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针对目前语音谎言检测识别效果差、特征提取不充分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欺骗语音识别网络。首先,将双向长短时记忆与帧级声学特征相结合,其中帧级声学特征的维数随语音长度的变化而变化,从而有效提取声学特征。其次,采用基于时间注意增强卷积双向长短时记忆模型作为分类算法,使分类器能够从输入中学习与任务相关的深层信息,提高识别性能。最后,采用跳跃连接机制将时间注意增强卷积双向长短时记忆模型的底层输出直接连接到全连接层,从而充分利用了学习到的特征,避免了消失梯度的问题。实验阶段,与LSTM以及其他基准模型进行对比,所提模型性能最优。仿真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所提模型对语音谎言检测领域发展及提升识别率提供了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深度学习算法在语音情感特征提取方面的不足以及识别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本文通过提取语音数据中有效的情感特征,并将特征进行多尺度拼接融合,构造语音情感特征,提高深度学习模型对特征的表现能力。传统递归神经网络无法解决语音情感识别长时依赖问题,本文采用双层LSTM模型来改进语音情感识别效果,提出一种混合多尺度卷积与双层LSTM模型相结合的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在中科院自动化所汉语情感数据库(CASIA)和德国柏林情感公开数据集(Emo-DB)下,本文所提语音情感识别模型相较于其他情感识别模型在准确率方面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3.
情感识别依靠分析生理信号、行为特征等分析情感类别,是人工智能重要研究领域之一。为提高情感识别的准确性和实时性,提出基于语音与视频图像的多模态情感识别方法。视频图像模态基于局部二值直方图法(LBPH)+稀疏自动编码器(SAE)+改进卷积神经网络(CNN)实现;语音模态基于改进深度受限波尔兹曼机(DBM)和改进长短时间记忆网络(LSTM)实现;使用SAE获得更多图像的细节特征,用DBM获得声音特征的深层表达;使用反向传播算法(BP)优化DBM和LSTM的非线性映射能力,使用全局均值池化(GAP)提升CNN和LSTM的响应速度并防止过拟合。单模态识别后,两个模态的识别结果基于权值准则在决策层融合,给出所属情感分类及概率。实验结果表明,融合识别策略提升了识别准确率,在中文自然视听情感数据库(cheavd)2.0的测试集达到74.9%的识别率,且可以对使用者的情感进行实时分析。  相似文献   

4.
针对已有的鼾声分类模型因未考虑实际睡眠时的其他声音而导致的泛化能力差、准确率较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NewVGG16双向门控循环单元(NVGG16-BiGRU-Att)算法用于鼾声识别。首先,生成每个声段的谱图,采用NVGG16网络提取语谱图、梅尔(Mel)时频图和恒Q变换(CQT)时频图组成的谱图特征矩阵;其次,将提取的特征向量输入BiGRU,结合注意力机制,增加分类过程中的重要特征信息的权重,改善分类效果;最后,经过全连接层输出鼾声与非鼾声。在采集的鼾声数据集上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取得了较好的分类效果,其中Mel时频图效果最优,识别准确率达到96.18%;相较于卷积神经网络(CNN)+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卷积CNNsLSTMs-深度神经网络(DNNs)模型,在同特征输入下,所提算法的准确率提升了0.31%~2.39%,验证了所提算法具有较好的鲁棒性,能够提升分类性能。  相似文献   

5.
针对LSTM网络无法充分提取短时信息导致人体行为识别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上下文特征融合的卷积长短时记忆网络联合优化架构,用于仅具有RGB数据的行为识别网络。使用3D卷积核对输入的动作序列提取其空间特征和短时时间特征,并将多通道信息进行融合,将融合后的特征送入下一级卷积神经网络和LSTM层中进行长期时间的特征学习,获取上下文的长期时空信息,最后用Softmax分类器进行人体行为的分类。实验结果表明,在人体行为识别公开数据集UCF-101上,提出的基于上下文特征融合的卷积长短时记忆网络的平均识别准确率达93.62%,相比于未进行特征融合的卷积长短时记忆网络提高了1.28%,且平均检测时间降低了37.1%。  相似文献   

6.
在人机交互领域中,大多数手势识别算法无法有效地消除采集背景对待提取手势区域的影响。与此同时,对手势运动信息的准确建模也存在困难。针对目前人机交互中的上述问题,提出利用深度可分离残差卷积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的方法对动态手势的特征信息进行建模和识别。首先,利用常规3D卷积操作对输入的视频帧进行特征的初步提取,通过较大的卷积核尺寸以扩大其感受野;然后,通过可分离卷积残差操作对输入的浅层特征进行特征的再提取,实现对高维特征的提取建模;最后,将经过前两个阶段提取出的特征信息经过3D池化操作后输入到LSTM网络中,对输入的视频数据的时序信息进行建模,并在输入中引入注意力机制。在大规模孤立手势数据集上进行的相关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准确率与原始的围绕稀疏关键点的混合特征(MFSK)+视觉词袋(BoVW)+支持向量机(SVM)网络相比提高了21.0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在人机交互领域中,大多数手势识别算法无法有效地消除采集背景对待提取手势区域的影响。与此同时,对手势运动信息的准确建模也存在困难。针对目前人机交互中的上述问题,提出利用深度可分离残差卷积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的方法对动态手势的特征信息进行建模和识别。首先,利用常规3D卷积操作对输入的视频帧进行特征的初步提取,通过较大的卷积核尺寸以扩大其感受野;然后,通过可分离卷积残差操作对输入的浅层特征进行特征的再提取,实现对高维特征的提取建模;最后,将经过前两个阶段提取出的特征信息经过3D池化操作后输入到LSTM网络中,对输入的视频数据的时序信息进行建模,并在输入中引入注意力机制。在大规模孤立手势数据集上进行的相关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准确率与原始的围绕稀疏关键点的混合特征(MFSK)+视觉词袋(BoVW)+支持向量机(SVM)网络相比提高了21.0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对SKIG RGB-D多模态的孤立手势视频进行手势识别研究.首先将RGB和Depth两种单模态视频提取成图片的形式保存,然后采样成长度为32帧的手势序列分别输入到本文提出的稠密连接的3DCNN组件学习短期的时空域特征,然后将提取的时空域特征输入到卷积GRU网络进行长期的时空域特征学习,最终对单模态训练好的网络进行多模态融合,提升网络识别准确率.本文在SKIG数据集上取得了99.07%的识别准确率,达到了极高的准确率,证明了本文提出的网络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表面肌电信号(sEMG)手势识别算法的准确性,并解决人为提取大量特征具有局限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手势识别方法。将MYO臂环采集到的8通道sEMG数据,采用活动段分割的方法探测到有效动作;设计出一种融合卷积神经网络(CNN)和长短时记忆(LSTM)网络的神经网络;实验的结果表明手势识别准确率为91.6%,验证了提出的方案高效可行。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语音文档分类系统通常是基于语音识别系统所转录的文本实现的,识别错误会严重影响到这类系统的性能。尽管将语音和识别文本融合可以一定程度上减轻识别错误的影响,但大多数融合都是在表示向量层面融合,没有充分利用语音声学和语义信息之间的互补性。本文提出融合声学特征和深度特征的神经网络语音文档分类,在神经网络训练中,首先采用训练好的声学模型为每个语音文档提取包含语义信息的深度特征,然后将语音文档的声学特征和深度特征通过门控机制逐帧进行融合,融合后的特征用于语音文档分类。在语音新闻播报语料集上进行实验,本文提出的系统明显优于基于语音和文本融合的语音文档分类系统,最终的分类准确率达到97.27%。  相似文献   

11.
针对单一模态情感识别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Bi-LSTM-CNN的语音文本双模态情感识别模型算法.该算法采用带有词嵌入的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 network,Bi-LSTM)和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传统径向基(Radial basis function,RBF)神经网络在语音识别任务中基函数中心值和半径随机初始化的问题,从人脑对语音感知的分层处理机理出发,提出利用大量无标签数据初始化网络参数的无监督预训练方式代替传统随机初始化方法,使用深度自编码网络作为语音识别的声学模型,分析梅尔频率倒谱系数(Mel Frequency Cepstrum Coefficient,MFCC)和基于Gammatone听觉滤波器频率倒谱系数(Gammatone Frequency Cepstrum Coefficient,GFCC)下非特定人小词汇量孤立词的抗噪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深度自编码网络在MFCC特征下较径向基神经网络表现出更优越的抗噪性能;而与经典的MFCC特征相比,GFCC特征在深度自编码网络下平均识别率相对提升1.87%。  相似文献   

13.
基于发音特征的声效相关鲁棒语音识别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晁浩  宋成  彭维平 《计算机应用》2015,35(1):257-261
针对声效(VE)相关的语音识别鲁棒性问题,提出了基于多模型框架的语音识别算法.首先,分析了不同声效模式下语音信号的声学特性以及声效变化对语音识别精度的影响;然后,提出了基于高斯混合模型(GMM)的声效模式检测方法;最后,根据声效检测的结果,训练专门的声学模型用于耳语音识别,而将发音特征与传统的谱特征一起用于其余4种声效模式的语音识别.基于孤立词识别的实验结果显示,采用所提方法后语音识别准确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与基线系统相比,所提方法5种声效的平均字错误率降低了26.69%;与声学模型混合语料训练方法相比,平均字错误率降低了14.51%;与最大似然线性回归(MLLR)自适应方法相比,平均字错误率降低了15.30%.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谱特征相比发音特征对于声效变化更具鲁棒性,而多模型框架是解决声效相关的语音识别鲁棒性问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情感识别的正确率,针对单模情感特征及传统特征融合方法识别低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核典型相关分析算法(KCCA)的多特征(multi-features)融合情感识别方法(MF-KCCA)。分别提取语音韵律特征和分数阶傅里叶域表情特征,利用两种特征互补性,采用KCCA将它们进行融合,降低特征向量的维数,利用最近邻分类器进行情感分类和识别。采用加拿大瑞尔森大学数据库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MF-KCCA有效提高了语音情感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15.
针对F-score特征选择算法不能揭示特征间互信息而不能有效降维这一问题,应用去相关的方法对F-score进行改进,利用德语情感语音库EMO-DB,在提取语音情感特征的基础上,根据支持向量机(SVM)的分类精度选择出分类效果最佳的特征子集。与F-score特征选择算法对比,改进后的算法实现了候选特征集较大幅度的降维,选择出了有效的特征子集,同时得到了较理想的语音情感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16.
基于特征选择的语音特征获取用于说话人识别是目前较为有效的方式。但是,最优语音特征随着具体应用环境的变化而不同。因此,提出了基于四类型语音特征封装式遗传特征选择算法(FSF-WrGAF),该算法提取了四种类型的语音特征参数,通过链式智能体遗传算法和GMM-UBM进行封装式动态特征选择,获取高精度的识别准确率。采用了多种指标完成该算法的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体实现过程简便,改进效果明显,较同类算法在多项指标(识别率,EER,DET曲线)上都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柏财通  崔翛龙  郑会吉  李爱 《计算机应用》2022,42(10):3217-3223
针对标注神经网络训练数据的成本日益增加与噪声干扰阻碍语音识别系统性能提升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监督知识迁移的鲁棒性语音识别模型的模型训练算法。首先,在预处理阶段提取原始语音样本的三个人工特征;然后,在训练阶段将特征提取网络生成的高级特征分别通过三个浅层网络来拟合预处理阶段提取的人工特征;同时,把特征提取前端与语音识别后端进行交叉训练,并合并它们的损失函数;最后,通过梯度反向传播令特征提取网络学会提取更有助于去噪语音识别的高级特征,从而实现人工知识迁移与去噪,并高效利用了训练数据。在军事装备控制的应用场景下,基于加噪后的THCHS-30、希尔贝壳数据集AISHELL-1与ST-CMDS这三个开源中文语音识别数据集以及军事装备控制指令的数据集上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自监督知识迁移的鲁棒性语音识别模型的模型训练算法词错率可以降低到0.12,不仅可以实现对鲁棒性语音识别模型的模型训练,同时通过自监督知识迁移提高了训练样本的利用率,可完成装备控制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