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T引导下125I放射粒子植入治疗脑内肿瘤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Ⅰ放射性密封籽源植入治疗脑部肿瘤的操作方法、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2例经CT平扫及增强扫描确诊的脑内肿瘤,包括脑胶质瘤5例,脑胶质瘤术后复发6例.单发脑转移瘤9例,脑膜瘤2例。治疗前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快速病理证实,待病理结果后即刻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组织间植入^125Ⅰ放射性密封籽源4~16粒,^125Ⅰ放射性密封籽源的放射性活度为26、30、33Mbq/颗,籽源放射性总活度为120~480Mbq,籽源间距为1~1.5cm。穿刺点均为1处.调整进针方向2~5次。结果22例中随访1月以上22例,2月以上21例,3月以上20例,6月18例。1月随访22例中,肿瘤直径缩小11例,无变化10例,增大1例;2月随访21例中,肿瘤直径缩小14例。无变化4例,增大3例;3月随访20例中,肿瘤直径缩小15例,无变化2例,增大3例;6月随访18例中.肿瘤直径缩小14例,无变化2例,增大2例。22例中治疗前有明显神经定位体征16例,各种症状21例。其中精神症状1例,随访中症状减轻19例。脑水肿减轻14例,无变化4例,加重0例。治疗4月后死亡1例。结论经皮穿刺组织间植入^125Ⅰ放射性密封籽源治疗脑内肿瘤可使瘤体明显缩小。水肿减轻,症状不同程度缓解,效果肯定。CT引导下植入准确,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研究伽玛刀治疗囊性听神经瘤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我科从1997年到2010年应用OUR-旋转式伽玛刀治疗囊性听神经瘤共12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43~61岁,平均53岁。所有患者均未行手术或活检,临床及影像诊断为听神经瘤。肿瘤直径为3mm~4.2cm,所有患者无颅内高压,无明显脑积水;肿瘤部位在右侧者有7例,左侧者有5例,治疗周边剂量8~14Gy,等剂量曲线为50%。结果在随访期间,肿瘤缩小者有7例(87.5%),其中1例(12.5%)患者于治疗后6个月影像学显示肿瘤体积增大,考虑多系肿瘤坏死水肿所致,5年后随访提示缩小;肿瘤无增大者为1例。临床症状改善有6例,无变化有2例。结论在严格制适应证的前提下,伽玛刀治疗囊性听神经瘤疗效肯定,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脑膜血管外皮细胞瘤的伽玛刀治疗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脑膜血管外皮细胞瘤与非恶性脑膜瘤的鉴别诊断,评估伽玛刀治疗复发性脑膜血管外皮细胞瘤的疗效。方法本文回顾分析了本中心自2000年至2002年伽玛刀治疗的5例术后复发的脑膜血管外皮细胞瘤,共7个瘤灶,平均体积3.2cm3,平均周边剂量12Gy,平均中心剂量27.5Gy。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9.8个月,从影像看,1个瘤灶消失,4个明显缩小,2个继续增大,肿瘤控制率71%。结论伽玛刀治疗脑膜血管外皮细胞瘤能起到良好的局部控制作用,是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部分,治疗后每隔半年随访一次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回顾性分析评价伽玛刀对三叉神经鞘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2004年2月至2010年5月于本中心应用Leksell“C”型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鞘瘤41例,其中13例为术后复发或残留,28例经MRI诊断首选伽玛刀治疗.肿瘤平均直径22 mm,肿瘤的平均体积9 cm3.照射肿瘤的平均中心剂量为29.2 Gy,平均周边剂量12.8 Gy.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38个月.症状变化:首选伽玛刀治疗的患者8例症状完全消失;18例好转,11例症状无变化或轻微加重,4例因肿瘤增大症状加重.肿瘤变化:7例肿瘤基本消失,22例肿瘤缩小,8例肿瘤未增大,4例体积增大,肿瘤控制率90.2%.结论 伽玛刀对中小型三叉神经鞘瘤治疗安全有效,有良好的中长期控制作用,并可有效地改善其临床症状,保护周围脑神经,肿瘤控制剂量为12~13 Gy.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伽玛刀对小儿血管网状细胞瘤术后残留的治疗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小儿血管网状细胞瘤术后残留行伽玛刀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等剂量曲线范围平均50%,周边剂量平均18 Gy,肿瘤中心剂量平均36.5 Gy. 结果 9例患儿随访时间12~48个月,6例患儿肿瘤缩小50%以上,临床症状和体征得到明显改善;1例患儿无变化并再次行伽玛刀治疗;2例患儿肿瘤进行性增大,其中1例第二次伽玛刀治疗,1例第二次行开颅手术治疗. 结论 伽玛刀对小儿血管网状细胞瘤术后残留的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6.
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回顾分析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 2 6 2例 ,随访 182例共 2 76个病灶。单发 39例 ,单纯伽玛刀治疗 2 1例 ,伽玛刀 +全脑放疗 18例。多发 14 3例 ,伽玛刀治疗前后均辅以全脑放疗。结果  182例随访 6~ 2 8个月。完全缓解 110例 (6 0 .4 % ) ,部分缓解 6 2例 (34.1% ) ,无变化 7例(3.8% ) ,进展 3例 (1.7% )。生存期 3~ 2 8个月 ,平均 14个月。存活 12个月以上 76例 (41.8% ) ,存活 2 4个月以上 82例 (45 .1% )。 39例单发转移瘤 ,两种治疗方法的治疗结果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 ,安全、见效快、并发症少 ,疗效确切 ,能有效的提高生存质量 ,延长生长时间。单发或 3个以内的转移瘤 ,可以单用伽玛刀单次或分次治疗 ,避免全脑放疗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1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经伽玛刀治疗的脑转移瘤18例。原发肿瘤中肺及乳房癌占72.5%。脑转移瘤中属单发有11例,多发有7例。肿瘤平均直径19.46mm,肿瘤照射野覆盖平均为56.3%,瘤周边剂量平均为21.5Gy。出院后12例随访9天~1年(平均6.9个月),其中8例存活(平均8.4个月),4例死亡。获CT随访7例,示肿瘤缩小7例,消失4例(3例为多发肿瘤)。认为伽玛刀治疗简便、安全,对控制肿瘤生长有明显作用,并就伽玛刀治疗的指征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三叉神经鞘瘤的伽玛刀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伽玛刀治疗对三叉神经鞘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2月至2003年12月于本中心行伽玛刀治疗并随访的58例三叉神经鞘瘤,肿瘤平均体积4.6cm3,平均周边剂量13.1Gy,平均中心剂量28.3Gy.结果平均随访期42.5个月,影像随访证实4例肿瘤基本消失,34例明显萎缩,16例体积变化不明显,4例体积增大,肿瘤总控制率93%.28例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23例临床症状无变化,7例临床症状持续加重.13例伴有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患者中,10例伽玛刀治疗后明显缓解或消失.结论伽玛刀治疗对中小型三叉神经鞘瘤安全有效,并可有效地改善其临床症状,保护瘤周颅神经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Leksell—C型伽玛刀治疗听神经的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期随访的64例听神经瘤的临床资料。其中曾行开颅手术17例.面神经功能正常53例,具备有用听力41例。肿瘤体积0.2—33.9cm^3,平均7.7cm^3;治疗周边剂量11.0-14.0 Gy,平均12.7Gy:等剂量曲线40%-60%,靶点数2~15个,平均6个。结果随访46~81个月,平均62.2个月。肿瘤缩小52例,稳定9例;肿瘤增大3例,其中2例在3年后再次行伽玛刀治疗,随访显示肿瘤缩小,另1例在治疗后2年行开颅手术。发生面神经功能损伤2例,保留有用听力29例。发生三叉神经功能障碍8例(其中一过性损伤6例,损伤率为3.1%)。结论Leksell—C型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听神经瘤具有良好的肿瘤控制率和有用听力保留率,神经功能损伤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影响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 用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 2 72例共 396个病灶。中心剂量 2 5~ 70Gy ,周边剂量 1 0~ 35Gy;靶点数 1~ 1 1个。并对肿瘤体积、数目、照射剂量、原发灶控制和全脑放疗等影响疗效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随访 1 0~ 46个月 ,平均 2 4个月。 396个病灶完全缓解 32 6个 (82 3 % ) ,部分缓解 38个 (9 5 % ) ,无变化及进展 32个 (8 2 % ) ,平均生存期 (1 3 6± 7 9)个月。原发灶控制好者、伽玛刀治疗前后结合放疗、化疗者 ,其生存期较长。结论 伽玛刀是治疗脑转移瘤安全可靠的手段之一。并发症少、有效率高。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主要与病灶体积、周边剂量等密切相关。肿瘤体积小于 1 5cm3,周边剂量大于 1 8Gy时 ,完全缓解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眶内及眶颅沟通性占位病变伽玛刀治疗前应用糖皮质激素预防眼部早期放射性损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41例运用伽玛刀治疗眶内及眶颅沟通性占位病变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治疗前预防性应用糖皮质激素143例(预防用药组),未应用激素98例(对照组)。参照美国放射肿瘤学组(RTOG)和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EOIHC)制定的标准对眼部早期放射性损伤进行评价。结果伽玛刀治疗后预防用药组出现早期放射性损伤17例(11.9%),其中1级13例,2级3例,3级1例;对照组发生早期放射性损伤22例(22.4%),其中1级15例.2级4例,3级3例;两组早期放射性损伤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781,P=0.029)。两组早期放射性损伤经对症治疗后均可在数周内缓解。随访3-98个月,平均35.5个月;预防用药组病变缩小98例(68.5%),无变化31例(21.7%).进展增大14例(9.8%);对照组病变缩小68例(69.4%),无变化21例(21.4%),进展增大9例(9.2%)。结论预防性应用糖皮质激素可降低眶内及眶颅沟通性占位病变病人伽玛刀治疗后眼部早期放射性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肺癌脑转移瘤疗效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伽玛刀治疗的116例有病理学证实的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期肿瘤控制率95%,中位生存期14.8个月,1年生存率63%,2年生存率25%.影像学检查:肿瘤消失57例,肿瘤缩小38例,肿瘤大小无变化15例,肿瘤进展6例.KPS评分在1个月内达到90分以上者占92%.[结论]伽玛刀是治疗肺癌脑转移瘤安全有效的[方法],其疗效与肿瘤大小、位置、治疗剂量及肺癌的病理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伽玛刀治疗功能性垂体瘤的疗效。方法采用OUR旋转式伽玛刀治疗31例功能性垂体腺瘤患者,观察术后病情变化,随访时间12~24个月,随访内容为临床症状、影像学及激素水平测定。结果高剂量组内分泌正常14例,低剂量组内分泌正常4例;高剂量组肿瘤体积缩小17例,2例无明显变化,低剂量组肿瘤体积缩小6例,4例无明显变化,2例增大。无病例发生视路损伤。结论伽玛刀治疗功能性垂体瘤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控制肿瘤生长及激素异常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伽玛刀治疗垂体腺瘤前后的磁共振表现,探讨磁共振在评价伽玛刀治疗垂体腺瘤效果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垂体腺瘤患者在我院行伽玛刀治疗后的磁共振资料,随访1~4个月7例;5~8个月27例;9~13个月15例;14~28个月10例;共59例次。讨论磁共振在评价垂体腺瘤经伽玛刀治疗前后影像学变化中的作用。结果 伽玛刀治疗后肿瘤体积不变25例次(42.4%);体积缩小31例次(52.2%),其中合并囊变15例,早期肿瘤内出血2例;体积增大3例次(5%)。结论 磁共振能较好的评价伽玛刀治疗垂体腺瘤的效果并反映其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伽玛刀治疗无功能型垂体腺瘤的适应证和疗效。方法随访255例伽玛刀治疗后的无功能型垂体腺瘤,分成单纯伽玛刀治疗组与外科手术后加伽玛刀治疗组,平均随访时间34.2个月(6-90个月)。单纯伽玛刀治疗组187例,平均周边剂量14.6Gy;手术加伽玛刀治疗组68例,平均周边剂量13.5Gy。结果单纯伽玛刀治疗的187例无功能型垂体腺瘤中,肿瘤缩小127例(67.9%),肿瘤大小无变化的56例(29.9%),肿瘤增大4例(1.2%)。术后肿瘤残留或复发加伽玛刀治疗的68例无功能型垂体腺瘤中,肿瘤缩小45例(66.2%),肿瘤大小无变化21例(30.9%),肿瘤增大2例(2.9%)。本组随访255例肿瘤总控制率97.6%,出现新的垂体功能低下7例。结论伽玛刀治疗无功能型垂体腺瘤是有效和安全的,特别是开颅术后肿瘤残留和复发的病人,并发症少,优于常规放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颈静脉球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颈静脉球瘤的临床资料。肿瘤体积2.8~38.6cm^3.平均13.8cm^3。均采用Leksell伽玛刀治疗,边缘剂量12~15Gy,中位数15Gy,等剂量曲线40%~55%。结果所有病人均未出现新的脑神经受损症状,临床症状基本消失1例,改善4例,无变化3例,听力症状加重1例。随访时间9~72个月,平均30.3个月。肿瘤体积缩小4例,无明显变化4例,肿瘤继续进展1例。结论伽玛刀治疗能较好地控制肿瘤生长,副作用轻微,可作为较小肿瘤或不适合手术病人的首选治疗方法,同时也是术后肿瘤残留或复发的重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其进行伽玛刀治疗,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伽玛刀治疗后肿瘤的影像学变化以及生存期的差异.方法应用动物立体定向仪将传代培养的C6胶质瘤细胞接种于大鼠右侧尾状核,每只接种量为106个细胞.将荷瘤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于接种肿瘤细胞后14天对实验组大鼠实施伽玛刀治疗,使用50%~70%等剂量曲线,边缘剂量为15Gy;对照组大鼠在伽玛刀治疗室放置相等时间.伽玛刀治疗前后均行MRI检查,每7天一次,观察肿瘤大小的变化,记录实验组与对照组每只大鼠的生存期,观察时间为60天.结果在接种后7天、24天MRI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肿瘤大小无明显差异.伽玛刀治疗后7天、14天实验组肿瘤体积缩小或停止生长,对照组肿瘤增大,其肿瘤体积出现明显差异(P<0.05).结论确定了伽玛刀治疗脑胶质瘤的确切疗效,肿瘤体积缩小和停止生长,生存期得以延长,为临床放射外科治疗脑胶质细胞瘤提供了理论依据.但其生存期研究中,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可能与肿瘤的治疗剂量有关,因此,对脑胶质细胞瘤的放射外科治疗,有待进行深入的量效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伽玛刀结合穿刺及内放疗治疗血管网状细胞瘤的可行性.方法自1999年6月至2004年12月采用伽玛刀结合穿刺及内放疗治疗血管网状细胞瘤患者24例.结果14例患者病灶明显缩小(>80%),症状基本消失,可正常生活;6例患者病灶有所缩小(<50%),症状较前改善;2例病人为术后残留,均经两次伽玛刀治疗,但肿瘤仍进行性增大,行第二次开颅手术;2例病人伽玛刀治疗后3~4年病情加重死亡.结论采用伽玛刀结合穿刺及内放疗综合治疗血管网状细胞瘤患者,大部分能取得满意疗效,为术后残留及不宜或拒绝手术的患者提供了一条治疗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伽玛刀治疗垂体腺瘤前后的磁共振表现,探讨磁共振在评价伽玛刀治疗垂体腺瘤效果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垂体腺瘤患者在我院行伽玛刀治疗后的磁共振资料,随访1-4个月7例;5-8个月27例;9-13个月15例;14-28个月10例;共59例次。讨论磁共振在评价垂体腺瘤经伽玛刀治疗前后影像学变化中的作用。结果 伽玛刀治疗后肿瘤体积不变25例次(42.4%);体积缩小31例次(52.2%),其中合并囊变15例,早期肿瘤内出血2例;体积增大3例次(5%)。结论 磁共振能较好的评价伽玛刀治疗垂体腺瘤的效果并反映其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20.
脑转移瘤的伽玛刀治疗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评价伽玛刀治疗颅内脑转移瘤的疗效,分析能够预测预后生存率的因素.方法 407例脑转移瘤患者接受了伽玛刀治疗,随访344例,共756个病灶,肿瘤体积平均为(8.2±5.1)cm3,中心剂量和周边剂量分别(27.1±4.9)Gy和(15.4±2.0)Gy.对计数资料用X2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曲线.结果 经过平均(17.7±9.8)个月的随访,影像学提示肿瘤消失140个、缩小331个、不变222个、增大63个.死亡病例114(33.1%)例,伽玛刀治疗后的平均生存期为(12.1±6.0)个月.年龄<65岁、单发脑转移瘤、KPS≥70的患者有较好的生存率,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具有良好的控制率.年龄<65岁、无颅外病变加重、KPS评分≥70、转移瘤灶少、原发灶控制,是具有良好生存期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