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苦碟子注射液与5种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考察苦碟子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酸度计、注射液微粒分析仪分别考察苦碟子注射液与5种注射液配伍后的外观、pH值、微粒及紫外吸收光谱的变化.结果 5种混合液外观、紫外扫描最大波长均无明显变化;微粒数随放置时间呈上升趋势;与复方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pH值有明显升高. 结论 苦碟子注射液与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不宜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硫酸依替米星注射液与苦碟子注射液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模拟临床常用药物浓度,按照药物稳定性指导原则,观察依替米星与苦碟子注射液配伍后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pH值及微粒数的变化。结果:依替米星与苦碟子注射液配伍混合后生成紫褐色不溶颗粒;苦碟子与依替米星注射液配伍混合后溶液pH值升高;苦碟子与依替米星注射液配伍混合后溶液微粒数显著性升高,远超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标准。结论:依替米星与苦碟子注射液两者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存在配伍禁忌。  相似文献   

3.
苦碟子注射液与5种中西药注射液配伍的体外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苦碟子注射液与常同用的5种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丹红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法莫替丁注射液、培他啶注射液)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测定苦碟子注射液配伍前后pH、微粒数及紫外吸收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苦碟子氯化钠注射液与5种注射液体外配伍时均无沉淀产生;与丹红注射液配伍时溶液pH下降,与其余4种注射液配伍时pH均升高,但60min内pH均呈下降趋势,且与法莫替丁注射液、培他啶注射液配伍时溶液的pH下降略快于其余3种;5种配伍液中腺苷的吸光度随着时间的延长呈均匀下降趋势,与时间成负相关性;在配伍15min时测定微粒,5种配伍液全部符合药典规定。结论苦碟子注射液可与这5种注射液配伍,但宜在15~30min内给药完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乳酸林格氏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4∶1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酸度计、注射液微粒分析仪分别观察热毒宁注射液与上述7种注射液配伍后的外观、pH值、吸光度、紫外吸收光谱及微粒的变化。结果 7种混合溶液外观无明显变化;微粒数随放置时间呈下降趋势,与10%葡萄糖注射液、乳酸林格钠注射液和复方氯化钠注射液微粒数明显增多;与10%葡萄糖注射液和复方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pH值有明显下降;与10%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紫外扫描最大吸收波长和最大吸光度均明显异常。结论热毒宁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溶液注射液宜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5.
任天舒  褚征  高声传 《中国药师》2011,14(7):1017-1018
目的:考察黄芪注射液与五种t1盘床常用输液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采用外观观察法、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pH检测法、不溶性微粒检查法比较黄芪注射液与五种输液配伍后的外观pH、吸收光谱及微粒变化。结果:黄芪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转化糖注射液及木糖醇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外观、pH和紫外吸光度无明显变化,微粒数合格;与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外观、pH、紫外吸光度无明显变化,但微粒数有突变;与果糖配伍后外观无明显变化,微粒数合格,但pH及紫外吸光度变化幅度较大。结论:黄芪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转化糖注射液及木糖醇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性质稳定;不建议与果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6.
冠心宁注射液与5种注射液配伍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考察冠心宁注射液分别与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 方法 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酸度计,注射液微粒分析仪分别考察冠心宁注射液与5种注射液配伍后的外观、pH值、微粒及紫外吸收光谱的变化. 结果 5种配伍液外观、pH值无明显变化; 微粒随放置时间呈上升趋势; 其中与0.9%氯化钠注射液混合30 min后微粒计数显著增加,与复方氯化钠溶液混合后微粒计数明显升高; 与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紫外最大吸收波长较其他4种溶液明显长移. 结论 冠心宁注射液与复方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不稳定.  相似文献   

7.
郎轶咏  王强  孙晓璐 《中国药房》2014,(35):3320-3322
目的:通过考察苦碟子注射液与常用溶媒的配伍变化,指导临床合理使用苦碟子注射液。方法:将苦碟子注射液与常用溶媒(灭菌注射用水、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定时考察配伍后溶液的外观、pH、不溶性微粒及质量浓度变化情况。结果:室温4 h内,配伍后混合液外观及pH均无明显改变;光照对溶液颜色无明显影响;灭菌注射用水、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溶媒的不溶性微粒数目均符合201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与常用溶媒配伍后,只有与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时,总黄酮质量浓度未见明显变化。结论:10%葡萄糖注射液为苦碟子注射液最佳溶媒。  相似文献   

8.
参麦注射液与5种输液配伍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木糖醇注射液、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甘油果糖注射液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酸度计、注射液微粒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分别观察参麦注射液与5种注射液配伍后的外观、pH值、吸光度、紫外吸收光谱及微粒的变化。结果参麦注射液与木糖醇注射液配伍后各项检测指标均较稳定。结论木糖醇注射液可以作为葡萄糖注射液的替代品。  相似文献   

9.
《中国药房》2017,(17):2350-2356
目的:考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与8种临床常用溶剂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参照药品说明书,取注射用丹参多酚酸适量,分别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甘露醇注射液、甘油果糖氯化钠注射液、乳酸钠林格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各250 m L配伍。在室温避光条件下,分别于配伍后0、1、2、4、8 h观察各配伍液的外观,检测其p H、不溶性微粒数、最大吸收波长和最大吸收度,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配伍液中丹酚酸B、迷迭香酸、紫草酸和丹酚酸Y的含量。结果:在上述条件下,各配伍液在8 h内外观和p H均无明显变化,最大吸收波长为284.5~286.0 nm。与甘露醇注射液配伍后,配伍液中粒径≥10μm的微粒数(配伍后1~8 h)和≥25μm的微粒数(配伍后4~8 h)均超出201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范围,最大吸收度变化明显(RSD=9.17%,n=5),且丹酚酸B、迷迭香酸、紫草酸和丹酚酸Y相对百分含量的降幅均超过了10%(RSD分别为14.65%、6.45%、8.97%、12.49%,n=5);与乳酸钠林格注射液配伍后,配伍液中迷迭香酸和紫草酸的相对百分含量变化较大(RSD分别为14.57%、7.28%,n=5);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4~8 h、与甘油果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8 h,配伍液中迷迭香酸的相对百分含量均低于90%(RSD分别为6.30%、4.86%,n=5);与甘油果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0 h,配伍液中粒径≥25μm的微粒数超出药典标准;其他配伍液中不溶性微粒数均符合药典标准,最大吸收度变化不大(RSD<5%,n=5),且各待测物相对百分含量的变化均未超过10%。结论:临床应避免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与甘露醇注射液、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和甘油果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使用;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应在4 h内使用;可与0.9%氯化钠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0%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酸度计、注射液微粒分析仪分别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与上述5种注射液配伍后的外观、pH值、吸光度、紫外吸收光谱及微粒的变化。结果5种混合溶液外观无明显变化;微粒数随放置时间呈下降趋势;与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pH值有明显下降;与10%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紫外扫描最大吸收波长和最大吸光度均明显异常。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与10%葡萄糖注射液和10%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不宜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1.
复方苦参注射液在4种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宝峰  王玉华  付丽佳 《中国药房》2008,19(24):1872-1873
目的:考察复方苦参注射液适宜配伍的输液品种。方法:利用光阻法测定复方苦参注射液在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的不溶性微粒数。结果:4种配伍输液中均含有不同直径和数量的微粒,除10%葡萄糖注射液以外,均符合《中国药典》的限量范围。结论:0.9%氯化钠注射液最适宜与复方苦参注射液配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在不同溶媒中的稳定性及与头孢菌素类药物的配伍情况。方法:用光阻法测定热毒宁注射液在5种注射液中的不溶性微粒情况。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热毒宁注射液分别与5%葡萄糖注射液及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放置8 h内,配伍液中栀子苷含量的变化,并比较配伍前后pH值的变化。模拟临床条件观察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哌酮与热毒宁注射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的情况。结果:热毒宁注射液与上述5种输液配伍后,微粒数均有所增加,其中与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pH值和栀子苷含量均无显著性变化。热毒宁注射液与上述头孢菌素类药物配伍后均有可见物生成。结论:热毒宁注射液在临床输液中应注意不溶性微粒情况。热毒宁与头孢菌素类药物存在配伍禁忌。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硫酸依替米星与苦碟子注射液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方法:模拟临床常用药物浓度,按照药物稳定性指导原则,模拟临床输液法,观察依替米星与苦碟子注射液接组更换液体时输液管内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的变化。结果:2种药在接组更换液体时输液管内溶液生成紫褐色不溶颗粒。结论:依替米星与苦碟子注射液两者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存在配伍禁忌。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热毒宁注射液与临床常用输液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利用光阻法测定热毒宁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及10%葡萄糖注射液中的不溶性微粒,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热毒宁注射液分别与上述注射液配伍放置8h内栀子苷及绿原酸的含量变化,以及溶液外观和pH值的变化。结果热毒宁注射液与上述3种输液配伍后,微粒数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8h内pH值以及栀子苷、绿原酸含量均无显著性变化,而与10%葡萄糖溶液配伍4h后pH值及绿原酸含量显著改变(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与10%葡萄糖注射液不宜配伍,与其余注射液配伍应注意不溶性微粒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注射用头孢西丁钠与维生素B_6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行厉  顾雪英  余红玲 《中国药房》2010,(26):2458-2460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西丁钠与维生素B6注射液在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在25℃下,将注射用头孢西丁钠与维生素B6注射液配伍后,于6h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变化,并观察和检测配伍液的外观及pH值变化。结果:配伍液外观、pH值无明显变化,头孢西丁钠与维生素B6在2种注射液中的含量在6h内亦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头孢西丁钠与维生素B6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中在6h内可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6.
膦甲酸钠注射液与4种大输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宏霞  卞海林 《中国药房》2005,16(16):1253-1254
目的:考察膦甲酸钠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膦甲酸钠注射液与4种大输液在室温下配伍后8h内不同时间的含量变化,并观察溶液外观性状及测定pH值与膦甲酸钠紫外吸收光谱的变化。结果:配伍液的含量、外观、pH值及紫外光谱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膦甲酸钠注射液与4种大输液在常温下8h内可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华蟾素注射液的输液配伍稳定性。方法将华蟾素注射液分别与5种输液相配伍,在不同时间点进行pH、澄明度、粒子检测、蟾蜍噻咛含量测定、紫外图谱扫描,研究华蟾素输液配伍稳定性。结果华蟾素注射液与5种输液配伍后,48h内澄明度和蟾蜍噻咛含量无明显变化,但是pH值及紫外吸收波长在5种输液中的变化不同,在与乳酸钠林格注射液配伍后的输液中尤为明显;配伍后24h内,其粒子数都符合药典规定,但是随时间延长,有些输液中微粒数增加明显。结论在配制华蟾素注射液时,应按照说明书首选5%葡萄糖溶液,必要时也可以选用10%葡萄糖、葡萄糖氯化钠或0.9%氯化钠注射液,但是不推荐使用乳酸钠林格溶液,最好现配现用,尽量不超过8h。  相似文献   

18.
何春渝  周海英 《中国药房》2012,(28):2656-2658
目的:观察前导后冲法静脉滴注加温后20%甘露醇注射液预防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接受20%甘露醇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的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前导后冲法静脉滴注加温至(35±1)℃的20%甘露醇注射液;对照组采用常规法静脉滴注室温下((14±5)℃)20%甘露醇注射液。观察2组局部血管和组织的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主观不适和静脉炎的发生率(13.3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63.33%)(P<0.01)。结论:前导后冲法静脉滴注加温后20%甘露醇注射液可减轻患者的痛苦,预防静脉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