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含指神经背侧支的皮瓣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采用带指神经背侧支的皮瓣修复26例(31指)伴肌腱或骨组织外露的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其中,对远端指腹缺损患者,术中将指神经背侧支与创面指神经残端吻合重建皮瓣感觉;而对近、中节掌侧软组织缺损者,直接采用邻指或隔指侧方岛状带指神经背侧支皮瓣覆盖。结果术后皮瓣及供区植皮均成活,创面愈合良好;获随访4—27个月,修复后指腹饱满,色泽正常,感觉恢复,静止两点辨别觉达4—8mm,手指功能按TAM法评定为优。结论采用带有指神经背侧支皮瓣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不仅能修复缺损皮肤,且能重建皮瓣感觉,是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游离静脉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近中节掌、背侧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从腕前区切取合适的游离静脉皮瓣修复手指近中节掌,背侧软组织缺损23例24指。结果术后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切口Ⅰ期愈合,植皮全部成活。术后获随访,皮瓣色泽、质地与周围正常皮肤相似,外观满意。手指功能按照总主动活动度/总主动屈曲度标准评定,优20例,良3例,优良率100%。结论静脉皮瓣手术操作简便,血运好,成活率高,是修复手指近中节掌、背侧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前臂静脉网状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临床应用12例,其中示中环指背侧4例、掌侧5例、拇指背侧3例。所选血管、神经均为指动脉、指背静脉及指神经。结果:游离移植12例全部成活,成功率100%。结论:应用前臂静脉网状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是切实可靠的方法,切取皮瓣大小在1.2cm×1.5cm ̄4.0cm×6.0cm。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指动脉背侧支皮瓣与掌背动脉穿支皮瓣对手指软组织缺损修复的效果.方法 将在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92例手指软组织缺损患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46例对照组患者行掌背动脉穿支皮瓣治疗,46例观察组患者行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功能优良率略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两点辨别觉比较差异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修复外观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指动脉背侧支皮瓣与掌背动脉穿支皮瓣在手指软组织缺损修复中均可发挥较为理想的效果但相对于掌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法而言,指动脉背侧支皮瓣修复可更好地改善患者指端外观及感觉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逆行指背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皮瓣修复手指中、末节掌侧皮肤缺损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至2019年我院逆行指背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皮瓣修复手指中、末节掌侧皮肤缺损术后患者17例,通过临床治疗,观察皮瓣存活率、伤指功能恢复情况良好、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患者治疗愈合后外观的满意度。结果术后患者皮瓣存活16例,存活率94.12%,其中12例患者4周后拇指功能较健侧一致,2例患者6周后食指功能、2例患者6周后中指功能、较健侧一致。伤指外观的满意度为93. 8%,两点辨别觉为(4.90±1.35)cm。患者术后前3d,Vas评分(3.52±0.37)分。结论相比传统的腹部带蒂皮瓣及手指侧方岛状皮瓣,逆行指背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皮瓣修复手指中、末节掌侧皮肤缺损手术是一次常规手术,手术过程准备工作常规化准备,手术过程相对简单并且不会因为治疗伤口损伤其他的动脉以及神经、并且皮瓣从表面看不会有臃肿的情况出现,而且没有明显的色素沉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指背筋膜蒂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10月—2013年2月收治手指皮肤及软组织缺损患者33例(37指),男19例(22指),女14例(15指);受伤至入院时间1h15d;指腹皮肤缺损17指,甲床缺损9指,中节掌侧皮肤缺损6指,中远节掌侧皮肤缺损5指;皮瓣切取而积0.8cm×1.0cmy15d;指腹皮肤缺损17指,甲床缺损9指,中节掌侧皮肤缺损6指,中远节掌侧皮肤缺损5指;皮瓣切取而积0.8cm×1.0cmy1.9 cm×2.7 cm,应用大小为1.0cm×1.2 cm1.9 cm×2.7 cm,应用大小为1.0cm×1.2 cm2.1cm×2.9cm的指背筋膜蒂皮瓣修复创而,供区游离植皮修复。根据患指缺损形状、大小、在指背设计皮瓣,自手指近端游离皮瓣,远端设计为"泪滴"状。皮瓣与受区疏松缝合,放置引流片,供区近节指背采用全厚皮片植皮修复。术后抗炎抗痉挛等常规治疗。结果术后5例皮瓣远端出现张力性水疱,经换药后愈合;其余皮瓣及供区植皮均顺利成活,创面均Ⅰ期愈合。术后30例(34指)获随访,随访时间62.1cm×2.9cm的指背筋膜蒂皮瓣修复创而,供区游离植皮修复。根据患指缺损形状、大小、在指背设计皮瓣,自手指近端游离皮瓣,远端设计为"泪滴"状。皮瓣与受区疏松缝合,放置引流片,供区近节指背采用全厚皮片植皮修复。术后抗炎抗痉挛等常规治疗。结果术后5例皮瓣远端出现张力性水疱,经换药后愈合;其余皮瓣及供区植皮均顺利成活,创面均Ⅰ期愈合。术后30例(34指)获随访,随访时间625个月,中位数16.8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观饱满。术后6个月皮瓣两点辨别觉为625个月,中位数16.8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观饱满。术后6个月皮瓣两点辨别觉为69 mm,中位数7.7 mm。手功能按手指总主动活动度评分法评定达105°9 mm,中位数7.7 mm。手功能按手指总主动活动度评分法评定达105°230°,中位数204.6°。结论指背筋膜蒂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创伤小,手术操作简单,可以早期功能锻炼;术后皮瓣厚薄、质地良好,皮瓣可恢复感觉,是一种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手指皮肤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对32指手部不同部位的皮肤缺损采用了不同的皮瓣修复。其中皮神经岛状皮瓣逆行转位重建拇指感觉功能16指,中指尺侧岛状皮瓣加示指背侧岛状皮瓣转位修复拇指套脱伤2指,中环指岛状皮瓣转位修复拇指撕脱伤4指,以手指一侧指背动脉为轴转位修复手指掌侧近中节皮扶缺损10指。结果:除有一例拇指皮肤边缘部分坏死外,其余全部成活。经随访6个月-7年,拇指及指掌侧皮瓣的质地、外观、功能、长度和感觉良好。结论:皮神经岛状皮瓣逆行转位,中指尺侧岛状皮瓣加示指背侧岛状皮瓣转位,中环指岛状皮瓣及指背皮瓣转位修复拇指损伤及手指掌侧近中节皮肤缺损,方法简单、可靠,手指的外观、感觉、功能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用邻近正常的手指指背皮瓣修复伤指掌侧肌腱或骨外露的皮肤缺损—邻指皮瓣,修复手指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方法:邻指皮瓣修复手指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13例。结果:所有皮瓣都成活,随访13例1个月~半年,皮瓣颜色质地和正常接近,手指屈伸功能好,皮肤感觉部分已恢复。结论:手指是上肢重要而灵活的运动器官,皮肤软组织缺损后,需及时修复,使用邻指皮瓣修复效果满意、快捷而方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游离大鱼际皮瓣修复指腹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8例指腹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游离大鱼际皮瓣进行修复,以桡动脉掌浅支及其构成的血管网为皮瓣供血源,以正中神经掌皮支重建皮瓣感觉。将游离皮瓣移植覆盖创面,在显微镜下将游离皮瓣下方的桡动脉浅支与指端指固有动脉吻合、桡动脉浅支伴行静脉与指背静脉吻合、皮神经和指神经断端吻合,供皮区全厚皮片植皮,术后10天进行功能锻炼防止畸形。结果:18例患者游离皮瓣均成活,血运、质地和弹性良好,对掌及对指功能正常,指腹2点辨别觉为2~3 mm。结论:鱼际穿支游离皮瓣质地好、厚薄适中优点(接近生理解剖,恢复后皮瓣带有指纹感),是修复指腹中小面积缺损的有效方法,其血管表浅利于解剖、皮瓣穿支丰富,供区创伤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微型动脉化静脉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微型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手指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临床应用12例,其中示中环指背侧4例、掌侧5例、拇指背侧3例。所选血管、神经均为指动脉、指背静脉及指神经。结果游离移植12例全部成活,成功率100%。结论 应用微型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手指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是切实可靠的方法,切取皮瓣大小在1.2cm×1.5cm~4.0cm×6.0cm之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采用邻指背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邻指中节背侧皮瓣方法修复第2,3,4,5指端软组织缺损共25例。结果:25例皮瓣全部存活。术后随访3~15个月,平均9个月。所有皮瓣均无坏死,色泽、质地、弹性良好,指端外形恢复较好,感觉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邻指背皮瓣修复指端缺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以指动脉背侧支为蒂的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近中节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10月—2007年6月,我科采用指动脉背侧支为蒂的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近中节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临床应用28例,皮瓣均成活;术后随访20例,皮瓣外形良好,患指功能良好。结论该皮瓣手术操作简单,皮瓣外形好,对供区破坏少,是修复手指近中节皮肤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用手指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手指掌侧V-Y推进皮瓣,示指背侧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指侧方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32例。结果32例皮瓣全部存活,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外形满意,感觉恢复良好。结论应用手指皮瓣修复指端缺损,手术简单,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手指皮肤缺损治疗时应用腕掌侧桡动脉掌浅支游离皮瓣修复并桥接手指动脉的效果。方法整群选择该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手指皮肤缺损患者31例,均应用腕掌侧桡动脉掌浅支游离皮瓣修复治疗,同时桥接手指动脉,观察治疗效果。结果31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42.8±12.5)min;术中出血量(52.1±3.3)mL。术后,31例患者移植皮瓣均成活,创面愈合情况良好,愈合时间(13.6±2.8)d。术后发生并发症4指,发生率11.4%。结论手指皮肤缺损应用腕掌侧桡动脉掌浅支游离皮瓣修复并桥接手指动脉治疗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促进患指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拇指腹软组织缺损 33例采用鱼际带蒂皮瓣 3例 ,指侧方岛状皮瓣 8例 ,示指背侧岛状皮瓣 6例 ,足趾游离皮瓣 4例 ,带血管神经蒂的大鱼际皮瓣 7例 ,第一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的逆行岛状皮瓣 5例修复。结果 :所有皮瓣全部成活 ,随访 6~ 12个月 ,除鱼际带蒂皮瓣修复后无感觉外 ,其余 5种方法修复后拇指腹平均两点辨别觉为 3.2±0 .3mm。由于足趾游离皮瓣复杂、创伤大等缺点 ,故明显较其它方法技术要求高。指侧方岛状皮瓣需牺牲一侧指神经、血管 ,术后供区遗留疤痕 ,影响关节活动及美观。结论 :单纯拇指腹软组织缺损应首选第一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的逆行岛状皮瓣予以修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游离静脉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 2007年1月~2011年12月应用同侧前臂游离静脉皮瓣修复32例手指软组织缺损,切取皮瓣范围1.0cm×2.5cm~3.0cm×4.0cm。结果 2例有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其余30例皮瓣完全成活。术后所有患者获得6~20个月(平均8个月)随访,指肤色稍暗,外观满意,感觉功能得到部分恢复。按中华医学会手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10指,良15指,中6指,差2指,优良率为78.1%。结论游离静脉皮瓣是修复中、小面积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在修复重建、手外科的临床工作中十分常见。手指小的创面,以往有多种修复方法,比如指侧方逆行岛状皮瓣、指掌侧推进皮瓣、指背筋膜蒂皮瓣、邻指皮瓣、V-Y推进皮瓣、第一掌背皮瓣等。传统的修复方式其供区常需植皮,影响美观,有时甚至会影响术后的功能。游离组织移植具有供区损伤小,术后外观好的特点,近来有学者主张其是手部组织缺损的首选方法~[1],我院自2016年5月—2017年5月应用游离腕横纹皮瓣修复手指皮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利用带指背皮神经的邻指皮瓣修复食、中、环指近节指腹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 2007年9月至2011年7月,我科对15例食、中、环指近节指腹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带指背皮神经邻指皮瓣转移修复,如伴有指固有血管缺损,则行游离血管移植术.结果 15例皮瓣全部存活,术后随访6~9个月,手指功能及外观良好,伤指中、远节感觉恢复良好,皮瓣弹性好.结论 该术式疗效满意,是治疗手指指腹软组织缺损可行的一种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指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方法修复手指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方法:以手指背血管为蒂,于近节指背、指蹊及掌背远端区域设计逆行岛状皮瓣转移至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处,皮瓣及蒂部包涵指背动脉及指背浅静脉,皮瓣供区可直接拉拢缝合或皮片移植修复。结果:1999年10月~2002年8月,临床应用12例13个皮瓣,11个皮瓣完全成活,2个皮瓣发生表皮层坏死,经换药后自愈。结论:指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邻近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区,血运可靠,可以安全、简便地修复手指创面。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游离微型皮瓣在复杂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方法采用4种游离微型皮瓣共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64例。结果 1例坏死,63例游离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个月~6年,皮瓣外形、色泽良好,进行神经吻合的游离微型皮瓣52例,两点辨别觉8~12 mm,外形逼真。结论采用游离微型皮瓣移植修复复杂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可较好地恢复手指的外形与功能。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