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轻食"一说,最早是"西风东渐",从欧洲而来。轻食不只是清淡,膳食均衡是轻食的一个重要前提。时至今日,吃饭这件事,并不是吃饱就很幸福这么简单了,人们开始崇尚美食,品味生活,"轻食"已经成为一种带有时尚意味的饮食理念,也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随着轻食主义的盛行,简单易做的轻食美味,也成为人们喜欢的家常菜。轻食的飨宴之中,以果蔬为主要食材的菜肴更引人瞩目。  相似文献   

2.
《美食》2016,(11)
正"轻食"一说,最早来源于欧洲,指的是清淡、低热量的食物,与其相对应的饮食态度被称为"轻食主义"。起初,轻食在国外指咖啡馆用来搭配咖啡的小型简餐,后来轻食常被解释为餐饮店中快速、简单操作的食物"Snack"。此外,在法国,午餐的"Lunch"正具有轻食的意味。简而言之,轻食的初始涵义就是指简约易操作、不用花费太多时间便能吃饱的食物。"果腹、  相似文献   

3.
"轻食"的概念来源于欧洲,指清淡、热量低的食物及相应的饮食态度,后来常被解释为快速、简单的食物——"Snack",其可简单概括为:简单、适量、健康和均衡。轻食者的食物一般为低糖分、低脂肪、低盐分、高纤维的营养丰盛的食物,轻食沙拉则属于轻食的一个分支。轻食沙拉的出现极大满足了人们对于轻食的需求,因此其正慢慢向主流餐饮靠近。  相似文献   

4.
苏文翰 《美食》2012,(4):49-49
轻食主义是一个来源于欧洲的概念,指的是清淡、热量低的食物及相应的饮食态度,开始轻食在国外指咖啡馆用来搭配咖啡的小简餐,后来常被解释为餐饮店中快速、简单的食物"Snack"。我们现在所说的轻食,更有类似随身餐食和下午茶小点心的意味。  相似文献   

5.
《肉类研究》2019,(8):84-85
<正>"生命在于运动",体育锻炼能以身体、心理均起到积极作用的效果,促进个人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保持旺盛的精力。我国自古就有"食医合一"或"食医同源"等将体育锻炼与健康饮食融合的思想,并在"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为艰"等观点中将饮食行为、体育教育与思想教育相融合。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便提出了在中小学课程中开设健康教育的要求,并以《体育与健康》课程为载体,将"增强学生体质、合理膳食、改善学生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6.
浅论保健食品及其发展前景(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0 前言民以食为天,当今世界食品工作者把食品对人体的功能分为三大类:一是营养:食物为人体提供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二是感觉:食物的色、香、味和形不仅增进食欲和健康,而且使人们生活丰富多彩;三是调节:食物含有某些生理活性物质能调节人体功能、提高免疫力、防止衰老等。前人所提出的“药食同源”、“医食同宗”便是对第三种功能的深刻见解。随着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伴随饮食所带来的一些疾病,特别是心血管疾病、高血脂症、肥胖病、糖尿病、癌症等与饮食关系密切的现代…  相似文献   

7.
“每周一素”、“三日轻食法”等轻食方法已经被很多健康人士列入自己的饮食列表。轻食可以促进身体排毒,令身体更加通畅,减轻负担。但是,要如何将轻食的饮食习惯贯彻到底?味全低糖原味乳酸菌300百亿个活性乳酸菌帮助你清肠胃,低糖配方,好喝零负担,将轻食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8.
<正>首都:堪培拉代表性饮食:鱼和海鲜"食"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澳大利亚的"食"性和它的文化一样多元。澳大利亚的传统饮食来源于英国,饮食受到地中海、亚洲、中东饮食的影响,鱼和海鲜成为  相似文献   

9.
正饮食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性格与生活环境。在倡导健康、快捷、美味的今天,都市人群尤其是年轻人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出现了不少新变化:轻食、鲜做等概念日渐兴起,不仅仅要吃饱吃好,还要不增加身体的负担,最好造型好看适合拍照发朋友圈;餐厅环境要好、主题要鲜明,要么庄重适合商务会谈,要么精致好看适合约会聚  相似文献   

10.
苏州花食     
苏州人喜欢花,尤以虎丘为盛。花给苏州人的饮食、装饰、礼仪等物质和精神生活方面,带来了无限的风雅和情趣。这里只谈苏州花食种种。  相似文献   

11.
正营养师强调,运动前后适当的补充营养,不仅可以维持体力,减轻隔天因乳酸堆积的肌肉酸痛,甚至还可提高代谢帮助燃脂!那么,减肥运动前后饮食需注意什么?1.三大燃脂饮食绝招运动前低升糖指数轻食许多人喜欢空腹运动,其实挨饿运动反而会加速消耗肌肉里的蛋白质,因此建议在运动前0.5~1 h,来份低升糖指数轻食,避免血糖快速上升又可以提供运动所需的能量!如可选用燕麦片、地瓜、南瓜等富含纤维质的低升糖指数的主食,搭配茶叶蛋、无糖豆浆等低脂又富含蛋白质的轻食,吃到五六分饱即可。运动后适量蛋白质轻食研究发现,运动后60 min内补充适量蛋白质轻食,反而不会让你变  相似文献   

12.
<正>时下的电视节目和平面、网络媒体,多有饮食节目和饮食专栏、专版,还有专门的饮食刊物以及成群的"食记"和"食评人"。去餐馆吃饭,上菜以后不能马上下筷,而要待男女老少持手机一阵狂拍之后,才能进食。除了以"吃货"自居或自诩外,"食评"满天飞。但那么多的"食评"新意甚少,不管什么菜,都是"入口即化"、"有点甜"、"甜甜酸酸辣辣",或者"混搭"、"Fusion"??不一而足。有些大牌、大佬,开口发声常令人瞠目结舌,故遇到被请去"评食"时,非常纠结,十分烦恼,这才有本文的"评食记烦"。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轻食"这个概念悄然走红。相关的文章、书籍数不胜数,打着"轻食"概念的餐厅、外卖也层出不穷。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2020年中国人群轻食消费行为白皮书》显示,94.9%的受访者至少每周消费一次"轻食",55.7%的受访者一周消费2~4次。参与本次调查的大多数为年轻人,他们多出于减肥及其他健康目的食用"轻食"。"轻食"强调的是简单、适量、健康和均衡。最初在欧洲十分流行,是指分量小、  相似文献   

14.
《肉类研究》2019,(12):86-87
<正>旅游项目"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中,"食"被排在了居于首要的位置,可见饮食在旅游活动乃至人们的旅游需求中的重要地位。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旅游行业的多元化发展,大众旅游理念也在不断提升,地方特色饮食文化也与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古香古色的老宅院、淳朴善良的民风民俗一样成为人们旅游出行的目标。饮食文化在现代旅游中的融入,能进一步丰富了人们旅游的内容、让人们能够共  相似文献   

15.
人类在饮食生活的发展过程中,大致呈现出两种状态:一种是自然饮食状态,另一种是调制饮食阶段。涮食法属于熟食法的一种,是人类进入调制饮食阶段才产生的。涮食法作为中国传统烹饪法之一,具有悠久历史。从文字学看"涮"字的发展历史,结合染器的兴衰,可以认为涮食法是在东汉染器不复使用后承接其后产生的。其中,瀹食法是从染食法到涮食法的过渡,是涮食法的形成基础。  相似文献   

16.
陈媛媛 《中国食品》2022,(24):112-114
<正>《随园食单》是一本极具研究价值的书籍,包含了食物的食疗作用、饮食文化等多方面有价值的内容,该书论述的饮食观念也非常适合现代人的借鉴与学习,同时也为饮食行业带来了诸多启示。本文主要对《随园食单》中存在的饮食观念及其对现代的启示进行了阐述。一、《随园食单》介绍中国历史文化悠久,在封建王朝历史阶段出现的知名烹饪著作之一,当属《随园食》。  相似文献   

17.
中国饮食中的汤羹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羹是中国饮食中最为普通的食馔,有着极其久远的历史。通过这种普通的食馔,我们可以了解中华饮食模式的某种演变过程,感受中华饮食的特殊魅力,尤其那种灌注于汁液之间又进释于载体之外的文化冲击,一直渗透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之中。应该说,汤羹食馔所带来的文化影响,至今仍然感染着人们的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18.
《肉类研究》2019,(12):90-91
<正>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锻造了中华儿女健康体魄与高尚情怀,彰显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艰苦奋斗精神,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文化资源。现代社会中大学生被肯德基、汉堡包等"洋快餐"新的饮食理念和文化思潮冲击,不健康的饮食行为和饮食结构给大学生带来众多健康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重理论理论、轻实践,缺乏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的弊端,让学生在课  相似文献   

19.
正现在,大城市中主打轻食的餐厅遍地开花,就连肯德基、沙县小吃、吉野家等知名品牌也加入战局。不过,专家认为,如果总"吃草",可能会造成营养不均衡。"轻食"这个概念最初是从沙拉这个品类开始切入的,但它包含的品种远不止于此。它指的是低糖、低油、低盐、高纤维的食品,包括用粗粮改造的汉堡、三明治、果蔬饮品等。这一类菜式分量不多,味道清淡,多采用蒸、煮、炖的方式,保留较多的原汁原味。原先这种饮食方式比较受素食者的追捧,但现在很多年轻女孩都通过这种方  相似文献   

20.
正我们每家每户现在的饮食方式,是多人围坐一起,同饮一锅汤,同食一盘菜。在知识和食物丰富的年代,我们目睹了近年来多起因吃饭聚集而发生的疾患,甚至新冠肺炎的传播;我们意识到不分彼此的共餐共饮带来的饮食安全以及共食的诸多"风险"。"民以食为天,更以健康为先",饮食备公筷或进一步实施分餐制,是饮食健康文化行动重点。守护我们的健康,重塑饮食文明根基,人人有责,家家受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