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风热火湿燥寒六气组方原则是《内经》五运六气组方的核心内容。吴鞠通《温病条辨》在诊治外感温病时充分运用了《内经》六气组方原则,对后世临床防治外感温病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后世医家运用《内经》理论指导临床实践树立了典范。《温病条辨》不仅从卫气营血论治、三焦论治谨遵六气组方原则,温病的预防和备药亦遵六气组方原则。研究《温病条辩》对《内经》六气组方原则的应用,对运用《内经》六气组方原则指导临床防治温病、组方用药具有指导价值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敦煌《辅行诀》中干姜-附子角药的临证配伍应用进行探析,为临床处方用药提供宝贵的参考价值。方法:整理提取敦煌《辅行诀》中含干姜-附子的方剂,分别从独立成方、组方主要部分及联合应用方面论述角药的临床配伍特点。结果:敦煌《辅行诀》中独立成方之干姜-附子角药1组,作为方剂主要部分之干姜-附子角药9组,以及联合应用之角药,配伍精当,实用效捷。结论:敦煌《辅行诀》中蕴含着丰富的干姜-附子角药配伍知识,掌握其具体配伍特点与临床应用,对现代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中药成方制剂》中含干姜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筛选符合的方剂构建数据库,应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对处方中含干姜方剂的主治疾病、证侯、组方配伍等进行分析,并选取高频药对及高频疾病进行药物组合的深度分析。结果:通过131首方剂的分析,得出常用药对17个,主治疾病62种。干姜在不同药对中功效发挥方向不同,在不同疾病中使用规律各异。结论:含干姜的方剂临床应用广泛,其组方规律反应出干姜在治疗不同疾病时的药物组合特点。  相似文献   

4.
经方"药对"配伍规律研究的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曹华 《国医论坛》2003,18(4):1-3
经方〔1〕〔7〕 ,一般指东汉·张仲景的著作《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所载之方。药对〔8〕〔13〕,也称对药 ,是指临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两味药配伍形式 ,是方剂最小的组方单位。它构成简单 ,却具备了方剂的基本主治功能 ,是中医遣方用药的特点之一。后世方剂尽管浩如烟海 〔11〕,但细究起来 ,常能从中看出经方“药对”的影子 ,如桂枝配芍药、芍药配甘草、桂枝配附子、麻黄配石膏、干姜配黄连等。研究经方“药对”的配伍规律 ,对提高临床疗效 ,揭示方剂配伍理论的科学内涵以及挖掘和提高中医药理论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能为复方配伍…  相似文献   

5.
乌梅丸为《伤寒论》厥阴篇中的方剂,由乌梅、黄连、干姜、细辛、附子、桂枝、黄柏、人参、当归、川椒组成,后世多改丸为汤剂.笔者根据乌梅丸"酸甘辛苦复法”组方特点灵活运用临床,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析张锡纯治疗血证组方用药特色,为临床辨治血证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法,对《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治疗血证方剂的用药与药对配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和药对具体应用情况。结果 张锡纯治疗血证使用频次前五位的中药是甘草、山药、三七、白芍、代赭石;常用特色药对有山药、甘草,白芍、山药,代赭石、白芍,三七、山药,代赭石、山药。结论 张锡纯治疗血证注重单味药应用,并且根据病情进行适当配伍,擅用药对相辅相成。针对所治血证之不同,张锡纯谨守病机,遵药性之所长,应病证之寒热虚实,灵活配伍,巧妙组方,值得深入挖掘研究。  相似文献   

7.
阴旦汤考证     
《备急千金要方》(以下简称《千金方》)中载有阴旦汤,其组方为桂枝汤去生姜加干姜、黄芩,后世医家多宗此说。而在近代出土的敦煌遗书《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以下简称《辅行诀》)中,阴旦汤为黄芩汤加生姜。阴旦汤的组方究竟如何变化,笔者试综合历代文献,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张锡纯的食疗经验孙大定(湖北省宜昌医学专科学校443003)关键词张锡纯,食疗经验,组方特色食疗为历代医家所重视。近代名医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对此虽未专论,但从其临床用药、制方及大量验案中不难看出,张氏不仅注重食疗,而且应用广泛,选药、立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伤寒杂病论》中干姜角药的配伍特点与临床应用,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系统梳理《伤寒杂病论》中干姜角药的配伍特点与临床应用,并从独立成方、作为方剂主要部分及联合应用3个方面论述角药特点与应用。结果《伤寒杂病论》中独立成方之干姜角药5对、作为方剂主要部分之干姜角药7对,以及联合应用之角药,配伍精妙,临床针对性强。结论《伤寒杂病论》中蕴含着丰富的干姜角药配伍知识,掌握其具体配伍特点与临床应用,对现代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所列治疗温病30方的制方用药特色进行了分析,认为:遣药精专,组方严谨;随证变通,灵活化裁;用药独到,别有见地是其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1.
王笈  戴红 《山西中医》1998,14(1):5-7
对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所列治疗温病30方的制方用药特色进行了分析,认为:遣药精专,组方严谨;随证变通,灵活化裁;用药独到,别有见地是其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张锡纯滑石药对的配伍应用规律。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滑石药对应用情况。结果:张锡纯常以滑石与蝼蛄、山药、甘草、石膏、赭石等组成药对应用于临床。结论:滑石药对有清热利水、渗湿止泻、凉血止血等功效。  相似文献   

13.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运用经典名方“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慢性胃肠道疾病,颇有疗效。现不揣粗陋,拟从方药组成、临床运用等几个方面,略述心得如下。1方药组成半夏泻心汤始见于仲景《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篇》及《伤寒论》中,药由半夏、黄芩、黄连、大枣、党参、甘草、干姜等七位药物组成。笔者每以此方为主,并加经验方“三元胶囊”(玄胡、乌贼骨、三七)组方:半夏10g,干姜5-10g,黄芩10g,黄连5  相似文献   

14.
正对药又称药对,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以此增强疗效、组方治病。文字记载立论始见于《内经》半夏秫米汤治疗胃不和则卧不安症,首创于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1],后世发展为专著。药对凝结着名老中医的智慧和珍贵的经验,是经验方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竞环教授从事中医肾病科研、临床、教学50余年,学研俱丰,  相似文献   

15.
张锡纯运用龙骨牡蛎的探讨朱跃民张俊知宁夏自治区人民医院(750021)主题词龙骨/治疗应用牡蛎/治疗应用@张锡钝张锡纯为近代名医,其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是其毕生的临床经验总结。笔者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张氏组方遣药颇有匠心独具之处,尤其是对质重诸品如石...  相似文献   

16.
《内经》方剂组方法则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内经》提出的方剂组方法则进行深入研究和阐释。《内经》所提出的君臣佐使是被学术界大多数人所承认的组方法则,但《内经》中所提出的气味组方法则却未受到学术界应有的重视。气味组方法则所包括的六气淫胜组方法则和五脏苦欲补泻组方法则亦是方剂组方法则的重要组成部分。《内经》所提出的组方法则是后世组方的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药对是指临床上经常使用的2种药物相互配合运用,可以起到协同作用、提升疗效,或者制约作用、降低毒性。《黄帝内经》中的半夏秫米汤被认为是最早的药对应用,对后世药对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研究药对对于深入挖掘方剂的组方原则及发挥方药的最佳疗效有巨大优势。石冠卿教授(1918-1999)是全国首批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人导师,全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中西医汇通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医学家张锡纯是一位较早运用中西医医学理论来研究《伤寒论》的医家之一。他注重临床实践,理论联系实际,联系临床而验证经文;并主张灵活变通经方,提倡中西药配合,取长补短,并结合实践体会,另制新方以补仲景之未备。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张锡纯对《伤寒论》的阐发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对后世学者启发极大。就《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对张锡纯的伤寒学术思想进行归纳与探讨。  相似文献   

19.
白虎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后世很多医家对其多有论述。张锡纯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临床变通用方及临证经验方面,对于白虎汤的认识都极为深刻。本文就张锡纯对白虎汤的认识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20.
刘星  沈璐 《世界中医药》2023,(6):865-870+876
目的:探讨干姜在《伤寒杂病论》中的量效关系以及配伍用药规律。方法:整理出《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含有干姜的条文,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单因素逻辑回归分析、二元相关性分析以及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干姜剂量与其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且总结干姜量效特点及其主治证候。结果:经筛选共纳入含干姜方剂42首,占《伤寒杂病论》全部方剂比例的16.28%,对其中可进行统计学分析的30方剂分析发现,干姜单次用量与药味数量、剂量、服用次数均有相关性。单因素逻辑回归分析表明,干姜的单次用量、药味数量、用水量、剩余水量、单次服用水量、服用次数和干姜在组方中是否作为主药并无相关性;与其作为非主药比较,干姜与附子、细辛、人参、配伍时作为主药的单次用量差异明显。结论:通过对其量效关系的研究可以发现,干姜在临床上的使用及其疗效主要通过与其他药物配伍实现,与附子配伍时用量为13~28 g,与细辛配伍时用量为4~6 g,与人参配伍时用量为6~16 g,(表6得出为6~16 g)并得出干姜可作为固定剂量应用于临床,所得剂量为6~35 g。干姜的作用部位主要在中焦,以温中为主,通过温中,散寒邪在胸中,治寒邪在筋骨者,治寒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