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常卓  李娜  张杨  王炜  陈璐  赵颜  冯晓玲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9):1158-1163
背景 复发性流产(RSA)是妊娠常见疾病之一,目前的病因学研究表明,抗心磷脂抗体(ACA)(+)与其发病机制密切相关。环氧化酶2(COX-2)具有调节血小板聚集、外周血管收缩等功能,可以催化产生前列腺素E2(PGE2),COX-2及其催化产生的PGE2可能与血液高凝倾向的ACA(+)RSA存在联系,并影响其妊娠结局。目的 明确ACA(+)RSA的COX-2、PGE2异常表达与该疾病的关系,并探索补肾活血方对ACA(+)RSA疾病的治疗作用与分子机制。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及住院部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ACA(+)RSA流产蜕膜16例,正常流产蜕膜15例,共收集蜕膜样本31例:ACA(+)RSA者蜕膜为试验组1(n=16)、正常人工流产者蜕膜为对照组1(n=15),其中试验组1中1例因流产组织发现染色体异常而排除。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及住院部治疗的符合研究标准的要求行保胎治疗ACA(+)RSA患者11例(试验组2),及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行正常孕检者13例(对照组2),共收集血清样本24例,其中试验组2中1例自然流产、对照组2中3例自动退出,未计入统计数据。采用RT-PCR法检测蜕膜组织中COX-2、PGE2的mRNA;试验组2给予补肾活血方治疗,对照组2不给予干预,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留取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OX-2、PGE2水平。结果 对照组1蜕膜组织中COX-2 mRNA、PGE2 mRNA水平均高于试验组1(P<0.05)。治疗前对照组2和试验组2血清P、β-HCG、COX-2、PGE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2和试验组2血清P、β-HCG、COX-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2血清PGE2水平低于试验组2(P<0.05)。试验组2治疗后血清P、β-HCG、COX-2、PGE2 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 ACA(+)RSA患者血清、蜕膜组织中COX-2、PGE2呈低表达,提示COX-2、PGE2可能参与该病的发生。补肾活血方可以通过调节COX-2、PGE2水平而有利于ACA(+)RSA者维持妊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上炎性因子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抗心磷脂抗体(ACA)阳性复发性流产(RSA)患者蜕膜、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ACA阳性RSA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2015年3月—2016年3月选取正常孕妇28例,ACA阳性RSA患者27例。ACA阳性RSA患者根据妊娠结局不同分为血清试验组(11例)和蜕膜试验组(16例)。正常孕妇根据有无继续妊娠意愿分为血清对照组(13例)和蜕膜对照组(15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蜕膜对照组、蜕膜试验组TNF-α、NF-κB m RNA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对照组、血清试验组TNF-α、NF-κB、孕酮(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含量。分析ACA阳性RSA患者血清TNF-α、NF-κB水平与孕酮(P)、β-HCG的相关性。结果血清试验组P、β-HCG水平低于同期的血清对照组,TNF-α、NF-κB表达高于血清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蜕膜对照组相比,蜕膜试验组TNF-αm RNA、NF-κB m RNA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血清试验组β-HCG与TNF-α、NF-κB无显著相关性;血清试验组P水平与TNF-α、NF-κB水平存在负相关性。结论TLR4/NF-κB信号通路上炎性因子TNF-α、NF-κB在ACA阳性RSA患者的蜕膜、血清中表达比正常孕妇显著升高,其可能参与了血栓、炎性进程,并与流产发生相关。为进一步研究TLR4/NF-κB信号通路在流产发生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补肾活血方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3(IL-13)和白细胞介素-33(IL-33)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分两部分:两部分试验均选自2016年1月~2017年3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患者。第一部分:选取妊娠6~8周的15例URSA的妊娠失败患者(URSA组)和15例正常妊娠行人工流产妇女(非URSA组),观察其蜕膜组织IL-13受体(IL-13R)和IL-33受体(IL-33R)mRNA的含量;第二部分:选取60例URSA妊娠患者,用简单随机化方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给予补肾活血方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地屈孕酮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IL-13、IL-33含量及孕酮(P)、雌二醇(E2)、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含量的变化情况,评价2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并作随访。【结果】(1)URSA组患者蜕膜组织中IL-13R、IL-33R mRNA的含量低于正常人流的非URSA组(P0.01)。(2)经4周治疗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3.3%,试验组的临床保胎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2组患者外周血IL-13、IL-33含量和P、E2、β-HCG含量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且试验组的升高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随访情况:对60例患者进行电话随访调查,试验组2例保胎失败,8例未分娩;对照组8例保胎失败,10例未分娩。(5)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因服补肾活血方而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结论】补肾活血方能够明显提高URSA患者的IL-13、IL-33和P、E2、β-HCG等有效指标水平,改善患者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胎盘组织酪氨酸激酶(JAK2)与转录激活子(STAT3)信号通路,探讨补肾活血法治疗复发性流产(RSA)的疗效。方法 CBA/J雌鼠与BALB/c雄鼠合笼建立正常对照组;CBA/J雌鼠与DBA/2雄鼠合笼建立RSA小鼠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地屈孕酮组和补肾活血法组,6只/组,于妊娠第1天起,补肾活血法组予补肾活血方(BSHXF)灌胃,地屈孕酮组予以地屈孕酮溶液,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予以等体积蒸馏水,干预12 d。ELISA测定各组小鼠血清抗凝血酶原Ⅲ(AT-Ⅲ)、活化蛋白C(AP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t-PA)、孕酮(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雌二醇(E2)含量;HE染色法观察小鼠子宫内膜形态变化;Western blot法测定小鼠胎盘p-JAK2、p-Stat3、BCL-2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胚胎丢失率明显升高,血清AT-Ⅲ、t-PA、P、APC水平降低,p-JAK2、p-STAT3、Bax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AT-Ⅲ、t-PA、P、APC、HCG水平均降低(P&...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劳力性热射病(EHS)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4月期间在联勤保障部队第九00医院接受治疗的EHS患者51例作为EHS组,根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11例)、预后良好组(40例)。另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1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TLR4、NF-κB、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的水平,记录患者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评分。结果 EHS组患者的血清TLR4、NF-κB、TNF-ɑ、IL-1β、IL-6水平及APACHE-Ⅱ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的血清TLR4、NF-κB、TNF-ɑ、IL-1β、IL-6水平及APACHE-Ⅱ评分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EHS患者血清TLR4、NF-κB与TNF-ɑ、IL-1β、IL-6、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ROC分析显示,TLR4的曲线下面积为0.705(95%CI:0.547~0.862),NF-κB的曲线下面积为0.691(95%CI:0.528~0.854),APACHE-Ⅱ评分的曲线下面积为0.830(95%CI:0.706~0.953),三者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特异度和约登指数。结论 血清TLR4、NF-κB在EHS患者中异常高表达,且其表达水平与炎症反应、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APACHE-Ⅱ评分联合血清TLR4、NF-κB可提高对EH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免疫抑制剂羟氯喹联合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在治疗抗磷脂综合征(APS)患者复发性流产(RSA)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2年1—12月就诊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妇幼保健院RSA门诊的APS型复发流产患者共6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常规予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羟氯喹。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性激素水平[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酮(P)、雌二醇(E2)]、凝血功能[腺二磷(ADP)、D-二聚体]、子宫动脉指标[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血清抗心磷脂抗体(aCL)、抗-β2糖蛋白I抗体(anti-β2GPI Ab)、狼疮抗凝物(LAC)、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在妊娠12周后,治疗组患者血清E2、P和β-HCG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治疗组ADP、D-二聚体、子宫动脉PI和RI较对照组下降(P<0.05);治疗组患者aCL、anti-β2GPI Ab及LAC的转阴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愈26例,好转8例,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治愈13例,好...  相似文献   

7.
抗心磷脂抗体及抗核抗体与反复自然流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A)及抗核抗体(ANA)与反复自然流产(RSA)的关系。 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98例RSA患者及40例正常妇女血清ACA和ANA。 结果:RSA组ACA阳性率为32.7%,明显高于对照组(5.0%,P<0.01);早期与晚期RSA两组间比较,ACA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RSA 2次与RSA≥3次两组间比较,ACA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ACA IgM、IgG、IgA中以IgG、IgM检出率较高,ACA IgM、IgG、IgA同时阳性者仅4例;阳性和强阳性ACA占37.5%(11/32),其余均为ACA弱阳性;RSA患者ANA阳性率为17.3%,较对照组(2.5%)明显增高(P<0.05)。 结论:ACA及ANA与RSA有关,可作为RSA免疫因素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β-HCG)联合孕酮检测在异位妊娠(EP)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50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治疗组,并设同期正常早孕孕妇50例作为对照组,2组受试者分别于孕龄30、40、50 d 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5 mL,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β-HCG 和孕酮水平,观察2组血清β-HCG 和孕酮水平变化,血清β-HCG 联合孕酮测定与单独β-HCG 测定对 EP 的特异度、敏感度及诊断符合率。结果2组孕龄第30天β-HCG 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孕酮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5);孕龄第40天、50天β-HCG 和孕酮水平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血清β-HCG 联合孕酮测定对 EP 的特异度、敏感度及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单独β-HCG 测定,P <0.05。结论血清β-HCG 联合孕酮检测对 EP 的诊断符合率明显较单项β-HCG 检测占优势,尤其对症状和体征不典型的早孕患者,可弥补单项β-HCG 检测的不足,可为临床早期治疗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9.
血清β-HCG和孕酮监测在药物治疗异位妊娠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和孕酮监测在药物治疗异位妊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行氨甲喋呤治疗的60例异位妊娠患者,按照治疗前血清β-HCG和孕酮水平分为两组,其中A组(n=39)患者血清β-HCG〈2000 mlU/mL,孕酮〈10ng/mL,B组(n=21)患者血清β-HCG≥2000mIU/mL,孕酮≥10ng/mL。治疗前后动态监测患者血清β-HCG和孕酮的变化,记录其降至正常水平的时间,比较治疗后第4天治疗成功与治疗失败患者β-HCG和孕酮的下降幅度。结果A组患者治疗前血清β-HCG为(1206&#177;608)mIU/mL,孕酮为(5.92&#177;2.22)ng/mL,治愈率为79.48%;B组患者治疗前血清β-HCG为(3231&#177;698)mIU/mL,孕酮为(11.48&#177;1.07)ng/mL,治愈率为38.09%。两组治愈率、血清β-HCG和孕酮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4天,两组中治疗成功的患者血清孕酮的下降幅度均明显大于治疗失败的患者(P〈0.01);而血清β-HCG的下降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孕酮降至正常的时间均明显短于血清β-HCG(P〈0.01)。结论药物治疗异位妊娠过程中,血清孕酮下降幅度大于β-HCG,降至正常时间短于β-HCG,孕酮监测优于β-HCG。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补肾安胎冲剂对复发性自然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小鼠胚胎丢失率和蜕膜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其受体的影响。方法 采用Clark经典RSA小鼠模型,将RSA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补肾安胎冲剂低剂量(11.7 g/kg)组、补肾安胎冲剂高剂量(23.4 g/kg)组,黄体酮胶囊(156 mg/kg)组,另取正常妊娠小鼠作为正常组,每组8只。末次给药后,处死小鼠,计算胚胎丢失率;光镜下观察蜕膜组织血管形态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蜕膜组织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VEGFR-2)、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oluble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sVEGFR-1)的表达;采用RT-PCR法检测小鼠蜕膜组织中VEGF、VEGFR-2及sVEGFR-1 mRNA的表达。结果 补肾安胎冲剂能改善蜕膜组织血管形态学变化,升高蜕膜组织中VEGF和VEGFR-2蛋白含量,降低sVEGFR-1蛋白含量;能显著降低RSA小鼠胚胎丢失率(P<0.05),升高蜕膜组织中VEGF和VEGFR-2 mRNA表达水平,降低sVEGFR-1 mRNA表达水平(P<0.05),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 补肾安胎冲剂对RSA小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VEGF及其受体,改善蜕膜组织血管重铸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牛黄清感胶囊中7种成分的含量的方法,进而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联用技术。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100mm×2.1mm,1.7μm),AQUITY UPLC BEH C18 VanGuard Pre-Column预柱(100mm×2.1mm,1.7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A)-0.1%甲酸乙腈(B),梯度洗脱,流速为0.3mL/min,柱温为30℃,进样量为5μL。质谱采用电喷雾(ESI)离子源,离子化模式为电喷雾正离子模式。一级质谱母离子扫描范围为80~1500数据采集软件为Analyst TF1.6 software;数据处理软件系统为Peakview 2.0/masterview 1.0software、Markerview 1.2.1。结果:3批次牛黄清感胶囊中7个成分,白杨素、异亮氨酸、当药苷、金丝桃苷、牛黄胆酸钠、咖啡酸、苯丙氨酸进样量检测线性范围分别为0.0206~0.309、0.0106~0.159、0.021~0.315、0.021~0.315、1.03~15.45、0.041~0.615、0.0105~0.1575mg(r≥0.9994),含量分别为0.158、0.0418、0.2345、0.2489、9.6476、0.0189、0.0139mg/g。精密度、稳定性(24h)、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2.0%(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2%~100.7%,RSD<2.0%(n=6)。结论:该方法稳定、准确、重现性好,专属性强,可用于牛黄清感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胸痹心痛的根本病机是心脉痹阻,但气虚,阳气不足,气滞亦贯穿胸痹心痛的始终,故可用气药治疗;气药治疗此病的主要机制即益气健脾,疏肝理气,温补肾之阳气,从而丰富了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说,为中医药治疗胸痹心痛开阔了新思路和方法,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背景 二胎孕妇的焦虑抑郁发生率高于一胎孕妇,产前抑郁与产后抑郁的关系一直是国内外的研究重点。正念瑜伽可以缓解孕妇妊娠期的焦虑抑郁情绪,目前在欧美地区应用广泛,但在我国针对其有效性和可行性的研究较少。目的 探讨团体正念瑜伽对二胎孕妇产后抑郁的干预效果。方法 于2017年9月-2018年3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在长沙市某三级综合医院门诊行产前检查的二胎孕妇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心理护理,干预组在常规心理护理基础上进行正念瑜伽训练,两组均干预6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和干预6周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及血清氢化可的松水平;随访至产后第6周,比较两组的产后抑郁(EPDS>9.5分)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和干预组分别有38、40例孕妇完成了干预和调查。干预前两组患者基线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SAS评分、EPDS评分及血清氢化可的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6周,干预组产后抑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2.5%(5/40)比36.8%(14/38);χ2=6.27,P<0.05〕。结论 团体正念瑜伽可影响二胎孕妇妊娠期生理和心理状况,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溶栓是目前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措施,但受到时间窗限制,就医延迟是导致患者溶栓治疗不足和低效率的主要原因。卒中就医延迟风险因素众多,本研究从患者延迟、转运延迟及院内延迟3个层面对其进行综述,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背景 慢性失眠症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增加罹患疾病的风险,降低患者工作效率以及引发意外事故造成巨大损失。目前对于慢性失眠症治疗仍以苯二氮卓类药物为主,长期大剂量使用会出现对此类药物反应性下降。五脏藏神,人的精神情志与五脏密切相关,五脏失调可以导致失眠,通过针刺五脏俞可以调和阴阳、调整脏腑功能。目的 探讨火针五脏俞加膈俞配合毫针治疗慢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0月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针灸科收治的60例慢性失眠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火针组和毫针组,各30例。毫针组给予毫针针刺百会、四神聪、神门、三阴交等穴,1次/d,5次/周;火针组在毫针组基础上选取双侧五脏俞加膈俞,予贺氏火针点刺,隔日治疗1次,3次/周;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评定两组临床疗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时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 治疗后,火针组临床痊愈7例、显效12例、有效9例、无效2例;毫针组临床痊愈3例、显效9例、有效11例、无效7例;火针组临床疗效优于毫针组(Z=-2.152,P=0.031)。治疗方法与时间在PSQI评分、SAS评分、SDS评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治疗方法在PSQI评分、SAS评分、SDS评分上主效应显著(P<0.05),时间在PSQI评分、SAS评分、SDS评分上主效应显著(P<0.05)。其中治疗前两组患者PSQI评分、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火针组PSQI评分、SAS评分、SDS评分较毫针组降低(P<0.05)。火针组和毫针组治疗4周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PSQI评分、SAS评分、SD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 火针五脏俞加膈俞配合毫针针刺治疗能更有效地改善慢性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毫针治疗。  相似文献   

16.
背景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CHD)的复杂程度及是否合并心外畸形对胎儿预后有重要影响,超声时间-空间关联成像(STIC)技术对胎儿心脏检查有较好诊断准确性,但关于超声新技术辅助二维超声检查中胎儿预后的研究却鲜见报道。目的 探讨超声STIC技术及三维超声在胎儿CHD及心外畸形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5年3月-2017年11月北京大学民航临床医学院共有7 707例孕妇行孕中晚期产前常规二维超声检查,共检出32例CHD胎儿,运用超声STIC及三维超声进行超声容积数据的采集及分析,并与新生儿超声心动图或病理解剖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胎儿CHD及其合并的心外畸形类型与临床预后。结果 CHD胎儿的检出率为0.4%(32/7 707);心脏有1处畸形合并心外畸形胎儿的检出率为13.3%(2/15),与心脏有2处及以上畸形合并心外畸形胎儿的检出率〔35.3%(6/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9)。32例CHD胎儿中存活14例,心脏有1处畸形胎儿的存活率为86.7%(13/15),高于心脏有2处及以上畸形胎儿的存活率〔5.9%(1/17)〕(P<0.05)。CHD合并心外畸形胎儿的存活率为12.5%(1/8),与CHD不合并心外畸形胎儿的存活率〔54.2%(13/2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产前超声STIC及三维超声结果均与病理解剖结果一致。在1例胎儿心脏多发畸形的病例中,二维超声显示似有肺静脉异位引流,超声STIC显示胎儿心脏存在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结论 发生2处及以上心脏畸形胎儿与仅发生1处心脏畸形合并心外畸形胎儿的检出率间无明显差异,发生2处及以上心脏畸形的胎儿存活率更低。应用三维超声及超声STIC可更全面、立体显示胎儿CHD及其合并的心外畸形,结合常规二维超声检查,可为临床决策提供更准确的超声检查依据。  相似文献   

17.
伍羿  王德宇  赵祥庚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29):3623-3626
背景 机制不明的高血糖对多发伤患者的预后具有预测作用,但血糖测量的时间和血糖水平变化在监测多发伤患者中的作用尚未见相关报道。目的 探讨急诊多发伤患者入院时血糖(BS)水平和入院后3 h血糖(BS3)水平,以及其之间的差值(ΔBS)与院内死亡率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急诊科就诊的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根据高级创伤生命支持(ATLS)指南评估患者后,采取相应的急诊处理措施,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院内死亡情况、受伤部位、生命体征、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改良创伤评分(RTS)。并将受试者入院后20 min内的血液样本送至实验室急查,记录患者入院时的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HCT)、BS、BS3、ΔBS、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乳酸、剩余碱(BE)。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多发伤患者院内死亡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有963例多发伤患者,其中683例患者被排除在外,280例患者入组。280例患者中,院内死亡18例(6.4%)。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心率〔HR=4.297,95%CI(1.277,14.458)〕、ΔBS〔HR=2.910,95%CI(1.477,5.733)〕、INR〔HR=2.228,95%CI(1.346,3.687)〕是急诊多发伤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对于多发伤患者,ΔBS可能有助于预测院内死亡率,但仍需要大样本的研究来进一步验证。而心动过速和凝血功能障碍可能会增加患者的院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背景 阿是穴是针灸治疗骨骼肌损伤的常用穴位。然而,其在急性骨骼肌损伤后的干预时机尚未有相关报道。目的 观察不同时机电针阿是穴对腓肠肌钝挫伤大鼠腓肠肌高频超声成像评分、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7年9月,将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n=6)、模型组(n=18)、24 h电针组(n=18)、72 h电针组(n=18)。除空白组外,模型组、24 h电针组、72 h电针组均参照本课题组前期研究的方法建立腓肠肌急性钝挫伤模型,并采用超声成像技术进行评定。由于动物无言语表达能力,研究中阿是穴的选取以局部病灶(即腓肠肌肌腹的中点,辅以超声进行病灶定位)作为针刺部位。除空白组外,各组造模后3、5、7 d分别抓取不同的6只大鼠进行以下操作:24 h电针组在钝挫伤后24 h进行1次针刺治疗,72 h电针组在钝挫伤后72 h进行1次针刺治疗。模型组与2个电针组同步抓取与固定,但不做电针干预。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记录各组大鼠造模后3、5、7 d超声分级评分表评分。评分后处死,记录各组大鼠造模后3、5、7 d血清CK水平。结果 模型组、24 h电针组、72 h电针组大鼠造模后即刻、3、5、7 d超声分级评分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3 d、24 h电针组大鼠不同时间点造模后即刻超声分级评分表评分与干预后超声分级评分表评分差值大于模型组、72 h电针组(P<0.05)。模型组大鼠造模后3、5、7 d血清CK水平均高于空白组(P<0.05);24 h电针组大鼠造模后5、7 d血清CK水平均高于空白组(P<0.05);72 h电针组大鼠造模后3 d血清CK水平低于模型组,5、7 d血清CK水平均高于空白组(P<0.05)。结论 电针阿是穴能有效促进大鼠腓肠肌钝挫伤后的组织修复,损伤后24 h电针阿是穴治疗能较早地促进组织修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甲状腺球蛋白(Tg)、游离甲状腺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4/FT3)联合甲状腺激素抗体诊断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7年8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88例作为亚甲炎组,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82例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以及在本院就诊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各类甲状腺毒症患者76例为其他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甲状腺相关指标〔包括Tg、FT4、FT3、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分析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Tg、FT4/FT3与TSH、TgAb、TPOAb、TRAb、TMAb的相关性,Tg、FT4/FT3的影响因素,以及Tg、FT4/FT3、Tg+FT4/FT3、Tg+TPOAb+TRAb、Tg+TPOAb+TMAb、Tg+FT4/FT3+TPOAb+TMAb诊断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价值。结果 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Tg与TgAb、TMAb呈负相关(P<0.05);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FT4/FT3与TSH、TMAb呈负相关(P<0.05)。TgAb、TMAb是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Tg的影响因素(P<0.05)。TMAb、TSH是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FT4/FT3的影响因素(P<0.05)。Tg诊断亚急性甲状腺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6,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6.9%、95.0%;FT4/FT3诊断亚急性甲状腺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98,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8.2%、84.0%;Tg+TPOAb+TMAb诊断亚急性甲状腺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1,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4.7%、89.1%。结论 Tg、FT4/FT3单独诊断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效能有限,Tg、FT4/FT3联合TPOAb、TMAb能显著提高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20.
背景 脑卒中高危人群的有效干预对降低脑卒中的发病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组尝试在农村社区开展全专联合干预脑卒中高危人群的服务模式,以提高社区全科医生的诊疗水平和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目的 探究农村社区全专联合干预缺血性脑卒中高危人群的效果。方法 2015年3-4月于上海市嘉定区马陆镇立新村和彭赵村随机抽取符合纳入标准的459例缺血性脑卒中高危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立新村237例,彭赵村222例。将立新村人群作为干预组,彭赵村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于2015年6月-2016年6月进行干预。干预组由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共同根据每例脑卒中高危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干预、跟踪、随访。对照组由全科医生依据诊疗规范进行管理。2016年7月进行随访,内容包括体检和复查,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颈动脉彩超检查的变化情况,对2次颈动脉彩超检查均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进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的比较。结果 干预组患者干预后TC、LDL-C、SBP、DBP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颈动脉彩超检查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共58例患者2次颈动脉彩超检查均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照组72例。两组2次颈动脉彩超检查均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转为稳定的比例(分别为36.2%、2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92,P=0.052);干预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转为不稳定的比例(6.9%)低于对照组(13.9%)(χ2=4.565,P=0.033)。结论 基于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的联合监督管理,能有效控制甚至逆转缺血性脑卒中高危人群的高危因素,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值得在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