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概述了美国科恩河油田多层砂岩稠油油藏的特征和开发历史,重点讨论了强化热采油藏管理提高采收率的实践。科恩河油田为水动力圈闭的单斜油藏,蒸汽驱开采后期,碳氧比能谱测井、四维时移热采动态及注采井动态监测结果,孤立单河道砂体识别、追踪,全油田三维地质建模及数值模拟研究为识别剩余油和提高采收率提供了依据。人工智能、蒸汽泡沫驱、双油管完井分层注蒸汽等措施扩大了蒸汽驱波及体积。加密井、水平井钻井及浅部油藏侧钻水平井可大幅度增加可采储量,水平井产量达到相邻直井的3倍以上。为开采油藏下倾部位油水界面附近未动用的“冷油藏”,在下倾部位水层钻产水井泄压,使蒸汽驱得以有效波及到该部位剩余油。  相似文献   

2.
海上油田开发成本高,探井、评价井及生产井数少,导致油田资料及油藏认识有限,而对于注水开发的油田,井间连通性的认识对于改善注水效果及提高采收率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针对这一难题及需求,以海上某油田注采井组为例,提出了井间连通性综合评价技术。利用砂体展布、储层物性、沉积相等地质研究分析静态连通性,根据油井泵吸入口压力及产液量随注水量波动的响应情况分析动态连通性,再结合示踪剂的测试结果,以及自主研发的油水井间连通性评价软件定量计算油水井间的连通系数,综合评价了油田注采井间连通性,为海上油田剩余油分布认识、注水效果改善及采收率的提高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面十四区开发多年暴露出来的问题,在深化油藏地质认识、摸清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基础上,从1999年起,围绕完善注采井网、改善开发效果这一中心,采用多种技术与手段进行了调整挖潜。3年间共钻调整井37口,采油速度由0.49%上升到0.8%,实现了油田开发中后期的再次上升。  相似文献   

4.
针对真武油田开发后期面临的剩余油富集区高度分散、老井套损严重、原注采井网破坏严重、产量递减快的现状,开展了油藏精细描述,重点认识了内部低级序小断层和隔夹层的分布、数值模拟结合饱和度监测认识剩余油分布。研究表明,实施特殊结构井、局部加密调整、注采井网重组、改变液流方向、调整注采结构、滚动扩边等综合治理措施,是改善真武油田开发效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提高非均质砂岩油田水驱采收率的新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非均质、低渗透砂岩油田水驱开发的中后期,剩余油分布具有如下特点:①注采井网不合理在单砂体中造成有采无注,有注无采及注采失调,从而形成剩余油。②砂体单向受效,在翼侧形成剩余油。③砂体非均质严重,在高渗透地带造成水窜,在低渗透地区形成剩余油。基于剩余油分布的上述特点,分析目前开发剩余油所普遍采取的两种方法具有的不足,即井网加密受到储量丰度的局限及油田综合调整具有复杂、工作量大、难于管理、成本高,使上述剩余油在注水与采油分井进行的开发模式下很难得到充分开发,因此提出了开发剩余油、提高非均质低渗透砂岩油田水驱采收率的新思路——同井分层注、采开发模式,并以大庆葡萄花油田南部(葡南)为例进行了效果预测,结果表明:利用该模式可使葡南油田水驱采收率比标定值提高3.7%。  相似文献   

6.
曙光油田曙一区互层状超稠油采用蒸汽吞吐开发,经过近20年开发,取得显著开发效果,但受目前油藏认识水平和采油工艺水平限制,油藏采出程度仅为22%,大量剩余油未得到有效利用。结合互层状超稠油油藏特点和开发实际,利用目前常用的测井、测试及动态生产资料等剩余油研究方法,对互层状超稠油平面和纵向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并提出通过增加开井数、调整注采方式、优化增能措施等手段挖掘平面剩余油,通过调层补孔、加深注汽管柱、实施选配注措施等手段挖掘纵向剩余油。2017年这些措施应用后,超稠油综合递减控制在4%以内,取得较好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7.
在断层发育区块.由于断层附近构造变化复杂,油田开发过程中布井较少造成了对构造认识程度低以及油水井注采完善程度低的问题。经多年注采开发.在断层附近仍有大量剩余油存在,在现有井网条件下剩余油难以有效动用.常规综合调整方法提高采收率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8.
油田注水开发中后期,由于储层自身非均质性而导致水淹状况复杂,油层的水淹特征直接控制剩余油的分布,尤其是在海上稠油油田合注合采的情况下,油层水淹程度的不同而导致开发效果变差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因此,认识水驱条件下剩余油分布模式以及进行有效的调整挖潜策略研究是提高油田开发效果的必要手段。从储层非均质性研究入手,结合取心井、加密调整井、生产测试等资料总结了多层合采下不同类型砂岩的水淹规律,在此基础上描述了合采条件下层间、层内及平面剩余油的分布特征。针对剩余油的分布模式,提出了利用水平井进行调整挖潜的策略以解决开发矛盾。结果表明,利用水平井优选潜力层位进行开发,可有效控制生产含水,提高油田采收率,改善开发效果,并为海上类似油田的调整挖潜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剩余油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福生  江波 《吐哈油气》2003,8(1):77-82
吐哈三大主力油田鄯善、丘陵、温米都已进入中高含水期,水淹面积逐渐增大,加密井的风险不断增大,油田稳产难度日益增大。如何准确地预测剩余油分布以完善注采关系和提高加密方案的钻井成功率,已成功现阶段油田开发的主题。采用了新的思路和技术,结合吐哈油田的实际特点,运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对剩余油分布规模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针对蟠龙油田长2油组开发井含水率上升、新钻开发井产能不稳定的生产难题,利用岩心分析、测井、试油与试采等资料,建立了孔隙度、渗透率、油水相渗透率、剩余油饱和度测井解释模型;研究了岩性、沉积韵律与剩余油分布关系;采用动、静态测井技术结合,饱和度重叠法,数学克里金法等技术,对蟠龙油田长2油组的剩余油进行了平面分布规律研究,指...  相似文献   

11.
石启新 《石油钻采工艺》2001,23(4):58-61,85
梁家楼油田南区在高含水后期,应用水平井技术挖掘剩余油潜力取得显著成效。在水平井的地质设计、油藏工程研究和水平井的管理等方面均具有较高水平。前后投产6口水平井,平均初产是周围老井的12倍,平均单井增油 15×104t,提高采收率 5个百分点。水平井技术是老油田后期挖潜的重要措施,并得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利用水平井提高稠油油藏剩余油采收率技术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了挖潜辽河油田A块超稠油油藏井间剩余油,应用数值模拟软件描述了水平井有利部署区温度场、压力场及剩余油分布:蒸汽吞吐周期较高的生产井周围油层动用情况较好,油层温度高达190~210℃,但蒸汽加热的有效面积只在井筒周围20~30 m,井间仍然有大部分区域处于45~65℃的低温状态;由于蒸汽吞吐过程中的汽窜现象,部分井之间有热连通形成.动用最好的区域油层压力为3.00 MPa,一般在3.40~3.90 MPa.井间存在大量剩余油,剩余油饱和度大于50%.在兴Ⅲ、兴Ⅱ_2油层单层厚度大干5 m区域整体部署水平井30口,水平段长度250~400 m.模拟预测水平井蒸汽吞吐8周期后,平均单井累计产油25 220 t,油汽比0.42,采出程度为31.5%.与直井生产效果对比,加密水平井可以挖潜稠油油藏井问剩余油,提高该区块采收率.图5表3参10  相似文献   

13.
水平井技术在临2块馆二段底水油藏开发调整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随着油田开发技术的进步 ,水平井开采技术日臻完善 ,在生产中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特别是对底水油藏、垂直裂缝油藏、稠油和低渗透油藏。临盘油田临 2块馆二段是典型底水油藏 ,直井开发 2 0多年后已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 ,开发调整效果较差 ,底水锥进严重 ,含水上升快。在充分研究该油藏开发特征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基础上 ,共设计了 8口水平井 ,投产后效果很好 ,初产高 ,含水低 ,大大提高了断块的采油速率 ,采收率也由 34.7%提高到 45 .4% ,平均每口井增加可采储量 3.5× 10 4 t ,相当于直井的 3倍多。图 1参 2 (熊敏摘 )  相似文献   

14.
临2馆三3正韵律厚油层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研究与挖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盘油田临2馆三3油藏为正韵律厚油层,直井开发20多年后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成为典型的次生底水油藏,底水锥进严重,含水上升快,水驱油效率大大降低,开发调整效果较差.在充分研究该油藏开采特征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基础上,设计了7口水平井,投产后效果很好,断块综合含水下降6.3%,采油速度提高0.91%,采收率提高7.2%,增加可采储量24×104 t.实践证明:搞清剩余油分布规律,运用水平井技术,对提高正韵律厚油层特高含水开发阶段的采收率是卓有成效的.  相似文献   

15.
在认识下二门油田二次聚合物驱见效特征及剩余油分布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注聚阶段提高注入浓度、追加段塞、部署完善井及合理动态调配等系列调整工作,实现了二次聚驱大幅提高采收率的目标。在下二门油田潜力区部署的3口油井投产初期日产油10.5~22t,含水20%~70%;单元二次注聚见效高峰期增油倍比达3.04,含水降低7.5%,阶段提高采收率4.96%。  相似文献   

16.
郭洪军 《石油地质与工程》2012,26(6):105-107,149
随着曙光油田稠油油藏开发时间延长,受油层发育非均质性的影响,油层纵向动用不均衡,开发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矛盾,严重制约了油井的产能发挥。稠油复合选配注工艺正是为了解决这些矛盾而提出的,该技术将稠油选配注技术和化学处理技术有机结合,综合应用到不同开发矛盾的油井上,精细油层处理,使措施更具有针对性,有效提高了油井生产时率和吞吐效果,达到经济高效开发稠油油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康艺岿 《测井技术》1995,19(5):373-377
利用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常规地面直读式电子压力计,在汽驱注汽井停注期间和吞吐井抽油阶段测量井温,替代直接吸汽剖面测井,指导稠油开发,启迪从事稠油热采的同行挖掘现有常规试井、测井仪器的潜力,提高热采油藏动态监测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安塞油田是典型的低渗透油藏,经过20多年的开发,目前已进入中高含水期,开发矛盾也日益突出,主要存在油井见水后产量递减快、储层天然微裂缝发育、剩余油分布更加复杂、套损及水淹关井逐年增多等问题。结合安塞油田多年开发实践效果,在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开展了井网调整、重复压裂、堵水调驱、套损井治理工艺技术研究,形成了安塞油田中高含水期剩余油有效动用技术。该技术在安塞油田推广应用1 100余井次,累计增油20余万吨,采收率提高了1.8%,油藏整体开发形势较好。  相似文献   

19.
砂西E31油藏经过长期开发,油藏面临油水井数比高、采出程度低,单井自然产量低、递减快,开采效果差的突出问题。为了改善开发效果,提高难采储量动用程度,在充分论证油藏开发潜力的基础上,通过精细构造解释,储层特征研究、测井二次解释、剩余油分布研究,提出了井网加密调整、油井转注、油水井措施为一体的综合调整方案。经现场实施,取得了较好开发效果,预测最终采收率较标定采收率提高2.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0.
吴伟  张博 《新疆石油地质》2021,42(2):173-178
太平油田新近系馆陶组下段为强边底水油藏,边底水活跃,水侵严重,储量动用不充分,采出程度低,剩余油量大,具有开发调整的潜力.根据太平油田馆陶组下段油藏开发方式和剩余油赋存规律,通过水平井变流线井间加密调整,采用大通道堵水调剖和冷采降黏开发,以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通过矿场水平井开发调整实施,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降低了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