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俊槐 《新中医》1996,28(4):41-42
癌肿治验举隅王俊槐主题词食管肿瘤/中医药疗法,肝肿瘤/中医药疗法,膀胱肿瘤/中医药疗法,癌/中医药疗法笔者师从李培生教授临证实践,诊治各类癌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举验案3例,以飨读者。1食道癌刘××,女,66岁。患者于1992年3月初出现吞咽梗阻,...  相似文献   

2.
笔者自1967年以来,即用中医药治疗癌肿。为了探索中医药治疗癌肿远期疗效,现整理1970~1977年用中医药内外合治方法为主,治疗II、III期宫颈癌患者共30例,远期疗效较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张英  林洪生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2):2728-2729
林洪生主任医师从事恶性肿瘤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3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一系列中医药防治肿瘤的学术思想,主要集中在“治未病应贯穿于中医药防治肿瘤的始终”、“扶正培本‘系列’治疗方法防治恶性肿瘤”、“中医药分阶段治疗肿瘤的治则治法”、“调整机体内环境平衡,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中药单体成分的综合可以促进中医药防治肿瘤的现代化进程”。长期在这些学术思想的指导下,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实践及科研活动,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相似文献   

4.
正我国是癌肿高发国家,尤其随着国内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环境污染、食品安全、营养过剩、各种生活高压也随之而来,造成国民近年各种肿瘤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并成为常见死因之一。目前对肿瘤的治疗,中医药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刘嘉湘教授早在六十年代开始从事肿瘤的中医诊治研究,首倡"扶正治癌"法。通过五十余年的临床实践证实,扶正治癌在扶正补虚、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期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1-7]。笔者根据全国中医优秀临床人才研修跟  相似文献   

5.
肺癌的发病率在我国大、中城市男性中已占常见肿瘤的首位,女性居第二位。迄今为止,由于缺乏有效的普查方法和早期诊断手段,使很多患者在确诊时已属中、晚期,丧失了根治的时机。目前很多资料表明,包括中医药学疗法在内的肺癌综合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延长生存期。中医药疗法不但在癌肿的治  相似文献   

6.
肿瘤是临床常见病、疑难病,肿瘤的防治提倡“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三级预防理论,与中医学“治未病”的思想可以说是有异曲同工之妙。食管癌是我国较为高发的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国人生命安全。同样,食管癌亦遵循肿瘤发生及发展的普适规律,治未病思想应贯穿于中医药预防和治疗食管癌的全过程。中医学治未病思想对食管癌防治的指导意义,体现在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肿瘤干细胞是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复发转移的可能靶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的复发转移是导致恶性肿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寻求防治恶性肿瘤复发及转移的靶点是目前肿瘤研究的重点。研究表明肿瘤干细胞在肿瘤的复发转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目前尚没有靶向调控肿瘤干细胞功能的成熟的方法。中医药在防治恶性肿瘤复发转移中有较好的疗效,为了更好地发挥这种疗效,并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应对中医药调控肿瘤干细胞功能进行相关研究,找出中医药作用的最终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8.
彭敏 《四川中医》2023,(1):216-219
目的:为中医药防治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方法:对近5年间中医药防治HPV感染相关的期刊及学术论文进行分析,详述了中医药治疗HPV感染的研究现状。结果:总结归纳了治疗宫颈HPV目前已有成果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讨论了中医治疗HPV感染的优势,并提出中医治疗HPV感染的多样化趋势。结论:宫颈HPV感染病因多为湿热下注、脾肾阳虚、热毒蕴结等,临床多采用内治、外治、综合治疗等。  相似文献   

9.
亚健康是一种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第三状态。肿瘤标志物是在癌肿病人血清中发现的由肿瘤分泌的一些物质。有一部分人群身体中可以检测到肿瘤标志物,但不能诊断为肿瘤发病,可视为亚健康状态。重视这一时期的治疗是防治肿瘤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放射性肺炎是胸部肿瘤放疗时常见的并发症,不仅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而且限制靶区放射剂量,使肿瘤的局部控制率降低,甚至中断治疗,严重者可并发呼吸衰竭而致患者死亡.目前临床仍无理想防治放射性肺炎的有效措施.中医药防治放射性肺炎是近年的热门课题,国内研究人员从病因病机、动物实验方面进行了基础研究,对各种治法方药、不同给药途径、中药注射剂、中西医结合防治放射性肺炎的疗效进行了临床观察和研究.这些研究从不同方面显示出了中医药防治放射性肺炎令人期待的前景.笔者就中医药防治放射性肺炎的进展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11.
<正> 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我国肿瘤发病每年在100万人以上,死于肿瘤的人每年约80万,死亡率占1~2位。随着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研究的深入开展,证明中医药的确可以防治肿瘤,中西医结合可以提高疗效。目前各类肿瘤的治疗办法有手术、放射、药物和免疫等疗法。对于绝大多数晚期播散性癌瘤仍以药物治疗为主。但现有抗癌药物还不能令人满意,还缺乏疗效较好的药物。因此,寻找新的抗癌药物,是我们医药工作者刻不容缓的任务。为了发掘祖国医药的宝贵遗产,我着手进行中草药的抗癌作用的  相似文献   

12.
正胃肠肿瘤是腹部常见消化道癌肿,包括胃癌和肠癌,其病理性质以腺癌为多,手术根治是目前医学条件下无扩散患者可能获得治愈的唯一手段。除手术、放化疗、分子靶向等治疗外,越来越多的患者寻求中医药治疗~([1])。中医药作为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在其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在临证实践中发现,中医药辨证立法治疗胃肠肿瘤术后病人常能收到较好疗效,现举验案二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辽宁中医杂志》2016,(8):1619-1622
文章全面阐述了潘敏求教授辨治恶性肿瘤的主要学术思想观:如"瘀、毒、虚"互结的病机观、病因防治的治未病观、临证辨治的整体观、病证结合、谨察病机而论治观、中西医结合的个体化综合治疗观、整合中医治疗手段的"杂合以治"观、临证中把握扶正培本与攻毒抗癌的时机、注重中药外治法的运用等等,从而丰富和发展了现代中医药防治肿瘤理论体系,对中医药防治肿瘤传承与创新研究亦有较大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恶性肿瘤作为我国高发疾病之一,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国家“六五”至“十三五”科技攻关计划中医药防治肿瘤科技攻关及临床实践显示,中医药在防治术后转移复发、延长生存期、减轻治疗不良反应、改善晚期带瘤生存质量等方面均显示出一定作用优势,但创新中医理论体系、实现中医药全周期管理等方面亟待完善和凝练,限制了临床疗效提升。恶性肿瘤是重大疑难病证的典型代表,单纯辨证论治模式不能满足临床需要,“病、证、症”三位一体辨治模式应运而生,已被广泛重视,但恶性肿瘤具有独特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变化特性,亟需建立体现现代疾病发展规律的中医专病辨治新体系。该文在“三位一体”基础上,创新提出“五观辨治”中医肿瘤防治新体系,形成“全周期、全链条、全方位”的中西协同防治肿瘤新范式,包括时空观,基于整体观念,结合恶性肿瘤不同病理类型、病位、病程及治疗阶段的复杂特性,从时间及空间双维度,强调中医药全程参与肿瘤治疗的动态性及系统性;核心观,病证结合凝练核心病机,重视其在指导辨治恶性肿瘤的关键作用,以及不同癌种、不同阶段的病机特点及演变规律;症状观,解决患者当前阶段突出矛盾,改善不适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增强治疗的人文性;精准观,结合现代医学理念,以中医体质、实验室指标等富集聚焦中医药优势靶点,精准临床定位;未病观,防重于治,肿瘤各阶段均强调关口前移。五观之间各有侧重且相互联系、涵盖对恶性肿瘤中医防治体系认识的新视野,在继承中医原创理论基础下引进新思想、新理念,为肿瘤综合防治方案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5.
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是中医辨证论治体系中的重要内容,靶向治疗是目前现代医学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重点,将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这一理论与靶向治疗相结合,引入到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中,寻找治疗各类恶性肿瘤的有效药物,不但揭示恶性肿瘤的本质,为中医药防治肿瘤开拓了新途径,还为运用中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理论治疗恶性肿瘤提供了有力的临床依据,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的研究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见义  王灵台 《光明中医》2010,25(9):1743-1744
<正>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我国高发的慢性传染性疾病之一,其发病机理复杂,迁延难愈,国内外目前尚无令人满意的治疗手段,调查数据表明,我国慢性乙肝就诊患者中有70%左右的人在服用中药治疗,可见中医药防治慢性乙肝已成为重要的临床手段。中医药对慢性乙肝的治  相似文献   

17.
癌前病变的干预是防治肿瘤研究的关键,目前西医治疗癌前病变尚无理想方法,徐力从事肿瘤临床工作多年,运用中医药治疗癌前病变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倡导中医综合疗法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阐述目前常用中医药疗法 ,如内服中药、中药外治、针灸疗法等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和特点及其综合治疗的理论依据和临床基础 ,分析晚期肿瘤中医综合治疗的优势 ,指出探讨合理可行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案 ,对进一步发挥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特色 ,提高晚期肿瘤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防治肿瘤的主要机制及研究热点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国内外在肿瘤防治研究工作上已取得了不少进展,治疗方法有手术、放疗、化疗等,但对整体的损伤较大,不够理想。近年来,运用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显示了一定的疗效和优势。本文依据笔者从事肿瘤临床和实验工作的体会,结合目前国内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的研究现状,对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的主要机制作一探讨,并对未来研究热点作前瞻性分析。1 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的主要机制1.1 抗突变作用 根据癌变的基因假说,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是导致癌变的重要途径。拮抗突变、抑制畸变对于癌变的  相似文献   

20.
刘延超 《四川中医》2008,26(8):32-33
对于癌性发热中医学认为由于癌肿病久,患者正气虚损,阴阳失调,痰瘀湿毒郁而化热,属于内伤发热,因为病因病机的特殊性,所以立法选药也有其特点。中医药对于肿瘤发热的治疗注重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在治热的同时,针对癌性发热产生的原因分别采用滋阴清热、化痰清热、甘温除热、疏肝利胆、利湿清热、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法,这样标本兼治,对缓解症情及控制肿瘤的生长、发展、转移,延缓病情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并可提高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笔者通过多年中医临床治疗观察并加以总结,旨在体现中医药对于肿瘤发热的治疗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