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药物降压配合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应用于主动脉腔内隔绝术(EVGE)的可行性。方法对我院70例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患者采用药物降压配合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监测指标。结果全部患者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下顺利完成手术,除1例在ICU中因动脉瘤体内压较高致瘤体破裂而死亡外,余皆存活。全组患者血压控制满意,未出现严重心律失常,亦无麻醉意外发生。术后无硬膜外血肿等椎管内麻醉并发症。结论严格控制阻滞平面和血压,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用于EVGE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院内及中期临床疗效,对近4年施行的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46例进行总结。经股动脉置入覆膜支架封堵胸主动脉破裂口,置入后造影检查证实疗效。术后随访1~52个月,平均17±16个月,分析其临床特点及疗效。结果表明,住院期间及随访30天内无死亡。46例中发生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后综合征11例。2例左锁骨下动脉被封闭;5例发生内漏。术后3个月4例内漏自行封闭;1例术后1年出现迟发性内漏。1例术后半年发生截瘫。随访3个月,所有患者内膜破裂口封闭,胸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真腔扩大,假腔内血栓形成,支架位置、形态正常。1例术后1年升主动脉发现夹层。随访期间3例死亡,4年生存率89.3%。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的院内及中期疗效满意。术前严格掌握适应证,准确的影像学评价和选择合适的血管支架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产程阻滞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12月86例ASAⅠ~Ⅱ级足月妊娠发生产程阻滞拟行剖官产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43例患者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照组43例患者采用单纯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组麻醉效果、麻醉显效时间及作用完全时间。结果联合组平均麻醉显效时间为(3.0±1.3)min,平均作用完全时间为(8.1±2.7)min,对照组平均麻醉显效时间为(5.6±1.5)min,平均作用完全时间为(17.9±5.5)min,联合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麻醉效果为优的产妇42例,占97.67%,对照组为18例,占41.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具有可控性强、阻滞完善、起效快的优点,是孕妇在分娩过程中发生产程阻滞后行剖宫产手术的首选麻醉方法,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低的优点,尤其适用于一些不能耐受开放式手术的老人和有全身严重并存疾病者[1]。我院于2002年4月~2006年9月在静吸复合麻醉下行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36例。现将麻醉处理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36例中男28例,女8例,年龄36~74岁,ASA3~4级。入院距发病时间2h~18个月。36例均有高血压病史,8例合并肺部感染,1例肾功能减退。1·2术前评估根据全身状况和血气分析,初步判断术毕能否顺利拔管。对术前存在低氧血症和…  相似文献   

5.
为评价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院内及长期临床疗效,回顾性总结了2002年5月至2008年6月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的B型主动脉夹层112例,分析其临床特点及疗效。术后随访平均39±18个月。结果表明112例手术全部成功,共植入119枚覆膜支架。8例左锁骨下动脉完全被封闭,16例合并严重狭窄病变的冠心病患者完成PCI,共植入25枚冠状动脉支架。19例发生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后综合征,术后1个月内3例夹层破裂死亡。随访3个月,所有患者内膜破裂口封闭,胸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真腔扩大,假腔内血栓形成,支架位置、形态正常。10例术后明显残余内漏,于术后3个月自行封闭。术后半年,3例再发生升主动脉夹层,其中1例行升主动脉外科手术,1例发生截瘫,1例因胃癌多脏器转移死亡。术后1年1例迟发性内漏。结论: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院内及长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是一种新型麻醉方法,具有腰麻(SA)和硬膜外麻醉(EA)的双重优点,扬长避短。剖宫产手术往往比较紧急,麻醉方法要求起效快,以便能迅速解除胎儿宫内窘迫状况,又可用于术后止痛,免除患者的术后痛苦。CSEA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应用CSEA加用术后镇痛泵法治疗300余例,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急诊剖宫产术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秀玲 《淮海医药》2009,27(6):500-501
目的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应用于急诊剖宫产术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对50例需急诊剖宫产无妊娠合并症的产妇随机分组施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每组25例,监测并记录BP、SpO2、EKG、HR,麻醉起效时间,麻醉阻滞效果,脊神经阻滞上界平面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起效时间和脊神经阻滞上界平面时间与硬膜外组比较,腰麻-硬膜外联合组时间短于连续硬膜外麻醉组(P〈0.01),腰麻.硬膜外联合组麻醉阻滞效果优于连续硬膜外麻醉组,2组新生儿评分及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综合腰麻和硬膜外麻的优点,具有诱导快、阻滞完善、对循环呼吸干扰少、母婴安全的优点,用于急诊剖宫产麻醉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胡同江  王学英 《中国药业》2009,18(17):57-57
摘要:目的探讨阴式子宫切除术的麻醉方法。方法选择择期行阴式子宫切除术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为Ⅰ~Ⅱ级的患者40例,随机均分成两组,A组20例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EsA),B组采用传统硬膜外麻醉(EA),于麻醉过程中监测循环和呼吸相关参数,观察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阴式子宫切除术阴道松弛满意度A组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CESA应用于阴式子宫切除术,可获得完善的麻醉镇痛效果和良好的肌松效果,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刘忠祥 《淮海医药》2009,27(6):530-531
目的观察比较腰麻一硬膜外联合麻醉与单纯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手术麻醉效果的优劣。方法选择单胎孕足月产妇80例,ASAI~Ⅱ级,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I组采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CSEA组),Ⅱ组采用单纯硬膜外麻醉(EA组)。比较2组产妇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作用、完全时间、麻醉至胎儿娩出时间、新生儿评分、麻醉效果及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腰硬联合麻醉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作用完全时间、麻醉至胎儿娩出时间均短于单纯硬膜外麻醉组(P〈0.05),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硬膜外麻醉组(P〈0.05),但低血压发生率较单纯硬膜外麻醉组高(P〈0.05)。结论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因其起效迅速,阻滞完善,在急诊剖宫产手术中比硬膜外麻醉更为优越,但血压下降明显,要提前扩容,加强术中管理。  相似文献   

10.
张诗渊 《江西医药》2006,41(12):1007-1008
目的 观察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应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足月妊娠ASAI-Ⅱ级。初产妇80例随机分为2组。镇痛组40例采用腰-硬联合阻滞:对照组40例不用任何镇痛方法。观察两组镇痛方法和分娩方式。结果 镇痛组与对照组比较。镇痛效果有显著差异性(P〈0.05),镇痛组剖宫产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应用于分娩镇痛具有用药剂量小、浓度低、起效快、镇痛完全、可控性强,对产妇和胎儿无不良影响,剖宫产率低,产妇乐意接受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3年2月于本院进行分娩的148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全部产妇按照是否进行分娩镇痛分为两组,对照组产妇未给予分娩镇痛,观察组产妇则给予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观察两组产妇分娩情况及胎儿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第二产程、第三产程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为87.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且对母婴无明显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用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120例妊高征择期行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CSEA和硬膜外阻滞。观察麻醉起效时间和麻醉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镇痛效果和肌松效果,记录新生儿出生后1min,5 min的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和麻醉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镇痛效果和肌松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生后1min,5min的Apgar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CSEA用于妊高征剖宫产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报导我院经治的5例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央层动脉瘤的初步体会。方法:术前经彩超、CTA、MRI检查及1例作主动脉造影均证实为降主动脉3区的单一裂口。在DSA动态监视下顺利完成介入治疗。结果:5例均一次成功植入单一移植物,术后无心肺骨功能表竭及瘫痪等严重并发症,均治愈出院。结论:选择降主动咏3区的单一裂口病人进行腔内隔绝术治疗较为顺利安全,是开展本项工作取得良好开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治疗胸主动脉夹层的传统手术方式是开胸进行人工血管置换,麻醉时需要采用单肺通气以避免左侧正常通气的肺影响手术操作.作为一种替代治疗方法,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具有疗效确切、应激反应轻、并发症少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同时其麻醉处理也具有较大风险.我院2004年4月-2010年6月收治胸主动脉夹层患者53例,均采用静吸复合气管插管麻醉行腔内隔绝术,效果良好,现将麻醉处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治疗胸主动脉夹层的传统手术方式是开胸进行人工血管置换,麻醉时需要采用单肺通气以避免左侧正常通气的肺影响手术操作。作为一种替代治疗方法,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具有疗效确切、应激反应轻、并发症少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同时其麻醉处理也具有较大风险。我院2004年4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患者治疗的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4例Ⅲ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患者治疗,术前给患者全面护理评估,严密监护,术前、术中、术后做好心理护理,研究制定整体护理计划,采取有效护理措施.结果 4例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经临床对症处理,控制血压,适时选择介入手术治疗,过程顺利,均手术成功,疗效显著,恢复良好,顺利出院.结论 4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经介入手术及积极有效治疗,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病情,发现问题立即报告医生,迅速有效处理,减轻治疗的副反应,减少并发症.通过临床整体护理计划,措施落实,是提高术后患者治愈的关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主动脉腔内支架隔绝术治疗降主动脉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09年2月~2013年1月,对52例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5例真性动脉瘤、3例假性动脉瘤、15例主动脉壁间血肿合并主动脉穿透性溃疡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在进行腔内修复治疗前再血管化2例,其中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旁路转流1例,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与升主动脉建立旁路1例,19例腔内隔绝直接封堵左锁骨下动脉,2例患者使用"烟囱"技术在左锁骨下动脉植入支架。结果:75例手术均获成功,2例I型内漏在近端添加cuff后纠正,有2例II型内漏。69例随访,随访1~35个月,平均(24.3±10.7)个月。1例II型内漏3个月后消失。结论:主动脉腔内支架隔绝术疗效可靠,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大多数降主动脉病变可采用腔内支架隔绝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用于剖宫产术的安全性及麻醉效果。方法随机将58例剖宫产的产妇分组施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和硬膜外麻(EA),每组29例,两组皆控制麻醉平面达T7水平,监测并记录BP、SPO2、EKG、HR、麻醉起效时间、麻醉阻滞效果、脊神经阻滞上界平面时间、麻醉至胎儿娩出时间(I-DI)、新生儿Apgar评分及不良反应等。结果与EA组比较,CSEA组麻醉起效时间快,麻醉上界平面达T7时间明显缩短,局麻药用量少、镇痛好、肌松佳,I-D短于EA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CSEA组麻醉阻滞效果优于EA组,两组血压与心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术中低血压发生率、麻黄碱用量及输液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新生儿评分及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性。结论CSEA具有腰麻和硬膜外麻的双重优点,诱导快、阻滞完善、对循环呼吸干扰少、母婴安全、并可提供更好的导尿舒适度,不良反应少、术后可连接镇痛泵及硬膜外麻醉不受时间限制等优点,因此CSEA用于剖宫产麻醉是安全可行的,是剖宫产术的首选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Starford B型)患者行腔内隔绝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4月共14例在全麻下行腔内隔绝术的主动脉夹层(Starford B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调查患者血压控制稳定,手术切口愈合良好,康复出院。结论腔内隔绝术的引进,使手术的创伤减轻,安全性增加,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20.
罗哌卡因用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5820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罗哌卡因用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自2001-01-01至2006-09-30择期行下肢、下腹部及盆腔、肛门及会阴部、脊柱及肾移植手术病人5820例;年龄8~86岁,ASAI~IV级。于L2-3或L3-4间隙穿刺,以0·1ml/s的速率蛛网膜下腔注入0·75%罗哌卡因1~2ml;术中酌情于硬膜外给予0·75%罗哌卡因或2%利多卡因维持麻醉。分析病人在感觉、运动阻滞及恢复上的临床特征以及用药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表明,0·75%罗哌卡因用于腰麻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为1·71±1·30min,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为3·49±1·59min,最高阻滞平面为T7(2~12),其中5例最高阻滞平面达T2或T3,46例达T4水平;感觉恢复时间为3·16±1·69h,运动恢复时间为2·24±1·02h。麻醉后血流动力学稳定。主要的不良反应有心动过速,其次为血压下降、寒战、恶心呕吐和尿潴留等。术后25例(0·42%)出现脊麻后暂时性神经症状,均恢复顺利。结论:0·75%罗哌卡因用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是安全有效的,可适用于绝大多数下肢、下腹部及盆腔、肛门及会阴部、脊柱和肾移植手术,可供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