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研究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基因14 bp插入缺失多态与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慢性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HCV慢性感染者243例(感染组),无血缘关系的汉族健康对照448例(HCV对照组).采用PCR序列特异引物法检测HLA-G基因第8外显子3'UTR的1个14 bp插入缺失多态,并比较其在HCV慢性感染人群和健康人群中的分布情况.结果:HLA-G基因14 bp插入等位基因频率在对照组中为0.335,在HCV感染组中为0.348;14 bp插入纯合子基因型频率在对照组中为0.112,在HCV感染组中为0.107.无论是基因型频率还是等位基因频率,在HCV感染组和对照组中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HLA-G基因14 bp插入缺失多态性与汉族人群中HCV感染的发生无遗传易感染性关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HLA—G基因14bp插入/缺失多态性与类风湿关节炎(RA)易感性的相关性,并分析其不同基因型间RA患者临床特点的差异。方法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检测154例RA患者及367名健康体检者的HLA—G基因14bp插入/缺失多态性,比较不同基因型RA患者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关节晨僵时间、病情活动指数DAS28积分及实验室指标如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抗CCP抗体滴度的差异。结果HLA-G 14bp插入/缺失多态性基因型频率分布在正常人和RA患者均显示Hardy-Weinberg平衡(正常人组:χ^2=0.095,P=0.953;RA组:χ^2=0.533,P=0.766);HLA—G1 4bp插入/缺失多态性基因和基因型频率与RA易感性均元显著性的相关性联系;与+14bp/+14bp和+14bp/-14bp基因型RA患者比较,-14bp/-14bp纯合子基因型RA患者的压痛关节数(P=0.049)、肿胀关节数(P=0.004)明显增多,病情活动指数DAS28明显更重(P=0.028),RF滴度更高(P=0.001)。结论HLA-G基因14bp插入/缺失多态性与RA疾病易感性无关,但可影响RA患者的临床表现,HLA-G—14/-14bp纯合子型可能作为预后不良因素参与到RA疾病机制之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世居贵州省雷山县苗族、三都县水族人群线粒体DNA(mtDNA)Re,onV的遗传多态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CR—PAGE)法对91份苗族和96份水族样本的线粒体DNARegionV区进行多态分析。结果:两个群体中均只发现标准型和短型(9bp缺失)两种多态,9bp缺失基因频率分别为:雷山苗族25.27%、三都水族25.00%。结论:上述两个少数民族群体中线粒体DNARegin V区短型多态基因频率较高,与其地域分布相一致。  相似文献   

4.
贵州西江苗族、三都水族胱硫醚合酶844 ins68位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胱硫醚合酶(CBS)基因844 ins68位点在贵州西江苗族、三都水族自然人群中的分布情况,获取该位点的群体遗传学数据.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琼脂糖凝胶电泳,分别调查贵州西江苗族、三都水族隔离自然人群的基因型分布.结果:贵州西江苗族、三都水族(CBS)844位与845之间68bp的插入突变频率为0%,即不存在68 bp的插入突变.结论:贵州西江苗族、三都水族CBS 844 ins68存在显著的群体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HLA-G基因3’非翻译区14bp插入/缺失多态性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43名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按照不同流产次数分为流产2次组(n=152),流产3次组(n=132),流产4次及以上组(n=59);268名正常妊娠妇女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8%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技术检测HLA-G基因14bp插入/缺失多态性位点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及正常妊娠组中的基因型频率分布。结果 HLA-G基因14bp插入/缺失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分布在流产4次及以上组与正常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41,P=0.031),流产4次及以上组+14bp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χ2=4.956,P=0.026,OR=1.573,95%CI:1.054~2.349)。结论 HLA-G 14 bp缺失多态性在维持正常的妊娠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汉族人群高血压遗传易感相关性。方法:按WHO标准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8例,正常对照67例,取外周血,提取DNA,应用PCR技术和琼脂糖电泳技术进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I/D)分型,对普通PCR初检为DD型的样本附加插入特异PCR法核对校正。结果:正常对照组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DD、DI、II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104、0.508、0.388,其中D和I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36和0.64;插入/缺失(I/D)多态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达到遗传平衡,具有群体代表性;高血压组与对照组比较,基因性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5,P〉0.05),等位基因频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汉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可能不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世居贵州省雷山县苗族、三都县水族人群线粒体DNA(mtDNA) Region Ⅴ的遗传多态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CR - PAGE)法对91份苗族和96份水族样本的线粒体DNA Region Ⅴ区进行多态分析.结果: 两个群体中均只发现标准型和短型(9 bp缺失)两种多态,9 bp缺失基因频率分别为:雷山苗族25.27%、三都水族25.00%.结论: 上述两个少数民族群体中线粒体DNA Region Ⅴ区短型多态基因频率较高,与其地域分布相一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G(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3'非编码区(UTR)14bp基因多态性与原因不明复发性自然流产的相关性。方法对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26例和正常妊娠妇女51例静脉采血,提取DNA。用PCR方法检测HLA-G14bp基因多态性。结果-14bp/-14bp缺失纯合子、+14bp/+14bp插入纯合子、-14bp/+14bp缺失/插入杂合子基因型在两组间分布差异无显著意义;-14bp和+14bp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也无显著型差异。结论昆明地区部分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的病因与HLA-G 14bp基因多态性可能无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贵州省3个少数民族线粒体DNA(mtDNA)9 bp序列缺失频率情况.方法 随机选取贵州省雷山县苗族(69例)、荔波县布依族(70例)、荔波县水族(44例)共183例男性血液标本,应用PCR及直接测序检测线粒体DNA 9 bp序列缺失情况.结果 在贵州省3个少数民族样本中发现标准型、缺失型、3型,缺失频率最高为荔波县水族(40.91%),雷山县苗族中检出3型1例,3个少数民族群体间mtDNA 9 bp缺失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个世居少数民族mtD-N A 9 bp缺失频率不同,水族的遗传变异较大,水族与苗族的亲缘关系相比水族与布依族较近.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贵州省荔波县布依族、水族人群ABO血型分布及基因频率。方法分别对贵州省荔波县布依族(726人)、水族(163人)3代以内无血缘关系的个体采用玻片快速凝集法进行ABO血型检测。结果荔波县布依族、水族群体ABO血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布依族ABO血型的表型分布特征为O>B>A>AB ,基因频率均为r>q>p (r=0.6769、q=0.1767、P=0.1464),民族指数小于1(0.842);水族ABO血型的表型分布特征为O> A>B> AB ,基因频率为r> p> q(r=0.5226、q=0.1040、P=0.1647),民族指数大于1(1.529)。结论贵州省荔波县布依族、水族的ABO血型分布与贵州省其他地区同一民族群体的分布规律一致。遗传距离分析提示ABO 血型分布存地区性和民族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2009—2018年苏州市老年人群肺结核疫情特征,为建立有效的老年结核病防治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收集2009—2018年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登记管理的现住址为苏州市、年龄≥65岁的肺结核病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老年肺结核登记发病的流行特征。 结果 2009—2018年苏州市老年肺结核登记发病率和涂阳占比均呈下降趋势(P<0.05),年递降率分别为4.85%和1.59%。老年人肺结核登记发病率是全人群的2倍。常熟市老年肺结核登记发病率最高,为84.16/10万,姑苏区最低为14.83/10万。老年人肺结核不同性别登记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登记发病率为82.57/10万,女性为24.91/10万,男性登记发病率约为女性的3.3倍。 结论 苏州市2009—2018年老年肺结核登记发病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但仍处较高水平,且涂阳占比居高,应针对男性人群、流动人口和老龄化程度较高地区,重点加强老年肺结核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江门市老年人(≥50岁)艾滋病疫情及流行特征,为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从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2000—2017年江门市年龄≥50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疫情报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2000—2017年江门市报告年龄≥50岁HIV/AIDS共1 085例,79.91%为男性,20.09%为女性;平均年龄 (62.58±8.95)岁;文化程度以小学及以下为主,占52.63%;职业以农民、家政、家务及待业为主,占65.99%;传播途径以异性传播为主,占84.15%,其中男性病例以非婚异性传播为主,占79.12%,女性病例以配偶阳性传播为主,占58.71%,通过医疗机构检测发现占74.10%,不同性别的样本来源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老年病例占当年新报告病例的比例由2000年的0.87%上升到2017年的37.37%。病死率为51.71%,并且死亡病例中74.69%是在诊断后一年内死亡。结论 江门市老年HIV/AIDS病例呈持续增长趋势,病死率高,以异性传播为主,主要通过医疗机构检测发现,应针对老年人群探索新的艾滋病宣传干预模式,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及加大筛查力度,从而有效控制艾滋病在该人群中的蔓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云南省元阳县哈尼族脑梗死的患病率及其发病特点.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云南省元阳县随机抽取9个哈尼族村民委员会,然后对选取的9个哈尼族自然村共15396人采取线索与入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ICD-10为诊断标准,收集其人口学和病史资料.结果元阳县哈尼族脑梗死的患病率155.88/10万.结论(1)哈尼族脑梗死发病率19.41/10万,低于全国水平;(2)治疗率低8.3%,应加强政府支持力度和普及脑血管病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4.
陈懿  钟坚  谭琳琳 《中国热带医学》2016,(11):1103-1105
目的 分析梧州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死亡情况.方法 从“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2013年12月31日前现住址为梧州市的HIV/AIDS死亡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截至2013年12月31日,梧州市累计报告1 132例HIV/AIDS死亡病例,累计病死率为29.83%(1 132/3 795);其中已参加抗病毒治疗187例(16.52%),未参加过治疗945例(83.48%);死亡病例确认阳性后1年内死亡的占47.00%(532/1 132);历年死亡病例的CD4+T淋巴细胞检测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01),死亡前最近一次CD4+T淋巴细胞≤200个/μL占69.14%(392/567).结论 晚发现现象严重是导致HIV/AIDS病死率较高的主要原因,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进一步扩大抗病毒治疗覆盖率,才能有效降低本市的HIV/AIDS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总结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指出当前高等教育工作者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应该坚持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重庆市2009—2018年老年肺结核疫情,为探讨和制定老年肺结核疫情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重庆市2009—2018年在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中登记的年龄≥65岁肺结核病例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全市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和病原学阳性患者登记率分别为91.31/10万和53.45/10万,2018年分别为61.03/10万和22.68/10万,年递降率分别为4.38%和9.09%。2009年老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和病原学阳性患者登记率分别为112.59/10万和68.79/10万,2018年分别为105.48/10万和48.21/10万,年递降率分别为0.72%和3.87%。全人群患者登记率和病原学阳性患者登记率递降幅度分别达到老年患者的6倍和2倍。老年患者在全人群患者中的年平均比例为17.47%,且渝东南地区最高,为20.33%。登记的老年患者中,男女性别比为3.3∶1,职业以农民为主(80.76%)。10年间,年平均就诊延迟比例为79.15%,明显高于全人群患者(P< 0.05),其中渝东南地区最高(84.77%)。治疗成功率由2009年的90.24%降至2017年的80.79%,年递降率为1.22%,其中主城地区最低(85.41%),渝东南地区次之(87.65%)。结论 重庆市≥65岁老年人群肺结核疫情严峻,特别是渝东南地区,应通过强化宣传教育工作,加大患者筛查力度,强化患者系统管理,有效控制老年肺结核疫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老年和非老年肺栓塞的临床特征的差异,提高对老年肺栓塞的诊断意识和水平.方法 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确诊的106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两组均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慢性阻塞性肺病、长期制动、恶性肿瘤、心脏病较常见于老年组;创伤/骨折、妊娠、家族性易栓症较常见于非老年组(P<0.05).呼吸困难是两组患者最常见的症状,胸痛、晕厥、发热、咯血的发生率,两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非老年组患者D-二聚体阳性率高于老年组患者(P<0.05),V/Q扫描在老年组阳性率不高,CTPA在老年组患者中阳性率较高,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老年肺栓塞患者基础病和危险因素多,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漏诊,CTPA检查对诊断老年PE准确可靠,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脂肪摄入量对北京市房山区张坊村中老年人高血糖症发生率的关系。方法采用数字表法随机抽取134例中老年村民,按照24 h 膳食回顾法调查村民营养摄入情况,计算营养素摄入量及平均每天混合膳食血糖生成指数和血糖负荷。进行人体测量指标测定,包括体质量指数、体脂含量、腰臀比、三头肌皮褶厚度等。应用罗氏血糖仪对既往无糖尿病者进行即刻血糖测定,注明测定血糖时间,如空腹血糖、餐后1 h 血糖、餐后2 h 血糖,将空腹血糖高于6.1 mmol/ L 或餐后1 h 血糖高于11.1 mmol/ L 或餐后2 h 血糖高于7.8 mmol/ L 者,以及既往有糖尿病者,视为高血糖症,其余视为血糖正常,并进行吸烟、饮酒、睡眠情况、活动情况等生活习惯调查。按照脂肪摄入量的中位数,即每日脂肪摄入量为33.8 g 作为分界,每日脂肪摄入量大于或等于33.8 g 者为相对高脂肪摄入(relatively high fat,RHF)组,小于33.8 g 者为相对低脂肪摄入(relatively low fat,RLF)组。对两组人群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北京市房山区张坊村中老年人高血糖症发生率较高,为47.01%(其中,新发高血糖症者为29.1%)。 RHF 组高血糖症发生率明显高于 RLF 组。进一步分析显示,RHF 组蛋白质、膳食纤维、总能量摄入量及混合膳食血糖负荷明显高于 RLF 组,而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混合膳食血糖生成指数、人体测量指标、日常生活习惯等在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北京市房山区张坊村中老年村民高血糖症发生率较高,这与脂肪摄入量(而非碳水化合物)的增加,致使能量摄入量增加有关,与人体测量指标及日常生活习惯等无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在老年结核性脓胸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120例老年结核性脓胸患者行电视胸腔镜手术,仅有纤维膜形成者,行脓胸清创术及纤维膜剥离术;病程稍长,已形成纤维板者,则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下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术,观察手术的一般情况、肺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手术时间25~150min,平均55rain;术中出血30~1500mL,平均145mL。92例(76.67%)完成胸腔镜手术,22例(18.33%)辅助小切口手术,6例(5.00%)中转开胸。术后胸腔引流3~25d,平均6d。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9.17%,治疗后均痊愈,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术后1个月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1)、肺总量(TLC)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访无复发病例。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或辅助小切口治疗老年结核性脓胸,能达到清除病因、闭合脓腔、恢复肺功能的目的,对老年患者心肺功能影响小,是治疗老年结核性脓胸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区养老机构的服务现状,分析养老机构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卫生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从民政部门获得2018年万全区在册养老机构的资料,对各养老机构实地走访调查。结果 全区现有养老机构13所,主要分布在经济发展状况较好的乡镇,而在远离市区靠近太行山区的5个乡镇没有建设养老机构;53.85%的养老机构建有医疗保健室,但多数养老机构的医疗保健室的医疗设备及专业人员配备不齐全,所有养老机构均未设置康复室、心理咨询室和临终关怀室;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学历水平偏低,初中学历及以下约占75.44%,专业医护人员较少;养老机构老人入住人数较少,平均入住率为41.37%。结论 万全区现有养老机构存在地理分布不合理,医疗、护理基础设施和服务不完善,入住率较低等问题,尤其是医疗服务功能需要进一步完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