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研究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与动态增强MRI (DCE-MRI)在宫颈鳞癌同步放化疗(CCRT)早期疗效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 50例经病理证实的宫颈鳞癌患者,于CCRT前行IVIM-DWI和DCE-MRI扫描,测量所有患者治疗前IVIM-DWI定量参数ADC、D、D*、f及DCE-MRI定量参数Ktrans、Kep、Ve、Vp的值。并于CCRT结束后1个月行MRI复查,根据肿瘤缓解情况分为治愈组和残留组。对两组治疗前IVIM-DWI和DCE-MRI各参数进行比较。并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找到最佳预测参数及其预测阈值。结果 治愈组 24例,残留组 26例。治愈组治疗前的ADC、D和Ve值明显低于残留组(均 P<0.05),f值和Ktrans值明显高于残留组(均 P<0.05)。其他参数均相近(均 P>0.05)。D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823)最大,其次是Ktrans (AUC=0.754),D与Ktrans的联合预测效能(AUC=0.867)高于D、Ktrans单独预测,其敏感性分别为88.5%、85.8%、88.8%,特异性分别为70.8%、66.7%、79.2%。结论 治疗前IVIM-DWI与DCE-MRI的定量参数对宫颈鳞癌CCRT早期疗效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中D值的预测效能最佳,D与Ktrans的联合应用可提高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基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弥散加权成像(IVIM‐DWI)及MRI影像组学的列线图模型在预测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同步放化疗(CCRT)后复发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安徽省肿瘤医院接受CCRT并持续随访的111例ⅠB‐ⅣA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测量所有患者疗前原发灶的IVIM‐DWI定量参数(ADC、D、D*、f值)及疗前、疗后T2WI序列的3D纹理特征,并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算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纹理特征,计算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LACC患者CCRT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结果 外照射剂量、f值、疗前Rad‐score及疗后Rad‐score是宫颈癌CCRT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HR=0.204、3.253、2.544、7.576)并共同组成列线图模型。模型预测1、3、5年无病生存(DFS)期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5、0.888和0.916,内部验证一致性指数分别为0.859、0.903和0.867。决策曲线表明,相较于其他模型,列线图具有更高的临床净收益,临床影响曲线进一步直观地展现了模型的预测精度。结论 基于IVIM‐DWI及影像组学的列线图对预测LACC患者CCRT后复发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为宫颈癌患者的预后评估及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不同治疗方式对伴中危因素的Ⅰ-ⅡA期宫颈癌患者的生存差异,探讨早期宫颈癌术后伴中危因素患者的最佳治疗模式。方法 回顾分析2007-2016年间收治的包含中危因素的323例宫颈癌术后患者,比较观察(NT)、单纯化疗(CT)、放疗(RT)及同步放化疗(CCRT)方式对生存的影响。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差异,Cox模型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的5年PFS、OS为79.0%、84.8%。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肿瘤大小>4 cm、治疗方式是影响PFS的因素(P=0.017、0.002),危险因素个数、治疗方式是影响OS的因素(P=0.042、0.000)。全组中RT及CCRT均可改善患者预后(P=0.007、0.000)。亚组分析中任意1个中危因素(低危组),CT能够延长5年PFS (P=0.026),在改善5年OS上相近(P=0.692);与NT及CT相比,RT及CCRT均能改善患者预后(P=0.006、0.000),但RT与CCRT相近(P=0.820、0.426)。≥2个中危因素(高危组)中,与CT相比,CCRT能提高患者的5年PFS (P=0.006),但不能延长患者5年OS (P=0.107);RT与CCRT比较,CCRT均可改善患者的预后(P=0.028、0.039)。结论 仅有1个中危因素时,RT也能改善预后;伴有≥2个中危因素时,CCRT更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对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0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肺癌患者资料(其中21枚转移性淋巴结,95枚非转移性淋巴结),全部均行DCE-MRI检查。测量纵隔淋巴结的DCE-MRI定量参数:容积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比较转移性淋巴结与非转移性淋巴结的DCE-MRI定量参数值的差异,评价各定量参数值对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 转移性淋巴结的Ktrans 、Ve值均高于非转移性淋巴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Ktrans、Kep、Ve的ROC曲线,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4、0.549、0.816,可知定量参数Ktrans、Ve曲线下面积在0.7以上,具有一定的诊断效能,找出最佳诊断界值分别为0.117 min-1和0.074,Ktrans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87.37%和66.67%,Ve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75.79%和90.48%。结论 (DCE-MRI)Ktrans、Ve定量参数可以鉴别肺癌纵隔淋巴结是否转移,具有一定的诊断效能,可为指导临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miR-424-5p对宫颈癌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RT-qPCR检测miR-424-5p在宫颈癌组织和Hela细胞中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Hela细胞凋亡率;CCK-8检测Hela细胞增殖活性;蛋白印迹法检测Hela细胞中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相较于正常组织和细胞,宫颈癌组织和Hela细胞中miR-424-5p表达量降低(1.03∶0.88,P<0.01;1.00∶0.75,P<0.001)。过表达miR-424-5p会抑制经放射处理后Hela细胞增殖活性(P<0.01),同时增加放射处理后Hela细胞凋亡率(24.82%∶49.94%,P<0.001)。过表达miR-424-5p会抑制HMGA1表达(1.01∶0.63,P<0.01),miR-424-5p会直接作用HMGA1进而影响宫颈癌放射敏感性。结论 miR-424-5p通过直接靶向HMGA1提高宫颈癌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微小RNA(micro RNA)在预测鼻咽癌患者化疗有效性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2010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87例接受顺铂联合化疗的鼻咽癌患者,其中化疗敏感患者123例,化疗抵抗患者64例。检测所有初次化疗前血清中miRNA的表达水平,并以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评估血清miRNA与鼻咽癌患者化疗有效性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结果 鼻咽癌患者血清miR-127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4.3±1.6 vs. 1.4±0.5)(P<0.001),化疗抵抗患者的血清miR-127水平显著高于化疗敏感患者(4.5±1.3 vs. 3.8±1.7)(P<0.001)。ROC曲线显示血清miR-127对鼻咽癌患者化疗抵抗的预测价值较好(AUC=0.702,P<0.001),最佳阈值为4.2,灵敏度82.3%,特异度76.3%。与化疗敏感组相比,化疗抵抗组患者的T3-4期、N3期和TNM Ⅲ~Ⅳ期患者比例均明显升高(P<0.01),且miR-127≥4.2的比例也升高(P<0.001)。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OR=1.655,95% CI:1.142~2.584,P=0.016)和血清miR-127≥4.2(OR=2.231,95% CI:1.762~4.503,P=0.001)是影响鼻咽癌患者化疗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miR-127水平的升高可能是预测鼻咽癌患者化疗抵抗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查并验证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组织与正常组织间差异表达的miRNAs,并初步探讨这些miRNAs在食管癌发生演进中的作用。方法:采用miRNA表达谱基因芯片分析系统筛查哈萨克族食管癌组织及远端正常食管组织中差异表达的miRNAs,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验证差异显著miRNA的表达情况,分析miRNAs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与远端正常组织相比较,miR-21、miR-132、miR-130b在哈萨克族食管癌组织中表达上调(P < 0.05),miR-141、miR-143、miR-133b、miR-195表达下调(P < 0.05);miR-140表达变化无统计学意义;miR-21、miR-132、miR-143与食管癌临床分期有关,miR-21、miR-132、miR-143、miR-133b与淋巴结转移有关,miR-21、miR-141、miR-143、miR-133b与食管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 < 0.05)。结论:本研究采用基因芯片筛查出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组织与远端正常组织中差异表达的miRNAs,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与基因芯片检测结果基本一致,miRNA表达的变化与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miR-34a在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妇女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宫颈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58例宫颈癌、6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级和32例健康对照组织中miR-34a的表达,分析其在维吾尔族、汉族妇女不同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差异及与宫颈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miR-34a作为宫颈癌肿瘤标记的诊断价值。结果: miR-34a在维吾尔族和汉族妇女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显著低于CINⅡ~Ⅲ级和健康对照组织(P<0.05),同类宫颈病变组织维吾尔族和汉族妇女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R-34a的表达与肿瘤直径、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1),与年龄、肿瘤分化程度、病理类型等无显著相关(P>0.05)。miR-34区分宫颈癌与健康者、CINⅡ~Ⅲ级患者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9(灵敏度87.5%,特异度81.0%)和0.767(灵敏度78.3%,特异度70.7%),从所有受试者中区分出宫颈癌患者的AUC为0.810(灵敏度83.7%,特异度70.7%)。结论: miR-34a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下调,且无种族表达差异,可能成为宫颈癌诊断及病情预测的新型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9.
目的 Meta分析调强放疗时代鼻咽癌诱导化疗(IC)联合单纯放疗(RT)与诱导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CCRT)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已经发表的回顾性或者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以2010—2020年发表的研究为主要研究对象。选择的研究包括接受IC+CCRT或IC+RT治疗的鼻咽癌患者,使用STATA 12软件合并风险比(HR)、危险比(RR)及95%可信区间(CI),并应用随机或固定效应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纳入了8项回顾性研究中的 2483例患者。IC+CCRT组与IC+RT组总生存相仿(HR=0.78,95%CI为 0.58~1.04, P=0.091);但IC+CCRT组的无远处转移生存(HR=0.56,95%CI为 0.42~0.74,P<0.001)及无进展生存期(HR=0.65,95%CI为 0.54~0.77,P<0.001)较IC+RT组提高。IC+CCRT组急性不良反应较IC+RT组明显增加。结论 鼻咽癌治疗中两种治疗模式总生存相当,而IC+CCRT组的无远处转移生存及无进展生存较优于IC+RT组,但不良反应发生率也相应增加。IC+CCRT或许可作为鼻咽癌患者的一种推荐治疗方式,但需要更多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基于CT图像引导下单纯后装腔内近距离治疗(ICBT)与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治疗(IC+ISBT)两种后装方式治疗ⅢB期宫颈癌的剂量学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2月于吉林省肿瘤医院放疗四科治疗的宫颈癌ⅢB期患者93例的临床资料,根据近距离治疗前妇科检查和盆腔MRI检查的结果确定肿瘤残留大小和宫旁浸润情况,分为ICBT组与IC+ISBT组。比较两种后装治疗方式的D90%、D100%、V100%以及膀胱、直肠D2cm3, 观察近、远期疗效。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60个月。所有患者5年局部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总生存率分别为83%、71%、68%。与ICBT组相比,IC+ISBT组高危临床靶体积D90%均>85Gy,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8),但膀胱和直肠D2cm3剂量分别显著降低7、8Gy (P值均<0.01),且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显著提高(P=0.009)。高危临床靶体积>60cm3 5年局部控制率在IC+ISBT组显著提高(P=0.029)。结论 后装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治疗ⅢB期宫颈癌能够保证靶区覆盖的同时,显著降低远处转移发生率和危及器官受量,并显著提高大体积肿瘤的局部控制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LncRNA ANRIL对结直肠癌HCT116细胞体外体内放射增敏作用及机制。方法 qPCR检测ANRIL表达。将阴性对照siRNA、ANRIL siRNA、miR-NC mimic、miR-195 mimic、miR-NC inhibitor、miR-195 inhibitor转染至HCT116细胞中分别记为阴性对照、沉默ANRIL、过表达miR-NC、过表达miR-195、抑制miR-NC、抑制miR-195组,以不做任何处理的HCT116细胞为空白对照组。克隆形成实验检测放射敏感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StarBase预测ANRIL下游miRNAs,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进一步验证。裸鼠皮下移植瘤实验检测ANRIL对照射后移植瘤生长影响。结果 沉默ANRIL组细胞存活分数较阴性对照组降低(P<0.05),其放射增敏比为1.52。沉默ANRIL+4Gy组细胞凋亡率较阴性对照+4Gy组增加[(27.86±2.78)%︰(12.06±1.46)%,P<0.05]。裸鼠皮下移植瘤实验结果显示在13、16、19、22、25天时阴性对照组肿瘤体积比沉默ANRIL组降低[(234±66)、(273±63)、(296±72)、(321±85)、(403±94) mm3与(357±79)、(485±124)、(617±143)、(764±174)、(985±221) mm3,P<0.05]。miR-195是ANRIL靶基因,抑制miR-195可逆转沉默ANRIL对HCT116细胞放射增敏和凋亡促进作用及移植瘤生长抑制作用。结论 LncRNA ANRIL通过调控miR-195表达来调节HCT116细胞放射敏感性,可能为临床结直肠癌放疗提供一个新的增敏靶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不同分化程度的子宫内膜癌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与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RI,DCE-MRI)定量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子宫内膜癌患者90例。根据临床病理资料将其分为低分化组(18例)、中分化组(52例)和高分化组(20例),分析各组的DCE-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图像,测量ADCmean值和DCE-MRI相关参数Ktrans、Ve、Kep值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在不同分化程度的子宫内膜癌中,ADCmean、Ktrans、Ve和Kep值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中、低分化组的ADCmean值与Ktrans、Ve和Kep值呈负相关(P<0.05),且随着分化程度降低,相关性增加(r低,Ktrans=-0.612;r低,Ve=-1.313;r低,Kep=-0.568)。结论:不同分化程度子宫内膜癌的ADCmean、Ktrans、Ve和Kep存在显著差异,中、低分化组的ADCmean与Ktrans、Ve和Kep呈负相关,且随着分化程度降低,相关性增强,为子宫内膜癌的术前分化等级诊断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早期(ⅠB‐ⅡA期)宫颈癌术后存在中危因素患者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后生存情况、失败模式、急性不良反应及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放疗科收治的早期宫颈癌术后存在中危因素的患者211例,单纯放疗(RT)组91例,同步放化疗(CCRT)组120例。卡方检验对比两组患者3、5年的总生存(OS)率和无进展生存(PFS)率、失败模式及急性不良反应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OS及PFS的单因素分析,并进行log-rank检验;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211例患者3、5年的OS率分别为95.0%、93.8%,PFS率分别为86.8%、83.2%。CCRT组和RT组患者的OS率分别为93.9%、96.5%(3年)、91.8%、96.5%(5年)(χ2=1.763,P=0.184),PFS率分别为84.4%、89.9%(3年)、79.3%、88.3%(5年)(χ2=2.619,P=0.106),两组均无差异。两组患者总复发率为15.64%,两组患者复发率、局部和远处失败模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623,P=0.105;χ2=6.745,P=0.080),主要失败模式为局部区域复发及肺转移。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可能是OS的影响因素(χ2=3.849,P=0.05),侵犯深度是PFS的独立预后因素(χ2=4.095,P=0.043)。CCRT组急性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显著高于RT组(χ2=56.425、27.833,P值均<0.001)。结论 早期宫颈癌术后存在中危因素的患者辅助放疗疗效好,主要失败模式为局部区域复发及肺转移。病理类型可能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侵犯深度是PFS的独立预后因素。同步放化疗较单纯放疗增加了急性胃肠道不良反应及骨髓抑制,但可耐受。单纯放疗和同步放化疗疗效无显著差异,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蒿艳蓉  甘浪舸  苏建家  欧超 《肿瘤》2007,27(8):642-645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宫颈鳞癌细胞对同步放化疗应答的分子机制。方法:49例患者被分为2组:单纯放疗组(RT)和同步放化疗组(CCRT)。在治疗前和治疗中[RT组:放疗10 Gy后;CCRT组:放疗10 Gy+(DDP+5-FU)×1个周期]分别活检留取标本,用FCM、TUNEL及免疫组化检测细胞周期、凋亡以及PCNA的表达。结果:RT组和CCRT组治疗中较治疗前AI及凋亡阳性率均明显升高(P<0.05,P<0.001),治疗中CCRT组凋亡率显著高于RT组(P=0.03);PCNA的表达CCRT组较RT组降低更明显(P=0.005)。治疗中RT组细胞周期大部分被阻滞在G2/M期,而CCRT组大部分被同时阻滞在S和G2/M期。结论:CCRT治疗局部晚期宫颈鳞癌中化疗和放疗有协同作用,其机制可能为通过抑制细胞增殖以及阻滞细胞周期于S和G2/M期,使细胞周期同步化,继而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弥散加权成像(IVIM-DWI)及MRI影像组学的列线图模型在预测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同步放化疗(CCRT)后复发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安徽省肿瘤医院接受CCRT并持续随访的111例ⅠB-ⅣA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测量所有患者疗前原发灶的IVIM-DWI定量参数(ADC、D、D*、f值)及疗前、疗后T_(2)WI序列的3D纹理特征,并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算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纹理特征,计算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LACC患者CCRT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结果外照射剂量、f值、疗前Rad-score及疗后Rad-score是宫颈癌CCRT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HR=0.204、3.253、2.544、7.576)并共同组成列线图模型。模型预测1、3、5年无病生存(DFS)期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5、0.888和0.916,内部验证一致性指数分别为0.859、0.903和0.867。决策曲线表明,相较于其他模型,列线图具有更高的临床净收益,临床影响曲线进一步直观地展现了模型的预测精度。结论基于IVIM-DWI及影像组学的列线图对预测LACC患者CCRT后复发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为宫颈癌患者的预后评估及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