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胸腰椎体爆裂性骨折因累及脊柱中柱,造成脊髓前方压迫,对该类骨折多采取侧方减压术。临床经验不足可造成侧前方减压不彻底或不充分,直接影响脊髓功能的恢复。我院自1994年1月~1996年5月共收治5例因首次侧前方手术失败的患者,并再次进行了侧前方减压术,分...  相似文献   

2.
侧前方减压术治疗胸腰段退变性椎管狭窄症16例报告李进法,张宝岭,安挺秀,吴仁志采用侧前方入路减压术治疗因退行性变引起的胸腰段椎管狭窄症16例,其退变增生在影像学上与颈椎关节病类似。后路椎板切除脊髓减压术效果往往不佳,经采用侧前方减压术式将来自脊髓前方...  相似文献   

3.
胸腰椎脊髓损伤侧前方减压的适应证与术式选择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胸腰椎骨折脱位并截瘫主要系椎管前方的椎体骨拆块、椎体后上角与椎间盘突出及大于20°的脊柱后弓成角所致,是侧前方减压的适应证。经后正中入路椎弓根侧前方减压的优点是手术创伤较小,可同时探查脊髓与安置后方内固定;缺点是不能直视脊髓前方,对侧减压可能不彻底或需对侧辅助减压。适于T10以上的胸椎与L2以下腰椎,亦适于胸腰段,特别是已行椎板切除者。  相似文献   

4.
侧前方减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评价侧前方减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对28例胸腰段骨折患者采用侧前方减压术治疗,术后卧床休息3个月。结果:经6—61个月的随访,所有病人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4例全瘫患者在感觉、运动和大、小便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因前方压迫产生神经损伤,尤其对于仅由中柱的骨折移位而致脊馈损伤者,侧前方减压术是首选方法。该术式安全可靠。对脊髓直接减压充分彻底,仅影响脊柱中柱结构,保持了后柱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5.
侧前方减压Steffee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并截瘫林明侠,王书成,卢传新胸腰椎骨折并截瘫是临床常见严重损伤,作者自1989~1994年间,对43例胸腰椎骨折并截瘫者行后正中入路侧前方减压,一期行steffee内固定治疗,取得良好效果。1临床资料一般资...  相似文献   

6.
高压氧治疗脊髓损伤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1990年尝试应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ation简称HBO)和脊椎切开复位内固定前路或侧前方减压治疗33例脊柱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并和单纯脊椎切开复位内固定前路或侧前方减压的34例脊柱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作一疗效对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陈旧性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侧前方减压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旧性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侧前方减压治疗毛立川,毛志文,谢万清我院1990年7月~1992年7月间收治21例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行脊髓侧前方减压术,治疗效果较好,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7例,女4例;最小1...  相似文献   

8.
我院1971年~1983年作腰椎结核腹膜外前方病灶清除、一期椎间植骨38例,随访超过12年,效果满意,总结报告如下。全组男16例,女22例,年龄17~56岁,平均283岁。6例曾作过病灶清除术,术前触诊有双侧骼窝脓肿者16例。L。~L。采用第11肋尖向下至脐耻联合线中点切口,LI、L。采用肾切口。将腹膜推向对侧,结扎切断腰动、静脉。将腹主动脉或下腔静脉自椎体前方提起并牵向对侧,再自椎体前方清除病灶,对测脓肿小者自本切口可以清除,对侧脓肿较大者可在对侧另作一麦氏切口,刮除脓肿。将脓汁、死骨及结核肉芽组织清除干净后,在病灶椎体前…  相似文献   

9.
经椎间孔胸腰段脊髓减压及椎间植骨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一种由后路经椎间孔解除胸腰段脊髓侧前方压迫的术式。方法掌握椎问孔应用解剖,经椎间孔行胸腰段脊髓侧前方减压及椎间植骨融合,应用CD-I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163例及椎间盘突出18例。结果全组病历无术中死亡及术后感染。68例病人获随访,脊髓损伤完全或大部分恢复占80.9%;骨折术后椎体高度完全恢复占93.2%,无一例手术节段失稳:结论该术式操作方便,显露好,减压确实可靠,出血少,对脊髓刺激轻,不加重神经损伤,是解除胸腰段脊髓侧前方压迫最为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0.
肾周腹膜后隙腔镜下解剖特征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 研究腹腔镜下肾周腹膜后晾解剖学特点,为腹腔镜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行腹腔镜肾输尿管手术241例,通过手术录像和照片分析术中所见解剖学结构及结构间相立关系。结果 腹腔镜下可清晰观察到侧锥筋膜和融合筋膜。侧锥筋膜由腰方肌筋膜向前延伸而成,被覆于肾筋膜后叶浅面,在侧腹膜返折处向前延续为腹横筋膜;融合筋膜位于肾筋膜前叶前方,向外侧延伸并消失于侧腹膜反折前方的腹膜外组织中。肾筋膜前叶与融合筋膜之间、肾筋膜后叶与侧锥筋膜之间、腰方肌与腰大肌前方均为无血管平面。结肠外缘、腹膜和融合筋膜组成结肠外侧三角,融合筋膜、肾筋膜和侧锥筋膜形成一无血管三角区。结论 通过无血管平面的解剖学入路,可以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出血和副损伤。建立腹腔镜下整体解剖学概念,可为手术规范的建立提供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作者选用10例新鲜前臂标本,对骨间前神经前方肌支,鱼际肌支及尺神经深支进行了细致的显微解剖,分别测量各肌支的神经分束数目,神经横断面积,直径,有髓神经纤维数目,神经束间无损伤分离长度及旋前方肌支至鱼际肌支的距离。从大体及显微解剖学上证实了该手术方式的可行性。提出在旋前方肌支修复鱼际肌支,需行神经移植时,尽量不选用同侧桡神经浅支,而取同侧尺神经背侧皮支作为移植神经供体。同时强调了该术式的手术禁忌症。  相似文献   

12.
旋前方肌桡骨瓣治疗陈旧腕舟骨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86~1992年采用旋前方肌桡骨瓣治疗腕舟骨骨折延迟愈合或骨不连16例,其中舟骨近端骨折4例,腰部骨折12例。取掌侧入路,于桡骨远端桡侧旋前方肌附着部凿取2.0cm×1.5cm×1.5cm带旋前方肌蒂的骨块,经修整后移植于骨折断端骨槽内,以两枚1.2mm克氏针固定,全部病人骨折愈合良好,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2周,除1例合并腕部骨质疏松外,无其它合并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腰椎暴裂骨折最佳治疗方案及并发肠麻痹的处理。方法:59例胸腰椎暴裂性骨折均行侧前方减压植骨内固定,出现肠麻痹后,行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治。结果:59例患者术后无后凸畸形,无不稳定,大小便功能恢复良好。结论:侧前方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暴裂性骨折,中西医结合治疗肠麻痹、尿潴留方法可靠,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伴脊髓不全损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脊髓侧前方减压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伴脊髓不全损伤的效果。方法1992至2002年采用脊髓侧前方减压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21例,19例获得随访。结果随访时间平均18.7个月,总有效率为90%。结论脊髓侧前方减压术对陈旧性胸腰椎骨折脱位伴脊髓不全损伤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作者选用10例新鲜前臂标本,对骨间前神经旋前方肌支、鱼际肌支及尺神经深支进行了细致的显微解剖,分别测量各肌支的神经分束数目,神经横断面积、直径,有髓神经纤维数目,神经束间无损伤分离长度及旋前方肌支至鱼际肌支的距离,从大体及显微解剖学上证实了该手术方式的可行性。提出在旋前方肌支修复鱼际肌支,需行神经移植时,尽量不选用同侧桡神经浅支,而取同侧尺神经背侧皮支作为移植神经供体。同时强调了该术式的手术禁忌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King Ⅲ型特发性脊柱侧凸经胸侧前方椎体三维矫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本院2003年9月-2005年9月应用TSRH、CDH-M。等矫形器械对12例青少年King Ⅲ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经凸侧胸腔于椎体侧前方行椎间松解、椎体三维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临床资料,分析评价其手术并发症、侧凸矫正率及随访结果。[结果]术后出现肺部并发症2例,1例肺不张,1例呼吸道梗阻。经气管插管和呼吸机辅助呼吸后缓解。所有病例均未出现大血管损伤、脊髓损伤、肺炎和乳糜胸等并发症。术前胸椎Cobb’s角48^o~66^o,平均52.6^o。术后胸椎残余Cobb,s角平均15.2^o,矫正率77.8%。随访12~36个月,平均18.5个月。12例患者均获得了较好的节段性骨融合,矫正率无明显丢失,未发现假关节、内固定松动或断裂、失代偿等并发症。[结论]经胸椎体侧前方二维矫形手术是治疗King Ⅲ型特发性脊柱侧凸畸形的一种较安全、有效的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17.
我们于1991年9月应用带血管蒂旋前方肌尺桡骨膜移植治疗陈旧性桡骨骨折骨不连1例,获得成功。 手术方法 臂丛麻醉,前臂掌侧中下段作一长切口分离皮瓣,深筋膜下显露屈肌腱及正中神经。以屈指深肌与屈指长肌腱之间牵开显露前臂下段骨间膜掌面之旋前方肌以及该肌在尺桡骨远端之附着部。在旋前方肌近侧,找到骨间掌侧血管束及向该肌发出的肌支,将血管束向近侧游离一段并保护。将旋前方肌附着部尺桡骨骨膜作环状切开剥离使骨膜瓣连同旋前方肌一并游离形成带骨间掌侧血管束旋前方肌双骨膜瓣。松  相似文献   

18.
胸腔镜与开胸前方松解在脊柱侧凸后路矫形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吴亮  邱勇  王斌  朱锋  朱丽华 《中华骨科杂志》2004,24(12):742-746
目的比较胸腔镜与开胸前方松解对脊柱侧凸后路矫形的作用,评估胸腔镜脊柱侧凸前方松解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11月~2002年9月共施行14例胸腔镜脊柱侧凸前方松解手术和22例开胸前方松解手术,所有病例均为特发性脊柱侧凸。胸腔镜组男1例,女13例;平均年龄15.9岁;其中KingⅡ型9例,KingⅢ型5例;Cobb角88°±10.4°,柔软度(Bending片侧凸矫正率)25.5%±6.1%;松解节段5.8±0.9个。开胸组男5例,女17例;平均年龄15.5岁;其中KingⅡ型13例,KingⅢ型9例;Cobb角90°±15.2°,柔软度24.8%±7.8%;松解节段6.0±1.1个。两组患者均于前方松解后2周行后路TSRH矫形手术。对两组的术后侧凸矫正率以及半年后的矫正丢失率进行比较。结果胸腔镜组术后Cobb角39.6°±10.8°,侧凸矫正率54.7%±10.3%,半年后矫正丢失率2.9%±1.1%;开胸组术后Cobb角41.9°±13.2°,侧凸矫正率53.2%±12.5%,半年后矫正丢失率3.2%±1.3%。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 >0.05)。结论胸腔镜脊柱侧凸前方松解手术能达到开胸前方松解手术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与方法:探讨25例胸腰椎脊柱骨折患者行侧前方椎管减压的手术效果。结果:胸腰椎脊柱骨折侧前方减压术的疗效优于后路减压。结论:本术式对胸腰椎脊柱骨折合并截瘫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后路内固定侧前方减压治疗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报告50例胸腰椎骨折后路Ⅰ期内固定及侧前方减压。42例平均随访2年8个月。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由48%恢复到92.4%,Cobb角由平均17.4°恢复到2°。椎弓根距由增宽11.5%下降到增宽1.2%。CT示椎管矢状径明显扩大。结果显示:采用棒套筒器械复位满意,经后路行侧前方减压彻底。其优点是创伤小,手术操作简便,复位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