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复合凝聚法制备鱼油微胶囊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鱼油微胶囊的工艺和技术.比较了不同壁材、壁材浓度、芯壁比、pH等工艺参数对微胶囊形态及包埋率、产率和载量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如下:壁材浓度1%,芯壁比1:1,凝聚pH为4.0.上述条件下.微胶囊形态完好,平均粒径为69.53μm,微胶囊化效率为90.9%,产率为91.0%,载量为63.9%.采用SPME-GC-MS研究了微胶囊化前后鱼油的挥发性成分的变化,表明微胶囊化可以包埋部分挥发性成分,掩盖一定的鱼腥味.  相似文献   

2.
以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壁材,β-胡萝卜素为芯材,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球状多核β-胡萝卜素微胶囊。研究芯壁比、明胶/阿拉伯胶比率、pH值、搅拌速度及不同芯材等因素对复合凝聚微胶囊形态和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复合凝聚球状多核β-胡萝卜素微胶囊的优化工艺为芯壁比1:2,明胶/阿拉伯胶比例1:1,pH值3.8,搅拌速度400r/min。该条件下,β-胡萝卜素微胶囊的产率为94.38%,效率为92.65%。通过β-胡萝卜素微胶囊同桔油、甜橙油微胶囊进行对比,β-胡萝卜素微胶囊平均粒径小于桔油、甜橙油微胶囊。  相似文献   

3.
明胶/CMC复合凝聚法制备微胶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明胶和CMC(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壁材,肉桂醛为芯材,通过复合凝聚法制备球形多核微胶囊.研究明胶/CMC比例、pH、壁材浓度、芯壁比等参数对胶囊形态、粒径及包埋效果的影响.试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明胶/CMC比例9∶1, pH 4.6~4.7,壁材浓度1%,芯壁比2∶1.在此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球形较好,表面光滑,粒径均一.与明胶/阿拉伯胶制备的微胶囊相比,形态相似,产率较高,而壁材成本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4.
复合凝聚法制备VE微胶囊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明胶与阿拉伯胶作为壁材,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VE多核微胶囊.明胶与阿拉伯胶的添加量之比为1:1,选用转谷氨酰胺酶作为交联剂,以代替有毒的、不适于食品加工中的化学交联剂;选取壁材浓度(X1)、壁材与芯材添加量之比(X2)及pH值(X3)作为被优化的工艺参数.单因素及响应面分析结果显示,复合凝聚法制备VE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壁材浓度1.23%,壁材与芯材添加量之比2.14:1,pH值4.0,VE微胶囊的最高包埋效率为(92.78±0.65)%.  相似文献   

5.
复合凝聚微胶囊技术是将芯材制备乳状液后,将溶液中的连续相中的壁材在分散相(芯材)液滴周围沉淀形成壁(胶囊),其胶囊固化后具有耐高温高湿特性。试验采用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壁材,谷氨酰胺转氨酶(TG)为固化剂,通过控制复合凝聚和固化两个过程中体系的pH,制备出较佳的橘油微胶囊。通过对橘油微胶囊进行形态观测、体系浊度分析、耐热分析以及热重分析,得出较优pH条件。优化的微胶囊制备条件如下:明胶/阿拉伯胶比例为1:1,壁材浓度为1%,芯壁比为1:2,复合凝聚pH为4.0,固化p H为6.0。  相似文献   

6.
以水溶性大豆多糖为壁材,对喷雾干燥法番茄红素的微胶囊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壁材质量浓度、芯材壁材比、乳化剂含量、喷雾干燥进风口温度、出风口温度对番茄红素微胶囊效率的影响作用,同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对产品进行了形态观察。结果表明:最优工艺为壁材质量浓度0.28g/mL、芯材壁材比1:7、乳化剂质量分数2%、喷雾干燥进风口温度160℃、出风口温度88℃,所得微胶囊效率为91.8%,此番茄红素微胶囊产品膜结构致密完整。水溶性大豆多糖为壁材喷雾干燥法对番茄红素红素进行微胶囊包埋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单凝聚法芝麻油微胶囊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提高芝麻油的稳定性和实用性,通过单凝聚法,以明胶为壁材,芝麻油为芯材,添加适量的乳化剂来制备微胶囊化芝麻油。以微胶囊成型效果和包埋率为指标,研究了壁材质量分数、芯壁比、乳化剂单甘脂浓度及操作温度对包埋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确定了单凝聚法制备芝麻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明胶质量浓度4%,芯壁比1∶4,单甘脂浓度0.3%,操作温度60℃时,所得芝麻油微胶囊的包埋率最大为79.42%。  相似文献   

8.
鱼油(南海低值鱼)微胶囊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壳聚糖、海藻酸钠为壁材,以自制鱼油为芯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鱼油微胶囊产品。以产品的外形,粒径大小、产率、效率、缓释性能作为评价指标,系统地得出制备鱼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鱼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芯壁比为1:2,壁材(壳聚糖:海藻酸钠)比为2.5:1,乳化剂用量为0.1wt%,戊二醛用量为3.5ml,pH为9,反应温度为60℃,乳化搅拌速度为800r/s。  相似文献   

9.
复凝聚法制备香蕉油香精微胶囊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阿拉伯胶、氧化淀粉和明胶为壁材,香蕉油香精为芯材,主要研究了复相凝聚法制备香精微胶囊的工艺过程和方法;并通过响应面分析,确定了微胶囊化的最佳工艺条件,即壁材溶液浓度为2%,pH值为4.2,芯壁比为1∶2,最佳工艺条件下的包埋率可达50%.  相似文献   

10.
采用喷雾干燥法将南瓜籽油进行微胶囊化,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最佳的复合壁材配比、芯壁材配比及乳化剂的添加量,得到南瓜籽油微胶囊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南瓜籽油微胶囊制备的最佳条件为阿拉伯胶与麦芽糊精的质量比为1:1、芯材与壁材的质量比为1:5、乳化剂的添加量为3.5%,此时南瓜籽油微胶囊的包埋率为81.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