患者,以及前次IVF受精失败的患者,采用half-ICSI治疗,并根据IVF部分的受精情况进行分组,其中IVF受精失败(定义为IVF受精率≤25%)的half-ICSI组为研究组,包括IVF受精率为0的完全受精失败half-ICSI组24个周期及IVF受精率低下的half-ICSI组19个周期;而IVF正常受精(定义为IVF受精率≥65%)的half-ICSI组19个周期作为对照组。结果:IVF完全受精失败的half-ICSI组中ICSI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植入率、妊娠率、分娩率、流产率分别为68.94%、95.50%、53.77%、19.23%、33.33%、33.33%、0%,IVF受精率低下的half-ICSI组ICSI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植入率、妊娠率、分娩率、流产率分别为71.43%、94.4%、52.54%、18.75%、36.84%、31.58%、14.29%,与对照组即IVF正常受精的half-ICSI组(分别为81.34%、97.25%、55.66%、21.74%、36.84%、36.84%、0%)相比,除受精率研究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外(P<0.05),其余各率差异均无差异(P>0.05)。3组精液分析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half-ICSI中IVF受精失败将影响ICSI的受精率,但是对胚胎发育及妊娠结局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常规IVF中原发、继发不孕患者及早期补救ICSI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常规IVF及ICSI助孕治疗患者资料1 733个周期,将1 097个IVF周期分为原发不孕组(571例)与继发不孕组(526例),比较两组患者不孕年限、年龄、基础内分泌、Gn总量、Gn天数、卵子受精率、胚胎种植率、补救率和妊娠率;针对不同的受精方式,还比较了IVF组、ICSI组、R-ICSI组的受精率、卵裂率、种植率、妊娠率及流产率。结果 原发不孕组与继发不孕组比较,经独立样本t检验,不孕年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不孕组妊娠率、胚胎种植率与继发不孕组比较,经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不孕组卵子受精率(χ~2=23.641,P=0.000)、正常受精率(χ~2=4.042,P=0.045)、卵裂率(χ~2=4.015,P=0.045)、补救ICSI率(χ~2=5.044,P=0.025)与继发不孕组比较,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VF组、ICSI组及R-ICSI组临床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IVF受精中,原发不孕患者卵子受精率及正常受精率低,短时受精联合R-ICSI可以有效地挽救IVF受精失败的患者,能够获得较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精子来源及不同授精方式对胚胎继续发育能力的影响。方法:分析499例患者499个取卵周期剩余胚胎继续培养形成囊胚的情况,按精子来源不同分为供精IVF(D-IVF)组和夫精IVF(H-IVF)组,按授精方式不同分为IVF组和ICSI组,ICSI组按精子来源分为新鲜精液组、附睾精子和睾丸精子组,比较不同精子来源及授精方式获得剩余胚胎的囊胚形成率、胚胎利用率和无囊胚移植率。结果:① D-IVF组和H-IVF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第3日和第5日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剩余胚胎囊胚形成率、胚胎利用率和无囊胚移植率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ICSI组与IVF组比较,其受精率较高(P0.05),但优质胚胎率显著下降,有统计学差异(55.11%vs 61.30%,P0.05),组间第3日卵裂期胚胎和剩余胚胎囊胚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ICSI组与IVF组比较,其剩余胚胎囊胚形成率、胚胎利用率稍低,无囊胚移植率较IVF组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6.13%vs 65.32%,48.18%vs 55.39%,21.68%vs 13.20%,P0.05)。③新鲜精液组的优质胚胎率、胚胎利用率显著低于附睾精子和睾丸精子组(P0.05),各组囊胚移植的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D-IVF可获得H-IVF相似的结局,其剩余胚胎都有较高的发育潜能,ICSI获得的剩余胚胎发育潜能低于IVF组。附睾精子和睾丸精子ICSI后获得的胚胎比新鲜精液精子ICSI后胚胎发育潜能高。针对不同的授精方式可能需要制定相应的剩余胚胎囊胚培养标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培养(IVM)在体外受精(IVF)中对卵巢低反应性者的补救性治疗效果。方法:30例行IVF时表现为卵巢低反应者(实验组)在B超引导下经阴道行卵泡穿刺术,取卵后对不同期未成熟卵母细胞行IVM,再行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受精;对成熟卵母细胞则进行常规受精,胚胎形成后行移植术。取同期进行ICSI周期治疗的63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应用IVM行IVF-ET补救治疗的30个周期中有29个周期获胚胎移植,临床妊娠9例(31%),胚胎种植率18.47%,但该组未成熟卵培养成熟后的受精率、卵裂率均低于对照组;总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比常规ICSI组低。结论:IVM技术联合IVF为卵巢低反应性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补救措施,明显减少了IVF周期的取消率,提高了妊娠机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常规体外受精(IVF)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周期中异常受精胚胎的临床利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5年6月在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生殖中心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包括常规IVF和ICSI)的955个周期的实验室和临床数据。结果:ICSI周期双原核(2 PN)受精率显著高于IVF周期2 PN受精率(88.20%vs 72.04%,P0.01),而ICSI周期的未见原核(0 PN)、单原核(1 PN)及多原核受精率均低于IVF周期(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5天(D5)0 PN的囊胚形成率和可利用囊胚率显著高于2 PN和1 PN组(P0.01)。新鲜移植周期和冻融卵裂胚移植周期,0 PN组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显著低于2 PN组(P0.01),但是冻融囊胚移植周期,0 PN组的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与2 PN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F/ICSI周期中没有2 PN胚胎可供选择移植时,可选择0 PN胚胎,囊胚培养是合理利用异常受精胚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早期补救ICSI应用价值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素英  曹英  曹翔  王宁怡  滕彬  黄斌  韩金兰 《生殖与避孕》2010,30(11):742-744,778
目的:探讨早期补救ICSI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IVF受精失败、取卵后20h行补救ICSI者19例(晚补救ICSI,A组)及加精子(IVF)4~6h后未见第二极体(Pb2)的成熟卵行补救ICSI者31例(早补救ICSI,B组),并与544例同期常规ICSI(C组)进行比较,观察受精率、卵裂率、有效胚胎率、优质胚胎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评价早补救ICSI有效性。结果:3组年龄及基础FSH均无统计学差异,B组正常受精率显著高于A组,但显著低于C组(71.27%vs55.69%vs81.08%,P<0.05),>2原核(PN)率A、B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但显著高于C组(7.73%vs7.78%vs2.73%,P<0.01),卵裂率B组显著高于A组(100%vs94.62%,P<0.05),有效胚胎率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优质胚胎率B组显著高于A组,但低于C组(51.16%vs22.73%vs60.19%,P<0.01),胚胎种植率B组显著高于A组(1.75%vs17.54,P<0.05),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17.54%vs18.90%,P>0.05),3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5.26%,26.67%和34.57%,与C组比,A组临床妊娠率显著下降(P<0.01)。结论:与晚补救ICSI相比,早补救ICSI获得了更高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及种植率,但多PN率高于常规ICSI,优质胚胎率仍低于常规ICSI。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在体外受精完全失败或受精率低于25%的常规IVF周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1.01-2004.12在我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常规IVF治疗的35例非男性因素不育患者,取卵后体外受精培养16-18h,发现卵母细胞完全未受精或受精率低于25%,立即行ICSI再授精。结果:在24个常规IVF低于25%的周期中,共有197个未受精卵,其中159个MⅡ期卵,显微注射159个,受精123个,最终形成胚胎96个,受精率为77.4%,卵裂率为78.1%,在22个新鲜移植周期(每周期的移植胚胎由来源于常规体外受精卵和补救ICSI后受精卵的胚胎组成),共有4例临床妊娠;在8个冷冻移植周期中(每周期的移植胚胎完全来源于补救ICSI后的受精卵),有1例临床妊娠。在11个常规IVF完全失败周期中,共有89个未受精卵,其中78个MⅡ期卵,显微注射78个,受精63个,卵裂51个,受精率为80.7%,卵裂率为80.9%,在10个新鲜移植周期(每周期的移植胚胎完全来源于补救ICSI后的受精卵)中共有2例临床妊娠;在2个冷冻移植周期(每周期的移植胚胎完全来源于补救ICSI后的受精卵)中有1例单胎妊娠,妊娠早期流产。胚胎来源于常规体外受精卵和补救ICSI后受精卵的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为18%;胚胎完全来源于补行ICSI后受精卵的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为20%。结论:ICSI可作为常规IVF失败后的有效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卵母细胞激活技术在卵细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受精失败或低下患者和可疑受精失败或低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至少有1次ICSI受精失败或低下的患者lO例,再次接受助孕治疗时,实施卵母细胞激活技术(作为激活周期);对可疑ICSI受精失败或低下患者3例,实施半数卵母细胞激活处理,将获得的67枚卵子分为常规ICSI组和激活组。观察卵母细胞激活前后的受精率、卵裂率和优质胚胎的变化及妊娠结局。结果在ICSI受精失败或低下患者中,既往周期的受精率为29.67%(27/91),激活周期的受精率为72.58%(45/6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既往周期和激活周期的卵裂率分别为85.19%(23/27)和95.56%(43/4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胚胎量由既往IC$I周期的(0.25±0.45)个提高到激活周期的(1.18±1.33)个(P〈0.05);5例患者获得临床妊娠。在可疑ICSI受精失败或低下患者中,常规ICSI组和激活组的受精率、卵裂率和优质胚胎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卵母细胞激活技术可提高ICSI受精失败或低下史患者的受精率,但是对于没有ICSI受精失败或低下史的患者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对非男性因素不孕IVF失败患者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由于第一周期常规IVF治疗中卵子完全不受精或受精率≤25%,行补救性ICSI的10个周期(补救性ICSI组),以及因前次受精失败而在随后的治疗周期中采取ICSI方法受精的19个周期(后续性ICSI组)的ICSI治疗结局,并以因男方少弱精子症进行第1次ICSI治疗的133个周期为对照组。结果:后续性ICSI组受精率、植入率、妊娠率和分娩率均高于补救性ICSI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续性ICSI组优胚率显著高于补救性ICSI组(P<0.05);补救性ICSI组受精率(48.9%)、优质胚胎率(29.2%)、植入率(0%)、妊娠率(0%)、分娩率(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72.1%、46.6%、21.2%、45.1%、39.1%);后续性ICSI组受精率、植入率、妊娠率、分娩率分别为55.4%、8.8%、21.1%、15.8%,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优质胚胎率后续性ICSI组(44.2%)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非男性因素不孕IVF失败患者,ICSI能避免受精失败,但是受精率以及妊娠结局受到卵母细胞隐匿性异常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单胚胎移植的临床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单胚胎移植的妊娠结局及可行性。方法对上海集爱遗传与不育诊疗中心1999-01-2006-06实施的所有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新鲜及冷冻周期中仅有单个胚胎可供移植的共455个周期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和比较单胚胎移植的妊娠结局与年龄、不孕时间、受精方式、胚胎卵裂球数、胚胎评分、内膜厚度、移植胚胎的天数及新鲜或冷冻胚胎移植的关系。结果单胚胎移植的临床妊娠率18.68%(85/455),无单卵双胎。妊娠与否(1)与年龄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2)与不孕时间相关,妊娠者平均不孕时间为5.53年,未孕者6.73年,P<0.01。(3)与移植时胚胎的卵裂球数目与评分明显相关,妊娠者的平均卵裂球数及评分显著高于未孕组分别为(5.58±2.09)、(4.79±2.19)个;(2.31±0.69)、(2.56±0.73)分,P均<0.01。(4)与移植时胚胎的天数相关,第2(D2)、第3(D3)及第5(D5)天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5.58%,22.75%及26.47%。D3妊娠组所移植胚胎的平均卵裂球数及评分显著高于D2组、P<0.01;另外D5组胚胎达到囊胚的临床妊娠率为40%,而未达囊胚组仅20.83%。(5)IVF与ICSI的单胚胎移植结局无明显差异,临床妊娠率为IVF:20·25%(49/242)及ICSI:16·90%(36/213)。(6)新鲜胚胎(416例)与冷冻胚胎(39例)的单胚胎移植后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8.27%和23.08%,P>0.05;冷冻组的平均卵裂球数明显多于新鲜胚胎组(P<0.01)。结论IVF-ET周期选择第3天优质胚胎或囊胚行单胚胎移植,可以达到较高的妊娠率并减少多胎妊娠。  相似文献   

15.
王青欣  王迪  王霞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1,37(7):522-526
目的:探讨精子DNA完整性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胚胎发育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190对不孕症夫妇为研究对象,采用密度梯度洗涤及上游法处理精子,检测处理前后的DNA碎片指数(DFI)。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根据DFI预测IVF-ET受精率的阈值将患者分为高DFI组和低DFI组。比较两组精液参数及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的助孕情况和妊娠结局。结果:(1)DFI预测IVF受精的AUC为0.559(95%CI 0.501~0.617),最大约登指数对应阈值为25%。患者分为高DFI组[≥25%,59对夫妇(IVF 24对,ICSI 35对)]和低DFI组[25%,131对夫妇(IVF101对,ICSI 30对)]。经过密度梯度洗涤及上游后精子DFI显著降低(17.9%vs 1.9%,P0.01)。(2)无论IVF还是ICSI周期,两组前向运动精子比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9.7±17.3)%vs (21.8±19.1)%,P0.01;(28.5±18.3)%vs (13.6±10.9)%,P0.01]。在IVF周期中,低DFI组受精率[(84.0±15.9)%]明显高于高DFI组[(76.3±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ICSI周期中,两组受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3.8±19.9)%vs(76.2±20.1)%,P0.05]。(3)两组的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持续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DFI患者的精子活力明显降低,密度梯度洗涤及上游后可显著降低精子DFI。高DFI患者可通过ICSI提高受精率,但是DFI对于IVF/ICSI胚胎发育以及临床结局没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对体外受精失败后不同授精时间进行补救ICSI的结局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初次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失败后不同时间进行补救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授精对胚胎发育潜力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104例完全不受精或低受精率的常规IVF周期分为6 h后行补救ICSI短时授精组(A组,再将A组按补救ICSI时间分为6~8 h的A1组和8.1~12 h的A2组)及晚时授精(22 h后行补救ICSI)组(B组),比较各组间的治疗结局。结果:A组总的卵裂率、可移植胚胎率、优质胚胎率、妊娠率与B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A1组与A2组相比,受精率、卵裂率、可移植胚胎率、优质胚胎率无显著差异,妊娠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缩短卵龄有利于补救ICSI结局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IVF周期中MⅡ末期卵子形态与胚胎发育潜能的关系。方法:收集IVF周期中受精后5~6h脱颗粒细胞MⅡ末期卵子,依据透明带、卵泡浆及两极体形态在光镜下对排出两个极体的卵子进行形态评分分级(Ⅰ~Ⅲ级),统计不同分级组间的高评分原核形成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及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分析卵子形态与受精及胚胎发育潜能的关系。结果:形态评分较高的卵子与形态评分较低的卵子间受精率和卵裂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优质胚胎率显著增高(P<0.05);随着移植胚胎中由高形态评分卵子发育而来的胚胎数目增多,周期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显著增高(P<0.05)。结论:IVF周期中,早期脱颗粒细胞后MⅡ末期卵子形态对受精率及卵裂率没有影响,但可预测早期胚胎质量及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核期合子评级体系及核仁数目差异和早期胚胎选择方法与胚胎着床之间的关系.方法:对90个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单精子卵泡浆注射(IVF/ICSI)治疗周期,共689枚授精后第1天观察为正常受精的卵子,在受精后16~18小时根据合子的核仁前体数目和分布情况,将其分为Z1、Z2、Z3和Z4共4个等级,并对胚胎的形态学、着床率和妊娠率进行评估,同时将原核核仁数目差值进行分类,比较其与胚胎发育的相关性.结果:Z评级高的合子在卵裂率、优质胚胎形成率、妊娠率及着床率方面显著高于z评级低的合子,组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分析正常受精卵核仁差异发现,核仁数间的差异不影响胚胎的后期卵裂以及优质胚胎的形成(P>0.05).结论:原核期合子评级作为简单、快速和无创伤的参数可以较客观地反映合子质量,对后期胚胎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核仁数目的差异并不影响胚胎的早期发育,但需进一步研究. 和Z4共4个等级,并对胚胎的形态学、着床率和妊娠率进行评估,同时将原核核仁数目差值进行分类,比较其与胚胎发育的相关性.结果:Z评级高的合子在卵裂率、优质胚胎形成率、妊娠率及着床率方面显著高于z评级低的合子,组问比较差异有高度 计学意义(P<0.01);分析正常受精卵核仁差异发现,核仁数间的差异不影响胚胎的后期卵裂以及优质胚胎的形成(P>0.05).结论:原核期合子评级作为简单、快速和无创伤的参数可以较客观地反映合子质量,对后期胚胎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核仁数目的差异并不影响胚胎的早期发育,但需进一步研究. 和Z4共4个等级,并对胚胎的形态学、着床率和妊娠率进行评估,同时将原核核仁数目差值进行分类,比较其与胚胎发育的相关性.结果:Z评级高的合子在卵裂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精子-透明质酸结合率对受精能力的预测以及妊娠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6月期间本中心正常受精的短时体外受精(IVF)患者1 630例作为对照组(短时IVF组),因短时受精失败行补救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130例作为研究组(R-ICSI组),检测并分析两组精液的精子-透明质酸结合率、浓度、前向运动率、正常形态率、胚胎质量以及妊娠结局。结果 (1)女方年龄、不孕年限、总Gn用量、Gn使用时间以及获卵数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R-ICSI组的精子-透明质酸结合率[(63.8±17.4)%]显著低于短时IVF组[(71.8±13.6)%](P0.01),并同时伴有精子浓度和正常形态率的明显下降(P0.05),但其均值却仍然高于精液常规参数的正常参考值;(3)R-ICSI组的正常受精率(70.8%)、总受精率(76.2%)及优质胚胎率(50.0%)均显著低于短时IVF组(76.01%,85.0%,59.0%)(P0.01);(4)R-ICSI组平均移植胚胎数(2.0±0.2)显著高于短时IVF组(1.9±0.3)(P0.01),但种植率(36.6%)却仍然低于短时IVF组(49.0%)(P0.05);R-ICSI组临床妊娠率低于短时IVF组,胚胎停育率高于短时IVF组,但两者之间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子-透明质酸结合率对IVF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合常规参数,精子-透明质酸结合率低于63.8%时,受精失败风险增加,但其对于妊娠的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短时受精联合早期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R-ICSI)在完全受精失败周期的临床价值。方法:2009年1月~2010年6月我中心试管婴儿助孕治疗709例,其中短时受精完全失败行早期R-ICSI周期82例,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周期627例,比较两组正常受精率、异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结果:两组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无统计学差异,R-ICSI组异常受精率(5.0%)显著高于ICSI组(3.0%)(P<0.05)。结论:短时受精联合早期R-ICSI可及早发现受精失败并及时补救,获得较好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