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脑缺血后大脑皮质、海马、纹状体和小脑组织中一氧化氮(NO)的变化。采用放射免疫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脑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OS)和亚硝酸盐(NO2)的含量。结果显示SHR脑缺血10min,各脑区NOS和NO2,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或P<005)。说明了SHR脑缺血早期脑组织NO的生成增加.提示用特异的NO生成抑制剂类药物,可能有助于脑缺血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背景:肝细胞生长因子是一种多功能生长因子,它能促进多种细胞生长与移行及各种组织器官的发生。在心血管系统,它具有抗凋亡、抗纤维化、促进内皮细胞损伤后修复作用,推测其可能具有降压效应。 目的:观察外源性肝细胞生长因子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血管内皮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并探讨其调节血压的可能机制。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3/07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完成。 材料:外源性肝细胞生长因子粉剂购于美国Peprotech公司,成年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组和WKY大鼠,均14周龄,体质量200~ 250 g。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单纯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组,WKY大鼠为正常对照组,每组12只。 方法:实验组每间隔24 h从尾静脉依次给予肝细胞生长因子5,10,15,20,25 μg/kg,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组和正常对照组同时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每次注射安抚大鼠5 min后测血压与心率,最后一次注射后观察血压降至最低值时(约注射后30 min),麻醉后处死,各取右心室血2 mL。 主要观察指标:①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组收缩压及心率的影响。②分别用比色法测血清一氧化氮水平、放射免疫法测血浆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水平。 结果:实验组注射肝细胞生长因子5 μg/kg血压下降不明显,注射10 μg/kg约5 min后血压开始下降,30 min降至最低,1 h后血压开始逐渐回升,5 h后血压基本回到原先水平。注射20 μg/kg达最大降压幅度,收缩压下降达40~50 mm Hg,再增加剂量最大降压幅度及持续时间不变。整过程心率无明显变化。两个对照组血压无明显变化。实验组较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组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含量下降,一氧化氮含量上升(P < 0.05)。 结论:从静脉给予外源性肝细胞生长因子能快速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组的血压,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呈剂量-效应与时间-效应关系。肝细胞生长因子系统、血管内皮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可能共同参与血压的调节。  相似文献   

3.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急性脑缺血溶栓研究已有20余年的历史,曾因导致出血频繁而停用。随着新型溶栓药物的出现,其安全性逐渐提高,引起人们对溶栓疗法的重新认识。目前适用于溶栓研究的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均有不足之处。我们采用并改良Overgaard K[1]等的颈内动脉注入自体血凝块的方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此模型具有与人类脑缺血极其相似的特点,最适用于溶栓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手术阻断大鼠基底动脉及双侧颈总动脉(三动脉阻断)以形成急性或慢性全脑性缺血模型,并在一定时间后解除双侧颈总动脉的阻断,脑血流再通,形成再灌流。用此动物模型观察了脑缺血及再灌流后的脑电图、体感诱发电位的改变,神经病学障碍,脑组织的生化及形态变化。本文讨论了此动物模型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的血压诱导方式对大鼠急性永久性脑缺血后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n=8)、早期诱导血压升高组(n=8)、诱导血压降低组(n=8)、晚期诱导血压升高组(n=8).采用线拴法制备永久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分别在脑缺血3 h后药物诱导血压升高、3 h后诱导血压降低、18 h后诱导血压升高.在缺血24 h时观察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以及脑梗死体积情况.结果 脑缺血24 h时,早期血压升高组较对照组梗死体积明显减少(P<0.05),血压降低组梗死体积最大(P<0.05),晚期血压升高组梗死体积和对照组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血压升高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改善(P<0.05).结论 升高血压明显比降低血压能够减少急性永久性脑缺血大鼠梗死体积,改善神经功能.早期诱导血压升高比晚期诱导m压升高更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高血压这一中风危险因素对脑缺血区白细胞浸润及梗死体积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肾性高血压模型及MCA闭塞/再通模型,测定正常血压大鼠及高血压大鼠脑缺血区的MPO活性及梗死体积百分比。结果高血压大鼠循环血白细胞总数、脑缺血区MPO活性及梗死体积百分比分别为23.73±4.32×109/L、3.4  相似文献   

7.
大鼠全脑缺血诱发癫痫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立一个简单,创伤少大鼠癫痫模,以期使该类型癫痫的研究更符合临床病理情况。方法脑部挤压器造成暂时性缺血,复苏后声音诱发癫痫发作,记录其发作情况,分析脑电图变化,并作实验性治疗。  相似文献   

8.
大鼠完全性全脑缺血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完全性脑缺血模型的建立是研究心脏骤停后全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的关键环节。本文就大鼠完全性脑缺血模型的制作要求、方法及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流边缘区超微结构改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局部脑缺血早期再灌流及持续缺血9个实验组和假手术组缺血边缘区超微结构改变。结果发现:局部脑缺血0.5至3小时再灌流均较相应持续缺血神经元损害轻;缺血6小时再灌流,神经元细胞器固缩,并有暗黑颗粒沉积。表明在高血压鼠局部脑缺血早期,恢复血流有利于边缘区神经元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高血压大鼠在脑缺血损伤时的病理改变.方法 用线拴法将肾性高血压大鼠制作成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在光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脑组织的病理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高血压组大鼠与正常大鼠相比,在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有明显的组织学改变.结论 高血压可经过多种机制加剧脑缺血性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脐血细胞(HUCBCs)静脉移植治疗自发性高血压(SHR)大鼠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疗效及其相关机制。方法人脐血细胞体外分离、扩增并以4,6-2胺-2苯基吲哚(DAPi)标记。68只雄性SHR大鼠经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并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48h后经尾静脉治疗组注射1×106HUCBCs,对照组注射HUCBCs细胞培养基。于移植后3、14、28d,Bederson评分观察大鼠神经功能状况;图像分析法检测计算各组TTC染色脑梗死面积;荧光显微镜对治疗组脑组织DAPi染色阳性细胞计数;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染色阳性细胞数以及逆转录聚合链式反应(RT-PCR)检测移植后14、28d缺血侧脑组织BDNFmRNA表达水平。结果(1)移植后3d2组Bederson评分无显著差别,移植后14、28d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移植后3d两组脑梗死面积无显著差别,移植后14、28d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治疗组移植后3d梗死侧见少量DAPi阳性染色细胞,移植后14、28d梗死侧DAPi阳性染色细胞增加(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可靠、创伤较小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方法对ZeaLonga线栓法进行适当改进,制’作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2h后再灌注模型(实验组,n=40)。于建模前及建模后不同时间,评估大鼠的神经功能,并取脑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另取10只大鼠作为假手术对照组。结果实验组40只大鼠中,共死亡13只(32.5%),余27只建模成功。再灌注后4、12、24、32和64h,实验组的神经功能缺乏评分明显高于假手术对照组(P〈0.01);术中栓线插入长度与大鼠体质量呈正相关(P〈0.01);实验组大鼠的右侧大脑中动脉支配区域脑组织有明显的缺血性损伤改变。结论本实验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的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模型简便易行、创伤小且稳定性好,是用于研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3.
改良四血管阻塞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3  
目的对四血管阻塞法(4-VO)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进行改良,以提高模型的可靠性.方法以微型磨钻,扩大第一颈椎上之翼孔,充分暴露其中穿行的椎动脉,显微镜直视下电凝阻断;夹闭双侧颈总动脉以出现静息脑电波为判定大鼠已达全脑缺血的标准对4-VO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进行改良.全脑缺血15 min后行再灌注,7 d后以海马CA1区神经元出现大部分死亡作为判定模型成功的标准,对两种建模方法进行评定.结果 4-VO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存活7 d的存活率为90%(27/30),改良4-VO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存活率为86.7%(26/30),二者无明显差异(P>0.05);4-VO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其成功率仅为70%(21/30),改良4-VO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成功率为86.7%(26/30),明显高于4-VO法.结论改良4-VO法可明显提高模型制作的可靠性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应用细胞内微电极记录法 ,以血管平滑肌细胞膜电位为指标 ,研究了易卒中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基底动脉对有代表性的二类激动剂氯化钾 (KCl) ,去甲肾上腺素 (NE)及乙酰胆碱 (ACh)的反应性。观察到SHR- SP基底动脉平滑肌细胞膜电位 (Em)为 (- 45.7± 3.9) m V,明显低于 Wistar大鼠的 (- 55.1± 2 .0 )m V(P<0 .0 5) ,故其反应性增强。KCl(1 0~ 50 mmol/L)及 NE(1 0 -8~ 1 0 -6mol/L)引起膜电位的去极化 ,ACh(1 0 -7~ 1 0 -5mol/L)引起膜电位超极化 ,且皆呈剂量依赖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大鼠全脑缺血模型的脑电图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脑电图验证四管关闭全脑缺血模型。方法:选取30只Wistar大鼠,按pulsinelli方法制成全脑缺血模型,以脑电图出现直线波作为全脑完全缺血指标,分别与正常鼠、椎动脉关闭鼠、颈动脉关闭鼠脑电图比较,并与正常鼠比较全脑缺血后脑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单纯 颈动脉或椎动脉关闭鼠脑电图均不出现直线波,全脑缺血5-10s后,25只鼠中的23只出现直线波,模型成功率92%,全脑缺血鼠与正常鼠比较,脑组织病理学无差异。结论:脑短暂缺血不会造成脑组织的明显损害,以脑电图出现直线波作为全脑完全缺血的指标来验证全脑缺血模型的方法简单、可靠、易行,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大鼠脑内小血管改变及其继发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自发高血压大鼠(SHR)与非高血压W istar大鼠(NHR)脑内血管及其继发神经元、髓鞘病理改变,阐述高血压病对脑血管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将10只SHR和10只W istar大鼠分为单纯高血压组及非高血压对照组。M orris水迷宫观察大鼠空间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大鼠脑内小血管的形态、数量,额叶、颞叶、海马、丘脑神经元细胞的改变,LFB染色观察脑室周围髓鞘改变,并结合图像分析、统计学方法综合分析行为学、脑内小血管及神经元细胞、脑室周围深部白质髓鞘改变的关系。结果单纯高血压组记忆功能较非高血压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单纯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对照组比较,无论皮层还是皮层下小动脉直径明显变小(P<0.05)。单纯高血压组神经元及髓鞘较非高血压对照组明显脱失(P<0.05)。结论长期高血压可造成脑内小动脉狭窄;狭窄的小动脉可导致神经元、髓鞘脱失,神经功能受损;实验条件下,神经元、髓鞘脱失可致血管性痴呆。  相似文献   

17.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脑缺血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迄今对其病理生理的认识尚不完善,并缺乏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为系统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理生理变化,并为治疗研究提供依据,有必要建立生理指标控制严格、重复性好的整体动物模型。国际脑血管病委员会对局部脑缺血模型的手术和设计均提出明确要求。对手术方式的要求为: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pMCAO),观察亚低温对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3只SHR随机分为①延迟2 h亚低温组[n=8,术后2 h给予(33±0.5)℃的全身亚低温];②延迟6 h亚低温组[n=9,术后6 h给予(33±0.5)℃的全身亚低温];③常温组(n=8,术后置于室温25℃);④假手术组(n=8,术中不插入线栓,术后置于室温25℃)。采用线栓法制作pMCAO模型。术后5 h,24 h,36 h对SHR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并于术后36 h处死大鼠,制作脑冠状切片,尼氏染色后计算脑梗死体积、水肿程度;NeuN染色比较大鼠脑梗死周边和梗死核心区神经元的脱失。结果各组大鼠脑梗死后神经行为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延迟2 h、6 h亚低温组的梗死体积分别较常温组减小23.75%(P<0.01)、18.72%(P<0.05);水肿程度减轻25.32%、21.52%(P<0.05)。神经元脱失情况:皮质梗死周边,延迟2 h、6 h亚低温组较常温组分别减少21.67%(P<0.01)、15.67%(P<0.05);而皮质梗死核心各手术组之间无明显差别。两亚低温组之间梗死体积、水肿程度及梗死周边神经元的脱失均无显著差异。结论亚低温治疗可以显著减小脑梗死体积和水肿程度。延迟6 h和延迟2 h亚低温治疗的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下丘脑和血浆ET、CGRP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实验动态测定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不同时期下丘脑和血浆ET、CGRP含量的变化以及其局部脑缺血后不同时期的改变。结果发现,SHR3月龄和7月龄其下丘脑和血浆中的ET含量均明显高于同龄Wistar鼠(WR)(P<0.01),而CGRP含量均明显低于同龄WR(P<0.01)。局部脑缺血后24小时,无论SHR还是WR,其下丘脑和血浆ET和CGRP均比缺血前明显增高(均P<0.01)。缺血持续7天时,除SHR下丘脑和血浆ET水平仍保持高水平外,其余均恢复正常。结果提示,高水平的ET含量和较低的CGRP含量可能与SHR高血压的形成和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用脑电图验证四血管关闭全脑缺血模型。方法 :选取 30只Wistar大鼠 ,按pulsinelli方法制成全脑缺血模型 ,以脑电图出现直线波作为全脑完全缺血指标 ,分别与正常鼠、椎动脉关闭鼠、颈动脉关闭鼠脑电图比较 ,并与正常鼠比较全脑缺血后脑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单纯颈动脉或椎动脉关闭鼠脑电图均不出现直线波 ,全脑缺血 5~ 10s后 ,2 5只鼠中的 2 3只出现直线波 ,模型成功率 92 % ,全脑缺血鼠与正常鼠比较 ,脑组织病理学无差异。结论 :脑短暂缺血不会造成脑组织的明显损害 ,以脑电图出现直线波作为全脑完全缺血的指标来验证全脑缺血模型的方法简单、可靠、易行 ,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