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乙醇柴油的物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析了乙醇柴油的相溶性、十六烷值、密度、运动粘度、凝点和冷滤点、腐蚀性、闪点和馏程等性质。考察了乙醇含量及助溶剂对乙醇柴油物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醇体积分数升高相溶性变差,在50%左右相溶性最差;加入助溶剂能明显改善乙醇和柴油的相溶性。十六烷值随乙醇体积分数升高而减小,乙醇体积分数为10%时十六烷值减小约5个单位;加入乙醇后,柴油的密度、运动粘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小;腐蚀性和凝点变化不大。乙醇柴油的闪点接近乙醇的闪点,初馏点接近乙醇的沸点。最后对乙醇柴油产品标准的制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采用异辛醇、异戊醇、异丁醇为助溶剂添加到碳酸二甲酯(DMC)柴油混合燃料中进行改性研究,测定了柴油-DMC二元临界互溶曲线和柴油-DMC-助溶剂三元互溶平衡曲线,考察了助溶剂用量、温度与混合燃料比例的关系。结果表明,异辛醇的体积分数为3.38%即可保证混合燃料的稳定性,助溶效果较优;添加DMC和醇类助溶剂后,油品的密度增加、粘度降低、水分含量和酸度值升高,初馏点下降,50%馏出温度略下降,90%和95%馏出温度几乎不变,十六烷值指数降低超过10个单位。  相似文献   

3.
《金陵科技》2005,12(5):55-55
日前,承担“乙醇柴油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的河南天冠集团经过3年多时间的努力攻关,在“乙醇柴油机械混合法”和“乙醇柴油助溶剂法”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河南省科技厅鉴定认为,在不改动发动机的前提下,使用该产品启动运转正常且利用率高.将为燃料的使用提供新选择,为我国的能源结构调整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乙醇-柴油混合燃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乳化剂种类、乳化剂含量、乳化剂之间配比及乙醇含量对乙醇-柴油混合燃料性能的影响,优化出乙醇-柴油混合燃料的乳化剂,将其添加于乙醇-柴油中,采用物理共混法制备出最优乙醇-柴油混合燃料。实验得出,阳离子乳化剂31381与非离子乳化剂1202在m(31381) :m(1202)=3:7下复配,制得乙醇-柴油混合燃料的最优乳化剂。在乙醇—柴油(乙醇质量分数为16%)中添加质量分数为3.3%的最优乳化剂,制备出的最优混合燃料在室温下能稳定存放6个月以上;透射电镜测定该混合燃料的粒径分布均匀;燃烧速率与0#柴油相当,而烟度较0#柴油降低60%;腐蚀性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5.
该专利涉及一种生物乙醇柴油混合燃料及其制备方法。该生物乙醇柴油混合燃料各组分体积分数如下:浓度为95%的含水乙醇10%~20%;柴油40%-45%;生物柴油35%~40%;助溶剂5%。按体积分数取各组分,按扣下顺序混合:先将柴油与生物柴油混合,  相似文献   

6.
乙醇柴油对不同添加剂感受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醇类助溶剂和表面活性剂对乙醇柴油容水量和相分离温度的影响,考察了加入助溶剂和表面活性剂以及其它柴油添加剂后乙醇柴油的氧化安定性、润滑性和低温流动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醇类助溶剂中正癸醇对乙醇柴油的助溶效果最好,亲水亲油平衡值为5~10的表面活性剂对于改善乙醇柴油的容水稳定性效果较好。乙醇柴油无需加入抗氧化稳定剂,加有表面活性剂的乙醇柴油无需加入润滑性添加剂,但可加入流动改进剂和十六烷值改进剂。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对乙醇柴油的相溶性、低温稳定性、自然储存稳定性进行的研究工作.以相分离温度来评价乙醇柴油的相溶性,结果显示在乙醇体积分数低于10%时,乙醇柴油的相分离温度基本不变,乙醇含量增大,相分离温度升高;在乙醇体积分数为50%时,相分离温度为最大值.加入助溶剂能明显增强乙醇柴油的相溶性并延长低温稳定时间.自然储存试验结果显示,乙醇柴油密封储存三个月没有明显的乙醇溶解不均匀或分层现象,储罐内各个位置油样中乙醇含量和水含量基本保持稳定.乙醇柴油开口储存导致乙醇含量和水含量发生变化,最后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8.
在含乙醇质量分数10%和正丁醇质量分数5%的乙醇柴油(简称N5E10)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分数的十六烷值改进剂(CN)或消烟剂(XY),考察其对乙醇柴油稳定性的影响,并在YZ4DB3柴油机上分别燃用这些燃料进行台架试验。结果表明,添加CN或XY质量分数分别为01%、03%和05%的N5E10的稳定性良好。与燃用柴油相比,燃用乙醇柴油及含添加剂的乙醇柴油能降低NOx排放和排放气烟度,但CO、HC排放体积分数总体上升高,低负荷时较明显。多数工况下,乙醇柴油中添加十六烷值改进剂可降低柴油机的CO、HC排放和烟度,而柴油机转速对NOx排放的影响明显。乙醇柴油中添加消烟剂可以明显降低柴油机排放气烟度,而CO、HC和NOx的排放受柴油机工况的影响;当转速为1800 r/min时,能降低NOx排放,但会导致HC和CO排放量增加;转速为2900 r/min时,能降低HC和CO排放,但却导致NOx排放增加,甚至超过原机排放。在N5E10燃料中加入质量分数为03%的十六烷值改进剂或05%的消烟剂,可以得到最佳减排效果。  相似文献   

9.
利用微孔沉积式碰撞采集器和热重分析仪研究柴油机燃用乙醇柴油排放颗粒物的特性,探讨助溶剂生物柴油和正丁醇对乙醇柴油排放颗粒的粒径分布、颗粒组分和挥发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醇柴油排放颗粒的粒径分布向小粒径方向移动,与0#柴油相比,B10E10和N5E10乙醇柴油排放颗粒粒径小于1.0μm的质量分数分别增加14.1%和12.5%;与N5E10乙醇柴油相比,B10E10乙醇柴油排放颗粒在0.18~0.32 μm粒径范围内的质量分数增加3.3%,说明助溶剂种类对该粒径范围内的颗粒的量有影响。与0#柴油相比,柴油机燃用乙醇柴油排放颗粒物中的有机物组分质量分数增加、碳烟和硫酸盐组分质量分数降低。排放颗粒物在热失重过程中经历失水干燥、可溶性物质氧化和固体碳氧化反应3个阶段,在前2个质量损失过程中,乙醇柴油排放颗粒的失重速率峰值对应的温度与0#柴油排放颗粒的基本相同;在第3个质量损失过程中,由于助溶剂有助于降低碳烟起燃温度,使乙醇柴油排放颗粒的失重速率峰值对应的温度降低,且N5E10乙醇柴油排放颗粒物该温度的降低更明显;在上述3个质量损失阶段中,乙醇柴油排放颗粒的失重速率均高于0#柴油排放颗粒。  相似文献   

10.
乙醇柴油燃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乙醇与柴油的理化性质为基础,论述了乙醇作为柴油机代燃料的优缺点;分析了乙醇柴油燃料的节能和环保机理.综述了国内外乙醇柴油燃料的应用研究,指出我国乙醇柴油燃料存在的问题,最后对乙醇柴油燃料的推广应用提出几点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1.
微乳化乙醇柴油燃料稳定剂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表面活性剂烷基苯二胺和助溶剂庚醇复配研制出一种能使乙醇和柴油形成微乳化混合燃料在0-40℃稳定三个月以上的稳定剂。并研究了该乙醇柴油体系的拟三元相图、理化指标以及实车怠速试验时的尾气排放情况。  相似文献   

12.
陈春丽  王宝增 《齐鲁石油化工》2009,37(3):239-242,258
氧化安定性是柴油的重要质量指标之一,针对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考察柴油氧化安定性总不溶物测定法(SH/T0175—2004)的影响因素,提出减小误差的建议,确保测定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3.
柴油氧化萃取脱硫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过氧化氢为氧化剂,甲酸为氧化反应的催化剂,甲醇为萃取剂,对柴油选择性氧化萃取法脱硫技术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O与S摩尔比为10,氧化时间为40min,氧化温度为70℃,萃取剂为甲醇,剂油比为1.0,萃取时间为30min,萃取温度为室温的最佳工艺条件下,一级萃取柴油的脱硫率为78.2%;三级萃取柴油的脱硫率为97.7%,柴油硫含量为18μg/g,小于50μg/g,达到欧Ⅳ排放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柴油催化燃烧添加剂制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添加剂的组成及配比的研究 ,得到一种新型高效柴油催化燃烧添加剂。测定了添加剂的理化性质。对添加剂的节油率及烟度降低率进行了综合测试和评价  相似文献   

15.
超声波作用下柴油深度氧化脱硫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催化氧化脱硫是降低柴油硫含量的非加氢脱硫工艺,在催化氧化溶剂抽提的基础上,引入超声波为反应提供能量,考察了超声频率、声强等因素对脱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H2O2-有机酸为氧化剂,在室温,剂油比为0.05,搅拌速率为300r/min,反应时间为15min,频率为28kHz,声强为0.408W/cm^2的条件下进行柴油催化氧化反应,将得到的产品与萃取剂(DMF)在室温下按照1:1混合,萃取两次后进行分离,其脱硫率为94.8%,而未加超声波的脱硫率仅为67.2%,说明超声氧化脱硫效果明显优于未加超声波的氧化脱硫反应。  相似文献   

16.
柴油低温流动性改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洛阳石油化工总厂的实际,采用添加一种柴油低温流动性改进剂的技术措施,使柴油馏分的冷滤点降低了5℃以上。由于改善了柴油低温流动性,可望拓宽柴油馏程。  相似文献   

17.
柴油逆流加氢超深度脱硫脱芳烃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柴油逆流加氢超深度脱硫脱芳烃技术(简称FCSH)。气液逆流操作可克服常规并流工艺的劣势,提高氢分压并降低液相中H2S浓度,可以获得更高的脱硫、脱芳烃程度。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单级反应器还是二级反应器串联,都体现了逆流操作的优势,采用一级并流,二级逆流串联操作方式,可生产硫含量低于10μg/g的超低硫清洁柴油。所开发的催化剂具有三级孔道结构,可防止液泛,在逆流反应器的循环氢中H2S浓度很低的情况下仍能保持较高的活性和稳定性。[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