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探析传统街道活力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实现历史街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昆明市文明街历史街区为例,结合实地调研和网络开源数据构建历史街区街道活力评价指标体系,测度其街道活力的分布特征,并通过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成环境指标对街道活力的影响。研究表明:(1)文明街区街道活力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活力分布不均衡态势明显;(2)可达性、功能密度与街道活力呈显著正相关、街道长度呈显著负相关,其影响力大小依次为可达性>功能密度>街道长度。在此基础上提出历史街区街道活力优化策略,以期为历史街区活力复兴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浅析历史街区街道活力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琎 《山西建筑》2008,34(7):42-43
从历史街区的历史文脉角度出发,分析了历史街区街道空间的活力与特征,浅析了如何在延续历史文脉的基础上保护发展其特色特征,丰富与更新其街道空间的活力,以达到在保护历史环境的同时保证历史环境所蕴含的文化和精神的延续。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天津市哈密道地区内的8条街道为对象,运用SD法,试以人的感知情况出发,对街道空间活力进行了评价。再分析其结果,得到了各个街道活力的状况,从而了解了其不足的方面,希望能为今后对历史街道的改造工作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骑楼街作为广州市历史城区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间,对其活力的提升是历史城区保护和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广州市历史城区范围内的骑楼街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获取工作日和休息日的街道活力分布数据作为外在表征,获取可达性、道路宽度、高宽比、容积率、建筑密度、功能混合度、功能密度、历史资源分布密度数据作为影响因素,通过相关性分析探究街道活力的外在表征和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程度和内在联系,从而构建广州市历史城区骑楼街活力评价体系,以期为后续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刘畅  陈平 《建筑与文化》2022,(7):139-141
对于城市街区量化分析,既有研究多在调研的基础上开展,以经验数值结合设计师主观判定得到最终的结果并给出建议,这种方式人力物力成本高、工作效率低。文章立足于空间句法理论,以济南商埠区为对象进行历史文化街区量化分析,以图像的形式较为高效地表征了不同区域的街道活力,结果表明:济南商埠区街区空间可理解度相对较高,即空间的辨识度高、易于识别,空间活力呈现西高东低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国内大部分历史街区所面临的环境质量差、人气冷清的活力衰退局面,本文在分析历史街区的价值及所面临的现状局面基础上,从本质分析讨论历史街区活力衰退的根本原因在于街区对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忽视.以期为历史街区的发展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7.
历史街区活力的提升是复兴历史街区的重要手段,明确影响因素是提升历史街区活力的基础,以什刹海历史街区为例分析得到街区日间与夜间的活力影响因素,并对其作用方式与一般规律进行阐述。首先,基于大众点评兴趣点(POI)及微信宜出行等城市网络数据,建构历史街区街巷活力评价体系;其次,通过量化获得历史街区活力表征与潜在的活力影响因素;最后,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得到什刹海历史街区日间与夜间的活力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活力表征显示什刹海历史街区日间活力集聚于恭王府,夜间活力集聚于银锭桥,剩余区域活力分布较为均匀;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日间影响街区活力的因素由强到弱分别为历史吸引、商业吸引与地标作用;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夜间影响街区活力的因素由强到弱分别为商业吸引与地标作用。研究结果对什刹海历史街区及其他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起到启示作用,明确未来发展与更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芙蓉街历史文化街区是济南古老的传统商业街区,也是济南目前保存较多历史遗存和文化内涵,集中体现泉城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但近年来,该历史文化街区正面临着功能结构失衡,活力衰退的困境.为保护其特色风貌,复兴其活力,文章从保护其空间格局肌理,历史建筑、活力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原居民的社会网络等方面对该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力复兴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陈爱萍 《山西建筑》2010,36(26):23-24
结合历史街区的定义,阐述了研究历史街区活力的意义,通过对哈尔滨中央大街与青岛中山路两个实例的比较研究,探讨了导致街区活力差异的根源性因素,从而有的放矢的寻求历史街区活力复兴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重点阐述了城市发展过程中历史街区文化底蕴的缺失原因,以徽州府衙及其周边街区改造更新为例,探讨了城市发展和更新的过程中如何传承和维护好该街区原有历史文脉,并使其焕发出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1.
任皓 《中外建筑》2011,(6):120-121
历史街区在改造与更新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如何消除历史遗留的火灾隐患和提高抵御火灾能力的问题。基于历史风貌和城市文脉的保护要求,历史街区的防火防灾工程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需求,防火防灾工程设施必须与历史环境相协调。本文通过解读昆明文明街历史街区改造更新中的消防设计策略,对如何在历史街区改造中使用一定的消防技术手段实现保护和利用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促进历史文化名城的可持续发展,做一个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2.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发展一直都是人们关心的话题,因为其承载着无数人的记忆与梦想.昆明文明街片区自旧城改造项目以来备受昆明市民的关注,作者针对该地区进行调研分析后认为:要想真正保护和发展好昆明老街,必须在保护好老街的同时优化发展其商业,并就如何发展和保护提出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袁媛  徐维波  韦峰 《华中建筑》2012,(9):140-143
居住性历史街区作为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类型,是城市特色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承栽市民日常生活的有机生命体,其保护更新涉及诸多利益关系,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实践,应坚持原真性、积极性、多元性等原则,进行“整体保护”与“有机更新”。该文以郑州书院街历史街区为例,通过完善步行系统、鼓励混合使用、培育街区触媒点等规划策略对历史环境和社会功能进行保护与更新;同时完善政府公共职能、明晰产权关系、推动社区建筑、完善住房保障制度等相关制度层面,以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4.
吴琳 《现代城市研究》2012,(4):30-36,8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中心的历史街区已成为典型的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矛盾地区和多方利益的焦点,面临着保护与发展的尖锐冲突。本文从城市规划的视角出发,对城市中心历史街区的"活化"保护进行了系统地思考,构建了"活化"保护的规划框架,提出了"活化"保护的基本思路,明确了"价值评定、功能再生、交通疏导、肌理延续、弹性管理"的对策措施,并针对湖州市小西街进行了实证,以此希望对历史街区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异托邦"作为一种新的空间概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借助徐州回笼窝历史街区的改造更新案例为依托,丰富对于"异托邦"空间性质的理解,并且拓展历史街区的保护意义。与此同时,通过对于城市"异托邦"历史街区保护特征的解读,探究历史街区作为"异托邦"的营造策略。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化及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理念及"人本主义"思想影响下,如何在保护历史街区的前提下延续城市文脉、提升区域的活力、创造与时代背景相融合的新文化,仍然是当前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武汉市青岛路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规划基于文化生态理念,从物质文化形态层面、文化与社会经济层面及文化价值与社会民生层面提出规划重点。  相似文献   

17.
目前,历史街区商业化的研究较多是对历史街区商业化的现象描述,或对街区过度商业化的批判反思,对商业化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分析较为缺乏.在对历史街区商业化实践、理论以及正负效应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之上,提出商业化现象是在认知动力、竞租动力、旅游及体验经济等多种社会经济因素综合影响下催生的空间需求,其中经济价值的认知动力和区位竞租动力是历史街区商业化的初始动力,而消费文化、体验经济、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等则是历史街区商业化的后续补充动力.规划应发挥公共政策职能,从宏观上正确引导历史街区商业化向着和谐、全面、内涵、空间4个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历史街区更新型游憩商业区(HDA-RBD)的概念,并以成都大慈寺历史街区更新规划为例,分析了历史街区更新型RBD与城市CBD发展的有机互动机制,以期寻求一条适合我国城市发展CBD以及历史街区有机更新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9.
历史街区量大面广,与民生关系密切,环境多样复杂。针对历史街区的具体特点,有必要对其进行功能提升和适应性保护利用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古南街的实践适应了小城镇错综复杂的历史街区活态的社会现状,具有普适性的示范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Concerning the complexity and diversity of demands in historic and cultural districts, the protection and regeneration planning (PRP)practice has been gradually shifted from spatial design to pluralistic and participatory community governance. Previous studies have pointed out that community trust is an essential means to eliminate social resistance and improve community cohesion and executive capability. However, the trustbuilding mechanism has been given little attention in urban planning. Th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