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为掌握马尔康6.0级震群地震中藏族民居的震害情况,对地震灾区进行广泛的调查,总结藏族民居的建筑特点与结构特点,分析石木结构、木结构和生土结构的主要震害特征和破坏原因,并对不同结构类型的建筑震害数量和地质灾害隐患点数量进行统计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此次地震中,石木结构震害较严重,主要破坏特征为整体倒塌、局部倒塌、墙体破坏、梁柱破坏和屋盖破坏。木结构震害较轻,主要破坏特征为围护墙倒塌、开裂以及屋面溜瓦。由于距离震中较远,生土结构的震害最轻,主要破坏特征为墙体开裂。石木结构和木结构倒塌破坏占比分别为0.9%和0.0%,严重损坏占比分别为19.0%和17.2%。木结构多为非结构构件损坏,抗震能力强于石木结构。同时,地震诱发山体落石、山体滑坡,导致建筑被掩埋、道路中断、水利和通讯设施受损,地质灾害隐患点数量为663处。针对不同藏族民居的震害特征和破坏统计,建议在保留藏族民居建筑特色的前提下,发展受力机理清晰的结构体系,加强藏族民居的抗震措施,并重视该地区的震群型地震效应。根据次生灾害的破坏情况和统计,建议灾后重建中,藏族民居应合理选址,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并完善防治次生灾害设施。  相似文献   

2.
2022年9月5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对泸定县、汉源县、石棉县、康定市、荥经县等地造成严重灾害。为了分析此次地震对当地医疗建筑的影响,对灾区60余栋医疗建筑进行了震害调查,分析了医疗建筑结构、非结构构件及关键设备等的地震损伤情况,对其典型震害特征进行了总结。调查结果表明:未经过正规抗震设计的木结构、砌体结构医疗建筑震害严重,而经抗震设计的医疗建筑结构构件大多基本完好或轻微破坏;非结构构件及关键设备的震害较为严重,影响了医院震后正常运行;而采用隔震技术的医疗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良好,能够实现对结构、非结构和设备的三重保护。根据震害调查结果,针对医疗建筑结构、非结构构件及设备的防震保护,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对于位于高烈度抗震设防地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新建医疗建筑结构可采用隔震减震等技术减轻地震损伤,对于非结构构件及关键医疗设备可根据其特征采用抗震支架、可靠锚固、隔震技术等实现震后正常使用。研究成果可促进我国医疗建筑抗震性能及震后功能保全能力提升,推动韧性城乡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了分析泸县6.0级地震中村镇建筑的震害,对泸县、泸州市龙马潭区、内江市和自贡市的村镇建筑进行震害调查,总结村镇结构中砖木结构、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的典型震害特征,对评估烈度为Ⅵ~Ⅷ度区域的村镇建筑进行了破坏等级分类、统计与分析。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砖木结构和砖混结构的震害主要表现为墙体开裂、楼(屋)面破坏、非结构构件破坏和整体倒塌;框架结构震害主要表现为墙体开裂、梁柱破坏和非结构构件破坏。其中,砖木结构、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的严重破坏分别为18.20%、13.08%和4.01%,倒塌分别占0.33%、0.01%和0。此次泸县地震中,砖木结构的严重破坏比例是框架结构的4倍,砖木结构的倒塌户数是砖混结构的7倍,而框架结构未出现倒塌。3种结构抗震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框架结构、砖混结构、砖木结构。针对不同结构的震害特征,建议加强结构抗震措施,并研究人员逃生和避难策略,为减少村镇人员的地震伤亡提供技术支撑。根据不同结构类型的破坏情况统计,建议将现场震害调查和区域震害模拟相结合,研究村镇建筑的震害规律,以期为探索村镇建筑的高效减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四川建材》2015,(5):41-42
在我国的广大农村,特别是西南地区村镇中,存在有许多木结构房屋建筑,而在此次芦山地震中,震区的很多木结构房屋破坏严重。本文通过对芦山地震中木结构的震害调查分析,提出目前常用村镇木结构房屋在抗震安全性方面存在的不足,并给出土木结构、砖木结构在此次地震中的震害表现和原因,对灾后重建及今后的村镇木结构房屋建造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针对汶川地震灾区框架填充墙结构体系抗震破坏现象的震害调查资料,结合现行抗震设计理论,分析框架填充墙等非结构构件的破坏机理,说明填充墙的存在,或多或少地会造成许多不同于纯框架结构的地震破坏形式,除了应加强填充墙与主体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外,还应适当考虑底层填充墙和弧形填充墙与结构构件在同一水准下的抗震设计,认真对待填充墙等非结构构件对人类生命安全带来的危害以及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
芦山县作为芦山地震的宏观震中,其县城区的地震烈度达到了Ⅷ度,建筑物的破坏形式比较典型。为分析此次地震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破坏原因,根据震后震害调查资料,对一些典型震害现象进行了分析与总结,主要包括结构布局不合理、竖向刚度强度不均匀产生的震害,框架梁、柱的震害,填充墙与围护构件的震害以及震害严重程度与楼层高低的对应关系等。通过对各种震害现象的分析研究,给出了加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安全性与震后修复和抗震加固的建议与措施,供工程技术人员在抗震设防区的结构抗震设计与施工中参考。  相似文献   

7.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   总被引:89,自引:7,他引:8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汇总了清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结构专家组在四川地震主要灾区所调查的建筑震害资料,根据建筑的结构类别、建造年代、地震区估计烈度和使用功能进行了震害状况统计分析。结合典型工程震害案例,分析了此次地震中的建筑震害特点,总结了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结构抗震设计和工程质量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根据震害调查统计和典型震害分析,得到以下结论:严格执行抗震设计规范是保证建筑物抗震性能的主要前提;砌体结构应加强结构体系和抗震构造措施设计,并保证施工质量;框架结构应加强围护结构和填充墙与主体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并应改进"强柱弱梁"的设计;应进一步重视整体结构抗震概念设计;应充分考虑非结构构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针对白河市、须贺川市、仙台市、郡山市、福岛市等地震灾区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的震害资料,分别从结构的整体破坏、梁柱构件的破坏、填充墙的破坏以及相邻建筑物碰撞等方面介绍了日本地震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典型的震害现象,震害现象表明,破坏主要集中于非结构构件的破坏。根据此次地震的震害特点,从柱铰机制、刚度突变等方面初步分析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破坏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条改善框架结构房屋抗震性能的建议,以便减轻框架结构的震害,为今后框架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科学合理的对古建筑木结构进行修缮保护,根据古建筑木结构独特的营造技术,系统总结了古建筑木结构不同于现代建筑结构的优良的抗震构造特点;结合四川雅安地震后对古建筑木结构的震害调查,通过系统归纳和分类统计,对古建筑木结构的地基基础、梁柱和枓栱等构件、榫卯节点、整体稳定性以及围护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情况及破坏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并针对结构不同的破坏情况,提出相应的抗震加固方法。分析结果可为古建筑木结构的修缮加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陕西是受灾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尤其是西南部山区的一些村镇建筑破坏十分严重,为此对太白县进行了实地考察:此次地震太白县的烈度为6度,而当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但是震害情况却十分严重。通过对震害情况全面系统的综合分析得出:建筑所处的地理位置、地质条件、结构体系选型与施工、以及震害累积等因素是造成这次震害严重的主要原因:从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土坯结构没有抗震性能,建议停止使用,推荐大量使用砌体结构。(2)在新农村的建设中,村镇的选址应尽量选在较平坦的地区。(3)加强村镇建设的施工质量管理和抗震指导,并使人们增强灾害安全意识,提高农村房屋的抗震性能:分析结果为今后的村镇重建以及新农村的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安晓文  李丹 《建筑结构》2020,50(7):28-36
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6.5级地震震级不高,但极震区地震烈度达到9度,震害严重。震害调查表明,极震区龙头山镇建筑震害差异巨大,地形、地基土不同和断裂影响可能是造成建筑震害差异的主要原因。龙头山镇建有不同时期的各类建筑,其中严格按规范设计建造的房屋,绝大多数未倒塌,但也暴露出一些较普遍的问题,如:砌体结构和框架结构普遍出现底层严重破坏甚至倒塌;框架结构"强柱弱梁"机制普遍未能实现等。抗震措施不到位的老旧建筑和农村自建房则多数倒塌。通过对多层砌体、框架和简易民居典型震害的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汶川地震中木结构古建筑的震害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毅  王超  季晨龙  赵世春 《建筑科学》2012,28(7):103-106
根据对四川省都江堰、广元、彭州等灾区的木结构古建筑震害的调查结果以及相关研究资料,通过分类与统计的方法,得到其不同破坏程度所占的比例,归纳出其典型震害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木结构古建筑抵抗低烈度地震扰动的能力较弱,非结构构件破坏所占的比例很大,但其所采用的榫卯节点、柱脚"平摆浮搁"以及斗拱等特殊的连接方式,起到了减震耗能作用,保证了木结构古建筑整体具有较好的抗震能力,严重损坏者较少。然而,部分古建筑由于后期改造不当、年久失修和山体滑坡等原因,仍然发生了整体或部分倒塌。由此得到一些启示:不符合古建筑受力机理的改造,会加重其震害程度。  相似文献   

13.
云南普洱6.4级地震房屋震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7年6月3日云南普洱发生了里氏6.4级地震,当地的各种建筑物和构筑物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根据对木结构、砖木结构房屋震害情况的现场考察,介绍了震害量大面广的木结构、砖木结构房屋的破坏现象,分析了两种房屋结构震害的原因,给出了改进抗震性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对玉树地区受损城乡居民房屋应急评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对比了该地区藏式风格的民用房屋震害情况,总结了不同结构形式房屋的灾害表现特征.结果表明,不按设计要求而自行设计的砖混、土木、砖木结构房屋普遍受损严重,框架结构是抵御地震破坏相对较好的一种结构形式.最后,对我国城镇具有地域特色的既有砖混结构的地震灾害防御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西部川、藏、甘、青、滇地区地震频发,藏式民居的震害严重威胁藏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科学评估传统藏式民居的抗震水平,以藏区最为常见的石木结构房屋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其结构组成特征。结果表明,该类结构普遍具有收分墙、木构架和重楼屋盖的结构构造特点,且承重体系混杂。在此基础上,结合2014年康定6.3级地震现场震害调研,总结石木结构的典型震害特征,并探讨其震害原因。广泛收集历年来藏区所遭受的几次典型地震中藏式石木结构的震损数据,统计分析得到了石木结构的易损性矩阵及易损性指数,并与普通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易损性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藏式民居石砌外墙刚度大、石砌体抗拉和抗剪强度低、房屋整体性差、各部分地震反应不协调以及缺乏专业抗震设计建造,在地震中表现出石砌外承重墙率先震坏、门窗洞口处薄弱且裂缝形态与普通砖混结构显著不同、上层破坏程度大于下层等特点;藏式民居的易损性明显高于砖混结构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其中外围墙体承重与否对藏式民居的抗震性能有较大影响;建议震害评估或震害预测时将藏式民居单独列为一类考虑。  相似文献   

16.
针对木构架古建筑抗震分析中常忽略维护墙体作用的问题,进行了墙体与木构架的构造特征、力学性能和布置方案对整体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基于地震灾害统计资料,归纳了墙体与木构架的损伤特征,及其对古建筑总体震害程度的表述方法。运用动力特性现场实测和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了墙体对古建筑基本周期和地震作用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木构架古建筑中的墙体对结构的整体抗震刚度有较大的贡献;包括墙体模型的基本周期与实测基本周期较为接近;而忽略墙体模型的基本周期显著大于实测基本周期,且计算的地震作用值偏不安全。根据古建筑抗震鉴定要求,并考虑砖砌墙体的脆性,提出了基于位移控制的、包括墙体微裂和开裂工作状态的木构架古建筑三阶段抗震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7.
汶川地震中广元市底层框架结构房屋震害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8年5月12日汶川里氏8.0级地震发生后,根据四川省广元市及其下辖青川县和苍溪县震害现场调查记录,比较归纳了三地21幢底层框架结构房屋的震害特征,分析了结构发生各种破坏的原因,对底框结构房屋抗震设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汶川地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震害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汶川大地震造成了部分钢筋混土框架结构的严重破坏和倒塌,震害包括结构的整体倒塌、部分倒塌、薄弱层倒塌、底层柱的柱顶和柱底的弯曲破坏、短柱的剪切破坏、框架梁端的弯曲破坏等等;此外原先抗震设计时不被注意的楼梯出现受拉破坏,有的甚至被拉断;填充墙是框架结构破坏严重的非结构构件。框架结构这些震害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如实际地震影响烈度大大超过设计设防烈度、建筑的施工质量问题、设计不合理(刚度突变,强梁弱柱),等等。在对倒塌破坏的框架的震害进行深入分析后,本文提出了解决框架结构抗倒塌的方法:加强柱的抗震设计、适当布置抗震墙、采用隔震或消能减震技术。楼梯设计时应考虑地震下楼梯受力情况,采用刚性连接时,要求计算出楼梯地震效应,并进行配筋;楼梯一端与结构采用滑动连接时,可消除楼梯地震作用下的内力,设计时可不考虑地震影响;加强结构填充墙抗震性能,确保罕遇地震下不致倒塌伤人。  相似文献   

19.
汶川地震中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典型震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四川江油市、成都市、彭州市、绵阳市汉旺镇、甘肃天水市、陕西汉中市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的震害调查,以及对典型震害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按抗震规范设计的建筑,钢筋混凝土主体结构破坏轻微;非结构构件震害相对比较严重,特别是纵墙端开间、高大山墙、高低跨悬墙,以及高大设备和基础的连接;未进行抗震设计且未进行加固的老厂房震害一般较严重。为此,要特别加强非结构构件和高大设备的抗震设计,对未进行抗震设计的老厂房要尽快安排抗震加固。  相似文献   

20.
陈建立 《四川建材》2010,36(4):266-267,270
楼梯是房屋的出入通道和重要的紧急逃生通道,本文根据对地震现场考察的情况,介绍了汶川地震中都江堰市建筑结构(多层框架结构、多层砌体结构)钢筋混凝土楼梯的破坏情况,分析了破坏原因,并对钢筋混凝土楼梯的抗震设计与施工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