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型大麻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麻纤维下脚料、聚酯纤维和ES纤维作为原材料,在传统非织造布设备上采用热风法制备无纺毡,再对其进行热压成型制得大麻纤维复合型材,对ES纤维含量与成型工艺参数对型材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随着ES纤维、成型温度和成型时间的增加,大麻纤维复合板材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先增加后下降:大麻纤维复合板材的最优加工工艺为:ES纤维质量分数45%,成型温度195℃,成型时间6min.成型压力2.5MPa.  相似文献   

2.
对采用不同脱胶工艺得到的玉米苞叶纤维进行纤维形态结构、热学性能和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脱胶后的纤维表面不平整,内部有孔洞,采用"预处理+煮练"工艺处理后的纤维结构较紧密;脱胶可以提高纤维的耐热性,直接煮练后纤维大分子裂解开始温度为230℃,"预处理+煮练"后纤维大分子裂解开始温度为260℃;脱胶后纤维呈本白色;直接煮练后纤维平均长度为12.1 cm,线密度为12.06 tex,断裂强度为9.04 c N/tex,断裂伸长率为15.93%;"预处理+煮练"后纤维平均长度为9.3 cm,线密度为11.18 tex,断裂强度为6.68 c N/tex,断裂伸长率为14.16%,纤维柔软,有一定的可纺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湿法成型非织造布技术制备了不同比例的甲壳素/丝蛋白纤维复合医用敷料,并对其性能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敷料的力学性能、吸湿透气性和抗菌性随着甲壳素含量的增加呈现规律性变化。当甲壳素含量为70%~80%时,复合敷料的综合性能最佳,最有可能适用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针刺法非织造技术将再生涤纶(PET)、黄麻和丙纶短纤维(PP)进行混合、成网、加固制得再生涤纶/黄麻/丙纶纤维复合毡,再将制备的纤维复合毡经过热压成型工艺,制得纤维复合板材。研究制备的纤维复合板材的拉伸和弯曲性能,分析原料混合比例、热压参数(温度、时间、压力)对纤维复合板材的该性能的影响,研究分析得出:当再生涤纶短纤维、黄麻短纤维和丙纶短纤维质量混合比为35:35:30、热压温度为230℃、热压时间为1.0min、热压压力为5MPa时,制备的再生涤纶/黄麻/丙纶短纤维复合板材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最大。  相似文献   

5.
多组分羊绒混纺针织纱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各系列的多组分低比例羊绒混纺针织纱的强伸性能和捻度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显示:线密度为20.8tex×2股线、捻度为350 T/m左右的羊绒/羊毛/竹浆纤维三组分混纺纱,线密度为31.3tex×2股线、捻度为350 T/m左右的羊毛/竹浆纤维/PTT纤维三组分混纺纱,以及单纱捻度为650 T/m、股线捻度为400 T/m,线密度为20.8tex×2的羊绒/羊毛/竹浆纤维/PTT纤维四组分混纺纱线性能较好,适合于开发轻薄春秋羊绒衫.  相似文献   

6.
玻璃纤维纬平针织物性能及纤维体积分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改变纱线根数的方法,利用横机编织了多种不同纱线线密度的玻璃纤维纬平针织物,并改变编织的弯纱深度,得到3种弯纱系列的试验用布20块。通过对针织物结构参数的研究,分析了玻璃纤维针织物线圈长度、密度以及厚度与纱线线密度的关系,并从理论上推导了纬平针织物的纤维体积分数。试验结果表明:纱线线密度仅对针织物的横密和厚度有影响,玻璃纤维纬平针织物的纤维体积分数与织物紧密系数线性相关,增加纱线线密度和减少弯纱深度可增加针织物的纤维体积分数。  相似文献   

7.
甲壳素/丝蛋白纤维复合医用生物敷料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湿法成型非织造布技术制备了不同比例的甲壳素/丝蛋白纤维复合医用敷料, 并对其性能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敷料的力学性能、吸湿透气性和抗菌性随着甲壳素含量的增加呈现规律性变化.当甲壳素含量为70%~80%时,复合敷料的综合性能最佳,最有可能适用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光叶楮生物酶与碱氧一浴化学联合脱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生物酶与碱氧一浴化学联合脱胶的方法对光叶楮韧皮进行脱胶,旨在探索光叶楮生物酶与碱氧一浴化学联合脱胶的最佳工艺参数。通过正交设计对影响光叶楮脱胶效果的主要因素如NaOH浓度、双氧水用量和碱煮时间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光叶楮生物酶与碱氧一浴化学联合脱胶的最佳工艺参数为:NaOH的质量浓度为5 g/L、双氧水质量浓度为4 g/L、煮练时间为150 min。在最优工艺条件下,采用生物酶与碱氧一浴脱胶新工艺方案处理光叶楮韧皮制得的光叶楮纤维的各品质指标相对较好,作为纺织纤维应用于纺织行业很有潜力。  相似文献   

9.
为减少传统化学脱胶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采用1-丁基-3-甲基咪唑醋酸盐离子液体水溶液对罗布麻进行处理,再用碱煮法对罗布麻进行脱胶,对脱胶所得纤维的残胶率和物理性能进行测定,并用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镜对不同脱胶处理所得纤维的化学成分和表面形态进行分析。离子液体处理最优工艺条件:1-丁基-3-甲基咪唑醋酸盐质量分数80%,处理时间6h,温度130℃,浴比1∶20;碱煮条件:NaOH质量浓度10g/L,Na_3P_3O_(10)质量分数2%,处理温度95℃,时间2h,浴比1∶20。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离子液体对罗布麻进行处理并用碱煮法对罗布麻脱胶,可明显降低脱胶过程中碱的用量,且脱胶处理所得纤维残胶率低,可纺性好。  相似文献   

10.
以香蕉茎秆为原料,通过酸洗碱煮法脱胶制取香蕉茎纤维,并对香蕉茎纤维的结构和性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经化学脱胶制备后,纤维的横截面呈腰圆形状,纵向上存在竖纹和横节,细胞壁和中腔之间存在小裂纹,细度为10.4tex,回潮率为9.889%,拉伸断裂强度为2.199cN/dtex,热分解温度为250℃,400℃后形成石墨结构,残重率稳定在23.34%。  相似文献   

11.
将脱胶过后的苎麻分别在不同浓度的碱液条件下进行碱液蒸煮改性,在不同浓度的尿素和NaOH中煮沸进行碱-尿素改性,在铜氨溶液中进行常温铜氨改性,在高温条件下进行高温改性.对改性后的苎麻纤维进行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纤维横纵向形态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w(Na OH)为8%、煮沸时间为30 min的条件下进行改性处理,可以使苎麻纤维变细、伸长率和柔软度增加、胶质降低并且保持较好的强度.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氮表面修饰活性炭纤维脱硫性能,将活性炭纤维(ACF)浸渍在不同浓度尿素溶液中,然后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热处理,对ACF进行含氮官能团表面修饰改性处理。评价了其脱除模拟烟气中二氧化硫的性能,并通过SEM、XPS和TG等手段研究了改性处理对ACF的表面含氮官能团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为750℃、尿素溶液浓度为2.4mol/L制备条件下得到的样品具有最佳脱硫性能, 其平台阶段脱硫效率达到了60%;浸渍尿素热处理改性ACF可以增加表面含氮官能团的数量,其中对脱硫性能起主要作用的吡啶氮增加最多,含量是未改性的近5倍。  相似文献   

13.
热致液晶聚芳酯(TLCP)的特殊化学结构使其具有高强度、高模量、低粘度、易加工等诸多优良特性,且TLCP纤维力学性能对其应用于纺织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论文主要研究加捻对TLCP纤维力学性能的影响,探究其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加捻对其力学性能影响很大,TLCP纤维束的强力随着捻度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当TLCP纤维束的线密度为52.50 tex,捻度为130Tm时,最大强度为9.14 cN/dtex。未加捻TLCP单纤维的线密度为1.394 tex时,最大强度为11.3cN/dtex。  相似文献   

14.
菠萝叶纤维有着天然的抗菌能力,较强的吸湿排汗能力,透气干爽,且具有易纺纱、易漂染、易降解等特点。同时,脱胶工艺是麻类纤维纺纱前的必经工艺处理,主要利用物理和生物的方法从天然菠萝叶片中提取纤维并进行脱胶处理,探讨了脱胶工艺对纤维细度、纤维表面形态、断裂强度及热分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物理生物联合脱胶工艺在极大限度减少污染、提高脱胶效率的同时,对菠萝叶纤维的细度、断裂强度不会产生较大影响,纤维的热分解温度升高,并且随着脱胶率的提高,纤维的纵向形态由束状逐渐变成单纤维状态,各项性能也都达到了作为工艺纤维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5.
酶Bioprep对大麻脱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酶脱胶技术来处理大麻纤维,分析了用酶Bioprep处理后的大麻纤维主要化学成分,同时比较了大麻纤维在未处理和经酶处理后的傅立叶红外谱图及扫描大麻电镜图.结果显示:大麻纤维在60℃,pH=8.5~9.0下用酶Bioprep脱胶,纤维素的比率显著增加,木质素等非纤维素成分明显降低,且脱胶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16.
定量测定棉秆皮各段成分含量,并采用化学二煮法脱胶方法对棉秆皮进行分段脱胶.以棉秆皮纤维细度、残胶率、断裂强度为指标,研究脱胶处理对提取的不同段棉秆皮纤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脱胶工艺条件下,不同段棉杆皮纤维的细度、残胶率、断裂强度有较大差异,棉秆皮应采用分段脱胶处理.合理的棉秆皮脱胶分段方案为:第一段根部,地表以下部分;第二段中段,地表以上长度25cm;第三段稍部,地表以上长度大于25cm.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棉秆皮纤维手感硬、纤维分离度差等问题,对棉秆皮纤维的高温脱胶方法进行了研究。先通过预氧处理,再进行高温脱胶制备棉秆皮纤维,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影响脱胶效果的主要因素,如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温度、保温时间和浴比对纤维木质素含量和残胶率的影响,并结合正交试验结果采用二次正交回归分析进一步优化脱胶工艺条件,确定最佳处理工艺为: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11.26%,温度132.4℃,保温时间50min,浴比1∶20。对处理前后纤维的纵向结构进行扫描电镜分析,高温脱胶后纤维分离度得到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8.
以聚酯纤维和黏胶纤维为原料,混合成网后通过针刺工艺制备具有多孔隙的三维结构的涤纶/黏胶纤维复合针刺非织造布;然后,选用氟化后的纳米SiO2颗粒和SiC颗粒对非织造布进行表面进行疏水整理,并对试样的克重及厚度、化学结构、微观形貌、机械力学性能、疏水性能等进行研究,分析原料配比对产品各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表面富含大量的纳米SiO2颗粒和SiC颗粒,且适当提高涤纶纤维的含量,可改善试样的机械力学性能和疏水性能。基于以上良好的性能,涤纶/黏胶纤维复合针刺非织造布可用于防水领域。  相似文献   

19.
以苹果渣中提取的粗膳食纤维为原料,利用单螺杆挤压机进行挤压改性,以提高其中水溶性膳食纤维(SDF)含量.结果表明,经挤压改性后,苹果膳食纤维中的SDF含量显著提高.最佳挤压工艺条件为:加水量40%,螺杆转速780r/min,物料粒度20目,此条件下得到SDF的含量为24.0%.试验研究了改性前后苹果膳食纤维水合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原料相比,改性苹果膳食纤维的持水力、结合水力和膨胀力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超纤合成革基布的致密性,首先采用熔融纺丝法制备了高收缩聚酯(HSPET)纤维,得到最佳纺丝和牵伸条件;再采用针刺法得到HSPET纤维/海岛复合纤维针刺非织造布,经NaOH开纤处理得到超纤合成革针刺非织造基布;研究共混比例对超纤合成革针刺非织造基布致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海岛复合纤维与高收缩聚酯纤维的比例为7∶3时,处理后共混针刺非织造布的致密性最好,所得针刺非织造布纵向断裂强力148.5 N和撕裂强力34.2 N,横向断裂强力75.3 N和撕破强力65.4 N,透气率和透湿率分别为603.5 L/(m~2·s)和90 g/(m~2·h);以该针刺非织造布为原料,制得的超纤合成革力学性能优异,透气率为113 L/(m~2·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