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衢州市农药中毒病例的特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衢州市2008至2010年农药中毒的登记数据,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至2010年衢州市共发生农药中毒1222例,其中,生产性农药中毒225例,占18.4%,死亡1例,病死率为0.44%;非生产性农药中毒997例,占81.6%,死亡77例,病死率为7.72%.生产性农药中毒以男性为主(172例),占76.4%,非生产性农药中毒以女性为主(519例),占52.1%.农药中毒主要发生在第3季度.生产性农药中毒和非生产性农药中毒均以65岁以上年龄组的病例最多,分别为81例(占36.0%)和262例 (占26.3%);农药种类均以有机磷类杀虫剂为主.结论 农药中毒在衢州市严重威胁着公众的健康,非生产性农药中毒应引起重视,有机磷类杀虫剂为主要的中毒农药.  相似文献   

2.
刘川 《职业与健康》2010,26(2):187-189
目的了解农药中毒事故发生规律和发病特点及危害程度,以切实做好农村农药中毒防治工作。方法对江阴市2001—2008年各乡镇上报的农药中毒报告卡和个案调查表按中毒病例的中毒年份、性别、年龄、中毒品种等进行分类统计。结果江阴市2001—2008年累计报告急性农药中毒888例,死亡47例,死亡率为5.29%。其中,生产性中毒141例,无死亡;非生产性中毒747例,死亡47例,死亡率为6.29%。患者年龄以30~39岁组及40~49岁组最多,分别为227例(25.56%)和187例(21.06%)。中毒病例的男女之比为1∶1.37。中毒农药品种以甲胺磷最多,为527例(59.35%)。结论非生产性农药中毒是农药中毒的主要原因,患者以女性中青年多见。有机磷类农药是引起农药中毒的主要品种。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泸州市急性农药中毒的情况,为采取有效的中毒防控措施,减少农药中毒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中2008—2018年泸州市农药中毒病例报告卡相关数据,纳入生产性中毒(生产性自用、生产性受雇)和非生产性中毒(非生产性自服、非生产性误服引起的中毒)病例,对病例的中毒原因、中毒病例的特点、中毒时间和地区、农药的品种进行分析。
  结果  2008—2018年泸州市共报告农药中毒1 017例,其中生产性中毒占6.78%,非生产性中毒占93.22%,自服659例,是误服289例的2.28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农药中毒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P < 0.05)。农药中毒死亡50例,病死率为4.92%,其中非生产性中毒病死率(5.17%)是生产性中毒病死率(1.45%)的3.57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男性占51.4%,女性占48.6%,但男性生产性农药中毒病例数远多于女性。各年龄组中,60岁以上的老年病例最多,占32.35%,且病死率最高(7.29%)。948例非生产性农药中毒病例中,自服死亡46例,病死率6.98%,误服死亡3例,病死率1.0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生产性中毒多发生在7—9月,非生产性中毒多在1—3月。报告中毒病例数居前三的为泸县、古蔺县、合江县。杀虫剂中毒病例最多,占65.68%。
  结论  泸州市农药中毒以非生产性中毒为主,应重点关爱留守老人,对有自杀倾向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加强农药使用、储存等方面的管理,减少农药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农药中毒现状,为预防和控制农药中毒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平台,对内蒙古自治区2006—2015年农药中毒报告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内蒙古自治区2006—2015年各年度报告农药中毒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共报告农药中毒1 201例,死亡91例,病死率为7.91%。非生产性农药中毒(1 088例,占90.59%)为主要的农药中毒类型。113例生产性中毒病例死亡4例,1 088例生产性中毒病例死亡91例。生产性中毒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男性:女性=1.17:1),非生产性中毒病例中女性多于男性(男性:女性=0.92:1)。中毒的平均年龄为42.65岁,25~54岁年龄段中毒最多(784例,占65.35%)。农药中毒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第二、三季度发生率较高(774例,占64.45%);生产性农药中毒具有明显的季节集中性,有59.29%集中于第三季度;非生产性农药中毒以第二、三季度最多,占61.76%。杀虫剂(956例,占79.60%)为引起农药中毒的主要毒物,其中又以有机磷农药中毒(87.87%)为主。结论内蒙古自治区农药中毒主要以非生产性中毒为主,引起中毒的农药种类以杀虫剂为主。相关部门应加强农药监督管理工作,并制定有效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农药中毒发病情况,探讨其发病规律及可行的防治对策。方法通过对莒南县农药中毒网络直报卡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了解急性农药中毒的原因及特征。结果2007~2012年度全县共发生各类农药中毒547例,中毒类型以非生产性农药中毒为主。生产性中毒155例,占报告总数的28.34%,男性多于女性,有明显的季节分布,病死率为0;非生产性中毒392例,占71.66%。女性多于男性,无明显的季节分布,非生产性农药中毒死亡18例,病死率4.59%。毒性较高且价格相对便宜的有机磷农药是引起中毒的主要农药品种。结论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普及安全、合理地使用及储存保管农药的知识,加强相关部门对农药的监管力度,是控制和减少农药中毒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铜陵市432例农药中毒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铜陵市农药中毒的发生情况,为制定农药中毒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07年铜陵市农药中毒监测系统报告的432例农药中毒病例和主动监测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6-2007年监测农药中毒病例432例,死亡11例,病死率2.55%;生产性中毒病例多于非生产性中毒,生产性中毒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非生产性中毒女性多于男性;中毒病例年龄集中在25-65岁,以有机磷农药为主;农药中毒主要集中在7-9月份,病例多发地为县域区。结论:预防农药中毒,应采取多部门协作的干预措施,提高农药中毒的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南昌市2006年6月—2011年6月农药中毒状况。方法收集该市2006年6月—2011年6月的农药中毒网络报告的病例资料,利用SPSS 13.0软件分析农药中毒的分布状况。结果该市农药中毒总例数为1 911例,死亡44例,病死率为2.30%,非生产性中毒1 280例(67.0%)。生产性中毒男性多于女性,非生产性中毒女性多于男性。第3季度为生产性中毒的高发季节。中毒类型以有机磷农药为主。结论该市农药中毒以非生产性农药中毒为主。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2001-2008年急性农村农药中毒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2001-2008年上报的急性农药中毒发病状况,为控制和减少湖南省急性农药危害提供科学决策的信息支持. 方法运用回顾性职业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将上报的急性农药中毒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分别统计各年度、地区、性别、年龄和农约品种中生产性中毒和非生产性中毒发病状况. 结果 2001-2008年期间,湖南省共上报急性农药中毒病例2 910例,其中生产性中毒763例,死亡19例,病死率2.49%,非生产性中毒2 147例,死亡424例,病死率19.74%;男性患者1 585例,死亡232例,女性患者1 325例,死亡211例;农药品种以杀虫剂居首(2 582例)占88.73%. 结论湖南省急性农药中毒危害不容忽视,预防的重点是合理地使用农药,逐步加强农药购销管理,提高广大农村人群职业安全卫生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描述绍兴市2006至2011年急性农药中毒特征,为预防和控制农药中毒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绍兴市2006至2011年农药中毒报告的数据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2006至2011年绍兴市共报告急性农药中毒2024例,漏报44例,漏报率为2.1%(44/2086).死亡119例,病死率5.9%(119/2024),其中生产性中毒病死率为1.0%(3/289),非生产性中毒病死率为6.7%(116/1735).女性急性农药中毒1038例(51.3%),男性986例(48.7%),各年度不同性别急性农药中毒构成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9.16,P=0.10).2024例急性农药中毒病例平均年龄为(47.0±18.7)岁,其中男性(50.7±19.0)岁,女性(43.4±17.8)岁,男性急性农药中毒病例的平均年龄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1,P<0.001).生产性中毒289例,占全部病例的14.3%,其中男性生产性中毒22.2%(219/986);非生产性中毒1735例,占全部病例的85.7%.其中女性非生产性中毒93.3%(968/1038).2024例中毒病例的中毒农药为杀虫剂中毒86.7%(1754/2024),除草剂5.1% (104/2024),杀鼠剂3.6%(72/2024),杀菌剂、混合制剂、生物化学农药以及其他4类共占4.6%(94/2024).杀虫剂中有机磷中毒占83.0%(1455/1754).结论 绍兴市非生产性急性农药中毒发生率较高,且以女性为主,30~ 60岁组人群中毒的构成比较高;中毒农药主要为杀虫剂.应进一步加强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和农药的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0.
3 691例农药中毒监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农药中毒发生的规律,为农药中毒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辖区1990-2001年农药中毒监测资料统计分析。结果 12年中共发生3691例农药中毒病例,中毒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生产性农药中毒7-9月份病例占98.1%,非生产性农药中毒高峰期为6-8月,占56.9%。防护不良(占40.2%)、施药方法不当(占34.1%)是生产性中毒的主要原因;非生产性中毒原因以家庭及婚姻纠纷多见(分别占49.5%、14.8%)。有机磷农药中毒占中毒总数的74.2%。结论 辖区内农药中毒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高温季节使用“1605”等剧毒农药加上防护不良是导致生产性中毒呈季节性升高的主要原因;夏秋农忙季节,家庭矛盾增多,加上农药管理不善是非生产性中毒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