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配电网是经济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网络结构的合理性关乎配电网安全、优质、经济和高效运行。首先,提出了以Pearson模型为基础的中压馈线及其装接负荷的互补性分析模型,并以中压馈线供电电量为目标,建立了配电变压器接入中压馈线的组合优化模型;然后,研究了基于迪赫斯特拉算法的中压环网建设改造物理路径的优化模型;最后,以算例验证了成果的有效性,研究成果有利于负荷特性互补,为改善中压馈线供电负荷特性、提高利用效率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具有波动性的电力用户负荷之间有的具有同时性,有的具有互补性,供电区内用户组成不同,则供电区综合负荷的波动性也不同。为提高配电网运行效率,改善配电网各供电区的综合负荷特性,文章提出负荷优化组合方法,并且为了能方便和有效地计及波动负荷序列的随机性,基于马尔科夫链理论对负荷进行建模和分析。首先对配电网内每个用户(负荷点)的历史日负荷曲线进行分类,并获得各用户的聚类负荷曲线;然后以日负荷曲线作为划分负荷状态的依据,基于马尔科夫链理论,对每个用户不同聚类状态及供电区综合负荷状态进行分析;最后基于负荷状态分析及用户的分配或再分配,建立以优化配电网各供电区综合负荷特性为目标的负荷优化组合模型,提出配电网各供电区的负荷最优组合方案。算例分析表明,提出的方法能有效优化供电区的综合负荷特性,达到削峰填谷、降低配电网损耗、提高配电网运行效率的目的,从而为配电网规划或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配电网10 kV供电线路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变电站是否具备全站停电升级改造和检修的条件,缺乏规程参考和理论指导。基于配电网N-1安全性准则,提出了变电站所属10 kV馈线负荷全转移的定义和条件,建立了变电站全停校验模型,并通过实用算例对模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进行验证。实验证明该模型有效且能够为变电站是否具备全停条件提供参考依据,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配电网规划中因未能考虑负荷特性互补而导致网络规模偏大与设备利用效率偏低等问题,提出一种新的考虑负荷特性互补及供电单元划分的中压配电网实用化自动布线方法。首先,基于现有负荷聚类分块与网格化规划成果,完善了中压配电网馈线区块和供电单元的概念,并提出考虑供电单元划分的中压配电网网架规划框架;其次,凝练了考虑负荷特性互补的馈线区块和供电单元划分效果评估指标,并提出用于变电站中馈线区块划分的旋转中心线距离加权交替定位算法;再次,考虑线路的规划年综合费用和基于可靠性指标的停电损失费用,建立基于供电单元划分的中压配电网网架规划模型,并结合蚁群算法提出主干线与分支线组合求解的自动布线方法。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模型和方法的科学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逐步转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配电网中的负荷种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逐渐增加,按原有的负荷分类方式得到的负荷特性往往不具有统一性,在不同负荷优化组合技术中难以根据原有分类依据进行分析.着重提出了基于特性指标法的负荷分类,并对每一类负荷的特性进行分析.分类结果表明,基于特性指标法的负荷分类,同一类型负荷特性的相似度高,各类负荷特性曲线更具有代表性,为电网规划后期的不同负荷优化组合技术应用打下基础,提高了优化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城市配电网部分线路因负荷分布不合理导致负载率高、供电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配电网供电能力挖潜方法。该方法利用不同类型用户负荷特性曲线存在差异的特点,将母线历史负荷数据进行2次聚类分析后,采用母线优化、间隔优化2种挖潜方式对负荷进行重组,再通过综合指标评价模型评估各方案的优劣,生成候选改造方案。最后,通过实际算例验证了该供电能力挖潜方法能有效降低线路峰值与波动性,提高配电网对业扩新用户的接纳性与运行安全性,并能辅助提升配电网工程投资精准度。  相似文献   

7.
一种新的配电网联络线瓶颈分析与改造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最大供电能力的配电网联络线瓶颈分析与改造方法。在日益庞大的互联配电网中,联络线瓶颈的存在限制了故障条件下的负荷转移。基于N-1准则下的配电网供电能力模型,从发挥最大供电能力的角度自动诊断发现现状网络中的瓶颈联络线。分别建立瓶颈通道组和瓶颈支路的改造模型,并通过灵敏度方法得到改造优先次序。该方法能够同时计及变电站容量和下级配电网络对供电能力的作用,计算结果在有限电网改造的情况下带来整个区域配电网供电能力更大的提升。通过IEEE算例对所提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8.
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是未来配电网的重要发展方向,该文基于供电能力对其结构和设备容量进行了优选优化。首先,分析了交直流混合配电网N-1故障下的负荷转供方式,并提出其供电能力的各类指标。然后以交流供电能力最大和直流供电能力最大为目标建立了多目标优化模型,对供电能力进行准确计算。进而提出了基于供电能力的结构优选和设备容量优化方法。最后通过算例分析发现交流和直流供电能力存在着近似线性的关系,并对比分析了不同结构配电网的供电能力,针对不同负荷场景,对系统结构和变电站内设备和交直流馈线容量进行了优选优化。通过该方法能够准确计算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供电能力,并在规划阶段指导电网结构和设备容量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业扩报装是供电公司面向用户用电的一项重要业务,对保证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高配电网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供电公司在制定业扩报装供电方案时,一般只考虑用户的最大负荷,忽略了大用户负荷的时序特性,导致电源点负荷日峰谷差不断增大等一系列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大用户业扩报装方案的精准化程度,提出了基于负荷特性的大用户业扩辅助分析方法。首先,通过模糊C均值聚类(FCM)建立大用户负荷特征库;其次,通过梯度提升树模型建立了负荷模式识别方法;最后,建立大用户供电接入方案优化模型,确定供电接入优化策略。文中所提方法可降低电源点负荷峰谷差率,提高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分布式电源并网和负荷类型的日益复杂,传统配电网重构模型尚未考虑复杂的综合负荷模型。提出了考虑ZIP综合负荷模型的有源配电网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方法。在辐射状配电网二阶锥潮流模型的基础上,通过线性回归法将ZIP负荷模型等效为ZP负荷模型,建立基于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的有源配电网重构模型。通过多面体近似将二阶锥约束进行线性化,建立基于混合整数线性规划的有源配电网重构模型。在三个不同规模配电系统的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混合整数线性规划的有源配电网重构模型精度与基于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的几乎相同,但优化效率提高了15%~30%,具有较高的优化精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11.
以前,低功率稳压通常使用线性稳压器,只要输入和输出电压之间的压差不是太大,它们相对低的效率还是可接受的。但是,如果输入电压不稳定,那么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差值可能会比较大,这会导致更大的内部损耗,更低的效率以及更高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考虑风电接入的电力系统无功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含风电场的电力系统无功优化,提出了通过潮流计算得到风电场的无功补偿容量,利用非线性原-对偶内点法对整个电网进行无功优化的新方法。建立了风电机组的稳态模型,介绍了风电场在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中的处理方法。通过潮流计算得到风电场的无功补偿容量,建立以有功网损最小和电压水平最好的多目标无功优化模型,在满足各种约束条件下采用非线性原对偶内点法对该模型进行优化求解。通过烟台电网的实际计算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于伟庆 《电源世界》2006,(3):8-10,40
开关电源被誉为高效节能电源,它代表着稳压电源的发展方向,现已成为稳压电源的主要产品。本文研制的开关电源主要应用NCP1200芯片来构成PWM电路。NCP1200器件是一种单片开关电源芯片,它除了一般的PWM控制功能外,还集成了过压保护、过流保护等功能。该电路可抑制各种感性负载切换或各种瞬间噪声在电路板中产生的浪涌电压和空间电磁场的干扰。  相似文献   

14.
传统最优潮流(OPF)虽然将电网的经济性、安全性和电能质量进行了很好的统一,但在其数学模型中,仅考虑了电网线路的电气模型,而忽略了实际情况下线路的电热耦合关系,因此采用传统OPF计算结果作为实际电网调度运行的参考有着较大的偏差。在电热协调理论的基础上,根据线路温度和线路电阻之间的电热联系,建立了考虑电热耦合关系的温度OPF模型。此外,为进一步提高算法的计算效率,对电、热模型进行解耦计算,然后基于内点法进行求解。最后,通过对IEEE 5节点系统,MATPOWER中的Case 30、Case 2736、Case 3012节点系统以及一个实际1856节点系统进行仿真测试,验证了该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与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概述了电厂、输电、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发展,重点说明了CFB锅炉的控制策略、英维思公司的先进控制和SIS管控一体化系统。  相似文献   

16.
17.
风力发电中的无功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广凯 《国际电力》2005,9(4):31-33
在风力发电中,对于风力发电机吸收和产生无功功率的控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文章介绍风力发电中无功控制的难题和在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传统的解决方法及其缺陷。还介绍一种新型的带有动态无功控制功能的风力机,详细列举了它的各种优点、在实际工程中的广泛应用和它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基于Acrel-3000电力监控软件和ACR220EK网络电力仪表,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分散式采集和集中控制管理原理的配电自动化系统。系统实现了微机在配电室中无人管理的功能,省去了值班人员现场操作断路器的烦琐,提高了供电质量和管理水平,具有简明实用、投资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有关当前我国电力市场若干问题讨论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王锡凡 《中国电力》2001,34(10):66-69
在论证我国电力工业重组的必要性,探讨推动我国电力市场的方式,构成我国电力市场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发挥市场优化资源配置作用与政府调控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竞价上网方面迫切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张海坤 《陕西电力》2006,34(3):81-83
简要探讨了农配网影响功率因数的主要因素和无功功率增大的不良影响,提高自然功率因数的措施,无功补偿的作用、注意问题以及无功补偿的几种实用方法;同时,介绍了电力电容器作为无功补偿的主要设备在运行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