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綿羊傳染性皮膚炎見於口唇部者,初为1923年Aynaud氏所報告。称之为綿羊傳染性口膜炎。在罗、朱二氏之傳染病学中,称为傳染性膿皰。按Aynaud氏報告,謂此病良性者限於唇部,惡性者可見於口腔,病原为濾过性病毒。病毒之抵抗力强,乾燥一年以上而不死,病之經  相似文献   

2.
兔化牛瘟病毒毒力脆弱,在室温及0—4℃冰箱或冰桶内保存,有效期均较短。因此过去保存种毒必须经常继代家兔,花费很多人力物力。为了减少继代次数,曾进行了病毒组织在低温冰箱内的毒力保存试验,兹将所得初步结果报告于后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保证猪瘟兔化毒的防疫效果,必须改进保存种毒方法,根据病毒特点是温度越低保存期越长,因此要求更低的温度来保存种毒。根据“有机化学试验”(江苏出版社出版,廖清江编)记载,用普通冰加盐33%,可以降温至-21℃,我们结合防疫注射,进行冰加盐降温试验,观察病毒的保存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用綿羊化兎化牛瘟病毒免疫牦牛,既無蒐化毒接种牦牛所引起的神經症状,又較山羊化兎毒毒力緩和,已見諸国內几篇文献报导。近年来,在青、康等地牧区大規模应用,均証明安全、有效,解决了預防牦牛牛瘟的疫苗問題。本所自1953年起,开始繼代保存該系种毒,并定期鑒定其抗元性及感染性,供青海、康藏地区預防牦牛牛瘟之用。茲将历年来测知的种毒性状报告如后。  相似文献   

5.
山羊化兔化牛瘟病毒免疫东北黄牛及蒙古黄牛,証明反应輕微、安全、有效,曾在东北、内蒙等地大規模推广应用,获得良好的效果。本所为了供应各地防疫应用的种毒,自1952年起,开始通过京郊山羊保存該系种毒,并对其毒力保存性及对山东黄牛的感染性及抗元性等进行了鑑定,茲将試驗結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一、试验目的: 猪瘟兔化弱毒牛体反应疫苗按中央农业部的规定,分装好的脾淋组织,在0—4℃下不超过十五天,疫苗利用率低,这对农村防疫、市场检疫注射带来很大的不方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延长疫苗有效期,提高疫苗的利用率,利用药厂及农村防疫用0—4℃广口冰壶的平常冷藏设备,进行了这项试验。根据有些资料介绍,各种病毒对化学药品的抵抗力不一致。但大少数的病毒在50%中性甘油生理盐水及0.5—1%石炭酸水中可保存较久,常用作保存液或防腐剂。因此,我们用50%中性甘油生理盐水进行延长猪瘟兔化弱毒牛体反应疫苗有效期试验。  相似文献   

7.
猪瘟兔化弱毒牛体反应苗,按中央农牧伟字第116号《颁发修定猪瘟兔化弱毒湿苗制造及检验规程》规定,在0—4℃下保存,有效期不超过15天。由于疫苗保存期短,对  相似文献   

8.
为了克服猪瘟兔化弱毒乳免疫苗成本高,易污染的缺点,弥补采用常规猪肾细胞制造猪瘟弱毒疫苗的潜在致病危险性。本文成功的在犊牛睾丸细胞上连续增殖猪瘟化弱毒,特别是利用次代或二代细胞进行转瓶堵养,收获的猪瘟兔化弱毒其毒价稳定,细胞不易老化脱壁。现已制成猪瘟兔化弱毒犊牛睾丸细胞培养冻干疫苗,生产工艺简单,成本较低。疫苗对猪的免疫原性良好,免疫期一年以上。性能稳定,在-15℃可保存13个月,4℃保存半年以上,25℃也可保存14天。经7691头猪的免疫接种试验,证明本苗安全,无一死亡,个别猪有反应,其反应率仅为0.74%。  相似文献   

9.
为建立敏感、特异的评价猪瘟兔化弱毒(HCLV)疫苗中病毒含量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参照中国猪瘟石门株兔化弱毒全长序列,在猪瘟兔化弱毒活疫苗基因组5'非编码区设计1对标准品引物、1对特异性引物和1条探针,建立检测猪瘟兔化弱毒活疫苗病毒含量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该方法检测的敏感度达1.20×105拷贝/mL;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乙型脑炎、仔猪副伤寒和猪伪狂犬病4种活疫苗基因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批内变异系数为0.29%~0.39%,批间变异系数为0.32%~0.61%.应用此方法对6个不同厂家生产的7种猪瘟兔化弱毒活疫苗中病毒含量进行了检测,发现不同厂家生产的疫苗中病毒含量存在较大差异.结果表明,建立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能特异地检测疫苗病毒含量,可用于初步评价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抗原含量.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兽医学报》2017,(3):410-414
利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与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FA)对12份猪瘟兔化弱毒(ST细胞毒)病毒含量与毒价进行了测定,并与兔体反应热法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2份猪瘟兔化弱毒(ST细胞毒)可根据兔体感染量分为4组,各组间荧光定量RT-PCR法与IFA法测得的病毒含量间差异极显著(P<0.01);3种方法的检测结果间呈显著正相关性(γ>0.9)。研究结果提示:可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结合IFA替代传统的兔体反应热法,高通量、快速、准确地测定猪瘟兔化弱毒病毒含量,其有助于简化疫苗检验工作并提高准确度。  相似文献   

11.
1.用H.G氏液、筋胶液和脱脂乳三种保护剂分别试制的羊痘鸡胚化弱毒冻干苗的近期效价均为10~(-4)/ml。 2.在8~14℃下保存,三种保护剂试制的冻干苗保存18个月时,H·G氏液组与筋胶液组的效价仍达10~(-4),而脱脂乳组则下降为10~(-3);保存至63个月时,H.G氏液组与筋胶液组均为10~(-3)。脱脂乳组为10~(-2)。在0~4℃保存至18个月,三个组的效价均达10~(-4);至63个月时,除H·G氏液组为10~(-4)以外,其他两组均为1~(-3)。在-20~-25℃下保存63个月时,三个组的效价均为10~(-4)。 3.冻干的羊痘鸡胚化弱毒及其通过绵羊反应毒的种毒,在-20~-25℃下分别保存至139个月和92个月,对绵羊的毒价基本无变化。  相似文献   

12.
《畜牧与兽医》2017,(1):94-97
旨在筛选出羊传染性脓疱皮炎弱毒苗的最佳耐热保护剂。通过初步筛选,选出符合本试验设计要求的3组保护剂A3、A6、C4,以羊传染性脓疱皮炎弱毒为对象,以保存环境、保存期长短、病毒损失量为参数,采用单因子试验对3组耐热保护剂进行优化,优选出对羊传染性脓疱皮炎弱毒苗耐热保护效果最好、且经济实用的耐热保护剂A6组。试验结果显示,使用A6保护剂的羊传染性脓疱皮炎疫苗在37℃保存3周,病毒含量下降0.4个滴度,常规疫苗下降2.4个滴度;25℃保存60 d,病毒含量下降0.3个滴度,常规疫苗下降2.2个滴度;4℃保存9个月,病毒含量下降0.4个滴度,常规疫苗下降3.8个滴度,说明A6可作为羊传染性脓疱皮炎弱毒苗良好的耐热保护剂。  相似文献   

13.
一、概述及试验目的猪瘟兔化弱毒牛体反应疫苗,按中央农业部(63)农牧伟字第116号《颁发修订猪瘟兔化弱毒湿疫苗制造及检验规程》规定,分装好的脾淋组织,在0—4℃下不超过十五天,疫苗利用率低,这对农村防疫,平时补  相似文献   

14.
为了查找生产中原料兔接种猪瘟兔化弱毒C株病毒后定型热比例常低于70%的原因,观察了无猪瘟病毒抗体的8个批次,共3 512只中型齐卡肉兔对猪瘟兔化弱毒C株病毒的热型反应。结果:定型热占(91.3±1.5)%,轻热(5.8±1.2)%,可疑(1.8±1.5)%,无反应(0.9±0.7)%;8个批次的试验兔,对5个毒种代次的体温反应,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认为,来自农村养兔户的原料兔,可能接触过猪瘟病毒,致定型热比例下降;无猪瘟抗体的中型齐卡肉兔,对不同代次的猪瘟兔化弱毒C株病毒均有良好的体温反应,可作为猪瘟弱毒疫苗(脾淋源)的原料兔。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对3个代次不同冻干日期的猪瘟兔化弱毒进行了兔体最小感染量测定,并对经猪瘟兔化弱毒F476代毒繁殖冻干的两批猪瘟兔化弱毒F479代毒进行了免疫原性鉴定。结果表明,猪瘟兔化弱毒在-70℃条件下保存14年、15年、29年,其兔体最小感染量均无明显改变;繁殖的两批猪瘟兔化弱毒的最小免疫量均为10^-5稀释1ml,符合《兽用生物制品规程》规定。  相似文献   

16.
在1949年我們研究出在家畜人工授精时用奶稀釋精液的方法。归納如下:用健康家畜的奶(乳牛、母馬、綿羊、山羊)刚挤出后,濾过,放在清洁的器皿内,煮沸1—3分鍾,然后凉到公畜精液的温度(25—30℃)。 为了在低温下長期保存精液,于稀釋前在經过煮沸的奶中加入雞蛋黄(100c.c.  相似文献   

17.
(一)用四株猪瘟病毒感染家兔,从中选育出一株能适应于家兔同时减弱了对猪的致病力。这株猪瘟兔化毒自1954年初至1958年底已通过大耳白兔430代。家兔感染兔化毒仅发生体温反应,无其他临床症状及特征性病理变化。 (二)病毒在通过大耳白兔的过程中,家兔出现的热反应率,随通过兔体代数的增多而增高。1955年通过兔体120代,平均热反应率80%,定型热占63.75%,自80代往后,热反应率开始上升;1956年通过兔体100代,平均热反应率达92.96%,定型热占78.33%;1957年全年平均热反应率一直维持在90%以上,到1958年,平均热反应上升到97.97%,定型热反应占87.87%。显然较早期毒的热反应率为高。 (三)经由静脉接种,反应兔的定型热潜伏期平均为33小时。热稽留期平均为22小时左右,温差达1℃以上。轻热反应潜伏期平均为39小时左右,熱稽留期平均为18小时左右。病毒传代时,按连续每6—8小时测体温一次,就可掌握体温曲线。一般在接种病毒后,体温降达常温前后剖杀采毒。 (四)不同产地家兔接种病毒后,热反应率稍有不同,敏感的大耳白兔和长毛种兔,出现热反应率较高。 (五)兔毒经皮下、肌肉、口腔、鼻腔、静脉接种,都可使兔发生感染。不过经皮下、肌肉和口腔感染发生热反应率稍低;口腔及鼻腔接种的潜伏期,要延长到47—100小时。健康兔与感染兔同笼饲养14—15天,未发生接触感染。 (六)热反应兔的各种脏器中均有病毒。用兔滴定的毒价是:脾达10~(-5),淋巴结达10~(-4)—10~(-5),肺、胸腺达10~(-3),心肌达10~(-2),血达10~(-2),肝、肾10~(-1)—10~(-2),脑10~(-1)。无热反应兔的脏器中,也有与热反应兔相等的病毒,测定脾脏毒价也达10~(-4)—10~(-5),对猪免疫性同样好,证明兔毒确已100%感染家兔。 (七)用大耳白兔测知兔毒在反应兔体内存活期,在接种兔毒后第3—6天内,毒价维持在高峰,第7天开始降低,到第12天在兔体内已测不到病毒。 (八)感染兔在发热期內,白血球总数无变化,但出现淋巴球减少和中性白血球增多,消长时间与体温升降基本吻合,在体温恢复正常后,白血球分类比数也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8.
过去我县猪瘟流行极广,死亡严重,自1956年以来由于大力开展预防注射工作,经过八年的坚持,猪瘟已基本消灭。在八年的制苗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了几个共同性的问题,探讨如下:一、兔毒经过保存与兔产生热反应关系现阶段种毒对家兔感染力,主要表现在体温反应上,接种后的家兔产生体温反应,则表示猪瘟病毒在兔体内繁殖。在不同的温度下保存种毒,接种兔后,共形成的热反应曲线,有明显差异。例如1959年6月8日,用保存在22℃的冰瓶内三天后的脾种毒,接种了7只兔,其中在48小时  相似文献   

19.
根据GenBank中的猪瘟病毒强毒和弱毒株基因组序列设计了1对针对猪瘟病毒的通用引物和2条分别针对猪瘟病毒强毒和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株的特异性TaqMan水解探针,建立了一种能区分猪瘟病毒强毒和兔化弱毒疫苗株的复合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将我国大陆流行的不同基因亚群的猪瘟病毒强毒株与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株完全区分开来,而不与其他猪源病毒发生非特异反应,分别可检测到初始模板中41.8和81.5个拷贝的病毒RNA,与已建立的复合RT-套式PCR的敏感性相近,两种方法对152份样品检测的符合率达96.9%~100%。通过对8份猪瘟兔化细胞疫苗效价的检测,证实本方法与兔体反应热测定法有一定的相关性,可用于猪瘟病毒强毒株和兔化弱毒疫苗的定量和鉴别检测。  相似文献   

20.
綿羊化兔化牛瘟疫苗在青海牦牛地區三年多來廣泛應用,結果證明確實安全有效。至於接種牦牛後之免疫期,曾於1956年7月進行了二年零七個月免疫期試驗,證明有效,又於1956年10月分進行了三年免疫期試驗。本試驗共用牛七头。其中於1953年10月3日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